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必修一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學 熊文斌 【教學目標】1、了解新聞報導的一般特征和結構方式。
2、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3、了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罪行,培養(yǎng)學生反對戰(zhàn)爭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對參觀者神態(tài)表情變化的把握,了解德國納粹分子的殘酷罪行。
【教學難點】
仔細揣摩、品味文中具有深刻含義的語句。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ǔ鍪緤W斯維辛大門圖片。)
提問:這條路、這幅畫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師:曾經(jīng)這條路被德國納粹稱為“天堂之路”60幾年前滿載著一車車猶太人的“死亡列車”通過這條路,進入前方的那扇大門,然后下車,按男人、女人、小孩分為三群,脫光衣服,剪掉頭發(fā),送入毒氣室,15分鐘以后死亡。這扇大門就是當時德國在世界各地修建的集中營里最大的一座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門,400萬人進了這扇大門就再也沒有出來。德國納粹軍官還曾經(jīng)驕傲的說:“絕對不會有人活著離開!倍嗝纯尚,“天堂之路”卻把人引進了一座人間地獄。
如今這里一派寧靜,美國記者羅森塔爾會帶領我們再次走入這扇大門,去碰觸那段我們不愿碰觸地歷史。
二、感悟新聞內容
1、新聞與一般文章的顯著差別點是什么?
明確:即使敏銳地捕捉新的事件并加以客觀的表達。
2、自由放聲的朗讀課文,本新聞有沒有寫到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事件?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明確:本新聞并沒有寫到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新事件。此可以從題目“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及文中的“今天,在奧斯維辛,并沒有可供報道的新聞”,“在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鮮東西可供報道”等可以看出。
3、那么本則新聞重點在寫什么?
明確:羅森塔爾的目光始終敏銳地追尋著參觀者的行動與神態(tài)。
4、文中哪幾段集中在寫參觀者神態(tài)、行動的變化。
明確:7段──完。
5、讀這些段落,勾畫出人們參觀時表情變化的句子,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或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