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
第一單元 以意逆志 知人論世
第1課 長恨歌
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教學資源,完全免費,無須注冊,天天更新!" type="#_x0000_t75">一、整體把握這首敘事詩按照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分段
起 止
段 意
第一部分
開頭至“盡日君王看不足”。
寫楊貴妃進宮并得到唐玄宗的專寵。
第二部分
“漁陽鼙鼓動地來”至“回看血淚相和流”。
寫安史之亂給李、楊的愛情造成悲劇的結局。
第三部分
“黃埃散漫風蕭索”至“魂魄不曾來入夢”。
寫楊貴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銘心的思念。
第四部分
“臨邛道士鴻都客”至結束。
寫楊貴妃化仙后托道士將信物、密誓歸報皇上,表達她綿綿無盡的相思。二、細部探微1.這首詩的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答案 “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起來是樂到了極點,像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2.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長恨”的?答案 (1)馬嵬坡楊貴妃之死,詩人刻畫得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nèi)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梢哉f“死別”是長恨的起點。(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nèi)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jīng),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zhuǎn)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jīng)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3)詩的尾聲,詩人借助想像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通過成仙之后的楊太真對唐玄宗的思念、對“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追求、對“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的信念,表現(xiàn)了她對人間愛情的堅貞和延續(xù),把悲劇故事的情節(jié)推向高潮,“長恨”情感迸發(fā)到頂點。3.“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在全詩中有何藝術效果?答案 詩人采用浪漫主義寫法,讓仙境中的楊貴妃托物寄詞,重申前誓,照應唐玄宗對她的思念,進一步深化、渲染“長恨”的主題。詩歌的末尾,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結筆,點明題旨,回應開頭,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給讀者以聯(lián)想、回味的余地! ∫、中心主旨《長恨歌》是一首代表白居易最高藝術成就的長篇敘事詩!伴L恨”是詩歌的主題,作者的本意是“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所以從寫楊貴妃入宮到安史之亂,都對君主的耽色誤國和對貴妃的專寵有所諷刺。但是,這一意圖并沒有貫穿到底。白居易在描述楊、李愛情悲劇本身時,又抱有同情的態(tài)度,用了許多動人的情節(jié)和語言把這場悲劇寫得纏綿悱惻,這樣就出現(xiàn)了雙重主題彼此糾纏的現(xiàn)象。這首詩留給讀者的,主要不是“懲尤物”式的道德教訓,而是對刻骨銘心的愛情的深深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