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
《戰(zhàn)國策》一:語言積累 (一)字詞積累 1.選出下列詞語中注音全對的一組( ) a.謁(yè) 濡(rú) 變徵(zhǐ) b.踞(jū) 忤(wǔ) 叱(chì) c. 箕(jī) 揕(chèn)袒(tǎn) d.拊 (fǔ) 瞋(chēn) 樊於(yú)期 二:課堂點擊 1、《戰(zhàn)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 時期政治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dāng)時 家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dāng)時七國的風(fēng)云變幻,合縱連橫,戰(zhàn)爭綿延,政權(quán)更迭,都與謀士獻(xiàn)策、智士論辯有關(guān),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3、下列句子是從第三自然段中挑出的,試說說譯文的正誤,并說明理由。 (1)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a、舉起長鞭來驅(qū)趕天下諸侯。b、舉起長鞭來奴役天下百姓。 明確:a、b均有誤。a中“御”譯為“奴役”為好;b中“宇內(nèi)”理解有誤,聯(lián)系下面(2)句可知。 (2)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a、用殘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百姓。b、拿著敲和撲這些刑具來鞭打天下百姓。 明確:a為意譯,正確;b有誤,“敲撲”是借代用法,代指刑具,引申為刑罰,修辭問題未處理好。 (3)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a、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長城并且守衛(wèi)邊防。b、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籬笆一樣重要的長城。 明確:a句正確;b有誤,藩籬比喻邊境、邊防,今人無“像籬笆一樣重要”的比喻說法。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 a、收集天下的軍隊。把他們集中到咸陽,讓他們銷毀兵刃和箭頭,鑄成十二個金屬人。 b、收集天下的兵器,集中到咸陽,(然后)銷毀這些兵器,鑄成十二個金屬人。 明確:a有誤,“兵”不指“軍隊”而指兵器,“之”亦應(yīng)代指兵器,“鋒鏑”是借代,代指兵器;b正確。 (5)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a 、(秦始皇)踏著華山作為城墻,憑借黃河作為護(hù)城河,占據(jù)億丈高的城堡,下臨不可測度的深淵,自以為十分堅固。 b、(秦始皇)憑借華山和黃河,把他們看成城墻和護(hù)城河,占據(jù)著這億丈高的華山城堡,其下又緊靠著深不可測的黃河,自以為就十分牢固。 明確:a有誤,原文“踐”不是課文注中的“踐,踏!保ㄕn文注釋有誤),而應(yīng)是《康熙字典》引《釋文》的“踐,借也”當(dāng)憑借講;“城”作城墻、城堡為好,“固”的理解亦不妥。b正確。 4、第3自然段在寫秦由“攻”轉(zhuǎn)為“守”時,從哪些方面寫了其“守”的措施,為什么要寫這些? 提示:從政治、軍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寫其以暴政來作為“守”的措施,寫這些是為突出中心論點眼務(wù)的。 3、討論:第四段寫了強秦的滅亡。“陳涉起義,天下響應(yīng)”有哪幾方面的鋪敘呢?選文中語句回答。用意何在? 明確:五個方面。出身地位:“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眰人素質(zhì):“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逼鹆x軍成分:“疲弊之卒,數(shù)百之眾”。武器:“斬木為兵,揭桿為旗”。起義的影響:“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逼鹆x結(jié)果:“山東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