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
教學目的:誦讀基礎上的理解――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
史傳文鮮明的人物形象及相關(guān)特色。
教學實施:
1.板書:(《左傳》)    歷史散文
人物形象
文言詞句
2.多媒體:
作者作品:《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迄今無定論!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繑⑹峦暾木幠牦w歷史著作,也是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蹲髠鳌窋⑹挛裨敱M,寫人鮮明生動。
背景資料:公元前630年(僖公30年),秦晉圍鄭;之前,鄭兩次無禮于晉:晉曾內(nèi)亂,晉公子重耳逃亡路過鄭,遭拒;后得秦的幫助。前632年(僖公28年),晉楚城濮之戰(zhàn),鄭出兵助楚,楚戰(zhàn)敗。
歷史簡圖:⑴春秋時期形勢圖   ⑵秦晉圍鄭形勢圖。
3.故事情節(jié)(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
①秦晉聯(lián)兵圍鄭
②燭之武臨危受命
③燭之武智退秦師
④晉國無奈撤兵
4.難句(詞)釋疑(同學相互釋疑):
且貳于楚也   貳,從屬二主。
夜縋出   縋,借助繩子從城頭放下。
敢以煩執(zhí)事   煩執(zhí)事,勞煩下屬。
越國以鄙遠   鄙,把…當作邊邑。
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舍鄭以為東道主   東道主,東面通行待客的主人。
共其乏困   共,供。乏困,偏義,名詞。
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過河。設版,修筑土墻。
何厭之有   之,提賓。
既東封鄭   封,使鄭為疆界,動詞。
又欲肆其西封   肆,擴張。
若不闕秦   闕,侵損。
秦伯說   說,悅。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借助。敝,損害。
失其所與,不知   與,結(jié)交、同盟。知,智。
5.大家談:人物形象
燭之武:長期不被重用的智士,國難當頭深明大義,義無反顧勇赴敵營,對三國利害了如指掌,侃侃道來,不亢不卑,最終解國難于倒懸。
6.寫作借鑒:
伏筆   秦、晉二軍分駐。
7.練習:
課本練習,詳見教材;
補充練習 ①翻譯第三自然段,②抄寫圈點生詞二遍。
8.教學后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