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設計(通用17篇)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 了解詞的基本知識及詞作者的相關(guān)情況;
2. 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詞思想內(nèi)涵;
3. 體會詞的藝術(shù)特點, 對李煜的詞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重點
1. 如何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 提高詩歌鑒能力。
教學方法
在多媒體網(wǎng)絡下的協(xié)作式教學。師生相互質(zhì)疑、討論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教學平臺。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了解詞的背景及詞的相關(guān)知識;
2、 理解本詞的內(nèi)容,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 體會詞的音韻美;
3、 當堂背誦本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寶庫中,有兩顆璀璨的明珠,一顆是唐詩,另一顆就是宋詞。詞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至宋代達到全盛時期。五代時期最杰出的詞人是李煜。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投影顯示“欣賞”片斷)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
1. 提問學生
2. 教師補充
“詞”又稱“詩余”、“曲子詞”、“長短句”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詞一般分為兩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詞最為常見。
詞按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則為長調(diào)。(多媒體顯示詞的相關(guān)知識)
三、簡介作者
由學生簡介后,教師補充。李煜,世稱南唐李后主,人多稱之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國君,過著奢華的生活。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者離愁別恨。亡國后,詞多數(shù)是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队菝廊恕肪褪瞧渲凶顬橹囊皇住#ǘ嗝襟w顯示作者簡介)
四、配樂朗誦(范讀)
學生初步體味詞的意境。
五、集體朗誦(多媒體顯示朗讀mtv)
根據(jù)學生朗讀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guān)指導。
六、學生借助手頭資料及課本注解分組討論詞的字面意思,根據(jù)學生掌握情況質(zhì)疑、答疑。(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相互質(zhì)疑解答)
七、品味詩歌
采用分組協(xié)作討論的學習方式。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jié)束呢?
學生發(fā)言,各抒己見。
教師點評:李煜亡國后,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對生活感到絕望,從而對花謝花開、月圓月缺感到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jié)束。
板書補充:一切景語皆情語 眼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分小組發(fā)言。
教師點撥: 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
精神上的歡樂、尊嚴、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 前六句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學生討論發(fā)言。
教師點撥: 宇宙之永恒不變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
對比手法
人生之短暫無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
寫出了詞人作為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4. 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引導學生思考詞句用了什么方法來寫愁?抒發(fā)了詞人的怎樣的感情?還有哪些詩句中用了這種手法來寫愁思?
激發(fā)學生思考,小組協(xié)作討論,發(fā)言。啟發(fā)學生體會抓住意象的特征來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師點評: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以水喻愁
。ū扔鳎 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著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運用比喻寫愁思的名句,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列舉一二: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秋浦歌》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劉禹錫《竹枝詞》{}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踏莎行》
5. 知識延伸 討論:詞中兩次出現(xiàn)“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月”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義嗎?
啟發(fā)學生思考,聯(lián)系他們所學過的詩歌進行分析討論。由“月”而“柳”、“長亭”。
教師點撥: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柳:同“留”,依依惜別之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長亭:送別之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鄧麗君演唱的mtv。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受體會詞的意境。
九、學生背誦全詞。
加深體會詞人的感情
十、延伸閱讀(課堂練習)
1、 課后閱讀李煜的《相見歡》完成練習: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 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
1. 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jié)束之快。
2. 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3. 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得。
4. 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象東流水一樣滾滾東去,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無憂了。
2. 下列對于詞作內(nèi)容理解不確切的一項是( )
1. 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現(xiàn)象,抒寫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這首詞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詞作之一。
2. 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疾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里行間,寄寓著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chǎn)生的極度的哀傷。
3. 詞的下闋,抒寫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4. 這首詞語言清新、情調(diào)哀怨,情景交融。
參考答案:!、d 2、a
十一、小結(jié)
李煜后期的詞作語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寫情。抒發(fā)的是作為一位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情感真摯,藝術(shù)感染力很強,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詞史上杰出的詞人之一。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學生學唱,體味詞的意境。
十三、課后思考
試分析本詞的主旨,找出詞的“詞眼”。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2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李煜及其作品概況。
2. 反復吟詠,體會詩中蘊含的作者的愁苦之情。
3. 賞析《虞美人》生動形象描寫愁緒的技法。
二、學習重難點
1、反復朗誦體會詩人的情感。
2、賞析積累 《虞美人》生動形象描寫愁緒的技法
三、課堂設計
1、入: 伴隨著鄧麗君柔美哀愁的旋律,讓我們走進今天的課堂,共同感受李煜的亡國情懷。
2、作家作品
師: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作家作品,哪位同學介紹一下李煜?
(學生介紹完后,老師強調(diào)李煜后期的作品及詩風)
李煜被稱為“千古詞帝”。其作品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奢華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風格柔靡;第二類為降宋后,李煜因亡國的深痛,主要抒寫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亡國及囚居生活的愁苦之情,對“故國”、對“往事”的無限留戀,大都寫得哀婉凄絕。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可謂“神品”。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皆成于此時。
3、反復誦讀,品味詩情。
(1)誦讀詩歌,初步感受詩情。
師:下面讓我們走進詩歌,首先請同學朗誦詩歌,注意押住韻腳,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初步感受詩情。
(學生朗誦,由學生指出錯誤不足,老師補充。同學一起朗誦。)
師:押住韻腳,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只是詩歌誦讀的基本要求,而要想讀出情感,還需要我們進一步誦讀品味詩人情感。
(2)結(jié)合課下注釋,再讀詩歌。注意抓住主旨句,品味蘊含在詩中的情感。并知人論世,說說詩人為何會有這種情感(學生自由放聲誦讀品味后再由學生說說)?
明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抒寫愁苦之情。 李煜國破降宋,淪為階下囚,屈辱不堪,回首往事,物是人非,內(nèi)心不盡愁苦。 師:知人論世是深入理解詩歌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李煜這樣抒寫內(nèi)心真情實感的作家,了解作家作品,更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
(3)置身詩境,涵詠玩味,品讀詩歌:
師: 作者將自己的愁苦之情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在詩中,說說你認為哪些字眼、詩句能體現(xiàn)出來?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練字煉句煉意的關(guān)鍵,誦讀到位的的關(guān)鍵,也是難點所在。老師要在學生圈點批注、吟詠品味,相互交流的基礎之上,老師相機引導,師生共同探究,加深對詩情的理解,)
A、“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為什么追問它“何時了”?
春花秋月雖然美好,但對亡國之君來說昔日的富貴尊榮、錦衣玉食等皆已不再,只剩下屈辱生活的延續(xù)。一句追問,一個“了”字用樂景哀情的表達技巧突出了作者內(nèi)心對囚居生活無法排遣的愁苦和絕望。
B、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中。
“又”:又一次,東風又起春又來,屈辱囚困又一年,可見愁苦之情。
C、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不堪回首又回首,物是人非愁更愁。通過對比的手法寫出愁苦之情。 “朱顏”這個意象歷來多解,課下注釋解釋為“南唐宮女的容顏”,也可以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容顏變化,結(jié)合自己的變化更能看出作者愁之深,愁之重。引導學生個性多元解讀詩歌。
(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寫愁名句,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采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以春水來比喻愁緒,化抽象為具體,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愁緒的洶涌浩蕩、綿綿不絕。
●師:剛才同學們各抒己見,充分體會了作者的情感。再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個過程。首先誦讀詩歌初步理解,再結(jié)合作家作品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練字煉句、涵詠品味加深理解。
再來積累一下本課的作者生動形象表達愁緒的技巧:對比、襯托、比喻、夸張,注意這些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4)充分品味了詩情后,再讓我們結(jié)合誦讀提示,反復吟詠,用自己的聲音充傳達詩人內(nèi)心的愁苦之情。(這部分讓學生誦讀,學生指出其不足之處,和讀得好的地方,教師補充。學生誦讀之后,再有錄音或老師范讀,學生跟讀品味。)
(這首詩情感基調(diào)悲哀傷感,誦讀時語調(diào)要低沉、慢速,以長嘆的語氣來
讀。起句詰問,愁緒劈空而來,句聲漸強,“何時”放慢語速,強調(diào)愁之濃厚。后句轉(zhuǎn)入回憶,聲音要漸弱,“知多少”宜放慢語速。第二、三句回首往事,今昔對比,物是人非。朗讀時要眼前有形象,心中有悲情,通過語音的頓挫、凝滯顯現(xiàn)出巨大的悲哀。最后兩句自問自答,直抒胸臆,是全詩的高潮,讀時要將春水般的愁情表現(xiàn)出來,“幾多”“一江”宜重讀,“向東流”是愁緒綿長無盡,聲音要延長。)
●師:通過反復誦讀,同學們已充分品味了詩情,而且用自己的聲音讀出情感。我們已經(jīng)明白詩歌誦讀要押住韻腳,讀準字音,講究節(jié)奏,讀出感情(把握重讀,注意語速,注重語調(diào),揣摩語氣),但讀出情感的前提是了解背景,熟悉內(nèi)容,準確把握情感。
4、比較閱讀,學以致用。
師:學完了《虞美人》,再讓我們用已掌握的方法來看看李煜同時期的《浪淘沙》,說說兩首詩各抒發(fā)了怎樣的個人感情?
