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藺相如列傳》課堂實錄
教學設計:一個文本作為一個系統(tǒng),它具有多向度、多層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個文本,也就具有多種可能。在具體的講解中,尋找一個合適的向度,選取一個合適的切入點,是非常重要的。講解《廉頗藺相如列傳》,我選取從“對比”這一表現(xiàn)手法上切入,因為它既是該文本最突出的特點,又能將文本主要的內容,如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性格貫通起來。教學實現(xiàn):師:《廉頗藺相如列傳》的第一自然段介紹廉頗,看看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生:功勞、地位、聲望。師:具體一點。生:功勞是破齊,地位是上卿,聲望是聞于諸侯。師:特點是?生:功勞大,地位高,聲望響。師:第二段介紹藺相如,看看介紹了什么?生:地位。師:要注意突出了藺相如是“舍人”,即食客,而且是宦者令繆賢的舍人。他的地位?生:特別低。師:顯然,作者在前兩段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我的問題是,《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主角是藺相如,可是文章的第一段先寫廉頗,這里有什么玄機。生:使用對比手法,突出廉藺地位的差異,為后文負荊請罪的情節(jié)發(fā)展作鋪墊。師: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生:秦王討璧,趙王無奈。師:作者在描述中突出了什么?生:趙王及大臣們左右為難,一籌莫展。師:寫這個和藺相如有什么關系?生:為藺相如出場做準備。師:注意,許多高明的文學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場者不是隨便的。我想到了《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出場,正式出場之前做了兩次預演:一是冷子興演說榮中府,一是林黛玉和王夫人的討論。賈寶玉正式出場,作者也沒有使之一覽無余,而是先讓黛玉聽到腳步聲,然后驚鴻一瞥地露一面,去換衣服。換完了衣服回來,才給黛玉仔細觀察寶玉的機會。可以說是再三再四地鋪墊,F(xiàn)在我們看課文就會發(fā)現(xiàn),情節(jié)預備做了,藺相如仍然沒有出場,作者還在鋪墊。他讓繆賢給大家講了個故事?纯丛谶@個故事中,作者突出了什么內容。生:繆賢的笨蛋和相如的聰明。師:其中有對比嗎?生:有。繆賢只看到“燕王私握臣手”以及“原結友”的表象,而相如能夠分析燕王這樣說的原因。在對比中,將相如的聰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師:除了對原因的認識,對比還表現(xiàn)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最后的結果。試想一想,如果繆賢投奔燕王是什么結局?生:自投羅網,且自絕后路。師:“肉袒伏斧質請罪”的結果是什么?生:繆賢仍然做著宦者令就說明了一切。師:繆賢和藺相如不同的處理,包含著對事理的認識,解決問題的思路,以及結果的對比。這就充分表明藺相如確實高人一等。一高在智,能夠一眼看透表象;二高在勇,敢于置之死地(請罪),而且最后的結果是生。這些描寫已經為我們預設了一個智能又全的藺相如。我們現(xiàn)在要看的是,直接出場的藺相如究竟有多大的能耐,作者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注意內容上的對比。生:第一處對比,藺相如出場后,問題是一樣的,然而態(tài)度不一樣了:趙王與廉頗諸大臣是一籌莫展,藺相如卻決斷明了,一個字:予!師:為什么藺相如沒有猶豫?生:因為藺相如把握住了一個“秦強而趙弱”的現(xiàn)實,以及取舍的標準“曲直”。說明他看問題更深刻,更能把握住關鍵,政治頭腦敏銳。師:還有其他對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