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舍本逐末的故事
舍本逐末
古以農耕為本,工商為末。謂舍棄農耕,從事工商。拋棄根本,追求枝節(jié)。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細微末節(jié)。拋棄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節(jié)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問題,而專顧細枝末節(jié),F(xiàn)多用于指輕重主次顛倒,不會明辨輕重緩急。出自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上農》。
故事
戰(zhàn)國時候,有一次齊王派遣使臣到趙國去拜訪趙威后,以示友好。趙威后很熱情地接待來訪的使臣。使臣在獻上齊王準備的禮物后,又呈上一封齊王寫的信。
趙威后收下了信,并馬上拆開來看。她請使臣坐下,親切地問道:"久未問候,貴國的莊稼長的好嗎?"使臣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我是奉了敝國國君之名前來問候您的,可是您不先問候敝國國君,反倒先問起莊稼,這分明是先賤而后貴。難道說,一個治理萬民的君王,會比不上莊稼和百姓嗎?"
趙威后聽了并沒有生氣,反倒笑著對使臣說:"這你就錯了!沒有莊稼,如何養(yǎng)活人民?這不是貴賤之分,而是本末之別啊!難道說要先舍根本,去問那些末節(jié)嗎?"
齊國使臣對趙威后的這一番話非常佩服,并且為自己剛才無禮的態(tài)度感到慚愧。
近義詞: 舍近求遠、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轅北轍
反義詞:追本求源、追根尋源
造句:
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