(這部分注意讓學生自己誦讀品味、合作交流解決、教師相機引導,)
《浪淘沙》【注釋】
、黉盒稳萦曷。 ②闌珊:衰殘。 ③羅衾(qǐn):綢被子。④不耐:受不了。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⑥一晌(shǎng):一會兒,片刻。貪歡:指貪戀夢境中的歡樂。⑦流水落花春去也:與上片“春意闌珊”相呼應,同時也暗喻來日無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間:指最后歸宿。
明確:這兩首詞屬于同類閱讀,都抒發(fā)了愁苦凄涼之情。但《虞美人》主要抒發(fā)對屈辱囚徒生活的愁苦絕望!独颂陨场分饕惆l(fā)詞人對故國江山的無比眷戀和對國破家亡的憾恨。
四、拓展延伸:古詩詞中寫“愁”的名句
李 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 煜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歐陽修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秦 觀 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
許多愁。
李清照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培養(yǎng)審美情趣,曾強對詞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難點
了解在文學鑒賞中“形象往往大于思想”的藝術(shù)規(guī)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二、 詞的基本知識
詞形成于唐代,是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也稱作“曲子詞”、“長短句”、“詩余”。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shù)將詞分成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三種,認為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
時期 主要風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約艷麗 溫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葉到南渡 婉約、豪放并舉 蘇軾、柳永、秦觀 、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壯懷高唱 辛棄疾、陸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張炎
三、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史稱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又稱李后主。他工詩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梢哉f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其前半生豪華奢侈,所寫詞多表現(xiàn)宮廷、男女和離愁別緒。亡國降宋后,過著 “日夕只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活。其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孤寂悲涼,多寫思鄉(xiāng)情、亡國恨。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是其血淚之歌。
四、 分析詩歌,具體研習重要的詩句
1、 提問:“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
明確: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里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jié)束才好。名雖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生命已經(jīng)絕望之時,無盡無休的“春花秋月”反而是對他的一種諷刺,讓他覺得厭煩。
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確:“往事”的內(nèi)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后宮佳麗的簇擁,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赡苁清\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
更可能是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
愁: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鄉(xiāng)之苦、
5、作者是怎么樣寫“愁情”的?本詞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是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是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和人世間多少“往事”之短暫無常對比;“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永恒和“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雕欄玉砌應猶在”和“朱顏改相對比。
問 答 對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短暫難測)
幾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暫達到統(tǒng)一)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shù)表現(xiàn)用法?
明確: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無怪王國維評價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江水奔騰流淌,一瀉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晝夜不停,長流不息,無窮無盡,如愁思的綿長。本句把無形的愁思賦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達了感情,“暗恨”變?yōu)?ldquo;悲恨激動”,有不顧一切的任情縱性,大膽抒發(fā)了亡國之恨。
7、詞外覓“愁”
你還知道哪些 含“愁”名句?
五、 概括總結(jié)李煜詩歌特點
后主詞的特點,一是白描而少雕琢,二是口語入詞,三是賦體言情,直抒胸臆。
六、 總結(jié)全詩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4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語文必修上第八單元古詩誦讀中的第三篇詩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寫的一首懷念故國的詞。南宋滅亡,李煜失去皇帝寶座,結(jié)束了他縱情聲色、侈陳游宴的茍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國之主巨變?yōu)楸妒芮璧碾A下囚。面對嚴酷的現(xiàn)實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國之思的沉痛之中,從而寫下了這首詞。相傳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聲聞于外,宋太宗聽到后,十分生氣,名人賜予牽機藥,將李煜毒死、這首詞成了后主的絕命詞。學習本詞要讓學生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愁情別緒,了解詞人亡國后的深哀巨痛,領會詞作感動人心乃至傳頌至今的深刻原因。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家國情懷。
一、教學目標:
1、掌握有關(guān)詞的知識點以及李煜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達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養(yǎng):
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掌握有關(guān)詞的知識點以及李煜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對李煜其人及其詞有一定的了解。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達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感受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shù)特色。學會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愁情別緒,了解詞人亡國后的深哀巨痛,領會詞作感動人心乃至傳頌至今的深刻原因。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家國情懷。
1、學會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知人論世的欣賞方法。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tǒng)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鑒賞能力,這首詩歌在內(nèi)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并在課前查找相關(guān)背景資料,加深詞的內(nèi)容理解。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2 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3 體悟本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重點:
掌握鑒賞詩歌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體悟本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步驟:
一、 導語設計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焙迷娫谔拼驯辉娙藗儗懕M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徑,將詩與北方的燕樂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棄,極易寫景抒情的新的韻文文體——詞。晚唐溫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詞人的出現(xiàn),使詞在文壇上的地位逐步確立。而李煜的詞在思想上,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其他詞人的,成為唐、五代詞的顛峰。王國維說:“詞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二、 作者介紹
作為南唐后主,并沒有致力于國事,而是縱情于聲色,奢靡荒淫,耽于享樂。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滅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違命侯,過著“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歲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賜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頹唐的,是無能的,以致國破家亡。但他在文藝上,卻是經(jīng)史詩文樣樣精通,擅長書畫,對音律有著獨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詞和作曲。現(xiàn)存詞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香艷纏綿,后期詞充滿亡國之恨。他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前人評價:“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
三、 初步感知:
1 聽錄音,正字正音
2 指名朗讀,注意字音、停頓
3 再聽朗讀。思考:這首詞抒發(fā)什么情感?請用文中的詞語句子回答。
4 品味語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比喻、夸張。
賦予無形的愁以質(zhì)感和具象。
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四、 研習探討:“愁”的具體內(nèi)容,走進李煜的內(nèi)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實寫!按夯ㄇ镌隆边@些最容易勾起人們美好聯(lián)想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他劈頭怨問蒼天:年年春花開,歲歲秋月圓,什么時候才能了結(jié)呢?然而,從后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對“春花秋月”的吟詠歌唱,在古典文學中屢見不鮮,但論起悲涼深沉,則莫過于李煜。
“往事”當指往昔為人君時的美好生活,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為虛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來,為什么人生的春天卻一去不復返呢?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無奈、哀痛的感情!東風又入,可見春花秋月沒有了結(jié),還要繼續(xù);而自己仍須茍延殘喘,歷盡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國”的倒裝。
“月”在古詩詞中的涵義是什么?——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故國”指什么?——已亡之國。
蘇軾: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花發(fā)!肮蕠薄f地。
讓我們來想象:夜闌人靜,明月曉風,幽囚在小樓中的不眠之人,不由憑欄遠望,對著故國家園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頭,又有誰能忍受這其中的況味?
3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不堪回首”,但畢竟回首了。遙望金陵的想象與慨嘆。想象中,故國的江山、舊日的宮殿都還在吧,只是當年在闌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懷想時,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嘆惋的口氣,傳達出無限悵恨之感。
4 小結(jié)
解說一:以上六句在結(jié)構(gòu)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相承,反復強調(diào)自然界的輪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暫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兩句春花秋月的無休無止和人間事的一去難返對比;三四兩句“又東風”和“故國不堪回首”對比;五六兩句“應猶在”和“改”對比!坝謻|風”、“應猶在”又呼應“何時了”;“不堪回首”、“朱顏改”又呼應“往事”。如此對比和回環(huán),形象逼真地傳達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
解說二: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5 “愁”的內(nèi)容:
亡國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嘆(人類悲情)
五、 朗讀全詞,體悟情感
1 再次聽讀
2 總結(jié):
這首詞,圍繞一個“愁”字,在時間上與空間上,將故國的衰亡與天地的變化,將人事的無常與天地的運行聯(lián)系在一起,運用反襯的方法,以宇宙時空的永恒與無情,襯托出家國人生的短暫與可悲,最終將一個亡國之君的自我悲情醞釀成人類悲情。
六、詩歌鑒賞的一般步驟
u 了解詩人(生平、風格等)
u 掌握常識(典故、修辭、表現(xiàn)手法等)
u 鑒賞內(nèi)容(詞句、主題、情感、技巧等。)
七、遷移訓練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就這首詞的詞句、主題、情感、技巧等方面選擇一點進行賞析。字數(shù)不少于100字。
這首詞寫于降宋以后。
無言 內(nèi)心的情緒,他的痛苦無人與說,也不愿與人說,說了何用?又有誰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門深鎖,多么清冷的環(huán)境。
“鎖”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斷,理還亂的千絲萬縷,形容愁思之紛繁和難以解開,仿佛使人看到離愁就像一團轉(zhuǎn)動的亂絲,緊緊盤繞糾纏著人而無法擺脫。這實際上寫詞人此時愁情萬端,有對過去的種種回憶,有對現(xiàn)狀的種種傷感,有對未來的種種憂愁,千千萬萬無形的感情絲縷,纏繞著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斷。
八、板書
虞美人
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亡國之恨(自我悲情)
又東風 不堪回首 愁
應猶在 朱顏改 物是人非的慨嘆(人類悲情)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抓關(guān)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本詞“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這一藝術(shù)特色。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理清結(jié)構(gòu)的基礎上,抓住三組對比,熟讀成誦。
難點:理解本文藝術(shù)特色
教學方法:
誦讀法 、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教具使用: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zhuǎn)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這首詞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第一二單元的詩歌,有沒有同學可以告訴我,從中你都學到了哪些鑒賞詩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當然,僅有這些方法,我們還不能很好的鑒賞中國古代詩歌,今天我就將帶領大家運用你們所掌握的這些方法和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誦讀等方法去學習李煜寫的《虞美人》。
二、復習檢查詞的相關(guān)知識:
1、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和樂府一樣是配音樂的。后來它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余”。又因為其句式長短不一,所以它還被稱為“長短句”。
2、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 (按字數(shù)多少)
小令(58字以內(nèi));中調(diào)(59至90字);長調(diào)(91字以上)。
3、詞牌和標題
詞的標題是其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而詞牌則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4、 就內(nèi)容和風格而言宋詞分為婉約 ﹑豪放兩大流派。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是豪放派詩作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和力量;以秦觀、李清照、柳永為代表的是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感情婉轉(zhuǎn)纏綿,多寫個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聽一聽、讀一讀
欣賞鄧麗君的《幾多愁》并指導學生誦讀。
學生誦讀《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1、音讀 把握節(jié)奏:“語氣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2、意讀 提示:讀注釋一,總體把握內(nèi)容
絕命詞,對故國的深切懷念。借眼前之景,發(fā)憂思之情。
四、知人論世 (引出對李煜的簡介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號鐘隱,五代時南唐后主,世稱李后主。工書善畫,洞曉音律。投降宋朝后被封為“違命侯”,幽禁在汴京。他整日以淚洗面,凄涼寂寞,度日如年,在41歲生日(七月七日晚)時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詞中不假思索的表達他對過去宮廷生活的懷念,因此觸怒宋太宗被賜毒酒毒死。所以,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絕命詞了。當然《虞美人》也是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評價:
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王國維
五、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想一想、議一議
提問:詞中哪個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
《虞美人》教學設計往事之嘆愁
亡國之恨
離家之痛
思鄉(xiāng)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何希望它早點結(jié)束?
