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伦午夜福利片|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成色好的y31s是国产

<code id="docgg"><listing id="docgg"><thead id="docgg"></thead></listing></code>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語文電子教材 > 高二語文電子教材 > 12虞美人(通用15篇)

      12虞美人

      發(fā)布時間:2023-07-16

      12虞美人(通用15篇)

      12虞美人 篇1

        虞 美 人

        教學目的

        1、感受李煜詞中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2、鑒賞李煜詞的深遠的意境和真摯的情感

        3、使學生能入情入境地誦讀并背誦全詞

        教學設想

        1、本詞是唐宋詞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難度并不大。可以以誦讀為主導,結合賞析,抓住詞義要旨,領會意境及藝術特點。爭取當堂成誦。

        2、李煜是開一代詞風的領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個人生活情感的印記,因此有必要對其生平進行介紹。

        3、運用多媒體教學,播放鄧麗君的《幾多愁》,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詞的意境。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悟詞的思想內(nèi)容和意境,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學鑒賞的能力。

        2、學習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寫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情境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帝王,之尊,威儀四方。間或幾個帝王也拿起筆,寫一些表現(xiàn)人物情感的或優(yōu)美或粗糙的句子,這就形成了一種十分獨特而又悠久的中國古代帝王文學。毛澤東詞云:“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帝王詩歌的開山之作,當推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可惜這位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對于詩文小道并不放在眼里,除了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在帝王中,才氣最高的要數(shù)李后主了。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這位南唐后主的詞藝。

        二、 背景及作者介紹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緒。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队菝廊恕肪褪瞧渲凶钪囊黄。這首詞是李煜的絕筆詞,因為這首詞,宋太祖極為震怒,賜酒將他毒死。

        三、欣賞歌曲后自由朗讀 ,領悟意境

        四、賞析課文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

        2、討論:“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與開頭句照應。感嘆時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變 ,而人的生命卻短暫無常,充滿變數(shù);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敝皇恰爸祛仭薄案摹绷藛?

        明確:“改”的還有他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他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表現(xiàn)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般的無限悵恨之情。

        5、欣賞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九個字,確實把愁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 把無形的抽象的愁形象化了。

        王國維說得好:“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以致使李煜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后人感嘆“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6、板書:

        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全詞的情感核心)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7、學生列舉其它寫愁的詩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愁之形態(tài))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之長度)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愁之重量)等等

        五、課堂訓練(投影顯示)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傧旅鎸τ谠~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谙铝袑τ谠~作內(nèi)容理解不夠確切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急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里行間,寄寓著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chǎn)生的極度哀傷。

        b.詞的下闋,抒寫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詞的結句是主題特別深刻之處。

        c.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詞。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現(xiàn)象,抒寫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它是李煜早期詞作的代表作之一。

        d.這首小詞語言清新、情調(diào)哀怨、意味深長。詞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參考答案:①d,“水長東”比喻恨如東流水,綿綿不斷;②c,這是李煜后期寫的詞。)

        六、欣賞歌曲,背誦《虞美人》

      12虞美人 篇2

        教學目的: 

        1.掌握有關詞的文體知識。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3.學會選擇恰當?shù)囊庀髞韺懗睢?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如何通過詞眼來分析課文。

        學習過程: 

        1.學法指導。

       。1)確定反映主要內(nèi)容的或情感基調(diào)的字或詞。

        (2)作品是如何渲染這個字或詞的。

       、賹懥四男┚拔?(意象)

        ②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意境)

       、塾昧耸裁礃拥氖址ǎ

        修辭手法:比喻、借代、擬人、擬物、對偶、夸張、反復、對比、雙關、反語、反問、互文、用典。

        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其作用大體和其它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擬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反問為強調(diào)(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夸張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呼告是為了表達感情更直接等等。鑒賞詩詞所要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修辭,直接說明作用。

        寫作手法:

        概念 說明 例句 賞析

        虛實

        結合 

        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外,寫的都是眼前實景實事實情,寫詞人和心愛的人不忍分別又不得不別的心情,是實寫;下片寫對別后生活的設想,是虛寫,著意描繪詞人孤獨寂寞的心情。虛實結合,淋漓盡致寫出了離別的依依不舍。

        聯(lián)想 由一事物聯(lián)系到與之有關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類似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造成一個典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保ㄙR知章《詠柳》) 詩人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聯(lián)想到翠綠的絲帶,運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個別具浪漫色彩的新穎形象,一改楊柳抒離情的象征義。

        想象 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保▌⒂礤a的《望洞庭》) 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極富想象力的描寫,將洞庭的湖光山色別出心裁地再現(xiàn)于紙上。

        襯托 或

        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zhì)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

        烘托是較大規(guī)模的襯托。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保ㄌK軾《念奴嬌 • 赤壁懷古》)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頷聯(lián)、頸聯(lián)寫妻子的美麗,反襯詩人惆悵痛苦的心情。

        渲染 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象征 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李德!兜茄轮莩亲鳌罚 這兩句描寫青山環(huán)繞,層巒疊嶂,自己所處的郡城正在嚴密封鎖,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敵迫害的景況,書寫思歸不得的憂傷。

        對比

        對照

        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對照,互相比較。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保ɡ畎住对街杏[古》) 前三句描寫昔日繁榮和最后一句描寫今日冷落凄涼形成強烈的對比,使讀者感受特別深切,其中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歷史思考。

        抑揚 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diào)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保ㄍ醪g《閨怨》) 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chǎn)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照應 指詩中對前面所寫的作必要的回答。恰當運用這種方法使結構顯得緊湊、嚴謹。 楚江微雨里,建業(yè)暮鐘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胄》) 首聯(lián)兩句寫黃昏時分詩人佇立在細雨蒙蒙的江邊,這里點明了詩題中的“暮雨”,又照應了詩題中的“送”字。

        動靜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成一種情趣。 沙頭宿鳥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魚跳的“動”更襯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靜”。

        正側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是正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的是側面描寫。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保ㄍ醪g《從軍行》) 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

        王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zhàn)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卷起紅旗便于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zhàn)事的緊張狀態(tài)突現(xiàn)出來。

        直抒

        胸臆 即景抒懷,表達詩人面對自然景象所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保ㄍ踔疁o《登鸛雀樓》) 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chǎn)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chǎn)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

        抒情

        融情

        于景 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正面不著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發(fā)感情。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的身影越來越遠,最后完全消失,滾滾的江水有如對友人的不斷思念。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盡其妙的基礎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托物言志,寫柳樹獨處荒園無人觀賞,抒發(fā)人才被埋沒的感慨。

        2. 知人論世。

        李煜,即李后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注釋①)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二.具體研習

        (1)這首詞的情感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渲染這種情感的?

        ①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么美好的事物為什么作者希望它盡快完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谕轮嗌佟ㄗ髡邥肫鹉男┩履兀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鏈接: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憶江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較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蘚侵階。一桁珠簾閑不卷,終目誰來?”

        ——《浪淘沙》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表現(xiàn)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強烈的今昔對比讓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尤其在這月明之夜。本詞兩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現(xiàn)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周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但也不一定在。

        ⑥只是朱顏改——誰的“朱顏”?宮女,詞人,還是國家?

       。ā爸皇恰北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歸納: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結:(用一句話說出整首詞的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這種方法分析晏殊的《蝶戀花》。

      12虞美人 篇3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雨 霖 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時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鵲橋仙

        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揚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歸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12虞美人 篇4

        謝秀彩  

        教學設想:1、將李煜的詞納入中國古代帝王詩歌文學這個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積淀韻味和歷史厚重感。

        2、知人論文和讀文識人結合,使這一課不僅僅停留在詩歌本身技巧、語言等分析上面,也傾向于挖掘詩歌內(nèi)在的人文精神。

        3、以本課為起點向橫縱面宕展,以求更深、更系統(tǒng)地理解。

        4、以本課為示范,教給學生鑒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學工具:幻燈片、錄音機

        課前準備:搜集資料,對李煜前后期的詞進行歸類,打印成稿,學生人手一份,加深對李煜以及其詞的認識。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

        站在歷史的這一端

        迎面吹來彼岸五千年的風

        在風里

        我們嗅出了帝王的味道

        帝王,九五之尊,威儀四方。間或幾個帝王也拿起筆,寫一些表現(xiàn)人物情感的合韻或不合韻的句子,自然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這就形成了一種十分獨特而又悠久的存在——中國古代帝王文學。雖然毛澤東詞云:“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精品流世。

        帝王詩歌之濫觴,當推漢高祖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詩直抒胸臆,格調(diào)高昂,氣勢雄渾,給帝王詩歌開了個好頭。可惜這位馬上得天下的皇帝對于詩文小道并不放在眼里,除了這首作品外,其他成就也有限。在帝王中,才氣最高的要數(shù)李后主了。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這位南唐后主的詞藝了。

        二、背景及作者介紹

        1、五七言的近體詩,經(jīng)過唐三百年無數(shù)人的添磚加瓦,已成了一塊嚼了無數(shù)遍的口香糖,再也難品出新的滋味了。這時,詞成了文學的新寵。在李后主之前,已有溫庭筠,韋莊等篳路藍縷,開創(chuàng)了一代詞風,但花間詞如古之玉器,貴重而不適用,而李后主卻賦予詞可以和唐詩相比美的品格,一掃脂粉兒。

        2、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緒。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队菝廊恕肪褪瞧渲凶钪囊黄。這首詞是李煜的絕筆詞,因為這首詞,宋太祖極為震怒,用牽機藥將他毒死。

        問:那這首詞到底是一首什么詞呢?竟會招來殺身之禍?

