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通用8篇)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1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樂的,還是令人厭煩的,它都使我們一生難以忘懷。童年反映了我們兒時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么些個喜怒哀樂早已在我們幼小、純潔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是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這本書主要講了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父親,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處都是爭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時時刻刻地關(guān)注著他,阿遼沙十一歲那年,母親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產(chǎn),便走上社會,獨立謀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歲了,當年的高樂基已經(jīng)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想想自己無論做什么事,還要父母給我?guī)兔,就說一次做奧數(shù)題吧,讀了一遍以后,覺得這道題很難,根本不經(jīng)過自己動腦子試一試,就要爸爸來教我,其實這道題很簡單,還沒等到爸爸來教,我已經(jīng)做出來了。記得還有那次夏令營吧,在綠色學校里,教官要求我們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說說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先要擦肥皂,然后這邊搓搓,那邊搓搓,再……,洗到再來,衣服還是不成樣子,臟的地方還是臟,所以爸爸批評我依賴性太重,缺乏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阿廖沙寄住在外祖母家時又接觸到了一種小市民的社會生活,而這個階層的人的所作所為令人不堪,甚至令人感到厭惡。然而,阿廖沙單純、完美的心靈并未受這些消極態(tài)度的同化,始終保持著自己高尚的思想。這種思想貫穿了他的一生,體現(xiàn)了他所有的內(nèi)在美。阿廖沙的童年就是如此,讓人不由得在同情他的同時產(chǎn)生一種敬佩之情。
在這本書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懷寬闊,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沙孤獨的心,外祖母對阿遼沙的愛,給予了阿遼沙堅強不屈的性格,讓阿廖沙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們這個世界里誰都能關(guān)心別人,、幫助別人,那還會出現(xiàn)爭吵、打架之類的事件?對孩子增加一份關(guān)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2
夢想是每個生命主中最美好的渴望。人間的奇跡多出現(xiàn)在一個夢想過后,并經(jīng)過努力使夢想成真!秹粝氲牧α俊芬晃闹械娜鸲骶褪且粋很好的例子。
讀完這篇文章后,瑞恩的善良、愛心、執(zhí)著深深地感動了我。一個只有六歲的孩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給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不惜犧牲自己寶貴的娛樂時間和玩耍時間。和他相比,我實在是感到有些慚愧,如果全家都看電影去了,我也一定要跟著去,為了微不足道的兩塊錢擦兩個小時的窗戶,實在是太不值得了。而瑞恩做的與我所想的正好相反,他認認真真地將窗戶擦了一遍,取得了距離他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的兩元錢。在擦窗戶的過程中,瑞恩一定感到過累,也一定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一想到非洲孩子連干凈的水都喝不到的情景,這種念頭就被打消了。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多么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呀!他那金子般的心打動了全世界的人,使全世界的人都像瑞恩一樣幫助有困難的人。