明確:李煜雖名為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之時,曾經(jīng)擁有的春花秋月對他來說,不過是一種“過去的美好已永遠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讓他悲痛。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內(nèi)涵是什么?請從物質(zhì)和精神兩方面思考。
明確:物質(zhì)——李煜在南唐國當皇帝時錦衣玉食、佳麗三千、紙醉金迷的富貴生活;
精神——權(quán)力、地位、人格、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義?
明確:“又”點明他囚宋后又過了一年。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無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為什么詞中作者兩次提到“月”?聯(lián)系學過的詩歌,談談“月”這個意象有何特定含義?
明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懷念故鄉(xiāng)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懷念親友
5.在詩句“只是朱顏改”中,改變的僅僅只是朱顏嗎?
明確:不僅僅只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從皇帝淪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6.改變的有朱顏、地位、感受,那么沒有改變的有什么?請從詞中尋找具體的事物。
明確:春花秋月、小樓東風、雕欄玉砌——景物依舊、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詞有三組對比,反復對比宇宙永恒不變和人生短暫無常。請問哪幾句寫宇宙?哪幾句寫人生?
明確:(宇宙永恒不變)(人生短暫無常)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于是,最后兩句呼之欲出。
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妙在何處?
明確:這是以水喻愁﹑流傳千古的名句。作者將一腔愁緒化為有形的流水,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長流不盡,語句形象而生動。
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負載著愁情的李煜的眼淚啊。這樣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發(fā)人深思,引人共鳴。
六、本課小結(jié)
全詞以問起,以答結(jié);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diào)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使作者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
七、拓展訓練,寫出你所知道的寫愁名句。
寫愁名句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
試問閑愁幾許,梅子黃時雨(賀鑄)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秦觀)
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八、隨堂練習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jié)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業(yè):
閱讀李煜的《浪淘沙》,寫出自己的賞析。
浪 淘 沙【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虞美人》。下面,我將從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思路、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及教學后反思等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學目標的分析與定位。
。ㄒ唬┙滩姆治觯
《虞美人》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江蘇省職業(yè)學校文化課教材《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心靈的歌吟”中的第一篇。本單元是詞單元,總的教學目的是了解詞的流派及其特點,在反復誦讀中,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探究詩詞的意境。詞從唐朝后期開始興起,《虞美人》正是五代著名詞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絕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詞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和語言方面的成就影響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蘇軾、李清照等在內(nèi)的許多宋代詞人。
這首詞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得凄涼悲婉,深刻地表達了李煜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是進行詩詞誦讀教學很好的例子,而且這首詞篇幅短小,有古詩新唱,易于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為學生很好地誦讀本單元推薦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ǘ⿲W情分析:
高職學生在詩詞鑒賞學習中往往存在兩大問題:
首先是學生的歷史知識和文學常識積累不足,鑒賞時往往脫離作者及其時代背景,不能挖掘出原作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
其次是學生普遍缺乏鑒賞興趣,因而只能停留于表面的東西,無法深入地分析和理解。
優(yōu)點:
該班學生班級凝聚力加強,比較活躍,與教師的互動性較好,動手能力較強。
。ㄈ┙虒W目標分析
根據(jù)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單元提示的要求,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回顧詞的發(fā)展,了解作者,積累文學常識;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進行分析,領悟詞的意境,理解詞中所蘊含的作者情感;培養(yǎng)學生詞的鑒賞能力和知識搜集整合能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作者,聯(lián)系時代特點及作者的當時的經(jīng)歷、情感走進文本;反復誦讀,進行整體感知,體會作者情感。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學生珍惜時光,珍惜擁有,使學生能正確對待人生挫折,培養(yǎng)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情感。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古代詩詞的學習興趣。
。ㄋ模┙虒W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詞的表達技巧,感受詩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提高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意象象征意義的分析,領會作者創(chuàng)設意境、抒發(fā)情感的手法和風格。
二、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思路
1、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獨特感受和情感體驗。
2、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鑒于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欣賞興趣,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誦讀法、討論、分析、探究法。
(二)說學法。
學生對本課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培養(yǎng)鑒賞興趣、豐富鑒賞技巧的過程。
首先,學生讓感受音樂情境,體會作者情感。
其次,通過了解作者進入文本。
第三、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進一步感悟該詞意境。
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過程的安排與意圖
本課的教學時間安排為一課時(40分鐘),主要由導入新課、走進作者、 感受詞情、體會詞意、歸納小結(jié)、鞏固練習這六部分組成。
(一)導入新課(5分鐘)
1、播放鄧麗君《虞美人》MTV導入。
設計意圖:詞最初是歌唱文學,現(xiàn)在的學生平時也很喜歡唱歌,以歌的形式引入能更好地讓學生融入詩情,為下面賞析打下良好情感基礎
2、介紹詞、“虞美人”詞牌的由來
設計意圖:故事是最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霸王別姬》又是學生所熟悉的,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把握住詞的情感基調(diào),引起學生對作者的好奇心,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啟發(fā)學生思考李煜用虞美人作詞牌的用意—————奠定凄涼悲婉的感情基調(diào)。
。ǘ┳哌M作者(3分鐘)
知人論世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李煜的身份和經(jīng)歷又是中國古代詩人中獨有的,因此了解李煜是鑒賞本詞的關(guān)鍵。
此環(huán)節(jié)我是請學生分組提前預習后自己制作好了介紹材料,走上講臺由學生組代表向大家介紹,介紹形式可用多媒體或卡片等。
設計意圖: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檢查預習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搜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ㄈ└惺茉~情(7分鐘)
1、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用音像效果營造氣氛,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開始自由朗讀。
2、聽示范朗讀錄音,使學生進一步感悟詞情。
3、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有利于情感體驗,先自讀后聽讀能使學生進行自我比較,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更好把握詞情。
。ㄋ模w會詞意(17分鐘)
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采取教師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具體方法:由感受詞情部分引導學生總體把握該詞的整體基調(diào)。提出問題:找出詞中概括李煜心情的詞(愁)。
后由愁引出問題:有哪些愁?如何寫愁?等。
設計意圖:以分組討論探究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這幾個問題既交代了本詞鑒賞的思路,也組成了本課板書的主要框架。
問題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
結(jié)合板書,引導學生聯(lián)系特定時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前后的變化,挖掘“愁”的深層內(nèi)涵
問題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往事”內(nèi)容很多,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鼓勵發(fā)表自我理解
問題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字體現(xiàn)的是什么情緒?
結(jié)合板書,抓住關(guān)鍵詞,揣摩詩人情感,學生可拓展思考,為什么說“又” ?
問題4、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學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引導學生與以前所學詩歌聯(lián)系(李白、蘇軾),更好體會意象含義
拓展:古詩詞中經(jīng)常運用的意象的含義
問題5、“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體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情感?“改”的只是“朱顏”嗎?詞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結(jié)合板書,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深入歷史討論探究:體現(xiàn)了物是人非的凄涼。詞人在此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
問題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如何來品味這句千古流傳的名句?
