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湘夫人》教案
《九歌》中留下了原始婚姻男女自由約會的痕跡。人類早期的愛情多以水邊為背景。在甲骨文中就有“妻人于河”的記載,在河邊祭祀就是把漂亮的女孩子扔到河里去。大家所熟知的《西門豹治鄴》講的就是這樣的事情!断婢、《湘夫人》從內(nèi)容上看就是講他們兩個人約會不成的事情。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有一個時間差而造成了他們的愛情悲劇。對于他們的愛情悲劇,我把它理解為:第一,這是人間正常生活的反映。像湘君、湘夫人這樣約會而不能見面的情況,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第二,也是更主要的,屈原是受到了古代大舜和他的兩個妻子娥皇、女英悲劇故事的制約。屈原正是在這個古代神話故事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作了《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我們現(xiàn)在學習《九歌》的任何一篇,要想把它解釋的比較通達,能夠自圓其說,就肯定要把它和原始《九歌》,夏代《九歌》和楚地民間祭歌聯(lián)系起來。
三、《湘君》《湘夫人》的故事背景
在中國文學史上,總有一些特殊的地點,由于一些特殊的故事和一些名人之作跟它聯(lián)系在一起,使它成為千百年的名勝古跡!断娣蛉恕饭适掳l(fā)生的自然景觀背景就是八百里煙波浩淼的洞庭湖。自古以來,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點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極其優(yōu)美。它的北面是長江,因此洞庭湖的水是流入長江里面的。洞庭湖有四條有活水流入的支流,古代稱為湘水、沚水、沅水、澧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湘江、沚水、沅江、澧江。我們在中學里學過的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寫的“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笨梢姸赐ズ吧利悺6赐ズ杏芯,又叫洞庭山。君山得名的由來就是和堯的兩個女兒,舜的兩位妻子娥皇女英的神話傳說有關。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話傳說有關。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圍生長著高低起伏,郁郁蔥蔥,蒼翠茂盛的斑竹,在這些竹子上長滿淚痕似的斑點,有人說這是全國乃至全國世界獨一無二的景觀。神話傳說中,娥皇女英追到君山,聽說虞舜已經(jīng)死在蒼梧之野,她們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淚痕就化成了現(xiàn)在的斑竹。
由于對屈原及楚辭的研究和實地考察,我對這一帶的美景是深有體會的。值得指出的是,汨羅江就是湘江的一條支流,屈原最后流放的地點就是汨羅江一帶。他渡過了長江,經(jīng)過了洞庭湖,來到了沅江,又來到湘江,最后來到汨羅江北邊的玉石山,這就是屈原最后的流放地點。對于屈原自沉的汨羅江,我下水過三次,由于水流湍急,雖然江面只有五十多米寬,我被水流向下游沖走了兩百多米最終也沒有游到對岸,雖然我是從小在長江邊長大的,很會游泳,但我也沒能夠潛到汨羅江的江底,可見,江水是極深的。因此我相信,當年屈原自沉以后,人們打撈他的尸體是絕對撈不到的。后來我沿著汨羅江一直走到頭,發(fā)現(xiàn)它的盡頭不是湘江而是洞庭湖,我拿著地圖左看右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為地圖明明白白標著汨羅江是流入湘江的。經(jīng)過詢問當?shù)厝耍C明我看到的是對的,原來1958年興修水利,已把汨羅江直接引入洞庭湖。
湘江是一條非常大的河流,它是橫貫整個河南省甚至還流經(jīng)河北的一些地方的一條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