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吐魯番導游詞(精選3篇)
著名的吐魯番導游詞 篇1
高昌城于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nèi)的屯田部隊所建。他位于絲綢之路中心地帶,為過往的商人與旅人提供可以歇息的地方和沙漠中的必需品——水和食物。一直到十三世紀,經(jīng)過多年的戰(zhàn)火,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殘垣斷壁了?墒菍τ谖疫@個好奇心特強,又喜歡歷史的小朋友來說,這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啊!
“哎,不是說是個故城嗎?怎么是個博物館?”我失望得叫起來。媽媽神秘地對我說:“不要著急啊,待會兒你就知道了!迸!原來還要坐一個觀光車進去啊。車子一轉彎,突然,高昌故城一下子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太壯觀了!雖然現(xiàn)在只剩下殘破的圍墻和建筑,可這些用土磚建成的建筑竟能在戰(zhàn)火后屹立千百年而不坍塌,真是奇跡啊!精美的佛寺,考究的壁畫,類似伊斯蘭教圓頂清真寺的講經(jīng)堂……這一切都能看出高昌故城以前的繁榮與昌盛。
車子一邊行進,一邊播放著故城的傳說和故事。最讓我感興趣的是西行取經(jīng)的唐玄奘與高昌王麹文泰結拜為兄弟而留下的那一段千古佳話。
“哎——”這一聲嘆息包含著對歷史的惋惜與感慨。我們在贊揚古人的智慧與勇敢的時候,也應該為歷史上這些毀壞故城的暴君和探險家感到慚愧。
著名的吐魯番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你們好,人們稱“南京,武漢,重慶”為三大火爐,而我們吐魯番在6-8月間平均氣溫高出它們8-10攝氏度。因此人們傳說:“吐魯番的縣太爺是坐在水缸里辦公的,當然,這不過是一個笑話,但在熱沙中做熱療,在石頭上烙面餅,在沙窩中烤雞蛋,卻并不是虛傳。盆地因內(nèi)熱外寒而形成大風,4-7月間年刮8級以上大風30多次,因此又有了”陸地風庫“的稱謂,三大風口之一的達坂城是天山風口,馬上就要到了。請男士們稍加注意,前方我們即將駛入世界級民歌王——王洛濱老先生的歌中唱到的達坂城了。擦亮眼睛看看達坂城的姑娘到底是不是”兩只眼睛真漂亮”,看到了美麗的姑娘嗎?沒有,那一定是她們害羞躲起來了,要不,都被過往的游客們?nèi)⒆吡恕M趵系倪@首歌,人人都愛唱,可是我們當?shù)氐木S族同胞對王老有點意見啊!他們說:“王老把我們寫得太傻了太不懂經(jīng)濟核算了,姑娘嫁給你就夠可以了,還把妹妹再賠上,你們也太貪了”。你說有意思沒意思?請大家注意看,窗外的樹為什么都向一邊歪著?對了,這是百里風區(qū),風口地段,大風常年向一個方向吹的結果。據(jù)說,達坂城的男子們的胡子也是向一個方向歪著的,不信?你們找找看......