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討論后總結(jié),引導學生聯(lián)系以前所學所知。(周星馳:我對你的崇拜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李白、李清照、晏殊等)
(五)歸納小結(jié)(3分鐘)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如滔滔江水。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
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
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六)鞏固練習(5分鐘)
完成學習指導用書相關(guān)練習1、2
設計意圖:趁熱打鐵,使學生能更好鞏固基礎知識
。ㄆ撸┌鍟O計
板書設計:
虞美人 李煜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宇宙永恒不變)
物是 (實)(景)對 比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人生短暫無常)
人非 (虛)(情)
幾多愁 一江春水……(永恒+短暫)
比喻,變抽象為形象
。ò耍教學反思
《虞美人》以前的教法多以教師為主,以朗讀、講解、分析為重,學生興趣不大。這節(jié)課我比較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由學生喜歡的音樂入手,學生的興趣很快就被提起,后作者生平從搜集資料到制作介紹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鍛煉學生搜集、整合資料的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使學生能更好的結(jié)合背景進入詞的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知其人、論其事、誦其詩。
2、評鑒名句,把握詩人的感情。
3、自主閱讀,提高審美情緒,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評鑒名句,把握詩人的感情。
2、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一、導入。
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一首最美麗也是最絕望的詞——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板課題)
二、簡介詞人——李煜。
(多媒體呈現(xiàn)李煜頭像及相關(guān)檔案)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國家:南唐
職業(yè):國主詞人
信仰:佛教
三、聽、讀。
1、聽:
現(xiàn)在讓我們隨著《虞美人》一詞,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nèi)心世界。請大家認真聽錄音朗讀,用心感受詞人通過詞傳達出來的情感。(放錄音朗讀)
2、問:同學們通過聽了誦讀能不能體會到作者寫這首詞時的心情?
。ㄓ脑埂⒈瘋、無奈、悔恨)
同學們說得很好,接下來請同學們用3分鐘的時間讀這首詞,同桌的兩個同學為一組,一個讀一個聽,并且互相點評,結(jié)束之后,我們再請一位同學誦讀,好不好?
(學生聽、評,教師巡視指點)
3、剛才同學們都很認真,現(xiàn)在哪一位同學能為我們誦讀這首詞?(由一位學生讀)
四、感。
通過聽、讀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基本把握了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傷、是無奈、是痛苦。請同學們想一想這種情感在詞中表現(xiàn)最為明確,最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說。(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這句可以說是這首詞的中心句,主旨句,那這句中哪一個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這首詞的詞眼。這么說這首詞的就是圍繞著這個“愁”字來寫的。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種相思兩處閑愁”還是蘇東坡“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壯志難酬之這愁?作者他愁什么?從詞作中那里可以體現(xiàn)出他的的愁?
。1)“春花秋月”本來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詞人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jié)束呢?
。ㄓ蓪W生討論后發(fā)言,教師點評)
教師點評:李煜亡國后,過著囚徒般的生活,名雖是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所以對生活感到絕望,在絕望之時,“春花秋月”對他是一種諷刺,從而對花開花謝、月圓月缺感到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jié)束。詞人用眼前的景寫出了他心中的情。
(2)“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東風自故國吹來,春水向故鄉(xiāng)流去)
(3)“往事知多少”(錦衣玉食的生活、后宮如云的佳麗、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時了?(列舉寫月的詩詞,領悟月的意象“思鄉(xiāng)懷人”的沉淀意義)
問:對于李煜的“往事”同學們又知多呢?(學生發(fā)言,教師補充)
五、品。
是。±铎洗藭r真是悔恨交加、愁苦絕望,所以他禁不。簡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一問就是千古,同學們想一想它成為千古名句的理由是什么呢?作者為什么把自己的愁比成一江向東流去的春水?這樣比能達到什么效果?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傾瀉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晝夜,無窮無盡
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著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六、讀。
通過對詞的分析我們對作者的情感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現(xiàn)在哪一位同學能通過朗讀把你對《虞美人》一詞的理解表現(xiàn)出來。(學生讀、評,老師點評)
七、聽:這一次比我們第一次讀進步不小,但在語調(diào)的升降、語速的快慢還不夠完美,讓我們再一起來聽一聽范讀,感受李煜愁。
八、小結(jié)及作業(yè):
“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可以說是后人對他的一生最好的評價。是的作為君主,他很失敗,如果在他亡國之前聽到同學們的這些話,或許他不會亡國,但我們今天也就讀不到他作為絕代才子,為后人留下的30多首精美的詞。學習了《虞美人》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了李煜,但他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請同學們回去把你們學習這首詞的感想寫在周記本上。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誦讀并背誦全詞。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思想內(nèi)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的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寫法。
教學難點
詞中三次對比、隔句相承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設想
1.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并不大?梢砸哉b讀為主導,結(jié)合賞析,抓住詞義要旨,領會意境及藝術(shù)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2.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介紹。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見歡》、《烏夜啼》進行延伸閱讀。
3.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鄧麗君的《幾多愁》,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情境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故事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展示《江水圖》,并配樂低沉哀怨的音樂。
教師講李煜的故事。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zhuǎn)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問:他是誰?
二、知人論世,身份揭秘
多媒體展示李煜的畫像及個人檔案。教師補充。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貫:徐州
國家:南唐
職業(yè):國主詞人
信仰:佛教
教師解說:
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雙重身份,他既能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同時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后人寫詩評價李后主:“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主!(幻燈片)的確,作為“好聲色而不恤國政”的亡國之君,李后主確實沒什么可說的,但作為一代詞人,他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詩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走進這位亡國之君的內(nèi)心世界。
三、欣賞歌曲,領悟意境
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
(說明:通過鄧麗君優(yōu)美抒情的歌聲和演員出色的表演這一視聽形象,讓學生對《虞美人》一詞有初步的感受。)
四、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指導:
把握節(jié)奏:“語氣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找出韻腳:了、少、風、中、在、改、愁、流
押韻規(guī)律(特點):兩句一換韻,兩平兩仄
讀出感情:①感情基調(diào):低沉、凄涼
、谥攸c詞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
2.請兩位學生朗讀,然后讓大家評議誰讀得好。
注意: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基調(diào)去讀:低沉、凄涼
注意聲調(diào)要有起伏變化:高低強弱,節(jié)奏快慢
讀準能體現(xiàn)詞人內(nèi)心痛苦的關(guān)鍵詞語。
3.教師范讀。
4.學生齊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賞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亡國之君,內(nèi)心痛苦;以樂景寫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質(zhì)方面:錦衣玉食、后宮佳麗、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東風”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東風即春風,感嘆時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變)
4.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后宮佳麗的容顏,詞人自己容顏,國家的容顏)
思路結(jié)構(gòu)圖
問答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宇宙之永恒不變)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人生之短暫無常)
幾多愁一江春水……(永恒與短暫達到統(tǒng)一)
三度對比,三問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理解此句的妙處。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其它以比喻寫愁的詩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tài))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
6.總結(jié)藝術(shù)特色:
1.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起伏跌宕的寫法(三度對比,三問三答,隔句相承)
六、拓展閱讀
1.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斷,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七、作業(yè)(任選一題)
1.閱讀李煜的《浪淘沙》(課本P40),寫一篇三四百字的賞析文章(或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感想)。
2.將《浪淘沙》與《虞美人》作比較賞析(從情感、語言、藝術(shù)手法等方面),字數(shù)不限。
浪淘沙令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八、再次欣賞《虞美人》flash,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課程。
附板書設計:
問答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宇宙之永恒不變)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人生之短暫無常)
幾多愁一江春水……(永恒與短暫達到統(tǒng)一)
附:《虞美人》賞析
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一篇。相傳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虞美人》,可說是后主的絕命詞了。
這首詞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jié),以高亢快速的調(diào)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xù)的心理活動。“春花秋月”,人多以為美好,可是,過著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見了反而心煩,他劈頭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好奇!然而,從后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后主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于是轉(zhuǎn)而向人發(fā)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zhuǎn)到社會現(xiàn)實中了!巴隆保匀皇侵杆诮夏咸茋敾实鄣臅r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都已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小樓昨夜又東風”,縮筆吞咽!坝謻|風”點明他歸來后又過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聲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肮蕠豢盎厥自旅髦!”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xiàn)出后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彼b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爸皇恰倍值膰@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亡國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家國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嘗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多少“往事”的短暫無常相對比。第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東風”三字翻回頭與首句“春花”“何時了”相呼應,而與第四句“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應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兩句,又以“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在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fā)出徹底的究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了出來了。九字句,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作結(jié),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并茂。這最后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后應,流走自如的地步。顯然,這首詞是經(jīng)過精心結(jié)構(gòu)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jié)合成諧和協(xié)調(diào)的藝術(shù)整體。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jié)構(gòu)藝術(shù)上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來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shù)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shù)成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fā)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國維說得好:“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這首《虞美人》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詞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這個特色在這首《虞美人》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以致使李煜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這樣的不朽之作嗎!
