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詩三首 課文解讀
詠史詩三首 課文解讀長沙過賈誼宅
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賈誼被貶長沙,居此雖只三年,千秋萬代,給楚客留下傷悲。謫宦:官吏被貶職流放。棲遲:如鳥兒那樣斂翅歇息。這里比喻賈誼驚惶不安、侘傺失意的謫宦生涯。楚客:指賈誼。長沙舊屬楚地,故有此稱。]
首聯(lián)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三年謫宦生涯,換來的只是“萬古”留悲,多么凄楚沉重的遭遇!以一“悲”字,定下全篇憂郁凄愴的基調(diào),切合賈誼的一生,更能讓人聯(lián)想到劉長卿自己貶謫的悲苦命運。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古人去后,我獨向秋草中覓跡,舊宅蕭條,只見寒林披著余暉。人去后:指賈誼早逝,人去宅空。]
頷聯(lián),寫賈誼故宅蕭條冷落的景象!扒锊荨薄昂帧薄叭巳ァ薄叭招薄,均是令人傷感的意象,渲染了賈誼宅的環(huán)境凄清。如此凄清的環(huán)境,詩人還要去“獨尋”,正是詩人與賈誼有共同悲苦命運而引發(fā)的共鳴。“寒林”和“日斜”,既是詩人眼前所見,也是賈誼當時的處境。“空見”,感慨如賈誼這樣治國賢才已再不可見,表達了詩人無可奈何的痛苦和悵惘心情。這兩句還化用了賈誼《鵬鳥賦》中的句子:“庚子日斜兮,鵬集余舍”“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賈誼在長沙時,看到古人認為不祥的鵬鳥,深感自己不幸。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漢文帝雖是明主,卻皇恩太薄,湘水無情,憑吊屈原豈有人知?漢文:指漢文帝。有道:英明。恩猶。褐笣h文帝不能重用賈誼,把賈誼貶至長沙,致使他抑郁鴯對。湘水:屈原自投汨羅,江通湘水,賈誼曾寫《吊屈原賦》。吊豈知:賈誼出為長沙王太傅,經(jīng)湘水時曾作《吊屈原賦》,憑吊戰(zhàn)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兼寄自傷之情。]
頸聯(lián),以雙關(guān)手法寫出賈誼和自己多舛的命運。“有道”的中興之主漢文帝尚不能重用才華橫溢的賈誼,那么,昏聵無能的唐代宗,又怎能重用詩人自己呢?詩人被一貶再貶,沉淪落魄看起來也就是必然的了。這里一語雙關(guān),將暗諷的筆觸對準當時皇上,巧妙含蓄。接下來,詩人終究不能自釋其然。面對逝者如斯的湘水,想到當年屈原在湘水失意自盡,屈原哪里知道百年后賈誼會到湘水邊來憑吊他(賈誼寫有《吊屈原賦》);賈誼更想不到千年之后的劉長卿又會在蕭瑟的秋風中來憑吊他的舊宅。千載知音難覓,又有誰能聽到詩人呼告無處、痛苦難耐的心聲呢?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沉寂的江山,草木搖落的地方,可憐你,為何來到這海角天涯?寂寂:寂寥蕭瑟。搖落:零落荒涼。君:指賈誼。天涯:天邊,偏僻邊遠的地方。這里指長沙,和京城長安相對而言。]
尾聯(lián),詩人表面上是寫對賈誼命運的感慨,實際上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語。詩人在賈誼舊宅前久久徘徊,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風吹過,黃葉飄零!熬奔戎纲Z誼,也指自己;“憐君”既是憐人,更是憐己!昂问隆保瑸楹,這是對昏庸統(tǒng)治者的質(zhì)問,也是對自己與賈誼都被統(tǒng)治者不公正對待的控訴。
金銅仙人辭漢歌
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魏明帝青龍九年八月,皇帝下命令派遣官員拉著車子,到西面的長安拉取漢孝武帝時期鑄造的捧露盤仙人,想放置在宮殿前。青龍元年:舊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龍無九年,顯誤。元年亦與史不符,據(jù)《三國志》,魏青龍五年三月改元為景初元年,徙長安銅人承露盤即在這一年。]宮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唐諸王孫李長吉,遂作《金銅仙人辭漢歌》。[宮中的官員拆掉銅人后,那些銅人在上車前竟然潸然淚下。唐代諸王的孫子李長吉,于是作了這首《金銅仙人辭漢歌》。既:時間副詞,已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