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伦午夜福利片|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成色好的y31s是国产

<code id="docgg"><listing id="docgg"><thead id="docgg"></thead></listing></code>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精選2篇)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

      發(fā)布時間:2023-07-20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精選2篇)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 篇1

        蔡偉

        一、課文悟讀

        唐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就是創(chuàng)造了兩種新的詩體:律詩和絕句,通稱近體詩。唐代近體詩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氣象,美在詩眼。遺憾的是唐詩的這三大美到了宋代則大為減弱,于是有人慨嘆宋代有詞無詩。其實也不然,陸游的詩就與他的詞一樣的出色,堪與李、杜、白相媲美。因此,要體悟唐詩及部分宋詩的美感,就必須牢牢把握個中三味。

        王昌齡《詩格》中說:“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馳思,深得其情。三日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边@里說的物境、情境和意境,其實說的都是意境,只不過把偏重于寫山水的稱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稱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稱為意境。王國維《人間詞話》里說:“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疁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煽肮吗^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形抑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療o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這里講的有我之境,即情境或意境;無我之境即物境。如果以此觀照,則《山居秋暝》《越中覽古》《石頭城》偏重于物境,《登高》《蜀相》《錦瑟》《臨安春雨初霽》偏重于情境,《書憤》偏重于意境。但是,這樣的劃分實在太過機械瑣碎,因為在一首詩中,三境常常是渾然一體的,我們不可能在具體品讀詩歌的時候作如此理性的條分縷析,否則詩趣盡失。其實,我們在吟誦近體詩時,如果能夠把握作者是如何在客觀景物中投射自己的主觀感情色彩,或者說是如何做到境意相合情景交融,我們就算品味到了一首詩的意境。

        例如,《越中覽古》描寫的都是,客觀景物,但除了最后一句,其他三句所寫景物并非作者眼前所見之景,而是作者的推測想像之景,這本身就帶著作者濃重的主觀色彩;而“只今惟有鷓鴣飛”雖為眼前景,卻與前三句所寫之景構成了鮮明的對比:一繁華,一凄涼,作者的感慨與婉嘆飽含其間。這就是景、情、意的結合,就是我們所要品味的意境。

        再來看“氣象”。嚴羽在《滄浪詩話·詩辨》里說:“詩之法有五:曰體制,曰格力,曰氣象,曰興趣,曰音節(jié)!惫B虞先生《校釋》引《詩說雜記》:“氣象如人之儀容,必須莊重。”講景物用“氣象萬千”,指自然景物的多種變化;講人物用“儀態(tài)萬方”,指人物風貌的無美不備,并不限于“莊重”。但無論是“氣象萬千”,抑或“儀態(tài)萬方”,都有一個適宜的問題,只有適應不同場合的不同風貌,才是美好的。用周振甫先生的話來說就是:“那末用氣象來論詩,不光指描寫景物,也指描寫人物和社會各種情態(tài),要寫出無美不備的情狀,寫得光彩照耀,氣勢飛動!笨傊,詩中的氣象,既可以看作是一個作者的品質風格,也可以看作是詩歌的時代風貌。不同的詩人其詩具有不同的品格,不同時代的詩也具有不同的風貌,從而構成不同的氣象。一個成熟的讀者,在誦讀近體詩時,應當能夠品出詩中的氣象,而這自然需要有一番比較的功夫。

        例如,當我們誦讀杜甫的《登高》時,我們應當感受到其中的沉郁頓挫,深廣雄渾的氣象:那肅殺慘淡的秋景圖,讓我們體味到詩人內心的那種傷時的凄涼;那無邊無際的落木,那滾滾不盡的長江,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廣闊綿遠的境界,讓我們感受到詩人那種韶光易逝的感嘆和壯志難酬的苦痛;而“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更是寫盡了作者心中的艱難悲苦,有人指出,這一句14個字,共寫了8層悲愁:他鄉(xiāng)作客之悲愁,經常作客之悲愁,萬里作客之悲愁,在蕭條的秋季作客之悲愁,親朋不在獨自登臺之悲愁,登臺遠眺更惹愁思,帶病登臺愁更愁,百年易盡、自感來日無多,由此我們不難感悟到本詩雄渾的筆力及其萬千氣象。