(選自《宋詞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詞的興趣 2、培養(yǎng)吟誦習慣 3、感知詞的欣賞方法
[教學設計]初始年級學習詩詞培養(yǎng)興趣為第一要事。所以我選了一首李煜的詞《虞美人》,這首詞的成就很高,被譽為“詞中之帝”,詞中情感核心是愁,這是人人都可能經(jīng)歷過的一種體驗,容易引起情感共鳴。這首詞聲律與情感的諧和程度很高,可以說聲情并茂,適合學生學習吟誦,感受詞的韻律美。
圍繞三個學習目標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 。主要環(huán)節(jié)有:導入 ;初步感知(初讀,感受愁味,把握感情基調(diào)再讀);逐句分析,把握詞人的情感世界(先名句后其它,體味感情,點出重音,逐句讀,小結(jié)回到名句再讀全詞);自由朗讀回味;競讀;欣賞配樂歌唱,憑吊詞人;總結(jié)欣賞方法;推薦拓展賞讀的詞作〈烏夜啼〉。
【教學過程 】 課前自修
1. 請同學們查閱有關(guān)作者的簡介以及寫作背景,準備講述作者故事。
2. 請同學們至少查閱一篇關(guān)于《虞美人》的賞析文章,仔細閱讀、體會,準備課上發(fā)言。
3. 了解有關(guān)詞的常識,熟讀詞篇《虞美人》。
課上導讀
(一)導入
1. 導入 齊背《相見歡》,進入學詞的情境。
2. 作者 先復習李煜簡介,然后由詞的發(fā)展長河之中去把握李煜詞的地位。
。ń酱胁湃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濉ぺw翼 古詩發(fā)展到唐代達到極致,好詩幾被人們寫盡,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徑,將詩與北方的燕樂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極易寫景抒情的新的韻文文體——詞。晚唐溫庭筠、五代李煜等一批詞人的出現(xiàn)使詞在文壇上的地位逐步確立,而李煜的詞在思想上、藝術(shù)上都超越了其他詞人的,成為唐、五代詞的顛峰。李煜何許人?投影。僅活了41歲。古人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我們不妨用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絕代詞人。今天我們學習他最著名的一首詞《虞美人》,被譽為“詞中之帝”。)
(二)初步感知
3. 齊讀一遍。(看到別人推薦的好詞,我們首先會做什么?好習慣!)
4. 深入了解一首詞一定要了解作者及寫作的具體背景。(請同學介紹,投影)
5. 回顧李煜詞分期(投影)。聽讀《虞美人》,感受作品的寫作時期。從哪兒感覺出來的?
6. 點明詞的情感核心——愁。(作者是怎么寫的?)
[也可:點撥語調(diào)語速,再讀感受愁味。讀了兩遍,大家說說哪句寫的最好,你最喜歡?]
。ㄈ┲鹁浞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7. 分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可聯(lián)想)
感其聲:分析平仄(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兩字平聲。讀來亦如春水時起時伏,連綿不盡)
這首詞可謂聲情并茂,形象傳達出李煜的滿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8. 分析前六句,體會“愁”的具體內(nèi)容。爭取最大程度地走進李煜的內(nèi)心世界。
(每句都可從通其義,析詞悟情,點明重音,點撥吟誦幾個方面把握。)
。1)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么美好的事物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結(jié)呢?)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為了以樂景襯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A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季節(jié)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huán)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fā)出哀嘆。。。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強烈的今昔對比讓
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這月明之夜。本詞兩
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歸納:亡國之恨
(5)雕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
。6)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投影,選擇題)A詞人的容顏
B國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嘆惋口氣,物是人非的悵恨之感。
歸納: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結(jié):[(用一句話說出整首詞的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詞充溢著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愁緒有往事之哀、亡國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濤起伏,猛烈地撞擊著作者的心扉,此情無計可消除,又可與誰人說?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動郁積,此時此刻,觸景生情,感情的閘門一旦打開,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強烈如滔滔江水大有沖決一切之勢:(齊讀最后兩句)
生讀自己描述的寫詩情景,營造氛圍。
齊讀全詞,梳理把握作者細微的心理活動全過程。
(四)用置換法聯(lián)想法再讀全詞。
1、師范讀。點撥(高低、長短、節(jié)奏、重音、情感變化,以情運聲。)可分散到第三環(huán)節(jié),逐句分析后順勢點撥,朗讀。
2、好,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邊讀邊想象作者當時的心理變化過程。
3、分組競讀。
。ㄎ澹┛焖俦痴b。
。┗匚丁T~不僅可以吟誦,還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讓我們在鄧麗君的歌聲中再一次靜靜回味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憑吊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絕代詞人吧!
(七)仿寫展讀:積累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鄭曉溪《虞美人》
。ò耍┛偨Y(jié)賞詞的方法。(讀,背,析味,唱,仿)
【作業(yè) 】拓展賞讀 李煜的《 烏夜啼 》(投影)
【補注】
一個亡國之君能如此大膽抒發(fā)亡國之恨史屬罕見,傳說宋太宗正是聽到這首詞才將他毒死的?梢哉f這首詞是他的絕命詞,王國維:后主之詞可謂以血書者也。
【板書設計 】
薄命君王 , 絕代詞人——李煜( )
春花 秋月 何時 了 ,----------------- 往事 知 多少 。
往事之哀
小樓 昨夜 又 東風 ,----------------- 故國 不堪回首 月明 中 。
亡國之痛
雕欄玉砌 應 猶 在 ,------------------只是 朱顏 改 。
物是人非
問 有幾 恰似 水向
君 能 多 愁 , 一江春 東 流。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1
投影呈現(xiàn):故都金陵的畫面
一、引
師:同學們想不想聽故事。
生:(小聲)想。
師:這“想”的聲音不夠“響”嘛!
生(大聲):想!
師:好,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能把聽到的內(nèi)容在腦海里轉(zhuǎn)換為形象的畫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攝影師,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下面,讓我們開始——
(課件背景音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師(深情地):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zhuǎn)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請問,他是誰?
生:李煜。
師:對,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敗的政治家。
(投影呈現(xiàn)李煜頭像及相關(guān)檔案)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貫:徐州
國家:南唐
職業(yè):國主 詞人
信仰:佛教
師:但在死神來臨之前,他卻用一個藝術(shù)家的天才敏感,領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個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國滅種的不幸命運。在死亡的召喚聲中,他沒有閉上眼睛,而是蘸著血,和著淚寫下了一曲曲凄涼如挽歌般的詩作,創(chuàng)造了審美世界的最后輝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nèi)心世界——
。ㄍ队俺尸F(xiàn):江水圖。《虞美人》全詞內(nèi)容。)
二、讀
師:學習課文先從誦讀開始。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然后評析誰朗讀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誦讀。
師: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趙楠讀得聲音洪亮,韻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這不大應該。陳露的感情處理好一些。
師:應該什么樣的感情?
生:低沉、凄涼,在聲調(diào)上有曲折。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評價嗎?
生:我覺得他們讀得都不好,重音上只處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讀得不怎么樣?
師:依你說,應該怎么處理?
生:我覺得這幾詞要讀好: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這些詞特別能表現(xiàn)詩人的內(nèi)心痛苦的世界。
師:你再來試試讀讀。
生:(讀)
師:大家說劉欣讀得怎么樣?
生(齊):好。
師:剛才劉欣在讀的時候,一張一弛,一頓一挫,好象把我也帶入到那個憂傷的世界了,這才是入情入境、高質(zhì)量的誦讀。還有沒有同學向他挑戰(zhàn)?
生:我想試一下。
師:來,先為勇敢的挑戰(zhàn)者鼓掌!
生:(讀)
(學生再次鼓掌)
師:怎么樣?
生(亂):比劉欣更好!棒!
師:汪曉雨不愧是年級詩歌朗誦大賽的冠軍,不過老師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戰(zhàn)一回!
生(齊):好。ü恼疲
師:我可是有備而來的,備好了音樂,我讀完后大家再實事求是地評價,不要因為我是老師就給我面子,也不要因為我是老師就不給我面子。
生:(笑)。
師:(配樂朗誦)
生:(掌聲)
師(見一學生舉手):你說——
生:老師讀得很投入,不過普通話還不是很標準。
師:恩?
生:“玉砌”的“砌”老師讀成了“切”。
師:謝謝糾正。大家認為我比汪曉雨讀得好的,舉手!
(只有6個人舉手,全班42人)
師:看來我是沒希望超過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練練,爭取超過她,有沒有信心?
生(亂):好!沒問題!
師:來,咱們一起背一遍,背誦的時候爭取眼前能浮現(xiàn)出詞中的景象。春花34——
生:(齊背)
三、議
師: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生(齊)愁
投影呈現(xiàn):放大“愁”字,字色由黃變黑
師: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
投影呈現(xiàn)問題:李煜的愁
生:國家滅亡
師在黑板上書寫“國家滅亡”。
生:還有離開君主寶座的失落。
師在黑板上書寫“離開君主寶座的失落”。
生:沒有了妻妾的幸福。
師:恩?
。ū娚Γ
生:至少沒有了家庭啊,家已經(jīng)支離破碎了。
師:這才象話。(在黑板上書寫“家庭支離破碎”)
生:對往事的懷念,或者說是那個歲月流逝,自己的命運越來越差。
師在黑板上書寫“感時傷懷”
師:差不多了,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跟這幾位同學說的差不多,看看——
投影呈現(xiàn):
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師:這層層疊疊的鋪天蓋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師:好。這“剪不斷,理還亂”無限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問問大家,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愁情”的?