        三、鑒賞品味《虞美人》

        1、聽鄧麗君演唱的《虞美人》

        2、朗誦詞。

        3、重復提問:這首詞到底是一首什么詞,竟會招來殺身之禍?何以見得?

        明確:①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國君的故國之戀。念念不忘過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東風是故國吹來,春水又向故鄉(xiāng)流云,這在宋太祖看來是不是會有“東歸故國”之意嗎?可以這樣說,兩個“東”字,斷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凇巴轮嗌佟报D――――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尊嚴、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

       、邸靶亲蛞褂謻|風”―――――“又”,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漸漸破滅。

       、堋肮蕠豢盎厥自旅髦小薄按夯ㄇ镌潞螘r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義。(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等)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月是故鄉(xiāng)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3、問:這首詞的風格呈現(xiàn)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詞風凄麗。

        4、問:李煜的詞緣何顯得如此凄麗?

        明確:(一)、“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從“紅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國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詞人李煜天上地下的身世淪落以及內(nèi)心“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巨大沉痛,絕非常人所能體味點滴。如果以亡國為分界線,對照李煜前后期的詞作,我們能否可以這樣說,是亡國的代價成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李煜后期詞,多折射出詞人內(nèi)心巨大的亡國之痛,把傳統(tǒng)詩歌里的那種個體間的離愁別恨升華為對故國家園的思念,境界豁大而深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明月下,東風里,不禁遙想起在故國家園欣賞春花秋月的自由美好歲月。然而,春花已隨風而逝,此時的明月也非故國家園的明月,叫人怎堪回首!

        再諸如“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保ā独颂陨场罚┧鞅M也矣,花落盡矣,而人亦將亡矣,肝腸斷絕,遺恨千古,正是泣盡以血的詞句。 “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這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借尼采的話對李煜詞的高度評價。

       。ǘ、李煜詞善用比喻寫“愁”。

        李煜詞的動人魅力,除了那種沉重的亡國之痛,還在于他的詞流露出的是真情實感。這一點尤其體現(xiàn)在他廣取形象、博采比喻的愁情抒發(fā)上。

        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保ā队菝廊恕罚凹舨粩,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保ā断嘁姎g》)把無形的對故國家園的離愁別恨,視比作向東流去的“一江春水”、愈理愈亂的絲麻,極言“愁情”奔涌沉重、無邊滋生、紛亂難言。

        詞家中不乏“寫愁”高手,如寇準“愁情不斷如春水”(《夜度娘》);秦觀“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江城子》);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等等。竊以為他們或不夠“鮮活”,或不夠“含蓄、深邃”,“愁”之意境均不及后主詞。

        (三)、“粗服亂頭,不掩國色”,李煜詞洗盡脂粉。

        清代著名詞學評論家周濟在《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溫庭筠),嚴妝也;端己(韋莊),淡妝也;后主則粗服亂頭矣!弊屑殞徱曔@段話,可領會周濟對后主詞的盛贊,當在溫、韋之上。洗盡脂粉、純用白描、直抒胸臆,正是李煜詞最“神秀”之特色。也正是這份清麗、自然、樸素,顯得李煜的詞愈發(fā)得真摯感人,句句發(fā)自肺腑,毫無矯揉造作之感,也無無病呻吟之嫌。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保ā肚迤綐贰罚┣滤哪辏笾鞯苋胨巫隽巳速|(zhì),后主思念苦切。詞起句便直抒胸臆,情濃如此。適時白梅似雪,落英繽紛,這一空靈冷寂的畫面,不僅令人睹物思人,也暗示人之生命如花,從艷麗到凋零,固然受桀于時間之刀,也常遭“朝來寒雨晚來風”的侵襲。詞里意境可謂凄麗無比又深邃幽遠。同是“花愁人”,聯(lián)想:《紅樓夢》“埋香冢飛燕泣殘紅”:“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小結:李煜只是李煜,一個文謅謅的詞人罷了。不是勾踐,勾踐他亡過國,但他能“臥薪嘗膽”,能夠“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成就復國大業(yè)。而在治國上一籌莫展的李煜面對故國,只能是悲從中來,傷心懷舊,最終死于自己心愛的詞。而李煜的成功,恰恰也是從他做亡國奴的那天開始的,可以說,是亡國的代價,造就了一位可追唐詩的偉大詞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作品里的凄麗愁緒依然籠罩著千年以后的我們,我想他在飲下宋太祖賜的牽機藥時,心里肯定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悲哀,一是為帝王的悲哀,二是為詩人的悲哀。有人說,政治是藝術的天敵,的確,太感性、太重視自己的內(nèi)心的人是不適合做政府領導的。當我們的目光越過千年,看著李煜憂郁的臉,我們會覺得李煜如果不當皇帝,放歌于山林之間,相信一定是陶令一流的謫仙。

        四、相關聯(lián)想與比較

        1、問:這首詞的詞牌名為《虞美人》,大家可否想起什么?

        明確:虞姬,項羽的寵姬,常隨項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軍隊圍于垓下。夜飲中,

        項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

        漢軍已略地,

        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

        賤妾何聊生。

        在四面楚歌中,項羽拔劍自刎,虞姬亦拔劍自刎。后來,虞姬血染之地,長出一種鮮紅的花,后人為了紀念她,便把這種花叫做“虞美人”。所以此詞牌名源于項羽得虞姬的悲劇故事。

        2、問:我們不妨在此將李煜和劉邦對比一下,同是末路王候,同是絕筆之詞,《垓下歌》與《虞美人》風格有何不同?

        明確:項羽,一代梟雄,他有萬夫莫開之勇,可是有勇無謀,最終兵敗垓下。四面楚歌中,一代武夫,用一曲《垓下歌》蕩盡了天下末路英雄的豪言壯語。西楚霸王必竟是西楚霸王,他不是李后主,落入敵手,就死吧!無非一死,夫復何求!兵敗烏江,沒有一絲的奴顏婢膝;面臨絕境,沒有半點的屈膝求饒,而是慷慨悲歌。他寧愿死,也不愿回去見江東父老,其死得實為壯烈!更動人心魄的是鐵漢的柔情,他和虞姬的愛情在最后的關頭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愛,蕩氣回腸!這就是項羽,他對江東父老有情,對虞美人有情,連對那馬也有情。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瞬間,不僅讓我們目睹了他英雄壯烈的一生,更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另一面――――兒女情長?梢哉f,他死的時候,既是一個豪氣沖天的英雄,又是一個完美的殉情者。所以,項羽的絕筆雖然也是末路之王候,但除了悲,更多的是壯,是情,是美!難怪宋代才女李清照為這位英雄俊才擊板叫絕,“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項羽之所以兩千年來為后人所追憶,懷念,多為其人格力量和英雄的魅力。

        總結:潮起潮落,沒落了多少塵埃,在千年的風中,王者遠去的身影已無處可尋,永恒的只是精神,或雄渾,或豪邁,或凄冷,或悲壯,留待后人去細細咀嚼,去細細回味!

