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
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
第二場景:6時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舉行象征英國統(tǒng)治結束的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
第四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與標志,找出英國在香港的三次降旗。
三次降旗:
第一次降旗: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標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
第二次降旗:7時45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標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鐘,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標志:1、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統(tǒng)治的結束
2、從此中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通過對四個特定的場景的描述,真實地再現了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時刻。英國米字旗的降下象征著英國一百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五星紅旗的升起則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作者鄭重地記錄下這一歷史時刻,含蓄地表達了一種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時的莊嚴與喜悅的心情。
(三)介紹每一儀式之后作者總要介紹一些背景材料,找出這些背景材料,并思考,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
明確:
對事件做了必要的補充,使得每一儀式都顯示出歷史的跨度、厚度,因而雖然作者并不直接發(fā)表評論,說出儀式的歷史意義,但情感和評價暗含其中。
五、 思考討論
1、如何理解標題“別了,‘不列顛尼亞’”的含義?
標題有兩層意思。
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的南海夜幕中,這是現實的場景。
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
2、重點理解下列語句含義
①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
提示: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等描述性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港督府的外觀。通過對港督府的描述,告訴世人,經過中國人民長期的艱苦努力與漫長的等待,香港已經回到祖國的懷抱,隨著末任港督彭定康的離去,中國人民一段屈辱的歷史永遠地成為過去。
②一百五十六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提示:
這句話平實的語言,對比的鮮明,其中之一飽含了中國人民對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的欣喜之情。
③在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