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園詩四首(精選3篇)
山水田園詩四首 篇1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檢查背誦。
二、學習《終南望余雪》
。ㄒ唬、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祖詠(699一約746),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十二年(724)登進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墳。曾南游江南,北上薊(jì)門。與王維、儲光羲、盧象、丘為等友善。《全唐詩》編詩一卷。
《終》是祖詠的一首傳世名作,也是一首應試詩。當時,年輕的詩人滿懷建功報國的凌云壯志,從東都洛陽來到了帝京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詩人早聞長安城南的終南山以其獨特的風姿橫亙關(guān)中,廣綿廣余里,又恰逢終南山剛剛降過雪,于是讀書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飽覽了雪后終南山的秀麗山色。當在科舉中看到“終南望余雪”試題時,詩人便用一顆赤城的愛國之心抒寫了一首憂國憂民的小詩。
(二)、基本解讀:
1、這首詩寫在長安城中眺望終南山積雪景象,并預感到城中日暮,將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2、前二句寫在長安眺望終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積雪高高覆蓋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3、后二句中,“林表明霽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積雪的反光相輝映,一片明亮!俺侵性瞿汉,俗語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又臨黃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梢娊Y(jié)句寫實之妙,結(jié)得確實“意盡”。
(三)、思考討論:
1、積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詩人這樣寫是不是違反了常理呢?
明確: 沒有。詩人這樣寫是寫初終南山頂高聳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繚繞飄動,而高出云端的積雪又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的特點。
2、古人講究煉字,請你談談“霽”“明”二字的妙處 。
明確:1) 霽,指雨雪初停后的陽光。明,此處用為動詞,染亮。2)詩說“林表”之上有陽光,而不說林中、林下,也不說山腳、山腰,是因為只有在終南山高處才有陽光,表明已是西山銜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輝,既染亮了林表,當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積雪,于是便帶出了結(jié)句中的“暮”字。
。ㄋ模┬〗Y(jié):本詩描繪了從長安城里看到的終南山陰嶺的秀色,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寫了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憂慮。
三、學習《田家雜興八首》(其二)
(一)、作者簡介:儲光羲(約706一約762),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yǎn)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曾隱終南山。安史之亂中陷賊,受偽職,脫身歸。長安、洛陽收復后,被下獄,后貶死!度圃姟肪幵娝木怼
。ǘ⒒窘庾x:
1、此詩寫自己歸隱田園之樂。(主旨)
2、“眾人恥貧賤,相與尚膏腴。我情既浩蕩,所樂在畋漁”四句,通過對比手法寫自己隱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榮華富貴而以貧賤為恥,而我卻胸懷坦蕩,愛好漁獵的閑適生活。
3、“山澤時晦暝,歸家暫閑居,滿園植葵藿,繞屋樹桑榆。禽雀知我閑,翔集依我廬”六句具體寫田園生活所樂之處。山林河澤有時昏暗不正常而不適宜漁獵,就回到家里暫且閑居一段時間。家里的環(huán)境充滿農(nóng)家風情:滿園里種滿了葵花藿草,桑樹榆樹繞屋而生。連飛禽都與我相熟,知我閑居無事,紛紛飛來,聚集在我的屋宇。
4、“所愿在優(yōu)游,州縣莫相呼。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四句明志之語:我的愿望在于悠閑自在,無拘無束,地方官府不要來打擾我的悠閑生活。我每日與酒相伴,懷著傲世而看透塵世之心,打算在終南山中終老此生。
(三)、鑒賞要點:
1、藝術(shù)特色: 詩風質(zhì)樸自然,運用了白描表現(xiàn)方法。
2、知識點回顧: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tǒng)技法之一,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在詩歌中,指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用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勾畫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四、學習《終南山》