        五、學法小結

        最后,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品味詩詞的方法。

        知人論文,讀文識人,人文互見,相得益彰。

        品味語言。

        品味修辭。

        品味意象。

        相關聯(lián)想和比較。

        附板書:

        中國古代帝王詩歌

        劉邦

        “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帝王的悲哀

        凄美   善用比喻寫“愁”  李煜

        “粗服亂頭,不掩國色”,洗盡脂粉  詩人的悲哀

        豪氣沖天的英雄

        悲壯 項羽

        完美的殉情者

        作者郵箱: 

      12虞美人 篇5

        一、   導入  新課

        二、   解題

        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   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學生跟讀,讀準字音

        2、思考:從詞中找出一個概括詞人此時心情的詞語。

        明確:“愁“

        ――亡國之恨

        四、   具體分析

        詞人那層層疊疊、排山倒海、接踵而來的幽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的感受到。思考:作者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亡國之恨“的?

        明確:

       、乓詷肪皩懓В捍夯ㄇ镌篓M東風

        探討:

       、俅夯ㄇ镌隆北臼敲篮檬挛,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太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凇靶亲蛞褂謻|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③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 物特殊涵義嗎?

        明確: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

       、票扔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明確: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zhì)感和形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吧?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王國維評價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⑶對比

        “春花秋月”之無窮無盡――――“往事”之短暫無常

        ∣                         ∣

        ↓                         ↓

        “又東風”之年復一年――――“不堪回首”之變化無常

        ∣                         ∣

        ↓                         ↓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                         ∣

        ↓                         ↓

        宇宙永恒                  人生無常

        三、小結全詞

        這首詞是后主的絕命詞,充滿悲恨凄楚的色彩,感情深厚強烈,大膽抒發(fā)亡國之恨,并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本褪沁@樣的不朽之作!

      12虞美人 篇6

        詞七首

        教學目的

        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四個發(fā)展階段和兩大流派。

        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4課時。

        (以下只選了李煜詞的教學步驟 ,其他6首詞的教學方法同此。)

        教學步驟 

        一、導語 設計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清代趙翼《論詩》)唐詩

        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板書課題)

        解說: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創(chuàng)新才是文學發(fā)展的出路。

        二、解題

        介紹詞的一般知識(分段投影顯示):

        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

        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

        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shù)將詞分成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三種,認為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

        為了說明方便,似可將詞在唐宋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

        ┌─────────┬────────┬──────────┐

        │    時期          │  主要風格      │    代表作家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約艷麗      │  溫庭筠、李煜、晏殊│

        ├─────────┼────────┼──────────┤

        │                  │                │  蘇軾、柳永、秦觀、│

        │  北宋中葉到南渡  │  婉約、豪放并舉│                    │

        │                  │                │  李清照            │

        ├─────────┼────────┼──────────┤

        │  南宋前期        │  壯懷高唱      │  辛棄疾、陸游      │

        ├─────────┼────────┼──────────┤

        │  南宋后期        │  哀感低吟      │  姜夔、張炎        │

        └─────────┴────────┴──────────┘

        三、研習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①齊讀課文,找出該詞的韻腳。

        (解說:引導學生體會詞的音韻美,整體感知詞的思想內(nèi)涵。)

       、趦(nèi)容與形式總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也是整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為南唐的國君,生活相當豪華奢侈,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離愁別恨。亡國后,孤寂悲涼的處境,使他的詞轉向了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成就很高,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這是李煜的絕命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見課本注釋①)這首詞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觀照事物、想像事物,這樣,詞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貫穿下,構成了自然流暢、和諧完整的意境。

        (解說:引導學生讀注釋,并且從"情”的高度理順詞的脈絡。)

        2.具體研習

       、佟按夯ㄇ镌隆北臼敲篮檬挛铮髡邽槭裁聪MY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jīng)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解說:引導學生在知人論世的基礎上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谟懻摚骸巴轮嗌佟敝械摹巴隆本唧w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說:進一步挖掘詞的思想內(nèi)涵,  引導學生用兩點論思考問題。)

        ③“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虛詞的表達作用。)

       、苡懻摚簽槭裁丛~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lián)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學生可能回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名句,只要詩句能表現(xiàn)懷念故鄉(xiāng)、懷念親人的主題即可。

        (解說:引導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意象相對固定的特征,其他諸如“梅”“蓮”“柳”“雁”“長亭”等。)

       、菰谇傲渲校膫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

        明確:“只是朱顏改”的“改”字,改變的不僅僅是“朱顏”,還有人的地位(由國之君淪為階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榮到忍辱蒙羞)。

        ⑥全詞的整體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組對比,隔句相承,反復對比宇宙之永恒不變與人生短暫無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哌@六句中哪些是寫“宇宙的永恒不變”?哪些是寫“人生之短暫無!?

        在這六句中,“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

        (解說:整理全詞的脈絡,讓學生理解詞人的匠心。)

       、嘈蕾p品味:“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顯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這9個字,確實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表達出來了,并賦予無形的愁以質(zhì)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愁苦嗎?一個處于刀俎之上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這兩句充滿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詩人這種純真深摯感情的全心傾注,讓他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這樣的不朽篇章。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4.課堂訓練(投影顯示)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題目。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①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谙铝袑τ谠~作內(nèi)容理解不夠確切的一項是(    )

        A.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急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里行間,寄寓著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chǎn)生的極度哀傷。

        B.詞的下闋,抒寫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詞的結句是主題特別深刻之處。

        C.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詞。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現(xiàn)象,抒寫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它是李煜早期詞作的代表作之一。

        D.這首小詞語言清新、情調(diào)哀怨、意味深長。詞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解說:這是課內(nèi)的延伸閱讀,旨在擴大學生閱讀量,并模仿高考題型命題,旨在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參考答案:①D,“水長東”比喻恨如東流水,綿綿不斷;②C,這是李煜后期寫的詞。)

        5.課堂小結

        李煜后期的詞發(fā)自內(nèi)心,寫的是從未有人寫過的作為亡國之君的故國之思,而詞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華、感慨人事變遷無情、哀嘆命運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鳴的情緒,因此藝術感染力大大加強;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詞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語言寫情,因而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使他成為我國詞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樂,在鄧麗君的歌聲中進一步體味這首詞的意境。

        結合板書,背誦這首詞。

        (解說:進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詞的成就,這是對作者的又一次總體把握,與第一步遙相呼應,并讓學生在歌聲和誦讀中接受美的陶冶。)四、布置作業(yè)  1.延伸閱讀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2.預習思考題

        (1)《雨霖鈴》和《念奴嬌》的韻腳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押韻嗎?如何理解這兩首詞的用韻?

        (2)柳永和蘇軾分別是婉約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試從題材范圍、意境、造語等方面比較《雨霖鈴》和《念奴嬌》二詞。

        (設計者:侯衛(wèi)東  俞祖平)

      12虞美人 篇7

        王宇紅                   2003-11-2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學詞的興趣   2、培養(yǎng)吟誦習慣    3、感知詞的欣賞方法

        [教學設計]初始年級學習詩詞培養(yǎng)興趣為第一要事。所以我選了一首李煜的詞《虞美人》,這首詞的成就很高,被譽為“詞中之帝”,詞中情感核心是愁,這是人人都可能經(jīng)歷過的一種體驗,容易引起情感共鳴。這首詞聲律與情感的諧和程度很高,可以說聲情并茂,適合學生學習吟誦,感受詞的韻律美。

        圍繞三個學習目標設計了整個教學過程 。主要環(huán)節(jié)有:導入  ;初步感知(初讀,感受愁味,把握感情基調(diào)再讀);逐句分析,把握詞人的情感世界(先名句后其它,體味感情,點出重音,逐句讀,小結回到名句再讀全詞);自由朗讀回味;競讀;欣賞配樂歌唱,憑吊詞人;總結欣賞方法;推薦拓展賞讀的詞作〈烏夜啼〉。

        【教學過程 】                      課前自修

        1.請同學們查閱有關作者的簡介以及寫作背景,準備講述作者故事。

        2.請同學們至少查閱一篇關于《虞美人》的賞析文章,仔細閱讀、體會,準備課上發(fā)言。

        3.了解有關詞的常識,熟讀詞篇《虞美人》。

        課上導讀

        (一)導入  

        1.導入    齊背《相見歡》,進入學詞的情境。

        2.作者  先復習李煜簡介,然后由詞的發(fā)展長河之中去把握李煜詞的地位。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濉ぺw翼  古詩發(fā)展到唐代達到極致,好詩幾被人們寫盡,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徑,將詩與北方的燕樂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極易寫景抒情的新的韻文文體——詞。晚唐溫庭筠、五代李煜等一批詞人的出現(xiàn)使詞在文壇上的地位逐步確立,而李煜的詞在思想上、藝術上都超越了其他詞人的,成為唐、五代詞的顛峰。李煜何許人?投影。僅活了41歲。古人詩云: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我們不妨用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絕代詞人。今天我們學習他最著名的一首詞《虞美人》,被譽為“詞中之帝”。)

       。ǘ┏醪礁兄

        3.齊讀一遍。(看到別人推薦的好詞,我們首先會做什么?好習慣。

        4.深入了解一首詞一定要了解作者及寫作的具體背景。(請同學介紹,投影)

        5.回顧李煜詞分期(投影)。聽讀《虞美人》,感受作品的寫作時期。從哪兒感覺出來的?