吐魯番以“四最”而名揚天下,您知道是哪“四最”嗎?最低,最干,最熱,最甜。最低是指什么呢?它是指吐魯番盆地的低洼地——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世界第二低洼池,僅次于死海。最干就是指降水量最小,因為雨還未下到地面上,在半空中就被蒸發(fā)干了。最熱呢,我們一會兒到了火焰山,你就會親自體驗到什么才叫熱。那么,我有一個問題:廣州素稱“花城”,濟南為“泉城”,那么吐魯番是叫什么城呢?對,叫葡萄城。也許你們中的不少人就是被一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召喚來的。的確,能夠品嘗一串葡萄世界冠軍——吐魯番無核白葡萄,未必不是一件能炫耀平生的快事。美國加州的客人曾萬里迢迢來到吐市,專門考證出:吐魯番的葡萄含糖量世界第一。有民謠說:“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吐城的石榴頂呱呱,庫爾勒的香梨人人夸。到了新疆,大家想不想做一天的新疆人?好,我現(xiàn)在教你們幾句在新疆地區(qū)能常用到的話,這也是今后向親朋介紹的資本。”亞克西姆塞斯——你好”,“勢合曼提——謝謝!”,在巴扎上,如果你能給維召爾史弟一定會少要你的“鋪路子”——錢的。
這里就是讓人們“日啖葡萄三百顆,不辭長作高昌人”的葡萄溝,這高昌人便是今天的吐魯番人。看,這是馬奶子葡萄,這是玫瑰紅,這種就是最具盛譽的無核白,你們可以親自摘下來品嘗,是不是一嘗忘不掉?這里的葡萄每5米種一株,現(xiàn)在年產(chǎn)早已超過5450噸,這葡萄長廊也超過6公里長,是不是神仙也不一定見過如此佳景,品嘗如此美味?滿目綠色,涼爽宜人,品這葡萄甜而不膩,想不想住在這“世界最甜的地方”?今天咱們吃不了葡萄可以兜著走,吐魯番的美景還多著呢,咱們還得抓緊時間去感受。吐魯番地區(qū)在5-9月旅游黃金季節(jié),日溫差大,6-8月間溫差可達20攝氏度,所以人們常說“早穿皮襖午穿紗”。幫此這里的葡萄水果最甜。好了,到了吐魯番不去一趟熱極——火焰山體驗酷熱,多少有點枉來一趟吐市。是不是心動,那上車付諸于行動吧,馬上開往火焰山。
傳說中有作惡多端的巨龍被上蒼用利劍劈成了十截,它就是我們今天的火焰山下十道溝,F(xiàn)在我們走的正是其中的一道溝,叫做木頭溝。從這里你們往前方看,那有一橫臥的百里赤龍,起伏的山體上寸草不生,只有如煙似霧的氣流滾滾上長,像不像團團烈火在燃燒,動感十足。這就是《西游記》中唐僧四人被困的火焰山,火焰連綿百里,要不要下車去感受一下,什么叫干蒸?剛才的那段搓板路已讓我們體驗了免費按摩,現(xiàn)在是另一種體驗了!段饔斡洝分杏幸欢挝淖质沁@樣描述的:“八晨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進得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汗哩。”怎么樣?是不是覺得有點口干舌燥,嗓底冒煙,熱風考臉,卟底發(fā)燙,瞳仁發(fā)疼,火燒火燎的熱感。這里是唐僧師徒四人取經(jīng)路過此地時的拴馬樁,那里是新近建成的大漠館,想和唐僧四人合影留念的請抓緊時間,當心不要太親近火焰山,千萬別被卷入到那火山云當中去,孫大圣可來不及現(xiàn)身去營救的。
開個玩笑,不過如果沒有孫悟空借到的芭蕉扇,這太上老君當年煉丹爐里的火炭,怕是要燒到天邊去了,只怕唐僧也難取回真經(jīng)。好了,上車去喝坎兒井的甜水,熱情的吐魯番人民在廣場舉行的麥西來甫歌舞會快開始了,我們可以一展歌喉,小試舞姿,看看新疆舞的魅力,學兩招。前方拐彎處,開窗的游客一定會感受到?jīng)鏊嗽S多。對,有水有綠色,我們殃在到了木頭溝河床的底部,那是一片高聳的白樺樹,枝葉蔥綠,一條溪流平緩流淌,是啊,有水環(huán)繞著的地方就被濕潤滋生得郁郁蔥蔥,這就是西部的特色。這一段行程和剛才火焰山的熱恍若隔世,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對比強烈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真讓人咋舌,真的不看不知道,新疆真奇妙。山脈,沙漠,戈壁,綠洲竟能如此和諧相生,那綠樹叢中隱約可見的幾片斷崖上,猜想一定有人的氣息。太對了,那里便是著名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畫已嚴重損壞,但那繁榮與滄桑卻是歷史的明證。您是否聽到了悠遠的古道駝鈴聲呢?出了千佛洞,我們現(xiàn)在返回廣場——西北最大的人民廣場,去參加麥西來甫盛會,去品嘗維吾爾民族風味小吃。
著名的吐魯番導游詞 篇3
新疆的吐魯番有兩座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城遺址,1961年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稱為吐魯番盆地中一對風格不同的“姐妹城”。它們在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后,如今雖然只留下斷壁殘垣,然而當年高聳的城墻依然氣勢恢弘,深陷的護城河輪廓仍歷歷在目。下面讓我們帶著訪古探勝的心情,先去參觀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國的歷史
游客們,高昌故城位于吐魯番以東45公里處的火焰山南麓,即木頭溝河的三角洲地段,這座馳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為麴氏高昌王國和回鶻高昌王國的都城,歷盡繁華,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和重要門戶。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來介紹一下它的得名和歷史。