        最后來說說“詩眼”。所謂詩眼,就是一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有了這一個詞(這個詞可能是一個字)或這一個句子,全詩境界盡出。詩眼如何來,靠的是煉字(包括煉詞、煉句)與煉意。正因為反復的錘煉,才產生了千百年來為人稱道的妙詞佳句。如果誦讀詩歌,不能發(fā)現(xiàn)、把握詩篇的“點睛之筆”,那么我們就算不得真正讀懂了一首詩。

        例如,讀杜甫的《蜀相》,很多人往往忽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中“自”與“空”兩個字,然而這兩個字恰恰是本詩的詩眼,只有悟懂了它們,我們才能夠深切地體驗到祠堂凄涼冷落的氣’氛,而詩人的萬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發(fā)的,假如我們不能理解這一點,我們就體驗不到詩人表現(xiàn)出來的感傷嘆婉的情調。當然,也有人認為此詩的詩眼當是結句,認為“武侯壯志未酬而身先亡,詩人飽經喪亂而屢失意,經歷雖各有不同,可就未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這一點來說,他們的命運是頗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詩人落筆沉摯,力透紙背,寫得蒼涼悲壯,催人下淚”(盛廣智《古典詩詞名篇鑒賞集·獻給壯志未酬者的頌辭和挽歌》中華書局1984年版)。如果從影響力來說,尾聯(lián)自然遠勝于頷聯(lián),它已成為對赍志而歿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與同情的格言警句;但就尾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來看,它們是對“自”與“空”的具體闡釋和升華,如果我們忽視“自”與“空”,那么對尾聯(lián)內涵的感悟就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認為把“自”與“空”作為詩眼來理解,更易把握此詩的深刻意蘊。

        二、亮點探究

        1.“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句的詞序還可作怎樣的排列?詩人為何作如此排列?

        探究學習:還可有兩種排列:①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②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

        與上兩種排列相比,詩人的排列有五個作用:①與第一種排列相比,它是為了押韻的需要,“舟”與“秋”“流”“留”押韻,符合近體詩的格律要求。②將“歸”與“下”作使動用,使句子更為活潑。③與第二種排列相比,它反映了一種生活的真實: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fā)現(xiàn)浣女、蓮舟。④“竹喧”“蓮動”置前,可以突出山間景物的神奇美妙。⑤這樣寫可以產生“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藝術效果,更添情趣。

        2.“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句中連用了幾個并無多少詩意的數量詞,但我們讀來不但不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會產生一種神奇的美感,請分析其中的緣由。

        探究學習:數量詞本身確實難有詩意,但如果將數量詞作恰當的組合,就會造成一種強烈的藝術效果。如庾信《小仙園賦》中的“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前人就稱之為“讀之騷逸欲絕”!拔迨摇薄耙幌摇薄耙恢弊鳛橐环N寫實,十分平常,但其中卻蘊涵著年逝,難以言說,往事如煙,不堪回首的情思。而且詩人既不指明彈奏者和聽眾是誰,也不說明彈奏的曲目和現(xiàn)場的氛圍,從而使“一弦”“一柱”獲得了一種朦朧之美與多義之美。

        3.“宮女如花滿春殿”一句中,詩人為何用“春”來修飾“殿”?

        探究學習:“春”可使我們聯(lián)想到陽光明媚、繁花盛開的春天,但這里不一定是指春天,而是為了與“宮女如花”相對應,使讀者感受到越王周圍宮女之多,越王游樂之甚。一個“春”字,十分形象地刻畫出越王當時得意淫逸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表明,此時的越王早把臥薪嘗膽的往事忘得干干凈凈了。這就為結句的轉折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4.根據你的理解,“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英雄指什么人?

        探究學習:首先是指詩人自己,詩人拜謁武侯祠,回顧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他未竟的事業(yè),不由得引發(fā)詩人崇敬、嘆惋之情,再聯(lián)系自己許身社稷,志在匡國,卻是一腔熱血,報效無門,于是更產生了壯志難酬的痛苦,不由得淚濕衣襟。其次是泛指,包括三國以來的一切志士仁人,那些為國為民,大智大勇的人。

        5.白居易在讀了劉禹錫的《石頭城》后曾贊美道:“我知后之詩人無復措詞矣!痹囈浴俺贝蚩粘羌拍亍币痪洌瑢Ρ驹姷拇朐~作簡要分析。

        探究學習:此句表面寫潮,實為寫人,寫人的心境,寫人的感慨。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察到石頭城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墒窍氘敵酰@里曾經過六代豪奢,曾經是那么的繁華富貴。而如今山川依舊,金陵城昔日的繁華卻難覓蹤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愴,那么的凄清。面對著這荒蕪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為何當年的繁華留不下一點痕跡?可以說,詩人在貌似平實的寫景中,卻飽含著多少難言的情懷,多少深刻的歷史教訓?芍^字字千鈞,撼人心魄。