        6.點明詞的情感核心——愁。(作者是怎么寫的?)

        [也可:點撥語調(diào)語速,再讀感受愁味。讀了兩遍,大家說說哪句寫的最好,你最喜歡?]

       。ㄈ┲鹁浞治,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7.分析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通其意:問君究竟有多少愁緒,正像那滾滾的春江水向東流去。

        悟其情:修辭—比喻,(春江水有何特點?)水多流急而且無窮無盡。(說明作者的愁緒如何?愁緒多而且深厚強烈。特色:抽象情感的形象化表達。(可聯(lián)想)

        感其聲:分析平仄(五字仄聲,四字平聲,平仄交替,最后兩字平聲。讀來亦如春水時起時伏,連綿不盡)

        這首詞可謂聲情并茂,形象傳達出李煜的滿腹愁情。那么作者到底有哪些愁呢?

        8.分析前六句,體會“愁”的具體內(nèi)容。爭取最大程度地走進李煜的內(nèi)心世界。

       。烤涠伎蓮耐ㄆ淞x,析詞悟情,點明重音,點撥吟誦幾個方面把握。)

        (1)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么美好的事物為什么作者希望它快完結呢?)怕觸景傷懷,想起往事。作者寫樂景正是為了以樂景襯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會想起哪些往事呢?)a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尊榮

        b精神層面: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等

        歸納作者的思想感情:往事之哀。

        (3)小樓昨夜又東風——(“又”表現(xiàn)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歲月如梭,光陰似箭,轉眼又是一年,季節(jié)變化引起作者無限感慨:春有再來,循環(huán)無際,而生命短暫,復國無望。所以很自然發(fā)出哀嘆。。。

       。4)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不忍回憶過去,尤其想到南唐,唉!強烈的今昔對比讓

        作者這位敏感的詞人情何以堪,怎能承受?尤其在這月明之夜。本詞兩

        次提到“月”,大家說說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試舉帶月詩詞名句)

        歸納:亡國之恨

       。5)雕欄玉砌應猶在——南唐宮苑應該還在吧

        (6)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投影,選擇題)a詞人的容顏

        b國家的面貌,人的地位、感受

        (“只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嘆惋口氣,物是人非的悵恨之感。

        歸納:物是人非的感慨

        小結:[(用一句話說出整首詞的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首詞充溢著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作者的愁緒有往事之哀、亡國之痛、物是人非的感慨,(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感情如波濤起伏,猛烈地撞擊著作者的心扉,此情無計可消除,又可與誰人說?感情在冰封的河面下涌動郁積,此時此刻,觸景生情,感情的閘門一旦打開,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感情深厚強烈如滔滔江水大有沖決一切之勢:(齊讀最后兩句)

        生讀自己描述的寫詩情景,營造氛圍。

        齊讀全詞,梳理把握作者細微的心理活動全過程。

       。ㄋ模┯弥脫Q法聯(lián)想法再讀全詞。

        1、師范讀。點撥(高低、長短、節(jié)奏、重音、情感變化,以情運聲。)可分散到第三環(huán)節(jié),逐句分析后順勢點撥,朗讀。

        2、好,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詞,邊讀邊想象作者當時的心理變化過程。

        3、分組競讀。

       。ㄎ澹┛焖俦痴b。

        (六)回味。詞不僅可以吟誦,還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讓我們在鄧麗君的歌聲中再一次靜靜回味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憑吊這位留下千古佳作的絕代詞人吧!

       。ㄆ撸┓聦懻棺x:積累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鄭曉溪《虞美人》

       。ò耍┛偨Y賞詞的方法。(讀,背,析味,唱,仿)

        【作業(yè) 】拓展賞讀 李煜的《 烏夜啼 》(投影)

        【補注】

        一個亡國之君能如此大膽抒發(fā)亡國之恨史屬罕見,傳說宋太宗正是聽到這首詞才將他毒死的?梢哉f這首詞是他的絕命詞,王國維:后主之詞可謂以血書者也。

        【板書設計 】

        薄命君王 , 絕代詞人——李煜(    )

        春花 秋月 何時 了 ,----------------- 往事 知 多少 。

        往事之哀

        小樓 昨夜 又 東風 ,----------------- 故國 不堪回首 月明 中 。

        亡國之痛

        雕欄玉砌 應 猶 在 ,------------------只是 朱顏 改 。

        物是人非

        問        有幾                  恰似        水向

        君   能     多       愁      ,     一江春       東  流。

        【教后記】

        作者郵箱: 

      12虞美人 篇8

        投影呈現(xiàn):故都金陵的畫面

        一、引

        師:同學們想不想聽故事。

        生:(小聲)想。

        師:這“想”的聲音不夠“響”嘛!

        生(大聲):想!

        師:好,那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歷史故事。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悲傷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聽讀的過程中,能把聽到的內(nèi)容在腦海里轉換為形象的畫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攝影師,一定能完成這個任務。下面,讓我們開始——

       。課件背景音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師(深情地):一個細雨蒙蒙陰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輝煌而又氣氛肅殺的宮殿,一個淚眼朦朧面容蒼白的君主。佛,他拜過了;契丹,他也求過了,眼見著亡國被俘的命運是逃不掉了。在這花園般美麗的古都金陵即將沉陷于敵國鐵蹄之下的時候,這位“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風流天子,緩緩地站起身來,脫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閃閃的龍袍,肉袒負荊,出城跪降。隨后,在宋兵的辱罵聲中,一路嗚咽,北上東京。緊接著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淚洗面。雖被封為“違命侯”,但最后的命運還是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請問,他是誰?

        生:李煜。

        師:對,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敗的政治家。

       。ㄍ队俺尸F(xiàn)李煜頭像及相關檔案)

        姓名:李煜

        別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貫:徐州

        國家:南唐

        職業(yè):國主 詞人

        信仰:佛教

        師:但在死神來臨之前,他卻用一個藝術家的天才敏感,領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個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國滅種的不幸命運。在死亡的召喚聲中,他沒有閉上眼睛,而是蘸著血,和著淚寫下了一曲曲凄涼如挽歌般的詩作,創(chuàng)造了審美世界的最后輝煌。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內(nèi)心世界——

       。ㄍ队俺尸F(xiàn):江水圖!队菝廊恕啡~內(nèi)容。)

        二、讀

        師:學習課文先從誦讀開始。先請兩位同學來朗讀這首詞,其他同學在聽讀過程中,要注意比較,然后評析誰朗讀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誦讀。

        師:他們讀得怎么樣?

        生:趙楠讀得聲音洪亮,韻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這不大應該。陳露的感情處理好一些。

        師:應該什么樣的感情?

        生:低沉、凄涼,在聲調(diào)上有曲折。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么評價嗎?

        生:我覺得他們讀得都不好,重音上只處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讀得不怎么樣?

        師:依你說,應該怎么處理?

        生:我覺得這幾詞要讀好: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這些詞特別能表現(xiàn)詩人的內(nèi)心痛苦的世界。

        師:你再來試試讀讀。

        生:(讀)

        師:大家說劉欣讀得怎么樣?

        生(齊):好。

        師:剛才劉欣在讀的時候,一張一弛,一頓一挫,好象把我也帶入到那個憂傷的世界了,這才是入情入境、高質(zhì)量的誦讀。還有沒有同學向他挑戰(zhàn)?

        生:我想試一下。

        師:來,先為勇敢的挑戰(zhàn)者鼓掌!

        生:(讀)

        (學生再次鼓掌)

        師:怎么樣?

        生(亂):比劉欣更好!棒!

        師:汪曉雨不愧是年級詩歌朗誦大賽的冠軍,不過老師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戰(zhàn)一回!