投影呈現(xiàn):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愁情”的?
生:選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達憂愁。有意境。
師: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現(xiàn)愁情嗎?
生:我猜是對比吧。
師:好。
生:結(jié)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形象。
師:好。
生:虛實結(jié)合。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xiàn)在的愁苦,前虛后實。
師:很好。
師:我看除了對比、比喻、虛實的運用外,作者的發(fā)問也很有特色。先問天:“春花秋月何時了?”再問人:“往事知多少?”最后問自己:“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層層疊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結(jié),這哪是一江春水。亢喼本褪且唤钏唤嗨,使抒情達到了極至。
投影呈現(xiàn):
①意境的創(chuàng)設上: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②比喻
③對比。
、馨l(fā)問
師:我還想問問:你們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投影呈現(xiàn):如何正確評價李煜的“愁”?
生: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誰叫他聲色犬馬,不務正業(yè)呢?
生:我覺得這愁愁得美。
師:為什么覺得美?
生:因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師:說得好。
生: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
師:我說說我的看法:我無暇去責備他縱情聲色以至喪失了南唐美麗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這種花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經(jīng)總藝術(shù)從審美的角度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李煜的讀者。再由審美的通道回過來看,我們又能看到李煜獨有的天堂煉獄般的大絕望,苦難風流的大哀傷,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如果說,我們要同情李煜的話,那只能是審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憐憫。
師:帶著這種認識,我們一起來看李煜的另一詞作《浪淘沙》。
師:將課本翻到68頁,自讀,并思考它與《虞美人》的相通之處。
投影呈現(xiàn):《浪淘沙》詞作內(nèi)容。
生:都寫的是離國離家之愁。但是沒有仇恨,是純凈的愁情。
生:我喜歡“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很動情,我讀到這里哽咽的。
師:說說看。
生:這算是虛寫吧,夢里尋找到極樂世界,加重了現(xiàn)實的悲涼。越是在夢里沉醉,越能看出現(xiàn)實處境的凄涼。
生:我喜歡“別時容易見時難”。一般說,相見很容易,作者卻反過來說,與作者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一旦告別了國與家,就徹底孤獨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寫到春天了。作者寫春天是在懷念,也是反襯,是在與春天告別。
四、結(jié)
師:說得都不錯。
投影呈現(xiàn):尼采與繆塞的話。
師:尼采說:“在所有文學作品中,我尤其喜歡那些用血寫出來的文字。”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的確,平庸的心靈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產(chǎn)生平庸的藝術(shù),而那些偉大的藝術(shù)只會在絕望的心靈里誕生。
我們可能不會絕望,我們可能不會寫出驚人的篇章,但是,熱愛生活比一切都顯得重要。讓我們熱愛詩歌熱愛生活吧!
下課。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了解詞的基本知識及詞作者的相關(guān)情況;
2、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詞思想內(nèi)涵;
3、體會詞的藝術(shù)特點,對李煜的詞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重點:
1、如何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提高詩歌鑒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背景及詞的相關(guān)知識;
2、理解本詞的內(nèi)容,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體會詞的音韻美;
3、當堂背誦本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寶庫中,有兩顆璀璨的明珠,一顆是唐詩,另一顆就是宋詞。詞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至宋代達到全盛時期。五代時期最杰出的詞人是李煜。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
二、簡介詞的基本知識。
1、提問學生
2、教師補充
“詞”又稱“詩余”、“曲子詞”、“長短句”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一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詞一般分為兩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詞最為常見。
詞按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則為長調(diào)。
三、簡介作者。
由學生簡介后,教師補充。李煜,世稱南唐李后主,人多稱之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國君,過著奢華的生活。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者離愁別恨。亡國后,詞多數(shù)是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首。
四、配樂朗誦(范讀)。
學生初步體味詞的意境。
五、集體朗誦(多媒體顯示朗讀MTV)。
根據(jù)學生朗讀的實際情況進行相關(guān)指導。
六、品味詩歌。
采用分組協(xié)作討論的學習方式。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jié)束呢?
學生發(fā)言,各抒己見。
板書補充:一切景語皆情語眼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分小組發(fā)言。
教師點撥: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精神上的歡樂、尊嚴、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學生討論發(fā)言。
教師點撥:宇宙之永恒不變“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
對比手法:人生之短暫無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
寫出了詞人作為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4、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引導學生思考詞句用了什么方法來寫愁?抒發(fā)了詞人的怎樣的感情?還有哪些詩句中用了這種手法來寫愁思?
激發(fā)學生思考,小組協(xié)作討論,發(fā)言。啟發(fā)學生體會抓住意象的特征來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師點評: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著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運用比喻寫愁思的名句,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列舉一二: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5、知識延伸討論:詞中兩次出現(xiàn)“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月”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義嗎?
啟發(fā)學生思考,聯(lián)系他們所學過的詩歌進行分析討論。由“月”而“柳”、“長亭”。
教師點撥: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柳:同“留”,依依惜別之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長亭:送別之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七、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鄧麗君演唱的MTV。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感受體會詞的意境。
八、學生背誦全詞。
加深體會詞人的感情
九、小結(jié)。
李煜后期的詞作語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寫情。抒發(fā)的是作為一位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亡國之恨,情感真摯,藝術(shù)感染力很強,因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成為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詞史上杰出的詞人之一。
十、播放歌曲《虞美人》。
學生學唱,體味詞的意境。
十一、課后思考。
試分析本詞的主旨,找出詞的“詞眼”。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3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積累文言詞語及名句
2、能夠背誦并默寫這首詞,理解詩句意思
3、賞析名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
透過詩句意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由劉濤、吳奇隆等主演的《問君能有幾多愁》這部電視劇曾經(jīng)紅遍大江南北,大家看過這部電視劇嗎?誰能說說這部劇的大致內(nèi)容?
學生:敘述故事內(nèi)容。
師: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娥皇之間的愛情故事,作為悲情皇帝讓人惋惜。還記得片尾曲叫什么名字嗎?
生:……
師: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虞美人》這首詞。
師生共同賞析由費玉清演唱的歌曲《問君能有幾多愁》。
二、出示學習目標。初讀這首詞,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
1、學生自讀。在詞中給生字注音,指名學生讀。
2、欣賞名家朗誦,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出示幻燈片展示朗讀節(jié)奏。(播放名家誦讀片段)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三、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結(jié)合注釋及有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出示幻燈片。
李煜(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世稱李后主。后人把他及其父李璟(李中主)的作品合為《南唐二主詞》。他精于書畫,諳于音律,工于詩文,尤以詞著名,詞尤為五代之冠,世稱李后主。其詞大體以南唐滅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其前期詞多表現(xiàn)宮廷男女和離愁別緒。后期詞則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風格沉郁蒼涼。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疏朗。
2、出示幻燈片,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過著“日夕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活。兩年后,他41歲生日時(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詞,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觸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飲所賜牽機藥酒被毒死,該詞便成了后主的絕筆之作。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深入理解詞的內(nèi)容。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jié)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名雖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生命已經(jīng)絕望之時,“春花秋月”是對他的一種諷刺,讓他覺得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jié)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什么?即作者懷念的是什么?
明確:物質(zhì)上——錦衣玉食、后宮佳麗、一國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精神上——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又”字表現(xiàn)了什么意味?
明確:“東風”表示季節(jié)更替,“又”則說明時光飛逝,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漸破滅!
4、“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含義是什么?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江山易主,物是人非,采用對比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和亡國的傷痛。
5、前六句寫了哪些景物?在這些景物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明確:寫了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雕欄玉砌、朱顏等。不變的是春花秋月、故國明月、小樓東風、雕欄玉砌;變的有往事、朱顏等。
6、你認為全詞的詞眼可以用詞中哪個字來概括?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明確: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7、試概括這首詞的主旨。
明確:本詞通過寫春風吹拂、月夜登樓,回首往事,流露出作者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以及從云端跌入深淵的無奈和愁苦之情。
五、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詞是南唐后主李煜在亡國之后做俘虜時寫的作品。上片寫往日春花秋月的美好,但往事已成陳跡,不復存在了。下片緊承上片的“故國不堪回首”抒寫內(nèi)心的痛苦。這首詞充滿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情深沉強烈,大膽抒發(fā)故國之思與亡國之恨。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
六、拓展連接
1、詞中出現(xiàn)“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月”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義嗎?
明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意
2、賞析: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明確: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抽象的、看不見的哀愁,比喻成可知可感的江水。以江水之多、之大、之流動、之永恒來比喻自己的憂愁綿綿無期,永無邊際。
3、你還能說出寫愁的句子嗎?
明確:
、僦豢蛛p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
、诎装l(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
、郾阕鞔航际菧I,流不盡,許多愁。秦觀
④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
、菁舨粩,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
、薇閱柸碎g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的車兒如何載得起王實甫
、咴噯栭e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成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
、嗳漳亨l(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七、板書設計
往事之嘆
愁亡國之痛
故國之思
八.課下作業(yè)
展開合理的想象,試將這首詞改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4
陜西興平華興中學 王海軍 713106
教學目的
1. 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3. 使能入情入境地誦讀并背誦全詞。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思想內(nèi)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的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寫法。
教學難點 :
詞中三次對比、隔句相承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設想
1.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并不大?梢砸哉b讀為主導,結(jié)合賞析,抓住詞義要旨,領會意境及藝術(shù)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2.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介紹。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見歡》、《烏夜啼》進行延伸閱讀。
3.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鄧麗君的《幾多愁》,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情境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故事導入 ,創(chuàng)設情境
多媒體展示《江水圖》,并配樂低沉哀怨的音樂。
教師講李煜的故事。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zhuǎn)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問:他是誰?