        三、選題設計

        1.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李杜詩風比較。

        研究方法:

        (1)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風格。

        (2)杜甫詩歌的主要藝術風格。

        (3)“李杜”的友誼與相互影響。

        (4)兩種不同的詩風撐起巍巍的唐詩大廈。

        (5)自古以來對“李杜”詩風的評價。

        參讀書目:

        (1)郭沫若《李白與杜甫》,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年版。

        (2)《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版。

        (3)王昌猷《意境風格流派》,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陳圣生《現(xiàn)代詩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

        (5)陳偉《文藝美學論綱》,學林出版社1997年版。

        (6)傅庚生《杜詩散繹》,陜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7)《李白詩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8)燕白《簡論李白和杜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含蓄與晦澀——李商隱詩歌藝術優(yōu)劣談。

        研究方法:

        (1)李商隱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征。

        (2)李商隱詩歌的用典。s

        (3)李商隱詩歌的意象。

        (4)李商隱詩歌的含蓄美。

        (5)李商隱詩歌過分追求隱微曲折而帶來的晦澀難解。

        參讀書目:

        (1)趙山林《詩詞曲藝術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周振甫《詩詞例話》,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3)劉逸生《唐詩小札》,廣東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4)劉學鍇等編《李商隱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第二版。

        (5)吳調公《李商隱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6)楊柳《李商隱評傳》,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永遠的心痛——陸游詩歌中悲憤情懷的剖析。

        研究方法:

        (1)宋朝社會背景、陸游生平回顧及其愛國主義思想成因的分析。

        (2)陸游的政治抱負與黑暗現(xiàn)實的沖突。

        (3)陸游詩歌中強烈的抒情成分——抗金思想的直接抒發(fā)。

        (4)陸游詩歌的托物言志一收復失地,重振中原的雄心壯志。

        (5)陸游詩歌的情感基調——慷慨中的悲憤。

        參讀書目:

        (1)劉桂秋《陸游詩詞選譯》,巴蜀出版社1990版。

        (2)朱東潤《陸游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段曉華《陸游詩歌賞析》,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齊治平《陸游傳論》,岳麓書社1984年版。

        (5)歐小牧《陸游傳》,成都出版社1994年版。

        (6)周寶珠等編《史記·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7)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4.試論唐詩的畫美感。

        研究方法:

        (1)畫美的基本特征及詩畫的美學溝通。

        (2)唐詩透露的色彩美。

        (3)唐詩反映的線條美。

        (4)唐詩顯示的圖形美。

        (5)唐詩表現(xiàn)的結構美。

        (6)唐人的美學追求奠定了唐詩的畫美基礎。

        參讀書目:

        (1)《詩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唐詩鑒賞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

        (3)祈志祥《美學關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4)朱存明《情感與啟蒙》,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5)陳伯海主編《唐詩匯評》,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6)肖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摘自《中學語文教學通訊》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 篇2

        第一課時 

        《山居秋螟》

        《越中覽古》《登高》

        教學目的

        1.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在誦讀吟味中體會詩歌意蘊含蓄的物點。

        3.學習詩人的精妙構思,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詩人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

        2. 難點:培養(yǎng)鑒賞能力。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賞讀結合,揣摩詩歌的意蘊、風格及寫作技巧。

        2.誦讀一討論一質疑一答難一領悟。

        媒體設計

        擬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準備與詩歌內容相近的風景圖片及相關的詩詞、資料,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并擴大課堂的容量。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設計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從“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的《詩三百》到堪稱百世之師的《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從剛健清新的漢魏樂府,到多彩多姿的南北朝民歌,我國古典詩歌發(fā)展到唐代可以說是一個頂峰,出現(xiàn)了李白、杜甫、王維等一批大師,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兩河并流。今天我們選讀三首唐詩。

        二、解題

        我國的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今天我們學習《山居秋螟》和《登高》分別是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越中懷古》是絕句。

        三、研習課文

        1.理清文意,整體把握

       、賹W生朗讀課文,結合文下注解與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诒痴b全詩,理清文意,整體感知。

        (解說: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要想深入挖掘其內在的神韻,首先要從最淺層的字面上把握每句詩的意思。朗讀是有聲的語言藝術,它能展現(xiàn)詩歌中的畫面。)