。ㄒ唬、作者簡介: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是韓愈的詩友,被時人稱為“孟詩韓筆”,早年屢試不第,曾客游河南、鄰寧等地。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后,方授溧陽尉。因終日吟詩,吏事多廢,后辭官歸家。孟郊一生,生活貧困,仕途潦倒,詩歌內(nèi)容多啼饑號寒,傾訴窮愁失意的不平之鳴。詩歌主要風格特征是:凄苦冷澀,奇崛險怪
(二)、基本解讀:
1、這首詩通過寫終南山的雄奇險怪之景,表達詩人歸隱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主旨)
2、“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四句寫游終南山所見的奇景。 終南山雖高大,但還沒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間,此處以夸張手法寫出了詩人身處深山的獨特感受。仰望,山與天接;環(huán)視,視線為千巖萬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間。日月并提,并非寫日月并“生”’而是詩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輪,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來確實似從山石中“生”出。著一“生”字,“險”而不“怪”,唐詩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殘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無這幾句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韻。接下來,“高峰夜留景”,“夜”與“景”(日光)應不能同時出現(xiàn),詩人卻寫在一起,確有“奇”的感覺,但仔細分析,詩人不過是說山下已是不見陽光的夜幕之時,終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暉。“深谷晝未明”,寫終南山千巖萬壑,高低懸殊,高處已是白晝,低處尚陰暗無光。與王維寫終南山句“陰晴眾壑殊”應是同義。
3、“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二句,抒發(fā)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爸小迸c“正”同義,山“居中”無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運用類比方法,抒發(fā)詩人對山及人的贊頌之情。“險”與“平”義相反,因為人“正”,所以路再“險”,心態(tài)仍是“平”的。這是以“路險”反襯出詩人心地平坦。
4、“長風驅(qū)松柏,聲拂萬壑清”二句寫山風的威力驚人。山高風厲,長風過處,千柏萬松的枝葉都向一個方向傾斜,可見“驅(qū)”的力量。聲音本是無形無色的,如何“拂”呢?因為長風過處,葉葉飄拂,聲音自然發(fā)出。這里就把視覺和聽覺結(jié)合起來了,既能看見萬壑松濤,又能聽見萬壑清風。
5、結(jié)句“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二句,頗有言外之意,即對山中的景物如此熱愛,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緣,對世上的繁文縟節(jié)、功名利祿看得就淡了,“悔讀書”(后悔走讀書從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鑒賞要點
此詩硬語盤空,險語驚人。詩人寫直觀之景,了無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這種直觀感受是詩人身處終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際,真的覺得天地間只有終南山,日和月緩慢升起時,真的如同從石上“生”出一般,給人以狠重鮮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講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語,情感表露無遺。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界”,正是說孟郊詩的特色。
。ㄈ⑺囆g(shù)特色:
1、硬語盤空,險語驚人。詩人寫直觀之景,了無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這種直觀感受是詩人身處終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際,真的覺得天地間只有終南山,日和月緩慢升起時,真的如同從石上“生”出一般,給人以狠重鮮明之感。
2、抒情直言,不講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語,情感表露無遺。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界”,正是說孟郊詩的特色.
五、作業(yè):課后練習題。
山水田園詩四首 篇2
5.山水田園詩四首
【教學目標】
1、了解“山水田園詩”的興衰與發(fā)展。2、了解盛唐“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學習鑒賞田園詩的方法。
3、準確把握這四首詩的的思想內(nèi)容及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
【教學重點】了解“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學會賞析它。
