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時代的魯迅 教案
《新青年》時代的魯迅 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魯迅評傳》的特點。
2.積累基礎字詞,簡單介紹魯迅在《新青年》時代之前的經歷。
3.梳理文章結構,了解魯迅在《新青年》時代的思想變化過程。
4.理解作者引用魯迅先生《〈吶喊〉自序》“鐵屋子”一段的含義。
【教學重點】
梳理文章結構,了解魯迅在《新青年》時代的思想變化過程。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引用魯迅先生《〈吶喊〉自序》“鐵屋子”一段的含義
2.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以前我們已經接觸了許多魯迅的作品。今天我們共同走進《〈新青年〉時代的魯迅》,看看曹聚仁先生筆下的魯迅是怎樣的。
二、作者介紹
曹聚仁,我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記者,杰出的愛國文化人士,曾經是一位在20世紀中國文壇、報界、學術領域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是他首次報道臺兒莊大捷的消息;是他首次向海外報道“皖南事變”真相;是他首次向海外傳遞出國共可能第三次合作的信息;是他1958年在新加坡《南洋商報》上報道金門炮戰(zhàn)的獨家重大新聞。
曹聚仁一生與書為伍,筆耕不輟。主要著作:《魯迅評傳》《國學概論》《書林新話》《萬里行記》《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等。
三、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曹聚仁的《魯迅評傳》,于1956年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印行。共分29節(jié),以、自由式隨筆體的方式對魯迅的一生和主要著作以及與自己的交往景象了中肯、獨到的評述。當時正值國內個人崇拜、英雄崇拜風氣盛行。曹聚仁把魯迅寫成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神”的傳記觀,也得到了魯迅的首肯。
四、文體知識
《魯迅評傳》是屬于他傳。曹聚仁與魯迅、周作人兄弟同為知契的朋友,他有資料的積累,再加上他有史學研究的功底,既能鑒別史料,又能組織史料,所以寫出了合理近情的魯迅傳記。
五、簡單介紹魯迅在《新青年》時代之前的經歷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考慮到學生對于魯迅缺乏系統(tǒng)地認識,利用初中學過的篇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藤野先生》《故鄉(xiāng)》等作品,根據魯迅的《吶喊》自序講述魯迅的經歷:
家道中落 看透世態(tài)
走出家門 學習洋務
選擇學醫(yī) 醫(yī)治民眾
領悟要著 棄醫(yī)從文
創(chuàng)辦雜志 提倡文藝
悲哀寂寞 深刻反省
身處僻處 抄碑尋古
六、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字
甲寅yín 芻chú議:謙詞,指自己的議論。 胡謅zhoū
橐橐tuó 旌jīng表 不恤xù 娼chāng妓
2、多音字
慰藉jiè 枕藉jiè 蘊藉jiè 杯盤狼藉jí 聲名狼藉jí
拓本tà 開拓tuò 落拓tuò
復辟bì 開辟pì 精辟p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