        2.具體研習

       、賹W習《山居秋螟》。

        A.“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痹娭忻鞔_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

        明確: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又由于這里人跡罕至,“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翱丈健眱勺贮c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解說:此是關鍵句,如不講清楚,會影響學生對全詩內容的理解,此句明了了,全詩的內容也便明了了。)

        B.最后一句中“王孫”指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王孫”意,文下注釋中已經明確,學生可據此回答。詩人著力描繪的詩情畫意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泉水、青松、翠竹、青蓮正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其中人們無憂無慮的生活,正反映了詩人想過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側面反襯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面對這個稱心的世外桃源,詩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想歸隱了。

       。ń庹f:詩言志。每首詩都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志趣,而把握了這一點,也就把握了全詩的主旨,也就明確了詩人摹物狀形的目的。)

       、趯W習《越中覽古》。

        A.試回想以前學習的絕句,本詩在結構上與以前學過的絕句有何不同?誦讀時應注意些什么?

        明確:一般的絕句,一、二句為一組,或寫景或敘事,三、四句為一組,或議論或抒情,用現(xiàn)代漢語的方式去劃分層次的話,一般是一、二句為一層,三、四句為一層,而這首詩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到反面,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在誦讀時,本詩二、三兩句間的停頓宜短一些。最后一句,“只今惟有”四字要重讀,其后應作一頓,然后徐徐吐出“鷓鴣飛”三字,以示其中含無限感慨之意。讀完這句后應當繼續(xù)沉浸在詩的境界里一小會兒,再作結束表示。

       。ń庹f:學生在誦讀這首詩的時候,可能已隱約覺察出此絕句與以往絕句的不同,只是還未明確,教師一點撥,他們馬上就會恍然大悟,使學生寶貴的模糊意識得到印證。)

        B.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于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他感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試述作者選取的兩個鏡頭。

        明確:李白選取的不是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朝的兩個鏡頭。

        鏡頭一:戰(zhàn)士凱旋,大家都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甲,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zhàn)士得意歸來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烘托出來。

        鏡頭二:越王回宮,不但耀武揚威,而且荒淫逸樂起來,于是,花朵兒一樣的美人,就站了宮殿,擁簇著他,侍侯著他。都城中到處都是錦衣戰(zhàn)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這是多么繁盛、美好、熱鬧、歡樂!

       。ń庹f:學生明確了這兩個鏡頭,為更好地理解本詩所運用的對比手法作了鋪墊。)

       、蹖W習〈登高〉。

        A.請同學們反復誦讀,注意語速的緩急、語音的輕重及句子的停頓,并體會整首詩的意境。

        明確:首聯(lián)寫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秋江景物的特點,讀時節(jié)奏感要強,注意表現(xiàn)整個畫面的氣氛。頷聯(lián)寫遠望所見,要讀得氣勢開闊,有包容宇宙之意,“無邊落木”“不盡長江”二語要一氣讀出,“木”“江”二字要適當延長,有余韻。頸聯(lián)上句寫長年飄泊之苦,“悲”“!倍忠刈x,下句寫老病孤愁,“病”“獨”二字要重讀,以加重悲苦情緒。這一聯(lián)形象地概括了詩人后半生的生活狀況,由沉吟往事說到今日登高之舉,基調是沉重的,宜緩緩讀出。尾聯(lián)“艱難苦恨”一語緊承上聯(lián),而后以白發(fā)增多、酒杯新停輕輕結住全詩,含無限凄涼意于言外,應讀得更加緩慢、沉重,讓聽者仔細體味詩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心態(tài)。

       。ń庹f:欣賞詩歌,主要通過反復誦讀,才能讀出詩歌的音韻之美,也有助于進一步欣賞詩歌的意境美。)

        B.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整體感知了三首詩的內容,初步理解了三首詩的意境,這是鑒賞詩歌的第一步。

       。ń庹f:認識事物要遵循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由表及里,由簡單到復雜。學生接觸一首陌生的詩歌,頭腦里總能有些感性的認識,先把學生自然產生的這些認識明晰起來,就為深入鑒賞詩歌打下了基礎,也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詩歌的能力。)

        四、布置作業(yè) 

        1.借助練習一的誦讀提示,熟練背誦三首詩。

        2.思考討論練習二中的第1題及練習三。

        3.找李白的另一首懷古詩《蘇臺覽古》細細品讀,與《越中覽古》作一比較。  

      《近體詩八首》備課筆記(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黑板”跑了》備課資源(精選17篇)

        ★ 精選資源二:教學過程:師:小朋友們,昨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學習了《黑板跑了》這一課,和這一課的生字詞語交上了朋友,F(xiàn)在我把它們中的一部分請出來,小朋友們有信心讀好嗎?在讀前老師提出一個要求:讀時要做到一邊讀一邊想,在心里想...

