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漫談散文
漫談散文(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了解散文的體裁特點,掌握散文寫作的要點2、通過通過閱讀感悟補充資料,理解優(yōu)秀散文的藝術特色3、讓學生感受到散文寫作并不難,從而喜愛寫作散文二、教學重點:掌握散文寫作的要點三、教學難點:理解優(yōu)秀散文的藝術特色四、教學設想:本文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談論散文。作者先從散文是一種怎樣的文學體裁談起,接著談到世界各國散文的發(fā)展情況。又縮小范圍談我國五·四以來文學的發(fā)展情況,重點指出白話散文的發(fā)展是最成功的。然而,我國白話散文的創(chuàng)作還是有很多問題—— “散”、“隨”,不構思,不推敲。作者認為優(yōu)秀有散文應該是怎樣的呢?一、真情;二、散文語言優(yōu)美。三、結構謹嚴。表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上,所以可學學八股文的結構;三、散文的風格可以多樣,但最忌平板。針對文章以上內容,結合學生學習能力,預計學生必能理解文章的內容要點。但對作者所談的優(yōu)秀散文創(chuàng)作的理解未必有較深刻的認識,故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放在幫助學生提高認識,從而為學生今后寫散文打下基礎。五、教學過程步驟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
(一) 導 入 回顧積累的知識點,回答文章體裁的四類分法,談談記敘文、說明文等超出四分法范圍的原因 語文學習中,我們總會涉及到所學文章的體裁。如果把文章的體裁分為四大類,那么它們是?而我們又經常會講某某文章是記敘文、說明文等,這不是超出文章體裁四分法的范圍嗎?同學們的理解是:我們來看看國學大師季羨林的理解。 引入學生對文章體裁四分法的回顧,激發(fā)學生對散文這種文章體裁的認識和探討。(二) 作者簡介 學生根據(jù)自己課前查閱的資料作介紹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國學大師季羨林,請同學們自己介紹。讓學生知道季羨林是國學大師,今后有機會可拜讀他的文章可會點 (三)感悟、理解散文的寫作要點1、學生回答閱讀本文的一點所得,并沿著老師的追問,深入理解2、學生如果回答到這點,則再講講詩歌和駢文是怎樣的文體(要簡略) 3、如果學生回答到這一點,則讀這部分內容,讓學生意識到散文寫作不能“散”、“隨” 4、學生讀教師所展示的三篇范文片段,加強對這一點的理解,并指出選文所流露的作者情感。5、學生讀《醉翁亭記》片段,感受歐陽修經營語言之匠心6、學生讀本文開頭,你覺得本文開頭在結構上有何作用?學生感悟、回答7、學生讀所展示優(yōu)秀散文的結尾加深感悟 8、學生再讀《荔枝蜜》一文的開頭和結尾,感悟其波瀾1、讀了本文后,你理解了作者所談到的哪一點?(教師要適時追問) 2、教師預設以下內容a、散文是一種怎樣的文體①詩歌 用韻 節(jié)奏舉例:《關雎》《靜夜思》《再別康橋》②駢文,四六文舉例《哀江南賦序》b、世界、我國散文的發(fā)展情況①白話散文是五四以來發(fā)展最成功的文體②白話散文創(chuàng)作中的“散”、“隨”,不構思、不推敲的問題及原因c、創(chuàng)作優(yōu)秀散文必須抒寫“真情”1、《李將軍列傳》片段2、《荔枝蜜》片段3、《過秦記》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