二、知人論世,身份揭秘
多媒體展示李煜的畫像及個人檔案。教師補充。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貫:徐州
國家:南唐
職業(yè):國主 詞人
信仰:佛教
教師解說:
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雙重身份,他既能一個昏庸無能的君主,同時又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詞人,后人寫詩評價李后主:“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主!(幻燈片)的確,作為“好聲色而不恤國政”的亡國之君,李后主確實沒什么可說的,但作為一代詞人,他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詩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走進這位亡國之君的內(nèi)心世界。
三、欣賞歌曲,領悟意境
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
。ㄕf明:通過鄧麗君優(yōu)美抒情的歌聲和演員出色的表演這一視聽形象,讓學生對《虞美人》一詞有初步的感受。)
四、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誦讀指導:
把握節(jié)奏 :“語氣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終以一氣呵成為佳!
找出韻腳: 了、少、風、中、在、改、愁、流
押韻規(guī)律(特點):兩句一換韻,兩平兩仄
讀出感情: ①感情基調(diào):低沉、凄涼
②重點詞語: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
2.請兩位學生朗讀,然后讓大家評議誰讀得好。
注意:應該用什么樣的感情基調(diào)去讀:低沉、凄涼
注意聲調(diào)要有起伏變化:高低強弱,節(jié)奏快慢
讀準能體現(xiàn)詞人內(nèi)心痛苦的關(guān)鍵詞語。
3.教師范讀。
4.學生齊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賞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亡國之君,內(nèi)心痛苦;以樂景寫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質(zhì)方面:錦衣玉食、后宮佳麗、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東風”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東風即春風,感嘆時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變)
4.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 (后宮佳麗的容顏,詞人自己容顏,國家的容顏)
思路結(jié)構(gòu)圖
問 答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宇宙之永恒不變)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人生之短暫無常)
幾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與短暫達到統(tǒng)一)
三度對比,三問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理解此句的妙處。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其它以比喻寫愁的詩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tài))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
6.總結(jié)藝術(shù)特色:
1.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 起伏跌宕的寫法(三度對比,三問三答,隔句相承)
六、拓展閱讀
1.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斷,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七、作業(yè) (任選一題)
1.閱讀李煜的《浪淘沙》(課本P40),寫一篇三四百字的賞析文章(或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感想)。
2.將《浪淘沙》與《虞美人》作比較賞析(從情感、語言、藝術(shù)手法等方面),字數(shù)不限。
浪淘沙令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八、再次欣賞《虞美人》flash,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結(jié)束課程。
附板書設計 :
問 答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宇宙之永恒不變)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人生之短暫無常)
幾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與短暫達到統(tǒng)一)
附:
《虞美人》賞析
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政事”的亡國之君,沒有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一篇。相傳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所以,這首《虞美人》,可說是后主的絕命詞了。
這首詞通篇采用問答,以問起,以答結(jié),以高亢快速的調(diào)子,刻繪詞人悲恨相續(xù)的心理活動!按夯ㄇ镌隆,人多以為美好,可是,過著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見了反而心煩,他劈頭問蒼天:春花秋月,年年花開,歲歲月圓,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完了呢?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好奇!然而,從后主處境設身處地去想,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遂不覺厭春花秋月之無盡無休,其感情之極端悲苦可見。后主面對春花秋月之無盡時,不由感嘆人的生命卻隨著每一度花謝月缺而長逝不返。于是轉(zhuǎn)而向人發(fā)問:“往事知多少?”一下轉(zhuǎn)到社會現(xiàn)實中了!巴隆,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國當皇帝的時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沒有 ,都已消逝了,都化為虛幻了。他深深嘆惋人生之短暫無常!靶亲蛞褂謻|風”,縮筆吞咽!坝謻|風”點明他歸來后又過一年。時光在不斷消逝,引起他無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筆呼號,是一聲深沉的浩嘆。夜闌人靜,幽囚在小樓中的人,倚闌遠望,對著那一片沉浸在銀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國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頭,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肮蕠豢盎厥自旅髦!”他完全以一個失國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國之恨,表現(xiàn)出后主任情縱性,無所顧忌的個性,和他那種純真而深摯的感情!暗駲谟衿鰬q在,只是朱顏改!彼b望南國慨嘆,“雕欄”“玉砌”也許還在吧;只是當年曾在欄邊砌下流連歡樂的有情之人,已不復當年的神韻風采了!爸皇恰倍值膰@惋口氣,傳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亡國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國,李煜由一國之主,跌落為階下囚,他失去了歡樂,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對家國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的嘗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與人世間多少“往事”的短暫無常相對比。第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又東風”三字翻回頭與首句“春花”“何時了”相呼應,而與第四句“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應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兩句,又以“雕欄玉砌應猶在”與“朱顏改”兩相對比。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沖出峽谷、奔向在海的滔滔江水,一發(fā)而不可收。詞人滿腔幽憤,對人生發(fā)出徹底的究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了出來了。九字句,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以兩個平聲字作結(jié),讀來亦如春江波濤時起時伏,連綿不盡,真是聲情并茂。這最后兩句也是以問答出之,加倍突出 一個“愁”字,從而又使全詞在語氣上達到前后呼后應,流走自如的地步。顯然,這首詞是經(jīng)過精心結(jié)構(gòu)的,通篇一氣盤旋,波濤起伏,又圍繞著一個中心思想,結(jié)合成諧和協(xié)調(diào)的藝術(shù)整體。在李煜之前,還沒有任何詞人能在結(jié)構(gòu)藝術(shù)上達到這樣高的成就。所以王國維說:“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來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shù)人而已!保ā度碎g詞話刪稿》)可見李煜的藝術(shù)成就有超越時代的意義。當然,更主要的還是因為他感之深,故能發(fā)之深,是感情本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國維說得好:“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边@首《虞美人》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詞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這個特色在這首《虞美人》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以致使李煜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保ā段逶轮埂罚├铎稀队菝廊恕凡徽沁@樣的不朽之作嗎!
。ㄟx自《宋詞鑒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5
教學目的
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四個發(fā)展階段和兩大流派。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以下只選了李煜詞的教學步驟 ,其他6首詞的教學方法同此。)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設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
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
解說: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創(chuàng)新才是文學發(fā)展的出路。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
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shù)將詞分成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三種,認為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
為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
┌─────────┬────────┬──────────┐
│ 時期 │ 主要風格 │ 代表作家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約艷麗 │ 溫庭筠、李煜、晏殊│
├─────────┼────────┼──────────┤
│ │ │ 蘇軾、柳永、秦觀、│
│ 北宋中葉到南渡 │ 婉約、豪放并舉│ │
│ │ │ 李清照 │
├─────────┼────────┼──────────┤
│ 南宋前期 │ 壯懷高唱 │ 辛棄疾、陸游 │
├─────────┼────────┼──────────┤
│ 南宋后期 │ 哀感低吟 │ 姜夔、張炎 │
└─────────┴────────┴──────────┘
三、研習《虞美人》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①齊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
(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
、趦(nèi)容與形式總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zhuǎn)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注釋①)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gòu)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解說:引導學生讀注釋,并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
2.具體研習
、佟按夯ㄇ镌隆北臼敲篮檬挛,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jié)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谟懻摚骸巴轮嗌佟敝械摹巴隆本唧w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jié)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nèi)涵, 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邸靶亲蛞褂謻|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苡懻摚簽槭裁丛~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征,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菰谇傲渲,哪個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奕~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哌@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嘈蕾p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zhì)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4.課堂訓練(投影顯示)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傧旅鎸τ谠~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jié)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對于詞作內(nèi)容理解不夠確切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急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里行間,寄寓著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chǎn)生的極度哀傷。
B.詞的下闋,抒寫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詞的結(jié)句是主題特別深刻之處。
C.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詞。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現(xiàn)象,抒寫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它是李煜早期詞作的代表作之一。
D.這首小詞語言清新、情調(diào)哀怨、意味深長。詞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解說:這是課內(nèi)的延伸閱讀,旨在擴大學生閱讀量,并模仿高考題型命題,旨在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參考答案:①D,“水長東”比喻恨如東流水,綿綿不斷;②C,這是李煜后期寫的詞。)
5.課堂小結(jié)
李煜后期的詞發(fā)自內(nèi)心,寫的是從未有人寫過的作為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而詞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情、哀嘆命運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鳴的情緒,因此藝術(shù)感染力大大加強;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詞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語言寫情,因而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使他成為我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樂,在鄧麗君《虞美人》的歌聲中進一步體味這首詞的意境。
結(jié)合板書,背誦這首詞。
(解說:進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詞的成就,這是對作者的又一次總體把握,與第一步遙相呼應,并讓學生在歌聲和誦讀中接受美的陶冶。)四、布置作業(yè) 1.延伸閱讀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2.預習思考題
(1)《雨霖鈴》和《念奴嬌》的韻腳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押韻嗎?如何理解這兩首詞的用韻?