      • 《選舉風波》備課資料(通用14篇)

        《選舉風波》課文說明:《選舉風波》是從秦文君的長篇小說《男生賈里》節(jié)選出來的!赌猩Z里》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學生精神風貌的小說,小說用生動活潑、輕松幽默的筆調真實地反映了當代中學生家庭、學校生活的各個側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

      • 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備課(精選2篇)

        ●備課資料1.作者簡介:張志公先生,河北省南皮縣人,1918年11月生于北京。先后在中學、大學任教。幾十年來,一直不間斷地從事研究工作,在漢語語法學、漢語修辭學、現(xiàn)代語文教育等領域多有建樹,著作甚豐。...

      • 語文第八冊第2單元備課(通用3篇)

        一、本單元內容:精課課文《神奇的光》、《在古觀象臺上》、《捅馬蜂窩》略讀課文《雅魯藏布大峽谷》語文實踐活動8二、單元教學目標:1、 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懂得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得尺,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 《師說》備課設計(精選17篇)

        【教學設想】《師說》是蘇教版高中第一冊第二專題“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的一篇課文,它與《勸學》一起構成該專題中的“求學之道”板塊,它們共同指向的話題是:求學是獲得教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

      • 《靜夜》備課筆記(通用13篇)

        張敦禮 一、課文悟讀 《靜夜》是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小詩。這首小詩寫于詩人留學日本時期,隱含了詩人當時較為復雜的思想感情。 首先,詩人描繪了一幅極其寧靜、美好的月夜晚景圖,將讀者引入到一個“平和潔凈”,的美好世界。...

      • 《觀潮》備課筆記(精選15篇)

        一、課文悟讀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說:“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敝袊芯渌渍Z叫“水到東海不回頭”?慑X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靥四锛,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

      • 《蠟燭》備課設計(精選13篇)

        學習目標:1、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2、體會本文真摯感人的語言。能力目標:透過行為領悟人性的本質。情感目標:讓學生體會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重點難點:體會真情,領悟軍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誼。...

      • 第七單元 單元備課指要(精選2篇)

        本單元有四篇課文和一個基礎訓練,包括講讀課文《要下雨了》《小壁虎借尾巴》《三只白鶴》,以及閱讀課文《咕咚》和基礎訓練七。就內容而言,有介紹自然現(xiàn)象的;有介紹動物特性的;還有教育兒童遇事要開動腦筋,注意事物的變化,做任何事...

      • 《鄉(xiāng)愁》備課資料(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學習《鄉(xiāng)愁》了解借物抒情的寫法,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藝術特色。2.領會詩句內涵,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進而對詩歌作出正確評價。3.認識和理解《鄉(xiāng)愁》的結構美和音樂美。...

      • 音樂教學反思——備課藝術的探究(通用2篇)

        備課,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鉆研教學大綱及教材,要查閱資料、要確定教學目的、要選擇適當的課堂教學類型。要考慮教學方法。...

      • 準備課(通用16篇)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圖,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能力、認數能力,為教學新知識做準備。2.通過觀察圖,初步學習分類。3.初步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學習數學的準備。...

      • 《童趣》備課設計(通用17篇)

        學習目標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lián)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學習重點①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與現(xiàn)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guī)律。...

      • 二語備課組第四冊優(yōu)秀教案18《雷雨》(精選13篇)

        一、導入1、聽聲音,猜這是什么自然現(xiàn)象?(點名說)2、出示課題 18:雷雨,齊讀課題(2次)師板書3、同學們的聲音真響亮,跟我們的生字寶寶打個招呼吧(點名讀——分小組讀——齊讀)二、新授1、同學們的詞語讀得真準確,接著我們齊來學...

      • 《絕招》備課資料(精選12篇)

        一、教材簡析:本課是圍繞“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的主題設計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中講述了幾個小伙伴之間發(fā)生的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絕招,沒能取得好成績,覺得丟臉,經奶奶的點拔認識到絕招是可以練的,他終于下苦功夫練出了一手...

      • 高二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