看來,美好的善良的夢想,會給人帶來希望,會給人帶來無窮的動力,并能創(chuàng)造出奇跡。
這正是夢想的力量!它會給人們帶來無窮無盡的力量!能讓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創(chuàng)造一個個奇跡!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3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說過《老人與!愤@一部小說,但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機會去讀一讀這本小說。而高一課本中就有《老人與!愤@篇小說,雖然說是刪減版但亦足矣。
在語文課本中,這篇課文可以算的上長的了,但我還是耐著性子把它看完。當我看第一遍的時候,我就被這個故事中老人的勇氣所震撼到。一個人是怎么做到在年紀這么大的情況下,坐在一艘小木船上,是怎么樣殺死數(shù)條鯊魚的?有些人或許會說,他殺了那么多鯊魚有什么用?最終他最開始打的魚已經(jīng)被鯊魚咬光了,有任何意義而言嗎?我認為這種想法既是正確的同時也是錯誤的。從客觀而言,沒錯,老人的目標沒有達成,沒有將那條魚帶回鄉(xiāng)鎮(zhèn),他最初的目的是沒達成的。但是從主觀上來看,他在乘船回來的過程當中,他心中的愿望就是活著回到鄉(xiāng)鎮(zhèn)。這個心愿達成了,即便他帶著只剩骨頭的魚回來我認為他也是成功的。我想,不管他的目的有沒有達到,他絕對是成功的。
當我第二次讀的時候,我更加仔細了些。發(fā)現(xiàn)有許多許多在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其中,固然有對老人勇氣更加細節(jié)的描寫。但最主要還是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其他的東西。在老人第一次抵擋住鯊魚后,老人進行了一段長時間的自言自語。一開始沒仔細看其內(nèi)容,認為只不過是老人增加自己信心的手段。但第二遍仔細讀了之后發(fā)現(xiàn),其內(nèi)容竟是老人對他自己殺了一條鯊魚,一個生命的譴責,以及說服自己,自己只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而采取的手段。這個片段我至今未能理解,還是我自己本身弄錯了呢?所以并不作過多評論。
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在老人自認為活不下去的時候,想到了鄉(xiāng)鎮(zhèn)燈火通明,許多許多的人都在等他回去,而不知是諷刺還是因刪減或是因為其他,當老人回到鄉(xiāng)鎮(zhèn)的時候,一切都靜悄悄的,感覺像是沒有人在關(guān)心他的感覺。這點我也至今為明白。
雖然諾貝爾獎頒獎言是圍繞著主題的,但我卻發(fā)現(xiàn)了其他的一些東西。或許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吧,也許也只是我的粗心或是其他原因罷。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4
這個暑假我讀了沈石溪寫的《最后一頭戰(zhàn)象》,使我受益匪淺。
其中,使我倍受感動的是熊媽媽為了小熊出門覓食,卻被獵人捉住了,當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時,熊媽媽沖破籠子順著氣味找到了觀察站?墒切←慃悇偙犙蹠r看到的是作者而把他當成了媽媽一樣寸步不離。母熊因小麗麗三番五次的回到觀察站而很是惱火。
過了幾天,母熊帶著小麗麗覓食的時候,一只雪豹撲向小麗麗。母熊與雪豹搏斗了起來。雪豹死了,而母熊的腸子也流了一地,無奈之下母熊把小麗麗托付給了作者便死去了。
這只偉大的母熊盡到了以為母親應(yīng)該盡到的責任,并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nèi)祟,動物世界里的愛不比我們(nèi)祟惖纳,母愛是偉大的,任何人都無法讓母愛受到一點點的傷害。母熊雖然死了,但她對孩子的愛將永遠閃亮在我們的心里。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5
一望無垠的金色麥田里,是誰哼著豐收的歌謠?是誰在偷笑追蜻蜓累了的我?是我的朋友,是農(nóng)民伯伯的好幫手,是稻草人。我靠著稻草人,吹著風,睡著了。