【教學難點】 學會賞析(方法指導:仔細品味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結(jié)合詩人的生平遭遇來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關(guān)于山水田園詩:山水詩源于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田園詩與山水詩在南北朝時期基本上分道而行,到唐初王績開始合流。至初唐之交,描寫山水別業(yè)的風尚盛行于朝野,沈宋、吳越詩人在山水詩創(chuàng)作中取得的成就已為盛唐山水田園詩開了先河。唐朝田園詩繼承了陶謝山水田園詩的精神旨趣,在大自然中追求任情適意、快然自足的樂趣,領(lǐng)會老莊超然物外、與大化冥合為一的境界;從東晉以來形成的澄懷觀道、靜照忘求的審美關(guān)照方式,在盛唐進一步與仙境和禪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詩形成了優(yōu)美空靜的意境。藝術(shù)上,他們繼承了重興寄和感受、謝靈運重觀賞和刻畫的傳統(tǒng),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中的基本表現(xiàn)方式。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此外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人。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2、明確鑒賞中常用到的術(shù)語:
1)思想內(nèi)容:熱愛自然,向往自由,歸(退)隱,隱逸 ,閑適淡泊,悠然自得
2)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語言特點:清新自然,質(zhì)樸自然,清新洗練清幽淡雅
3、內(nèi)容:這類詩多描寫自然風光、農(nóng)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
4、藝術(shù)特色: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5、代表詩人: 孟浩然 王維 儲光羲 常建 祖詠
二、學習《宿建德江》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歲以前一直住在襄陽,四十歲時到長安考過一次進士,然而卻沒有考上,從此也就不得不斷了做官的念頭,在江浙一帶游歷了幾年之后,最終死在襄陽。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ǘ 孟浩然之山水田園詩
1、主要內(nèi)容:1)隱居山林的逸趣:《過故人莊》2)懷才不遇的苦悶:《歲暮歸南山》
3)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
2、藝術(shù)風格:清幽淡遠,孟浩然以比興寄托和壯逸之氣充實了南方山水詩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寫景抒情,形成了沖淡清曠的風格。
。ㄈ懽鞅尘昂喗椋捍嗽娮饔陂_元十八年(730)漫游吳越之時。當時,孟浩然告別隱居生活,躊躇滿志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想實現(xiàn)自己為國效力的政治抱負。但是,孟浩然科舉考試失利,未能中進士,失意東歸。途經(jīng)建德江時,愁緒無法排遣,然而,當黃昏來臨,明月當空之際,這建德江周圍的景物卻觸發(fā)了詩人的靈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寫景抒情小詩就這樣誕生了。
。 四)、基本解讀:
1、這首詩寫詩人的羈旅愁思。(主旨) 全詩的詩眼是“愁”字。
2、起句“移舟泊煙渚”,泊,停船過夜。詩人停船在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句點題,為下文抒情寫景作準備!叭漳嚎统钚隆保,詩人自指。日暮,黃昏時分!翱统钚隆保娙擞钟辛诵碌某钏。
3、三、四句并列寫景,但有時間先后之分。“野曠天低樹”是“日暮”泊舟所見:原野空曠,天空在與地平線相接的地方從樹梢頂上傾斜下去?諘绲脑笆谷斯录拧!敖逶陆恕保砻鲿r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詩人于船上俯視江水,看見月亮是如此之近。這情景讓詩人感到冷清。這兩句一寫遠眺,一寫近觀,給人既遼遠又逼真之感。
三、小結(jié):此詩寫羈旅愁思,情景相生,風韻天成,富有藝術(shù)美。
四、作業(yè):背誦這首詩歌。
山水田園詩四首 篇3
5.山水田園詩四首
課文剖析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我把船停泊在暮煙籠罩的小洲邊,茫茫暮色給游子新添了幾分鄉(xiāng)愁。移舟:靠岸。泊:停船過夜。煙渚:彌漫霧氣的沙洲?停涸娙俗灾浮
這一句點了題,介紹了詩人觀賞景物的立足點。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黃昏時分,“客愁新”是指詩人客居他鄉(xiāng),增添了憂愁。這句寫了詩人欣賞景物的心情。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情投意合。江清:指平靜的江面。月:指江中的月影。]
三、四句并列寫景,但有時間先后之分。“野曠天低樹”是“日暮”泊舟所見:原野空曠,天空在與地平線相接的地方從樹梢頂上傾斜下去!敖逶陆恕保砻鲿r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詩人于船上俯視江水,看見月亮是如此之近。這兩句一寫遠眺,一寫近觀,給人既遼遠又逼真之感。