(2)柳永和蘇軾分別是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試從題材范圍、意境、造語等方面比較《雨霖鈴》和《念奴嬌》二詞。
(設計者:侯衛(wèi)東 俞祖平)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吟誦習慣
2、感知詞的欣賞方法
3、了解詩詞產(chǎn)生的特定背景、更準確地把握詩詞內(nèi)涵
4、將自己融入特定的環(huán)境中,設身處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緒
5、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了解詩詞產(chǎn)生的特定背景、更準確地把握詩詞內(nèi)涵
2、將自己融入特定的環(huán)境中,設身處地地感知他人的情感、心緒
教學難點:對學生學習詩詞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教學設想:介紹作者,當時背景,學生設想作者會有些什么感觸、其心緒會如何,展現(xiàn)詞、學生熟讀成誦、抽生朗誦、聽朗誦、學朗誦、賞析詞:意象--意境--情感--技巧--名句,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感知,聽朗誦、集體有感情地朗誦、聽音樂。總結(jié)賞析步驟,學生練習
學法指導:誦讀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chǎn)生于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后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于是設宴款待,并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彼呐f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眲⒍U聽后,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fā)問,劉禪趕忙把棵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道:“咦,這話怎么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這是蜀帝劉禪的故事,那么,是不是每一個帝王在淪為階下囚時都能像他那般灑脫?如果我們處于那樣的位置,會有何思,有何想?
二、了解背景和李煜民、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如果你是當時的李煜,你處在那樣的情景之中,會想到些什么,會有想什么樣的情緒。
大多數(shù)同學都提到了會有愁,會有些什么愁,作為一個帝王,那種愁緒如何表達才能達到極致,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誦讀詩詞。
展示詩詞,注意個別字音。
1、學生熟讀詩詞,達到能背誦。
2、抽生朗誦(結(jié)合自己剛才設身處地的所感所思)
3、點評,并作誦讀提示:字音。
4、聽朗誦錄音。
5、跟讀錄音。
6、集體朗誦。
四、賞析詩詞。
1、作者在這首詞中寫了哪些事物?
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雕欄玉砌朱顏愁春水
2、這些景物融合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么美好的事物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結(jié)呢?)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為了以樂景襯哀情。
春花秋月本是兩種美好的事物,指代一年中的良辰美景,而詩人為什么用“何時了”而生發(fā)感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景物,而對于亡國君主李煜卻、勾起他對往事的傷心懷念,更更感到今天的無比凄涼。這種美景反成為惹人的煩惱,甚至可詛咒的了。因為他過去的那些快意的享樂生活,大都是同春花秋月聯(lián)系在一起的,F(xiàn)在春花秋月年年相似,而昔日歡樂卻一去不回,所以他發(fā)出哀怨的感嘆。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A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zhuǎn)眼又是一年,季節(jié)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huán)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fā)出哀嘆......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強烈的今昔對比讓
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這月明之夜。本詞兩
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歸納:亡國之恨
。5)雕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
。6)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投影,選擇題)A詞人的容顏
B國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只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嘆惋口氣,物是人非的悵恨之感。
歸納:物是人非的感慨
分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夸張(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
3、分析寫作手法。
4、集體朗誦課文。
5、再聽錄音感知。
6、集體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五、總結(jié)。
六、相關(guān)聯(lián)想與比較。
1、問:這首詞的詞牌名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確: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于垓下。夜飲中,
項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漢軍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亦拔劍自刎。后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后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于項羽得虞姬的悲劇故事。
2、問:我們不妨在此將李煜和劉邦對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絕筆之詞,《垓下歌》與《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
明確:項羽,一代梟雄,他有萬夫莫開之勇,可是有勇無謀,最終兵敗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蕩盡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壯語。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敵手,就死吧!無非一死,夫復何求!兵敗烏江,沒有一絲的奴顏婢膝;面臨絕境,沒有半點的屈膝求饒,而是慷慨悲歌。他寧愿死,也不愿回去見江東父老,其死得實為壯烈!更動人心魄的是鐵漢的柔情,他和虞姬的愛情在最后的關(guān)頭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愛,蕩氣回腸!這就是項羽,他對江東父老有情,對虞美人有情,連對那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間,不僅讓我們目睹了他英雄壯烈的一生,更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兒女情長?梢哉f,他死的時候,既是一個豪氣沖天的英雄,又是一個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項羽的絕筆雖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壯,是情,是美!難怪宋代才女李清照為這位英雄俊才擊板叫絕,“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之所以兩千年來為后人所追憶,懷念,多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總結(jié):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凄冷,或悲壯,留待后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七、音樂欣賞。
八、作業(yè)。
、埔蕴囟ǖ囊庀蟊磉_自己的情感。
、菍Ρ。
、缺扔、夸張的運用。
、商搶嵔Y(jié)合。
分析詩歌的程序:詩人→背景→讀詩→析詩。
分析詩句的程序:意象→意境→情感→技巧。
《虞美人》教案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運用文眼導讀法鑒賞《虞美人》全詞,品味意境,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層內(nèi)涵。
2、總結(jié)運用文眼導讀鑒賞誓詞的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結(jié)合作者生平挖掘作品內(nèi)涵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運用文眼導讀鑒賞全詞,品位意境。
2、總結(jié)運用文眼導讀鑒賞詩詞的方法。
教學難點
結(jié)合李煜生平,挖掘作品中“愁”的深層內(nèi)涵。
教學方法
文眼導讀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以中國古典詩詞中寫愁的名句導入本課。
二、作者及本詞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
1、作者: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要求了解:生活年代或朝代,姓名、字號、后世評價、主要作品及風格。
[投影總結(jié)]集國君與詞宗、庸才與天才、失敗者和成功者于一身的矛盾體。
2、創(chuàng)作背景:李煜降宋之后,由一國之主淪為階下之囚,這人生巨大的變故不能不引起他對國家和自己一生變化的痛苦嘗味,因此,公元978年的七夕,當他跨入生命的第41個輪回之際,融血凝淚寫下了這首詞,來傾吐心中種種憤恨于無奈之情。
三、集體背誦
本詞通俗上口,集體背誦為下面的鑒賞創(chuàng)設氛圍。
四、運用文眼導讀鑒賞全詞
1、相關(guān)知識介紹(投影)
。1)詩詞之眼:是洞察詩詞旨趣之窗,是詩詞中最能開拓意旨的關(guān)鍵詞句,是足以使全篇生輝、通體發(fā)亮的聚光焦點。
。2)作用:統(tǒng)攝全篇,奠定詩詞的感情基調(diào)。
。3)表達方法:借助意象(景、人、事、物),形成意境。
2、總體把握
思考:
。1)本詞的詞眼是哪一句?關(guān)鍵詞是哪一個?
。2)選取了哪些意象?
[集體回答明確]
。3)請學生用詩中詞語連綴組合,為每句詞概括一個7字標題。
3、品位意境
。1)學生集體回答——品位意境的方法,投影出示:
明意象——摳字眼——聯(lián)經(jīng)歷——析手法
。2)學生分為四大組,分組品味,注意品味方法。
鼓勵學生相互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討論歸納
摳的字眼為:何時了、知多少、又、不堪、應猶在、只是、問、恰似、流。
結(jié)合李煜的生平來看,這些關(guān)鍵性的詞語抒發(fā)了作者經(jīng)歷人生巨變之后的傷感、凄涼、痛楚之情。四幅畫面構(gòu)成了一種悲涼的意境。
[投影板書]
。ㄔ~眼)(意境)
4、挖掘“愁”的深層內(nèi)涵
。1)從詞中找出使作者“愁”的原因,要求學生扣文本討論。
。2)你能結(jié)合李煜生平再來找找使他愁的深層原因么?
。ㄌ崾荆耗晟俚睦铎蠟榱吮荛_豆箕相煎之禍,向往隱居生活,沉湎于文山藝海之中?擅\卻偏偏把他推上皇位,又把他重重地摔入谷底,陷入沒有自由,沒有尊嚴,沒有生存的,沒有安全感的境地。)
討論明確,投影板書。
5、表現(xiàn)手法的把握
全詞一氣盤旋,把李煜濃重而無法排遣的愁情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這得益于一系列修辭手法的`適用。請同學們結(jié)合文本,歸納本文的修辭手法并體會其作用。
[投影板書]
五、小結(jié)
這首詞是飽經(jīng)人世滄桑的李煜蘸著血,和著淚書寫而成的,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劇效果,法國詩人謬塞曾說過:“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北驹~應是這樣不朽的篇章。
六、吟詠涵詠,加深體會
1、聽配樂朗誦
2、學生自讀品味
七、眼導讀方法總結(jié)
抓文眼——定基調(diào)——明意象——摳字眼——聯(lián)經(jīng)歷——析手法——明意境——味感情
八、拓展練習
運用文眼導讀法鑒賞兩首詞。
烏夜啼(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李煜)
無言獨上高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深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