稻草人身體是樹枝,他的毛發(fā)皮膚則是曬干的稻草。我們穿舊了的破衣服,稻草人一點兒也不嫌棄,穿在身上還有幾分帥氣。它就這樣站在莊稼地里,用來驅(qū)趕偷吃莊稼的家伙兒。稻草人雖然不會動也不會說話,但是心腸很好,一心想幫助那些艱苦生活的人們。它的主人是一個貧窮的婦女,她終于盼來了大豐收,可是蟲子把他的莊稼吃了個精光,婦女的莊稼又鬧了一次蟲災。稻草人多么想變成一個真正的人啊,驅(qū)趕走哪些可惡的蟲子。
稻草人又看見一個漁夫,漁夫帶著他的孩子乘著船去捕魚。他的孩子病了,很口渴想喝熱水,但是漁船上沒有熱水,漁夫只能在河里面舀了一瓢水。孩子一口把水喝下去,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病情,對他的媽媽說:“媽媽我的喉嚨很痛,一直不停的咳嗽,我好難受!”稻草人此刻多么想變成一堆柴火,煮一碗熱茶給他喝。
轉(zhuǎn)眼,稻草人又看見是河邊走來一個女人。這個婦女她并不窮,可是她的錢一下子就花光了。因為他的丈夫很會賭錢,就連她自己也要被丈夫賣掉。她心里別提有多難過了,所以來到河邊要投河自盡。稻草人很著急地想救他,但是他辦不到,恨自己的見死不救,成為了自己的遺憾。
葉圣陶先生筆下的稻草人看盡了世間百態(tài)、人生冷暖,善良的天性讓他非常同情受苦難的人。為了消滅老婦人的仇敵——蟲子,他愁眉不展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讓生病的孩子有口熱茶喝,它寧可自己燒為灰燼也在所不惜。為了那名悲傷的婦女的生命,他的心都碎了,無能為力的它昏倒在田地中間。稻草人是一個富有同情心、不怕犧牲自己、一心想幫助別人的人。但他什么都做不到,他恨自己對每件事情都無能為力,這就是他的無奈。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6
今年我又讀一遍我最喜歡的讀物,再讀《平凡的世界》心中感慨萬千。
第一部分:再讀、思考。
20__年的春節(jié),不尋常的春節(jié)。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最初無知恐慌、憂慮無助,漸漸心懷敬畏、積極防范、努力生活。面對疫情,更多的是對生命和自然、人生與價值、奮斗與現(xiàn)實、學習與舊知、疾病與生存的反思。同時也在不斷的拷問自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如何在平凡的世界中好好生活。2月2日,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到社區(qū)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執(zhí)勤的間隙,央視一套重播作家路遙作品《平凡的世界》改編的電視劇,這是我在1997年首讀《平凡的世界》之后,再一次被喚起認真品讀這本書的強烈渴望,在館內(nèi)我找到了最早版本的三本書,由于借閱的人次較多,書已經(jīng)磨得有些邊角破損,也有缺頁,還會看到個別讀者的注解,足以看出讀者對這部作品的用心和偏愛。我也還記得,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正是我因受傷住院,極度迷茫的時候,《平凡的世界》如同一道強光給予我巨大力量,成為當時的陪伴。
20__年這個特別的年份,重讀《平凡的世界》,會發(fā)覺這部作品有著更加不一樣的力量,天地人是如此的和諧。比如翻開《平凡的世界》開篇第一頁,里面似乎容納了天地人:“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告訴我們北方節(jié)氣的更替,驚蟄是天氣回暖,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開始出走的節(jié)氣,但北方依然春寒料峭。作者又描述“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通過作家的描寫,隱隱約約的可以感受到生存的壓力。人民生活的不易。接著寫到小縣城“石板街上到處都漫流著骯臟的污水”,來做小買賣的村民也無精打采,之后筆尖一抬指向半山腰上的大院壩里,午飯的鈴聲響了,一群一伙的男女學生“把碗筷敲得震天價響,踏泥帶水、叫叫嚷嚷地跑過院壩”小說冷暖苦樂的動靜和基調(diào)一下子渾然天成。沉寂泥濘的氣氛中,年輕學生的突然出現(xiàn),帶來故事和敘述的生機活力,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背后的時代氣氛也呼之欲出———天氣還寒,路上有泥,萬物將醒,年輕人朝氣蓬勃,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的青春面龐呼之欲出!按豪左@百蟲,萬物始生長”,驚蟄是萬物生長的開始,也是年輕希望生長的開始,更是路遙對人民滿懷無限深情的開始。再讀《平凡的世界》,更多的感受到生活的樸實、人民的樸實,自然的樸實。
第二部分:感動、只因平凡的英雄。