        生(齊):好。ü恼疲

        師:我可是有備而來的,備好了音樂,我讀完后大家再實事求是地評價,不要因為我是老師就給我面子,也不要因為我是老師就不給我面子。

        生:(笑)。

        師:(配樂朗誦)

        生:(掌聲)

        師(見一學生舉手):你說——

        生:老師讀得很投入,不過普通話還不是很標準。

        師:恩?

        生:“玉砌”的“砌”老師讀成了“切”。

        師:謝謝糾正。大家認為我比汪曉雨讀得好的,舉手!

       。ㄖ挥6個人舉手,全班42人)

        師:看來我是沒希望超過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練練,爭取超過她,有沒有信心?

        生(亂):好!沒問題!

        師:來,咱們一起背一遍,背誦的時候爭取眼前能浮現(xiàn)出詞中的景象。春花34——

        生:(齊背)

        三、議

        師:要朗讀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請問,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生(齊)愁

        投影呈現(xiàn):放大“愁”字,字色由黃變黑

        師:大家說說李煜的愁有哪些。

        投影呈現(xiàn)問題:李煜的愁

        生:國家滅亡

        師在黑板上書寫“國家滅亡”。

        生:還有離開君主寶座的失落。

        師在黑板上書寫“離開君主寶座的失落”。

        生:沒有了妻妾的幸福。

        師:恩?

       。ū娚Γ

        生:至少沒有了家庭啊,家已經(jīng)支離破碎了。

        師:這才象話。(在黑板上書寫“家庭支離破碎”)

        生:對往事的懷念,或者說是那個歲月流逝,自己的命運越來越差。

        師在黑板上書寫“感時傷懷”

        師:差不多了,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跟這幾位同學說的差不多,看看——

        投影呈現(xiàn):

        往事之嘆

        亡國之恨

        “愁”

        離家之痛

        思家之苦

        師:這層層疊疊的鋪天蓋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師:好。這“剪不斷,理還亂”無限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我們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問問大家,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愁情”的?

        投影呈現(xiàn):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愁情”的?

        生:選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達憂愁。有意境。

        師: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現(xiàn)愁情嗎?

        生:我猜是對比吧。

        師:好。

        生:結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寫得很形象。

        師:好。

        生:虛實結合。對往事的回憶,引起現(xiàn)在的愁苦,前虛后實。

        師:很好。

        師:我看除了對比、比喻、虛實的運用外,作者的發(fā)問也很有特色。先問天:“春花秋月何時了?”再問人:“往事知多少?”最后問自己:“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層層疊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結,這哪是一江春水啊?簡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達到了極至。

        投影呈現(xiàn):

       、僖饩车膭(chuàng)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②比喻

       、蹖Ρ。

       、馨l(fā)問

        師:我還想問問:你們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投影呈現(xiàn):如何正確評價李煜的“愁”?

        生: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誰叫他聲色犬馬,不務正業(yè)呢?

        生:我覺得這愁愁得美。

        師:為什么覺得美?

        生:因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師:說得好。

        生: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

        師:我說說我的看法:我無暇去責備他縱情聲色以至喪失了南唐美麗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花帝王之愁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經(jīng)總藝術從審美的角度深深感染著古往今來的李煜的讀者。再由審美的通道回過來看,我們又能看到李煜獨有的天堂煉獄般的大絕望,苦難風流的大哀傷,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如果說,我們要同情李煜的話,那只能是審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憐憫。

        師:帶著這種認識,我們一起來看李煜的另一詞作《浪淘沙》。

        師:將課本翻到68頁,自讀,并思考它與《虞美人》的相通之處。

        投影呈現(xiàn):《浪淘沙》詞作內(nèi)容。

        生:都寫的是離國離家之愁。但是沒有仇恨,是純凈的愁情。

        生:我喜歡“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很動情,我讀到這里哽咽的。

        師:說說看。

        生:這算是虛寫吧,夢里尋找到極樂世界,加重了現(xiàn)實的悲涼。越是在夢里沉醉,越能看出現(xiàn)實處境的凄涼。

        生:我喜歡“別時容易見時難”。一般說,相見很容易,作者卻反過來說,與作者的經(jīng)歷有關。一旦告別了國與家,就徹底孤獨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寫到春天了。作者寫春天是在懷念,也是反襯,是在與春天告別。

        四、結

        師:說得都不錯。

        投影呈現(xiàn):尼采與繆塞的話。

        師:尼采說:“在所有文學作品中,我尤其喜歡那些用血寫出來的文字!笨娙f:“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的確,平庸的心靈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產(chǎn)生平庸的藝術,而那些偉大的藝術只會在絕望的心靈里誕生。

        我們可能不會絕望,我們可能不會寫出驚人的篇章,但是,熱愛生活比一切都顯得重要。讓我們熱愛詩歌熱愛生活吧!

        下課。

        下面是各位資友的探討

        邊城:學生的探討很精彩。不過是東方三年前的,如果現(xiàn)在來上,東方必會有些改變。

        我覺得,學生能在老師的提示下,自己分析到這種程度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只是,問題還是老師提出來的,能不能在講完本課后,教會學生怎么去鑒賞詩歌呢?作為詩歌鑒賞的示范課我覺得可以這樣上,以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老師的示范自行去鑒賞。

        如果是我的學生,只怕很難體會到樂景與哀愁對比的妙境。

        草 :課堂結構流利清晰,語言幽默詼諧。

        學生討論熱烈,并且從中得到美感。

        不知講這課時有必要用《虞美人》這首歌,沒聽過這首歌的音樂,只是聽別人唱過,當時很受震撼。

        春姑娘:“在他過完41歲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對一彎殘月,他慢慢轉過身去,遠眺南方他那無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涼的眼淚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無法整理這多年積累的愁緒,吟唱了一曲最為絕望的詩歌,喝完宋太宗賜來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問:李后主是在同一個夜晚,吟下這首詞并喝下毒酒的?

        東方雪:這是我在網(wǎng)上資料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

        但是為了詩意,我就這么處理了。

        xiaoyanzi:認真研讀東方老師的課這是第二節(jié)。

        第一次是將東方老師的詩歌教學轉到我們校園網(wǎng),與我的同仁們一起探討。

        這是第二次,

        不知道是哪位專家說過:“文(文言文)怕架空,詩怕分解”。小燕子也一直以為如果將詩歌分解了,那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正如一顆心臟,倘若我們將它肢解為幾塊,那是多么血腥的一件事情!

        詩歌是講究整體藝術,講究感悟的一種問文體。有人說詩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作為老師的我們就必須言傳,但是言傳就會破壞詩歌的整體性。

        因此,小燕子以為我們的詩歌教學應該教會學生的是意會的方法。

        在這點上東方老師給我們指出了一條路——讓學生讀,并比較讀的效果,讓學生在朗讀中品位感情,把握基調(diào)。其實我以為一旦學生很好地把握的感情,那么他就基本上“悟”到了詩歌的內(nèi)涵,如果在這個時候再做肢解的分析,就會破壞詩歌的效果。

        另外,我覺得倘若東方老師再多選一些音樂,讓學生朗讀的時候,自己選擇認為合適的配樂,會更有利于學生的掌握。

        [1]

      12虞美人 篇9

        張開英

        教學目的

        感受李煜詞中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鑒賞李煜詞的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詞“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

        教學設想:

        以誦讀與欣賞為主,課件融合朗讀、音樂、歌曲、圖片,構成優(yōu)美的課堂情境。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背誦《相見歡》(2分鐘)

        讀:讓學生談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后聽配樂朗讀,是否合自己對詞的欣賞,發(fā)表看法.(8分鐘)

        欣賞:歌曲 跟唱(10分鐘)

        積累:訓練學生美讀并背誦 (5分鐘)

        鑒賞:讓學生選句欣賞 以“我認為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鐘)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實虛結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對往事的回憶中,美好的時光匆匆而去,作者開篇奠定悲涼的基調(diào),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樓遙望,東風吹面,月明之夜,故國何在?兩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傷懷涕泣。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故國的景物依然還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讓人悲上心頭,愁腸寸斷,唏噓不已。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句為千古名句,以浩蕩東流的長江比愁之深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點睛,反照全詞,亡國之恨達到高潮。

        拓展閱讀:選擇喜歡的一首詞,理解并積累(5分鐘)

        《浪淘沙》

        《相見歡》

        《烏夜啼》

        遷移訓練(5分鐘)

        古詩詞中寫“月”的語句:

        寫出蘊含愁緒的詩句: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自由花。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練習: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這種手法寫愁的名句再舉幾例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試問閑愁幾許,梅子黃時雨。

        作者郵箱:

      12虞美人 篇10

        學習目標:

        1、整體把握詩歌,體會詩人作者的亡國之痛和濃如春水的愁緒。

        2、理解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

        學習重點:

        1、理解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

        2、體會詞中三度對比、隔句相承的藝術手法。

        學習過程:

        導讀

        作者及背景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后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過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梢哉f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導學、導思

        詩歌鑒賞

        1、文中哪個詞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為什么而愁?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5、“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表現(xiàn)用法?

