《逍遙游》第二課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據(jù)本段中的“小”“大”觀點,哪些事物是“小”哪些是“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譯文:
蜩[3]與學鳩[4] 笑之曰:“我決起 而飛, 搶[5]
蟬和斑鳩譏笑大鵬說:“我急速起飛,碰到榆樹和檀樹
榆 枋, 時則 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
的樹枝(就停落在上邊),有時飛不到,落到地上就是了;
奚[6]以之 九萬里 而 南為?”適莽蒼者,三
何必要高飛九萬里而到那遙遠的南海呢?”到郊外去,帶上
餐而 反[7], 腹 猶 果然[8] ; 適 百里 者,
三餐就可以返回,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
宿 舂 糧; 適 千里 者, 三月 聚
整夜的時間來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糧。 之 二蟲 又何知!
備糧食。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么!
段意:反駁蜩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與鵬鳥一樣都是有所待的。蜩與學鳩自以為得到逍遙,嘲笑鵬鳥南飛是多此一舉。
小知[9] 不及 大知, 小年[10]不及 大年。奚 以
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趕不上壽命長。憑什么知
知 其然也? 朝菌[11] 不知 晦 朔[12],蟪蛄不
道是這樣的呢?朝生暮死的菌類不知道月初和月末,寒蟬不
知 春 秋,此 小年也。楚之南 有 冥靈[13] 者,
懂得什么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樹,
以 五百歲 為春, 五百歲 為 秋;上古有大椿[14]者,以八
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歲當作秋;上古有大椿樹,把八千
千歲為春,八千歲 為秋。而 彭祖[15] 乃今 以 久
歲當作春,八千歲當作秋?墒桥碜娴饺缃襁是以長壽而著特 聞,眾人 匹[16] 之,不亦 悲 乎!
稱于世,人們與他相比,豈不可悲可嘆嗎!
段意:用“小知不及大知”承接上文,“小年不及大年”引出下文。作者以朝菌、蟪蛄與冥靈、大椿的比喻,長壽者彭祖與眾人的比喻,說明了“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它們之間雖然客觀上有著大小之分,也造成了認識上的高下之異,但有所依賴,有所期待都是一樣的,因而都不能逍遙游,進不了絕對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