今年是路遙誕辰71周年,他的生命只有匆匆的四十余年,他出生在陜北農(nóng)村的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因為家境貧寒,他在七歲的時候被過繼給自己的伯父,生活非常艱苦,總是吃不飽,對食物有著異乎尋常的渴望,饑餓的少年時代在路遙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們在《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中,看到鮮明的時代印記,從孫玉厚、少安、少平等人物對土地的珍視,對糧食的珍惜,對吃飽飯過上好日子的渴望,也可以感受到作品人物與作家路遙摯愛土地、珍愛糧食的情感交融。觸摸到路遙這個陜北漢子對陜北這片土地的深情。作品中孩子們的飯菜因家境的好壞,而分出了“甲乙丙”等,我們無法去腦補一個正是能吃能喝的大小伙,每頓只能吃飄著一點點辣子油花的一點點清水煮白蘿卜湯,兩個焦黑的高粱饅頭的一份丙菜,卻還在努力學習,積極生活的場景。但卻被作品中人物高尚的人格不時的感動和激勵著。
作家路遙一直懷有普通人都有的接觸世界的愿望,并且以《平凡的世界》找到與世界、與讀者最貼心的交流方式。他的情感一直很濃烈,是身入、心入,更是情入。在路遙這里,真實與奮斗,慈悲與傷悲。他贊揚人生奮斗和改變命運的理想,也正視奮斗和改變的限度。
每次閱讀《平凡的世界》,我總是慨嘆、命運是否對少平不公,也每每在想“為什么不安排孫少平更好的結(jié)局”,但路遙的生活經(jīng)歷與他的作品呈現(xiàn)、所處時代又是一脈相承,使我們在深入思考人物命運的同時,也在與作品中的人物隔空對話,一切都是的安排。
路遙秉持在陜北生活的厚重積淀,通過三年的深入走訪了解,大量的素材甄選,深刻的人文思考,夜以繼日的筆耕,無分晝夜的堅持,過度透支健康的寫作狀態(tài),嵌入骨髓的靈魂對話,使我們看到一個個和時代、命運、土地、人民真實相融合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讓我們和這些帶泥行路的人物之間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在現(xiàn)實中,從與作品人物同時代的我的父母親人們,他們簡樸的生活,對糧食的極度珍惜,對好生活的無比熱愛,我們對作家所描述的生活場景,鮮活的人物形象,滿腔的人文情懷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我每次都會重讀這個章節(jié),孫少平打工要離開的時候,人家給他工錢,他按約定只拿一半,把多給的錢退掉了,當時曹書記夫婦驚異的表情上寫的是:你到底是個什么人?這么個年紀,怎就懂得這么高的禮義?這是一個人對禮義的敬意,是作家對人生和社會的認知,一方面,命運和機遇重要,但并不隨波逐流;另一方面,要正視苦難、走出苦難,但是走出的過程必然是艱難而漫長的。孫少平從高考落榜到教書再到務(wù)農(nóng)再到當上礦工,孑然獨闖?呐鏊ご蛑笫斋@的不是別的,正是真實生活,如同這部小說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字眼生活告訴你,它希望讀者都能成為小說人物的共情者。
并不是每部知名的小說都能讓人讀出聲來,讀《平凡的世界》,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主人公在艱苦環(huán)境中奮斗不息的精神。他常常在我遇到困難時給我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克服它并勇敢地走下去。
當我重新讀著《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還可以感動,我還可以從平凡中讀出高尚。我還可以有夢想……我依然還有生活的熱情。依然對生命充滿了好奇心、依然會在逆境中每天努力的笑出聲來活著,依然會在20__年被無數(shù)的人民英雄感動到淚流滿面。感動20__年抗擊疫情,運籌帷幄的國家領(lǐng)導人們,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鞠躬盡瘁;感動鐘南山、李蘭娟等科學家面對疫情,不計得失、無懼病毒、孜孜不倦的求索,感動醫(yī)務(wù)工作者厚厚防護服下的大愛仁心;感動每一個平凡人的執(zhí)著堅守,感動面對疫情,中國人民的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我們看到老有所為,壯有所為,青有所為,人人有所為,我們感動遠遠的告別、我們感動有距離的彼此凝望,我們感動102歲的老人被治愈的希冀,我們感動每一個平凡的中國人不平凡的瞬間,平凡的世界,我們終將平凡。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7