        7、這無限的憂愁,雖然真實存在,但畢竟過于抽象,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樣來寫“愁情”的呢?

        ①意境的創(chuàng)設上: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實寫:

        虛寫:

        實寫:物是(自然永恒)

        虛寫:人非(人生無常)

        作者運用了這么多的意象,創(chuàng)設了生動形象的一幅幅畫境:春花秋月圖,小樓東風圖,故國月明圖等,將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寄寓在這些意象上,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诒扔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廴葘Ρ,隔句相承

        對比:

        是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

        是一脈相承,專說人生短暫無常。

        如此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唱出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唱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恨之感,將詞人心靈上的波濤起伏和憂思難平曲曲傳出。

       、馨l(fā)問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可以說是問天天不應,問人人不知,問己淚滿面。一唱三嘆,層層疊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作結,這哪是一江春水,簡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達到了極致。

        這首詞的藝術特色:

       、

       、

        導練

        1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嗎?

        2背誦這首詞。

        高二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

        《虞美人》配餐作業(yè)(22)

        組題康建英時間3月30日

        一、基礎知識

        1、下面詞語中加點字注音無誤的一組是

        A、虞美人(yù)窈窕(yǎo)驚蟄(zhé)

        B、漫溯(sù)廬冢(zhǒng)雕欄玉砌(qiè)

        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

        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hè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辨別籌碼顛簸雕闌玉砌

        B、忽略題詞肄業(yè)疼心疾首

        C、聯(lián)手召喚惆悵屈意逢迎

        D、朱顏伏法寂寥對薄公堂

        3、對下面詩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是

        A、春花秋月何時了了:了結,終止

        B、雕欄玉砌應猶在雕欄玉砌:指所在的羈押處

        C、只是朱顏改朱顏:指詩人自己的容顏

        D、問君能有幾多愁君:你

        4、下面對《虞美人》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

        B、這首詞寫景虛實結合,上闋兩句都是由虛到實。

        C、“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句是實寫,用了對比手法。

        D、“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是虛寫,運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體化。

        二、課內(nèi)閱讀

        閱讀《虞美人》,完成下面1---2題。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1、分析“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只是”的表達作用

        2、“小樓昨夜又東風”的“又”字在表達上有何作用?

        三、課外閱讀

        閱讀李煜的詞,完成下列問題。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下面對于詞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結束之快。

        B.以“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比喻國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擊。

        C.以“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復返,企其重來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長東”比喻自己的愁苦將會像東流水一樣滾滾而去,這樣自己就能擺脫憂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對于詞作內(nèi)容理解不夠確切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描寫在寒雨急風的摧殘之下,林花凋謝,春去匆匆。字里行間,寄寓著詞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長而產(chǎn)生的極度哀傷。

        B.詞的下闋,抒寫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詞的結句是主題特別深刻之處。

        C.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詞。詞人通過描繪春殘花謝的自然現(xiàn)象,抒寫了人生失意的無限悵恨。它是李煜早期詞作的代表作之一。

        D.這首小詞語言清新、情調(diào)哀怨、意味深長。詞人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體。

      12虞美人 篇11

        教學目的:

        1、了解詞作者的相關情況;

        2、以誦讀為主來品讀詞;體會詞的音韻美;

        3、體會詞的藝術特點,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詞思想內(nèi)涵,對李煜的詞風有一定的了解。

        教學重點

        1、如何分析詩詞的意象及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感情。

        2、提高詩歌鑒能力。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中國古典詩歌的寶庫中,有兩顆璀璨的明珠,一顆是唐詩,另一顆就是宋詞。詞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至宋代達到全盛時期。五代時期最杰出的詞人是李煜。今天我們來學習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

        二、簡介作者

        李煜,世稱南唐李后主,人多稱之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詞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國君,過著奢華的生活。詞的題材狹窄,無非是表現(xiàn)宮廷生活、男女戀情或者離愁別恨。亡國后,詞多數(shù)是寫思鄉(xiāng)之情、亡國之恨,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队菝廊恕肪褪瞧渲凶顬橹囊皇住

        三、配樂朗誦:學生初步體味詞的意境。

        四、集體朗誦

        五、品味詩歌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束呢?

        春花秋月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里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束才好。

        板書補充:一切景語皆情語眼前景(實寫)——心中情(虛寫)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的是什么?

        教師點撥:錦衣玉食、后宮佳麗、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精神上的歡樂、尊嚴、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頭六句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和人世間多少“往事”之短暫無常對比;“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永恒和“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雕欄玉砌應猶在”和“朱顏改相對比。

        宇宙之永恒不變“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

        對比手法

        人生之短暫無!巴轮嗌佟薄安豢盎厥住薄爸祛伕摹

        幾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暫達到統(tǒng)一)

        寫出了詞人作為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4、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引導學生思考詞句用了什么方法來寫愁?抒發(fā)了詞人的怎樣的感情?還有哪些詩句中用了這種手法來寫愁思?(啟發(fā)學生體會抓住意象的特征來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師點評: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作為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著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運用比喻寫愁思的名句,可啟發(fā)學生思考,然后列舉一二: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獎⒂礤a《竹枝詞》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獨W陽修《踏莎行》

        5、知識延伸討論:詞中兩次出現(xiàn)“月”這一意象,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月”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義嗎?啟發(fā)學生思考,聯(lián)系他們所學過的詩歌進行分析討論。由“月”而“柳”、“長亭”。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秦時明月漢時關。

        柳:同“留”,依依惜別之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長亭:送別之意。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六、總結全詩。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边@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七、作業(yè):背誦課文

      12虞美人 篇12

        一、情景導入

        今天我們以煉字煉句作為解讀突破口,具體賞析有著雙重身份的詞人李煜流傳千古的名詞《虞美人》。

        二、 簡析作者

        1、身世

        2、愛好 (PPT展示)

        3、詞風特點 :前期詞多表現(xiàn)宮廷男女愛情生活和離愁別緒;后期詞則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風格沉郁蒼涼。

        4、語言特點: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疏朗。(記筆記)

        三、創(chuàng)作背景

        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過著“日夕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活。兩年后他41歲生日時(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詞,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觸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飲所賜藥酒被毒死,該詞便成了后主的絕筆之作。

        四、 誦讀指導

        1、 找出每一句你認為需要重讀的字詞

        (何時、多少、又、不堪、應、只是、幾多)

        自己試著讀,明確讀出的感情基調(diào)——低沉凄迷

        2、 思考關鍵字詞有哪些?

        五、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 你認為全詞的詞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的?

        華清中學第二屆教學新秀第一輪賽教語文課堂實錄春花秋月 往事

        小樓東風 故國明月

        雕欄玉砌 朱顏

        六、品析鑒賞,感受藝術

        1、“春花秋月”本來是美好的事物,李煜為什么希望它們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后被封為違命侯,名雖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生命已經(jīng)絕望之時,“春花秋月”是對他的一種諷刺,讓他覺得厭煩,希望這一切都結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體指什么?即作者懷念的是什么? 物質(zhì)上:錦衣玉食、后宮佳麗、一國之君的尊榮富貴的生活;

        精神上:歡樂、自由、尊嚴、生存的安全感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

        4、 “朱顏”的含義是什么?

        后宮佳麗的容顏,

        詞人的容顏,

        國家的容顏。

        5、 改變的僅僅是“朱顏”嗎?“改”

        朱顏 (貌美如花到容顏衰老) 地位 (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 心情 (歡樂自由到愁思綿延)

        6、前六句里,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明確:不變的“外物”巨變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7、“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蹦阌X得這句話寫的好嗎,好在哪里?明確:以水喻愁,顯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晝夜不舍,長流不斷,無窮無盡。

        七、寫法鑒賞——“以水喻愁”

        李煜之前:“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不如李煜詞境界闊大,氣象超邁。李煜之后:“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 ——秦觀不如李煜詞流暢自然、明白如話、眼界闊達八、小結本課

        法國作家繆塞: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12虞美人 篇13

        《虞美人》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下面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收集整理關于《虞美人》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虞美人》閱讀原文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許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閱讀題目(一)

        1.“問君能有許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3.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詞的上闋一共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的特點是什么?作者通過這些意象的描寫抒發(fā)了什么思想感情?這是什么寫法?

