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歌——《病起書懷》
《病起書懷》原文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病起書懷》注釋
江干:江邊。
闔棺:蓋棺。
廟社:宗廟社稷,指國家朝廷。
和鑾:天子的車駕。
《病起書懷》譯文
病體羸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身一人遠離京城,客居江干。
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人)要死后才能蓋棺定論的。
(期望)天地神靈佑護國家社稷,北方父老都在企盼著君主(出征)。
《出師表》傳世之作,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在挑燈細細品讀。
《病起書懷》賞析
詩是淳熙三年(1176)詩人被免去參議官后寫下的。詩人落職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這首詩從衰病起筆,以挑燈夜讀《出師表》結束,所表現(xiàn)的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和永不磨滅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猶如漫漫長夜中的一盞心燈,不但使詩歌思想生輝,而且令這首七律警策精粹、靈光獨具,藝術境界拔人一籌。
本詩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詩人被免去參議官后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寫了此詩,共二首,這里選的是第一首。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嘆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位卑未敢忘憂國”成了后世許多憂國憂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勵的名言,這個和病起抒懷一樣。
《病起書懷》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xiāng),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chuàng)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抒發(fā)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