名家賞評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暗汀弊帧ⅰ敖弊,宋人所謂“詩眼”,卻無造作痕,此唐詩之妙也。(清張謙宜《幺見齋詩談》,上海古籍出版社《清詩話續(xù)編》本)
孟浩然詩云“江清月近人”,杜陵云“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子美視浩然為前輩,豈祖述而敷衍之耶?浩然之句渾涵,子美之句精工”。(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中華書局1983年版)
“低”字從“曠”字生出,“近”字從“清”字生出。野惟曠,故見天低于樹;江惟清,故覺月近于人。清曠極矣。煙際泊宿,恍置身于海角天涯、寂寥無人之境,凄然四顧,彌覺家鄉(xiāng)之遠,故云“客愁新”也。下兩句不是寫景,有“愁”字在內(nèi)。
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終南山北嶺的景色秀麗,積雪好像浮在云端上。終南:終南山。陰嶺:背向太陽的山嶺。]
前兩句寫在長安眺望終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積雪高高覆蓋在上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初晴的陽光照在樹林末梢,傍晚的長安城中增添了寒意。林表:林外。霽(jì)色:雪停后的日光。]
后兩句中,“林表明霽色”,雪后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積雪的反光相輝映,一片明亮!俺侵性瞿汉,俗語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又臨黃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可見結(jié)句寫實之妙,結(jié)得確實“意盡”。
田家雜興八首(其二)
眾人恥貧賤,相與尚膏腴。我情既浩蕩,所樂在畋漁。[眾人都把貧賤看成恥辱,所以都互相高攀富貴人家。我自己胸懷坦蕩,愛好漁獵的閑適生活。相與:互相。尚:崇尚,指高攀。膏腴:富貴人家。畋漁:打獵捕魚。]
前四句,通過對比手法寫自己隱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榮華富貴而以貧賤為恥,而我卻胸懷坦蕩,愛好漁獵的閑適生活。
山澤時晦暝,歸家暫閑居。滿園植葵藿,繞屋樹桑榆。禽雀知我閑,翔集依我廬。[山林、河澤有時昏暗不正常而不適宜漁獵,就回到家里暫且閑居一段時間。滿園里種滿了葵花、藿草,桑樹、榆樹繞屋而生。連飛禽都與我相熟,知我閑居無事,紛紛飛來,聚集在我的屋宇。晦暝:昏暗。]
這六句具體寫田園生活所樂之處。天氣不好時,就閑居在家。家里的環(huán)境充滿農(nóng)家風情,讓詩人感到非常悠閑。
所愿在優(yōu)游,州縣莫相呼。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我的愿望在于悠閑自在、無拘無束,地方官府不要來打擾我的悠閑生活。我每日與酒相伴,懷著傲世而看透塵世之心,打算在終南山中終老此生。優(yōu)游:生活悠閑。兀然:傲然。]
最后四句的明志之語,表達了詩人以酒為伴而與南山終老的愿望。
游終南山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終南山高大得像塞滿了天地一樣,早上太陽、晚上月亮都出在石頭上。夜晚來臨后,高峰上還是風景明朗,深谷里大白天卻一片幽暗、天不亮。南山:指終南山。留景:殘留著陽光。景,日光。]
前四句寫游終南山所見的奇景。終南山雖高大,但還沒有高大到充塞于天地之間的地步,此處以夸張手法寫出了詩人身處深山的獨特感受。仰望,山與天接;環(huán)視,視線為千巖萬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間!叭铡、“月”并提,并非寫日月并“生”,而是詩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輪,然后再冉冉升起,看起來確實似從山石中“生”出。這一“生”字,“險”而不“怪”,唐詩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殘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無這幾句中所表現(xiàn)出的情韻。接下來,“高峰夜留景”,“夜”與“景”(日光)應不能同時出現(xiàn),詩人卻寫在一起,確有“奇”的感覺,但仔細分析,詩人不過是說山下已是不見陽光的夜幕之時,終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余暉!吧罟葧兾疵鳌保瑢懡K南山千巖萬壑,高低懸殊,高處已是白晝,低處尚陰暗無光。與王維寫終南山句“陰晴眾壑殊”應是同義。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大山中正不偏、山中人正直不誑,險峻山路在他們心中也平坦康莊。中:正。]
這兩句,抒發(fā)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爸小迸c“正”同義,山“居中”無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運用類比方法,抒發(fā)詩人對山及人的贊頌之情!半U”與“平”義相反,因為人“正”,所以路再“險”,心態(tài)仍是“平”的。這是以“路險”反襯出詩人心地平坦。
長風驅(qū)松柏,聲拂萬壑清。[青松、翠柏的枝葉在長風中起波浪,散漫在千溝萬壑間響起濤聲清曠。長風:吹得遠、持續(xù)得久的風。壑:溝,山溝。]
這兩句寫山風的威力驚人。山高風厲,長風過處,千柏萬松的枝葉都向一個方向傾斜,可見“驅(qū)”的力量。聲音本是無形無色的,如何“拂”呢?因為長風過處,葉葉飄拂,聲音自然發(fā)出。這里就把視覺和聽覺結(jié)合起來了,既能看見萬壑松濤,又能聽見萬壑清風。