        5.“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中的“朱顏改”如何理解,這三句詞蘊涵了詞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6.結尾兩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東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7.“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將“離愁”寫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8.“明月”與“東風”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詩詞中也用了這兩個意象,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9.李商隱的《五絕·登樂游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表示對美好而又行將消逝的事物的留戀。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劈頭怨問蒼天,你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這句詩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10.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閱讀答案(一)

        1.(4分)抒發(fā)了詞人深重、難以遏制的愁緒。以春水來比喻愁緒,呼應了“春花”“東風”等點明季節(jié)的詞語,又把抽象的愁緒形象化,寫出了愁緒的奔騰不息和連綿不絕的特點。

        2. 運用了設問和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心中無形的愁苦比作滾滾東去的長江水,具體形象。

        3.表達了作者痛失家國的無限愁緒。

        4.詞的上闋一共寫了“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明月”五個意象,這些意象的共同特點是“美”,它們是良辰美景,作者寫這些是為了表明自己對人生的厭倦,這是以美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

        5.“朱顏改”三字,既可以理解為古國宮殿的顏色已經(jīng)陳舊,也可以理解為舊時宮女的容貌已經(jīng)衰老、憔悴,又可理解為原為故國君主的詞人自己已經(jīng)淪為“階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為國家易主,江山變色,這三句詞抒發(fā)詞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國之痛。

        6.結尾兩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東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強烈和無窮無盡。這種比喻性的寫法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把“愁”寫得具體可感,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7.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8.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9.春花秋月何時了

        10.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虞美人》閱讀題目(二)

        1.“_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將“離愁”寫得如此真切、深刻。(李煜《虞美人》)

        2.“明月”與“東風”是古詩詞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詩詞中也用了這兩個意象,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李商隱的《五絕·登樂游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表示對美好而又行將消逝的事物的留戀。而在李煜的《虞美人》中那美好的事物卻使李煜倍添煩惱,劈頭怨問蒼天,你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呢。這句詩是:“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4.崔護《題都城南莊》中“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兩句寫出了桃花依舊,但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兩句寫出了這樣的物是人非之感,這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無窮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虞美人》閱讀答案(二)

        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3.春花秋月何時了

        4.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虞美人》閱讀譯文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天夜里又刮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臺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若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閱讀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xiàn)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么美好?晌疫@囚犯的苦難歲月,什么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jù)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茍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叵肫鹉咸频耐醭⒗钍系纳琊——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xiàn),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了“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茍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里暗含著李后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里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蘊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后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fā)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涌翻騰,充分體現(xiàn)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詞以明凈、凝練、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難怪前人贊譽李煜的詞是“血淚之歌”,“一字一珠”。

        全詞虛設回答,在問答中又緊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寫得自然而一氣流注,最后進入語盡意不盡的境界,使詞顯得闊大雄偉。

      12虞美人 篇14

        教學目標

        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2、培養(yǎng)審美情趣,曾強對詞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難點

        了解在文學鑒賞中“形象往往大于思想”的藝術規(guī)律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唐詩過后是宋詞,好詩在唐代已被詩人們寫盡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徑,使詞這種文學形式趨于完善、臻于完美,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宋詞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二、 詞的基本知識

        詞形成于唐代,是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也稱作“曲子詞”、“長短句”、“詩余”。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闋”,分兩片的最為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

        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shù)將詞分成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三種,認為58字以內(nèi)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diào),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

        時期 主要風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約艷麗 溫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葉到南渡 婉約、豪放并舉 蘇軾、柳永、秦觀 、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壯懷高唱 辛棄疾、陸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張炎

        三、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史稱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又稱李后主。他工詩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宋太祖開寶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樓里,被封為違命侯。相傳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祖聞之大怒,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梢哉f此詞是他的絕命詞。前人吊李后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確,作為一個“好聲色,不恤國事”的亡國之君沒什么好說的,可是作為一代詞人,他給后代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其前半生豪華奢侈,所寫詞多表現(xiàn)宮廷、男女和離愁別緒。亡國降宋后,過著 “日夕只以淚洗面”的軟禁生活。其創(chuàng)作轉向孤寂悲涼,多寫思鄉(xiāng)情、亡國恨。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篇,是其血淚之歌。

        四、 分析詩歌,具體研習重要的詩句

        1、 提問:“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詞人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它的確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隨著詞人身份地位的改變,這些美好的事物也將在詞人的心里改變顏色。原來錦衣玉食,在如花宮女朝歌夜弦伴著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個“階下囚”的無限悲傷,這樣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結束才好。名雖王侯,實為亡國奴、階下囚。在對生命已經(jīng)絕望之時,無盡無休的“春花秋月”反而是對他的一種諷刺,讓他覺得厭煩。

        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確:“往事”的內(nèi)容很豐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時的一切活動。如后宮佳麗的簇擁,高坐廟堂、萬首稱臣的尊嚴以及為所欲為的自由感等等?赡苁清\衣玉食、后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

        更可能是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后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jié)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著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著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

        愁:往事之嘆、亡國之恨、離家之痛、思鄉(xiāng)之苦、

        5、作者是怎么樣寫“愁情”的?本詞中,“變”的是什么?“不變”的又是什么?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是一脈相承,專說宇宙永恒不變;“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也是一脈相承,專說人生之短暫無常。

        頭二句以春花秋月之無休無盡和人世間多少“往事”之短暫無常對比;“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永恒和“故國不堪回首”的變化無常相對比;“雕欄玉砌應猶在”和“朱顏改相對比。

        問 答 對

        何時了 又東風 應猶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顏改 (短暫難測)

        幾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暫達到統(tǒng)一)

        6、“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表現(xiàn)用法?

        明確:運用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具體化]。顯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樣汪洋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之不舍晝夜,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無怪王國維評價說:“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江水奔騰流淌,一瀉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晝夜不停,長流不息,無窮無盡,如愁思的綿長。本句把無形的愁思賦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達了感情,“暗恨”變?yōu)?ldquo;悲恨激動”,有不顧一切的任情縱性,大膽抒發(fā)了亡國之恨。

        7、詞外覓“愁”

        你還知道哪些 含“愁”名句?

        五、 概括總結李煜詩歌特點

        后主詞的特點,一是白描而少雕琢,二是口語入詞,三是賦體言情,直抒胸臆。

        六、 總結全詩

        這首《虞美人》充滿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強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顧一切,沖決而出之勢。一個處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國之君,竟敢如此大膽地抒發(fā)亡國之恨,是史所罕見的。李煜這種純真感情的全心傾注,大概就是王國維說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詞”吧,以致他為此付出了生命。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這首詞就是這樣的不朽之作。

      12虞美人 篇15

        【教學目標】

        1.了解詞人李煜生及其作品。

        2.感悟意象,體會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和真摯的情感美。

        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賞析重點佳句。

        【教學難點】:詞中各種寫作技巧的運用對提升主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導入:以歌曲《虞美人》導入

        師:這首詞是什么?

        生:《虞美人》

        師:這首詞,講述了一個帝王的故事。一個是失敗的帝王,卻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懷念他,贊美他。這位大人物可謂是“落花流水春歸去,一種銷魂是李郎!彼羞^“夢里不知身是客”的片刻歡悅,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別恨,更有“小樓昨夜又東風”的故國感念。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蛻變而成一首首人間絕唱。后世這樣評價“做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說到這里,老師想請同學們一起來說下他是誰?李煜。是的,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南唐末代帝王的內(nèi)心世界,一起學習他的絕筆佳作《虞美人》。

        好的讓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李煜和寫作背景。

        二、知人論世、背景介紹

        李煜(937——978),五代時南唐國主。他精書畫,通音律,工詩文,尤以詞著名,世稱李后主。其詞大體以南唐滅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其前期詞多表現(xiàn)宮廷男女和離愁別緒。后期詞則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風格沉郁蒼涼。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疏朗。

        寫作背景:開寶八年(975),宋兵攻克南唐都城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過上了軟禁生活。從尊貴的皇帝變成被人羞辱的囚徒,人生命運發(fā)生了巨大的逆轉,讓他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兩年后,他41歲生日時(七夕之夜)作了《虞美人》詞,來表達自己對故國的深切懷念。這一舉動被宋太宗知曉后,大怒,不久,宋太宗賜酒將他毒死了,該詞便成了后主的絕筆之作。

