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石門摩崖楹聯(lián)
〖石門摩崖刻石簡介〗 石門摩崖在惠山三茅峰下距峰頂不遠(yuǎn)處。有天然石壁,排列如巨扉,頂出一泉,飛湍而下,劃開一線,兩門翼然。此即是著名之石門。清人書中記有“若要石門開,要等邵寶來。”之諺。懸崖上原有明邵寶所書石門兩字,歲久剝落。后由清末無錫知縣廖綸再書重刻。石門旁還有廖綸書“疊嶂棲云”、金渭濱書“洞庭春色”,皆為摩崖大字。勝如天上坐;
宛在水中央。
——尤鳴梧題惠山摩崖
石路縈回九龍脊;
水光翻動五湖天。
——北宋·蘇軾題惠山摩崖
這副對聯(lián)刻在寬二點(diǎn)五尺,高二尺許的石壁上,筆力遒勁。“九龍”,即惠山。
山水清音,化私為公新氣象;
春秋佳日,來青抱爽舊樓臺。
——姚滌新題惠山摩崖
林園無俗情,最宜楊柳樓臺,梧桐庭院;
江山留勝跡,莫負(fù)誨棠開后,燕子來時。
——邱銘九題惠山摩崖
風(fēng)月本無邊,拾翠有人,一角園林宜小坐;
樓臺多入畫,送青排闥,兩山錫惠此平分。
——孫祖宏題惠山摩崖
“拾翠”,《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碧贫鸥υ姡骸凹讶耸按浯合鄦,仙侶同舟晚更移”。
傍山水筑園林,天然惠麓九峰,蓉湖八景;
就樓臺成邱壑,地接二泉勝跡,五里香塍。
——錢鑑瑩題惠山摩崖
谷陵變遷本無常,為一姓報功,何若與萬民同樂;
巖壑也深如有約,品二泉著錄,好留待三徑重來。
——張軼歐題惠山摩崖
“三徑”,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去試泉門五里而遙,聊從西麓荒祠,重筑園林辟花徑;
與小金山一溪相隔,笑指北塘深處,萬家燈火照蓉湖。
——許棫題惠山摩崖
龍光墖影,螭口溪聲,改造舊規(guī)模,十萬人家,偕來共樂;
池館晨花,橋梁夜月,佐成新氣象,百千客子,小住為佳。
——陸仁壽題惠山摩崖
“龍光”,即錫山龍光寺。
囿成不日,萬象更新,輪軌正交通,豈容磷火狐禪,終淪巖壑;
寺渺惠山,二泉猶冽,竹罏將汲取,盡許村童野叟,共話桑麻。
——華文川題惠山摩崖。
“囿”,有圍墻的園地。
拓地于湖山名勝之區(qū),看風(fēng)景今昔無殊,喜民物昭蘇,同涉園林成雅趣;
從政本桑梓敬恭之誼,總國家建設(shè)伊始,愿英賢并起,漫耽泉石寄幽情。
——孫祖基題惠山摩崖
有四時佳興同人,青山別墅,綠野華堂,雖無杜廈萬間,愿庇孤寒開夏屋;
傍五里香塍辟地,茗椀風(fēng)亭,藕花水榭,即此庾園數(shù)畝,且教士庶上春臺。
——范廷銓題惠山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