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 教學全案
(2)此詩一、二兩句寫送別的地點時間以及被送者將去的地方,三、四兩句則通過景物的描寫傾吐詩人對孟浩然依戀不舍之情。
(3)孤帆破浪而去,漸漸消失在天邊,人去江空,何日重見。詩人雖然沒有直接寫出黯然傷神的情緒,但碧空長江仿佛流動著詩人的無限惜別之意。別景寓離情,正是這首詩特別感人的原因。
●學習卡片
一、李白的孤獨意識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懷才不遇、生不逢時,是李白詩歌的常調(diào),與這種常調(diào)相伴隨的則是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李白少時就有很強的功名事業(yè)心,“以當世之務自負”。這強烈的濟世觀念,顯然是來自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不過,李白不是一個普通的本分的讀書人,他的豪俠性格以及作為浪漫主義詩人所特有的非凡氣質(zhì),即豐富的想像力和脫離實際的異想天開,是來自儒家的濟世思想,融入了來自詩人自身的主體精神的催化劑,自然地膨脹為天下舍我其誰的自大、自負與功名唾手可得的狂妄。然而,李白的自大與自負,又常常與現(xiàn)實相忤,是詩人陷于政治前途無依無托的心境。
(二)如果說政治上的遭棄感和無歸依感的孤獨心境,是詩人的理想、詩人的性格與環(huán)境的沖突所造成的話。那么,李白陽春白雪、曠世無知音的寂寞與孤獨感,則只能說來自詩人主體、詩人性格的本身。這是詩人孤高傲世、目中無人、不愿與世同流的孤獨,我們姑且稱之為自我放逐的孤獨。自我放逐的孤獨,尤其能顯示出詩人性格的力量與光輝。李白具有十分強烈的自我意識。豪俠、浪漫的個性,加之天賦才華,良好的教育,使他常常有自命不凡的特異感和優(yōu)越感。尋找知音,而知音安在的感嘆,也反映了世無同類的孤獨之感,當然也流露出陽春白雪的驕傲。
(三)李白的一些詩里,還表現(xiàn)出一種天地過客的悲!吧邽檫^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闭且驗樵娙苏J識到生命與宇宙的不可逆的自然法則,才可能在這有限與無限,遷逝與永恒的強烈對比中,感悟到這種蒼涼的孤獨意識。
李白雖為詩仙,卻非一味地飄逸,他的內(nèi)心深處,常有無法排遣的孤獨意識。這種孤獨意識,直接影響到他的詩歌,給他的詩帶來崇高感和悲感。雖然李白詩風格豪放已成定論,然而孤獨意識給其作品帶來的崇高感和悲感,使其相當一部分作品具有了豪中見孤倔 ,豪中見悲的風格特點。
二、一位豪中見孤倔的詩人
在大唐多若滿天繁星的詩人中,李白是惟一被人們譽為既有俠肝義膽,又有仙風、道骨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傳奇的一生,豪放飄逸的詩風,確實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使我們一說起李白,就可以想見一個飄然不群的詩仙形象。
迄今為止,無論是研究者筆下的李白,還是活在一般人心中的李白,都不外乎此。其實自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起,李白的形象就定型了。這種定型化了的歷史人物形象,增加了李白的傳奇色彩,使后世騷人望塵趨拜。然而這種定型化了的詩仙形象,也使人們與李白產(chǎn)生了一種近乎膜拜者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一種霧里看花、云中觀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隔膜,限制了我們循著詩人外化了的思想情感軌跡——詩歌,走入李白心靈的殿堂。
其實,李白的性格既有灑脫不群、追求自由的一面,又有執(zhí)著、深沉的一面。他的情感中感傷亦如影子一樣與歡樂相隨,詩人與社會的矛盾以及詩人性格自身的原因,使李白一些看似充滿歡樂、飄逸灑脫的詩篇中,夾雜著失望的悵惘、焦慮的痛苦與孤獨的感傷。無論是希世之嘆,亦或是出世之望,乃至對現(xiàn)實的抨擊,其中往往寓藏著這種心態(tài)。有人認為:李白的詩豪放中見悲,有極為深沉的悲感。這種認識從較深層次揭示出李白詩歌的個性特征以及流露于詩中的李白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