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新聞兩篇》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征和結(jié)構(gòu)方式;
2.了解香港近百年的發(fā)展史。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
2.培養(yǎng)在閱讀中篩選信息的能力;
3.學習兩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練、概括力強的特點。
三、德育滲透目標
1.通過學習第一篇文章,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認識法西斯的暴行,激發(fā)學生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新聞報道的一般特征和結(jié)構(gòu)方式;培養(yǎng)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
難點:新聞報道如何既報道事實,又抒發(fā)感情。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時間: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生活在信息社會里,每天都會從報紙、廣播、電視中接觸大量的新聞報道,那么,如何從新聞報道中及時而準確地篩選信息,成為當今社會人的一項重要能力。而要提高這種能力,就必須了解新聞報道的特點,下面我們就來學習兩篇典型的短新聞。
二、明確目標
1.了解新聞報道的結(jié)構(gòu)方式;
2.篩選兩篇新聞報道的基本信息。
三、整體感知
。ㄒ唬秳e了,“不列顛尼亞”》
在眾多關于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別了,“不列顛尼亞”》是最別致的一篇,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歡慶回歸的人們多么激動,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國皇家游艇“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消息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托新聞事實的精辟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新聞事實的敘述。本文就是以這樣一種結(jié)構(gòu)組織材料的。
全文共11個自然段,按照新聞的結(jié)構(gòu)可分為導語和主體兩部分。
導語(第1自然段),以一個長句作為一個段落構(gòu)成本新聞的導語。它包括背景的介紹:飄揚了150多年的英國米字旗。還包括事件的結(jié)果:①米字旗最后一次在香港降落;②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在一句話中,包含了這么多的內(nèi)容,讓讀者清楚地了解其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結(jié)果。本導語照應標題,是全文的中心內(nèi)容,它告訴我們,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這標志著長達150年的英國統(tǒng)治的終結(jié)。
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來報道。
第1層(第2~4段),港督告別儀式(第一次降旗)
告別的時間:6月30日下午4點30分到4點40分。環(huán)境:在蒙蒙細雨中。港督的表情:面色凝重。場面: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代表英國女王統(tǒng)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記的黑色“勞斯萊斯”,最后一次離開了港督府。對比:根據(jù)傳統(tǒng),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闡明與深化主題必不可少的背景段: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過大規(guī)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
第2層(第5~7段),添馬艦東廣場告別儀式(第二次降旗)
時間:6月30日晚上6時15分到7時45分。性質(zhì):象征英國管治結(jié)束的告別儀式。環(huán)境:雨越下越大。場面:查爾斯王子宣讀英國女王贈言。兩組對比:①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gòu)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②156年前,是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