        三、吟詠詩韻(讀)

        我們說詩歌是需要品讀的,有感情地朗誦吟詠,可以讓我們進入詩歌的意境,可以在美的享受之中去感受詩歌的情感。當然有感情地朗誦讓我們更能走進詩歌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更好的了解作者的情感。下面先請同學們朗讀全詞進行初步感受,在讀得過程中要注意幾點:

        1.節(jié)奏

        2.強弱

        3.緩急

        好的,現(xiàn)在請同學們朗讀,至少要讀兩遍。之后老師將會請同學們展示成果。(朗讀入情入境的讀,一定要把握整體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走的過程中所說

        師:哪位同學來給我們讀一讀,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同學朗讀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在聽的時候思考如何評析,這位同學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

        生:展示。

        生:點評。(安靜,美麗或是帥氣的同桌)

        師:總評:大家都讀得不錯,要進行表揚。但還有不足的地方,大家要勤加練習。在朗讀這一方面呢?老師想給大家補充一個知識點,大家做好筆記。

        吟誦詩詞應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字正腔圓;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前面幾位同學都做到了這一點,就算有些小瑕疵,也值得鼓勵。)

        第二種:讀出節(jié)奏;我們都知道詩詞讀出節(jié)奏將給人一種美感,使人心情隨之起伏?吹轿覀冞@首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拿筆畫記好)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節(jié)奏明了,節(jié)拍適當。

        第三種:讀出情感。詩歌有了情感才能打動人。我們讀了這么多遍,大家也從這首詩詞中讀出了悲愴、無奈、悔恨的情感。

        就整體來說:低沉凄楚、曲折迂回;而局部:注意(重音)何時了、多少、又、不堪、應猶、只是、幾多

        月—明—中

        向—東—流(師生一起來說)

        師:好的,我們了解了這么多關于朗誦的知識,那么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配背景音樂再來朗誦一次,看看有沒有進步?誰愿意來嘗試下?

        生:展示

        師:非常的不錯,較之前有了大的提升,希望大家在課后多多練習。讀的階段我們就暫時上到這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品這首詞。這首詞呢,言簡意賅,大家都能懂得大意。我想課本上的注解也幫了大家不少的忙?吹秸n件上,就是這首詞的譯文以及重點詞的解釋。大家稍微的看一下。好的,同學們應該看完了。接下來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全詞,走近李煜,看看這首詞為何成為了他的絕命之作。

        四、探究課文、整體感知(品)

        探究一:一首詞要讀出意味,必須把握全詞的情感核心。你認為全詞的詞眼是什么?它又體現(xiàn)在哪里?(從意象方面入手)這些感情又從何而來?請結合詞句具體分析。

        【答案】:詞眼:愁。意象:

        春花故國

        小樓【往事之嘆】朱顏亡國之恨

        東風雕欄玉砌

        明月【思家之苦】春水

        【離家之痛】往事

        五、精讀細品、賞析佳句(賞)

        師:這首詞呢,有不少的佳句,我們就通過一個問題來進行層層剝繭。剛剛我們一起談論了李煜的愁情,這層層疊疊、鋪天蓋地的愁應該說是“剪不斷,理還亂”,可以驗證了那句詩“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們說這樣的愁情應該是無限在于心中徘徊的,那么對于這種愁,往往是比較抽象的,它畢竟是看不到的,而且是摸不到的,那么我們能感受得到嗎?

        師生:能。

        師:我們卻能感受到李煜的這些愁情。那么對于李煜而言,他又是如何來寫的呢?接下來,我們就結合詩詞賞析的具體方法(表現(xiàn)手法)再一次地進行合作探究,討論這首詞怎樣描寫愁情的?好在哪里?

        小組合作探究并選派一人作為代表進行小組成果展示

        1、“問君能有幾多愁?一江春水向東流”

        作者善于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師:結句“一江春水向東流”,將愁情喻為一江春水。為什么要比喻成江水?好在哪里?江水多,無窮無盡,連綿不絕。體現(xiàn)了愁多,愁洶涌,愁澎湃。所以呢是不是把抽象地具體化了,是不是將愁情具體化了。在詞史上將抽象化具體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說:剛剛《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這里將愁比喻成了什么?絲,對的,絲可以剪,亂了還可以理一理。但是李煜的愁卻是剪也剪不斷,理都理不清。還有嗎?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在這首詞中呢,作者將之喻為一江春水,我們想想,這哪是一江春水,分明是一滴滴附在愁情的李煜的淚水。所以我們這樣一比喻就將抽象的、無形的東西轉化成了具體的、有形的了。所以這一江春水又可謂是李煜的一江愁水。

      12虞美人(通用15篇) 相關內(nèi)容:
      • 虞 美 人

        李煜

      • 12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雨 霖 鈴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 虞美人(網(wǎng)友來稿)

        謝秀彩教學設想:1、將李煜的詞納入中國古代帝王詩歌文學這個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積淀韻味和歷史厚重感。 2、知人論文和讀文識人結合,使這一課不僅僅停留在詩歌本身技巧、語言等分析上面,也傾向于挖掘詩歌內(nèi)在的人文精神。...

      • 虞美人(網(wǎng)友來稿)

        王宇紅2003-11-2【教學目標】1、激發(fā)學生學詞的興趣2、培養(yǎng)吟誦習慣3、感知詞的欣賞方法[教學設計]初始年級學習詩詞培養(yǎng)興趣為第一要事。...

      • 虞美人

        詞七首教學目的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四個發(fā)展階段和兩大流派。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教學重點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2.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

      • 虞美人

        一、 導入新課二、 解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三、 整體感知 1、播放錄音,學生跟讀,讀準字音2、思考:從詞中找出一個概括詞人此時心情的詞語。...

      • 虞美人教案(精選15篇)

        一、情景導入今天我們以煉字煉句作為解讀突破口,具體賞析有著雙重身份的詞人李煜流傳千古的名詞《虞美人》。二、 簡析作者1、身世2、愛好 (PPT展示)3、詞風特點 :前期詞多表現(xiàn)宮廷男女愛情生活和離愁別緒;后期詞則多追憶往事,傷懷故國...

      • 《虞美人》教學設計(精選13篇)

        一、教學目標1.能說出本詞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這種感情作出恰當?shù)脑u價。2.能說出作者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的。3.能入情入境地誦讀并背誦全詞。...

      • 虞美人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通過誦讀,依據(jù)時間順序,理清三個不同時期聽雨的場景。2、通過三幅聽雨場景的對比寫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隱藏的情感變化。說明:這首詞的作者蔣捷,雖生卒年不詳,但知生當宋、元易代之際,是進士出身,幾年以后宋就亡了...

      • 《虞美人》教學設計 教案(精選15篇)

        陜西興平華興中學 王海軍 713106教學目的1. 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3. 使能入情入境地誦讀并背誦全詞。...

      • 李煜詞《虞美人》教案(精選16篇)

        教學目標1、抓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2、理解本文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藝術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筆法。教學設想這首詞語言比較直白,感情比較激越,讓學生根據(jù)課下的注釋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對比的手法,...

      • 《虞美人》教案(精選15篇)

        活動目標:1.欣賞盛開的虞美人花,感受花朵顏色的五彩繽紛。2.嘗試用水彩顏料畫花朵,初步感受宣紙暈染的變化效果。3.學習點畫法來表現(xiàn)虞美人的花朵,用直線表現(xiàn)虞美人的花莖。...

      • 虞美人教案范文合集(精選3篇)

        教學目的1.掌握詞的文體知識,了解詞的四個發(fā)展階段和兩大流派。2.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教學重點1.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2.了解詞的韻律和章法。教學設想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教學時數(shù):1課時。...

      • 虞美人教案范文集錦(通用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誦讀,依據(jù)時間順序,理清三個不同時期聽雨的場景。2、通過三幅聽雨場景的對比寫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隱藏的情感變化。說明:這首詞的作者蔣捷,雖生卒年不詳,但知生當宋、元易代之際,是進士出身,幾年以后宋就亡了...

      • 《虞美人》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通過誦讀,依據(jù)時間順序,理清三個不同時期聽雨的場景。2、通過三幅聽雨場景的對比寫法,分析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隱藏的情感變化。說明:這首詞的作者蔣捷,雖生卒年不詳,但知生當宋、元易代之際,是進士出身,幾年以后宋就亡了...

      • 高二語文電子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