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我因此悔恨自己白作一個讀書郎,到頭來無非是天天在虛名中彷徨。朝朝:天天。]
結(jié)句兩句,頗有言外之意,即對山中的景物如此熱愛,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緣,對世上的繁文縟節(jié)、功名利祿看得就淡了,“悔讀書”(后悔走讀書從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名家賞評 盤空出硬語。《出峽》詩有“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句,同一奇險。(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奇語橫出,結(jié)有玄想。(明唐汝洵《唐詩解》,河北大學出版社XX年校點本)
此詩章法老練,意境不凡,和王維《終南山》詩相比,各有獨到。(鐫仲聯(lián)語.《中國所代薯名文舉家評俜》,東新育出版社1983年版)
結(jié)構(gòu)巧解
《宿建德江》
前兩句寫詩人停泊在沙洲邊,眼見日落黃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后兩句是借景抒情,烘托出了詩人孤寂、愁悶的心情。
《終南望余雪》
前兩句寫在長安眺望終南山,后兩句寫林表的“霽色”,因余雪而增“明”,城中的“暮寒”因雪消而更烈。
《田家雜興八首(其二)》
前四句,通過對比手法寫自己隱居的志向。中間六句具體寫田園生活所樂之處。最后四句表達了詩人以酒為伴而與南山終老的愿望。
《游終南山》
前四句寫游終南山所見的奇景,然后抒發(fā)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接著寫山風的威力驚人,結(jié)句兩句,寫詩人對世上的繁文縟節(jié)、功名利祿看淡了。
終南山奇景→游玩感受 反襯
寫作特色
《宿建德江》
情景相生、思與境諧
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至沓來,涌上心頭!敖逶陆恕保@畫面上讓我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jīng)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xiàn),一虛一實,相互映襯,相互補充,正構(gòu)成一個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是的,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長地表現(xiàn)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美。
《終南望余雪》
煉字精準
這首詩煉字精準!案 保悍e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那么只能是終南山頂高聳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繚繞、飄動,而高出云端的積雪又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霽”“明”:霽,指雨雪初停后的陽光;明,此處用為動詞,染亮。詩說“林表”之上有陽光,而不說林中、林下,也不說山腳、山腰,是因為只有在終南山高處才有陽光,表明已是西山銜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暉,既染亮了林表,當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積雪,于是便帶出了結(jié)句中的“暮”字。
《田家雜興八首(其二)》
白描手法
這首詩寫詩人置身田園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態(tài),詩風質(zhì)樸、自然。運用了白描的表現(xiàn)方法。
《游終南山》
硬語盤空,險語驚人
硬語盤空,險語驚人,奇出意表。孟郊詩的這些獨特風格,在這首詩里得到了突出表現(xiàn);詩中的含蓄美值得品味。詩人寫直觀之景,了無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這種直觀感受是詩人身處終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際,真的覺得天地間只有終南山。日和月緩慢升起時,真的如同從石上“生”出一般,給人以鮮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講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語,情感表露無遺。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界”,正是說孟郊詩的特色。
主旨探究
對這幾首詩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宿建德江》
這首詩寫了江邊夜景,表現(xiàn)了詩人的羈旅愁思。
《終南望余雪》
這首詩寫在長安城中眺望終南山積雪景象,表現(xiàn)了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感懷。
《田家雜興八首(其二)》
1.此詩寫自己歸隱田園之樂。
2.此詩描寫安靜、淳樸的農(nóng)村生活,抒發(fā)愛好閑適、向往隱逸的情懷。
《游終南山》
1.這首詩通過寫終南山的雄奇、險怪之景,表達詩人歸隱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2.這首詩描寫終南山的巍峨、高峻,并通過對深山之中的人和景的具體描繪,渲染其脫俗的環(huán)境氛圍,從而表達出自己的高潔情懷。
對這幾首詩的主旨你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