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教學實錄
【個人簡介】
邱文華,男,江西省特級教師。江西省南康中學語文教研組長。2003年被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贛州市“十佳”教師和贛州市優(yōu)秀教師光榮稱號。2004年被江西省教育工會評為“師德標兵”。至今有2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以及隨筆類文章發(fā)表在《考試》《中學語文》《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報》《中國教師報》等報刊上。
【教育觀點】主體性課堂教學摭談
21世紀基礎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提問題,使之成為學習的主人。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大多數(shù)教師仍然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課堂教學。如此,學生主動提問、探索創(chuàng)造的能力被弱化,其結果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缺失。
語文教學應該重教人而不應重教“術”。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語文課堂是社會,是生活,是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交往的重要平臺。因此,語文課堂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而不應只單純地傳授知識。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應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可能讓學生多動、多說、多問、多思考、多表現(xiàn),讓他們自己“跳起來摘果子”,張揚自己的個性。
首先,教師要加強學習,擺正位置。在當今的學習型社會,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自己首先應該成為一個先學者和會學者。主體性課堂教學的難度大、要求高,教師應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厚的知識儲備和過硬的能力;诖,教師要有樂學習、學習樂的思想,不斷加強業(yè)務學習,為組織豐富的、自主的、能動的教學活動提供“源頭活水”。
楊振寧教授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中學教學的弊端:沒有給學生以適當?shù)奈恢,教師眼中沒有學生,只有他的教案,幾十個鮮活的生命在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出的各種思維的火花和活力被缺乏敏感的教師忽視,幾十個活人圍著死的教案轉。傳統(tǒng)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定位,使教師已習慣于“俯視”學生。而主體性課堂教學要求顛覆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從教學管理者和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釋疑者;學生也不再是旁聽者,而是探究者、研究者和知識的構建者。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共同擬定教學目標,課堂上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互動的氛圍,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珍惜每一束智慧的火花,大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其次,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就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長期的“填鴨式”教學已在相當程度上使學生喪失了主人翁意識,學生的個性慘遭扼殺。因此,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方法,使用有效的手段,努力喚醒和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是實現(xiàn)主體性課堂教學的前提和關鍵。我們認為,根本手段就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研究表明,人的能力并非“聽得”,而是“動(動腦、動口、動手)得”。只有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才能實現(xiàn)課堂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一句話,主體性課堂教學的要求是: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應提,凡能由學生解答的問題教師不應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內容教師不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