寒假里,老師推薦我們讀作家劉興詩寫的《小矮人與黑豹》這本書。小矮人與黑豹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他們之間又會發(fā)生怎么有趣的故事呢?我迫不急待地打開書,精彩的故事就此開始。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伊圖里叢林,住著俾格米人。俾格米人皮膚黝黑,個子不高,成年男子1.4米左右,婦女只有1.2到1.3米左右,孩子們就不用說了,平均體重難得有超過32千克的。所以俾格米人又有了“小矮人”之稱。在俾格米部落里,恩戈和他的妹妹很小就失去了母親,他們只好跟著爸爸打獵為生。恩戈的爸爸是伊圖里森林里最棒的俾格米矮人獵手?捎幸惶,當獵隊歸來時,隊伍里少了一人,就是他們的的爸爸。恩戈和妹妹向獵隊里的人詢問爸爸的去向,他們都說爸爸被邦巴大神留下了,直到他們問那一個落隊的人之后,才發(fā)現(xiàn)情況不妙。為了尋找爸爸,兄妹倆離開部落,進入森林。可是,伊圖里森林暗藏兇險,盡管有雄偉的“大樹爸爸”庇護,貪婪兇惡的黑豹卻在暗中盯上了他們的。經(jīng)過一番曲折,恩戈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戰(zhàn)勝了黑豹,為爸爸報了仇,被大家公認為“巨人”。
讀完故事,我們不禁深思起來: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恩戈和他的妹妹生存下來,而我生活在一個富強而輝煌的國土,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我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我想起許多生活在非洲大陸的人們,那里有我們這樣的生活條件嗎?每天,都會有人餓死,或是被兇惡的野獸傷害。但他們沒有逃避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坦然面對一切困難。我們應(yīng)該像書中的恩戈一樣,在失去爸爸以后懂得怎么照顧好妹妹,怎樣學會獨立生存。他在妹妹面前表現(xiàn)得很堅強,不讓妹妹害怕,他有當哥哥的樣,有一種男子漢應(yīng)有的勇氣和擔當。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他們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有時,我在廚房里看見一只蟑螂都嚇得尖叫好半天呢,這怎能稱得上勇敢?雖然我是一位女生,但恩戈那種臨危不懼,有著大無畏冒險進取的精神,也值得我學習。
五年級上冊讀書心得分享 篇8
在閱讀中,有不少優(yōu)美的文章,可我最最喜歡的還是《少年筆耕》,因為它讓我深受感動。
《少年筆耕》的主人公是一個十二歲小男孩,他的名子叫敘利亞。敘利亞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中,他的父親是一位鐵路工人,同時靠為人打零工來維持家庭生計。雖然生活貧困,但他們卻以苦為樂,一家人過的很快樂。平靜的生活在前不久的一天被打破了。當敘利亞得知父親在夜間為雜志社寫封條時,便萌發(fā)了幫助父親寫的想法。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父親時,卻遭到了父親的拒絕。因為父親認為這樣做會影響他的學習。遭到拒絕后,他并未放棄這個想法,而是趁父親睡覺后,自己偷偷地起來寫。當他自己看到自己父親在數(shù)紙時發(fā)現(xiàn)低張比平常多了三分之一,并認為自己還沒老,能在一夜之間寫這么多,敘利亞得知后,暗暗地笑了,并決定就這么寫下去。漸漸的,由于敘利亞每天都睡的很晚,他的身體也慢慢地吃不消了。無論什么時候,敘利亞是副倦容,他的學習成績也在慢慢下滑。父親見這情形,便屢次注意他,還經(jīng)常指責他?蓴⒗麃啿⒉辉诤,而是拼了命地寫。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二、三個月后的一個深夜,敘利亞習慣地坐在了桌子前,點著了燈,不知不覺中又寫了起來。忽然他的手把一冊書碰落到地上,他將書撿起來后,又寫了起來。其實他的父親在書落地時就已經(jīng)醒了,敘利亞突然覺得有人挽住了他的脖子,他回頭一看:是父親。敘利亞哭了,父親咽了淚吻著兒子的臉,然后把他抱回了房間,讓母親吻他。然后父親把敘利亞抱回自己床上后,他替敘利亞整好枕頭,蓋上棉襖,唱起了動聽的搖籃曲,勞累了一天的敘利亞就這樣在父愛的籠罩下睡著了。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天下所有父母對自己孩子無私的愛和望子成龍的心情;同時令我們感動的是主人公年紀雖小但急于為家庭分擔壓力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