高昌故城,維吾爾語中稱為“亦都護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侗笔犯卟齻鳌分蟹Q它因“地勢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高昌故城遺址→高昌的對外交流→高昌文化
漢唐以來,高昌是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它既是經(jīng)貿(mào)活動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薈萃地。當時波斯等地的商人,從他們國家?guī)碥俎、葡萄、香料、胡椒、寶石和駿馬來到高昌城,又從這里帶走中原的絲綢、瓷器、茶葉和造紙、火藥、印刷術。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經(jīng)高昌傳入內(nèi)地。當時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躍、最發(fā)達的地方。
高昌王國鼎盛時期;還孕育了豐富的高昌文化,成為高昌的珍貴遺產(chǎn)。麴氏高昌王國十任國王都是漢人,因此漢文化對高昌的影響顯而易見。但高昌畢竟屬于雜胡地帶,車師、回鶻、突厥以至后來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雜居,因此當?shù)厝藭䲠?shù)種語言,語種形態(tài)豐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飾也十分講究,并擅長制作美食。馳名中外的高昌古樂,更是高昌人的驕傲,它以濃烈的異域風情和豐富的藝術語匯在漢唐時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樂之中,成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寶?梢赃@樣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體底蘊,使之成為代表西域歷史的典范和標本。
講經(jīng)堂遺址→唐僧玄奘與高昌
游客們,高昌故城廢棄以后,被開墾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蕩然無存,遺址保存較好的除城墻外,還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讓我們乘著“驢的”前往參觀。
各位游客,請看這座大佛寺遺址,占地近1萬平方米。仔細觀察,這座佛寺的山門、講經(jīng)堂、大殿、藏經(jīng)樓、僧舍等建筑布局,仍歷歷在目。從建筑特征和殘存壁畫上的聯(lián)珠紋圖分析,其建筑年代屬麴氏高昌中期,約為隋代所建。
說起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還曾到此講過經(jīng)。相傳公元629年(唐貞觀三年),玄奘29歲時,為了提高佛學水平,不畏艱險,從長安出發(fā)西行,沿絲綢之路到佛國印度游學取經(jīng),歷時17年。由于玄類取經(jīng)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夾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為沒有政府發(fā)給的公文,路上還曾受到緝拿。然而玄類在克服了重重困難以后,不僅從印度取得了佛經(jīng),而且返回故土,著書立說,糾正了國內(nèi)僧侶對佛經(jīng)種種不正確的解釋,成為最具聲望的一代高僧。
回國后,玄奘的境遇與出國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視,唐高宗李治在為紀念母親而建的慈恩寺內(nèi)造了一座大雁塔,專門用來供放玄奘帶回來的歷7部佛經(jīng)。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經(jīng)伊吾(今哈密),當高昌王麴文泰得知東土大唐不遠萬里來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時,便派人把玄類請來,專門安排在王宮內(nèi)居住,與玄奘結為兄弟。他還苦口婆心地勸說玄奘留在高昌當“國師”,但不能動搖玄類西行探求真經(jīng)的堅志大愿。高昌王無奈,只好請玄類講經(jīng)一月后再走。
臨行前,高昌王為玄奘寫了24封致西域各國的通行文書,還贈送了馬匹和25名仆役。出發(fā)那天,全城夾道相送,高昌王鞠義泰抱住大師失聲勵哭,親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別。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為我們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話,以致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游記》中就有以火焰山等為場景而衍化出的美麗傳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參觀即將結束了。望著這屢經(jīng)歲月剝蝕的故城,在領略它的古老、蒼茫和凝重之余,您還將作何觀感呢?“曾經(jīng)的輝煌將永遠讓人銘記”,或許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的啟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