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線上》課文解讀
感受 悲壯 讓人落淚我要告訴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那次實際上并沒有看到落日,落日隱在背后去了。我只看到了火燒云,那火燒云,燦爛地,熱烈地,夸張地烤紅了西邊半個天空,(f連用“燦爛地,熱烈地,夸張地”三個形容詞有何作用?)燒紅了大地上的一切物什,給我留下一個驚駭?shù)挠∠。(g作者為什么而驚駭?)但是,我明白這一切的制造者仍是落日,是落日在云的背后揮舞著魔杖。
西天的那吞沒一切的大片火燒云,是太陽墜入云層以后,突然出現(xiàn)的。我們汽車的方向是正西,因此,我們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紅光走去。
那遼遠的西地平線的地方,火燒云映照的地方,被歷史學家稱為歐亞大平原,被地理學家稱為小亞細亞。在那炫目的紅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歷史的深處走去:(a這兒顯示了作者寫作思路怎樣的轉(zhuǎn)折?)曾經(jīng)在東北亞草原上游蕩過許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個早晨或黃昏,循著西地平線遠去的。還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紅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正是在此處,我腳下的這個地方,他召開了誓師大會,而后,兵分兩路,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爾泰山最高峰--友誼峰,西征花剌子模,直到歐洲。(b作者聯(lián)想到匈奴西遷和成吉思汗西征兩件大事,有什么作用?)
我多么地卑微呀!我多么地平庸呀!感謝落日,它讓我看見了他們遠去的背影,它把世間驚世駭俗的一幕展示給我看。(c作者在這里直接抒情,表達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火燒云持久地停駐在西天。直到太陽已經(jīng)落下去很久了,還將最后的一抹光輝像掃帚一樣掃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又貪戀了一陣后,西邊天空終于恢復了它平庸的色彩。(d這里運用比喻,有什么表達效果?)
接著就是中亞細亞那著名的白夜了。層解:寫第三次見到的落日。地點 阿勒泰草原 第三次見落日 特點 燦爛 熱烈 夸張
感受 驚駭 讓人卑微
段解:以上為第二部分,具體地描繪了三次落日。這是我三次見到西地平線上落日的情況。我不敢獨享那一幕,所以將它訴諸于筆端,帶給更多的人們。也許我會寫一本叫《西地平線》的書,來記錄我這幾年西部行旅的感受的。末了要說的話是,“雄偉的風景”和“世間有大美”兩句話并不是我的,前者是一個日本畫家叫東山魁夷說的,后者則是中國畫家張大千,在看了敦煌壁畫以后發(fā)出的一聲感嘆。(e作者為什么要引用兩位畫家贊美的話?)段解:此段為第三部分,總結(jié)全文。世間有大美 西地平線上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