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導學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過程與方法:
1、反復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采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于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圣哲。他是仁愛傳統(tǒng)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輝煌唐詩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是目光敏銳燭照黑暗的孤獨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zhí)著的斗士。他是誰?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論世:(學生展示課前預習, 教師適時補充強調。)
作者簡介
杜甫,字 ,詩中常自稱 ,晚年曾做過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部,所以后人又稱他為 。其作品完整地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被稱為 。他本人也被稱為 。他的詩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 高峰,他寫過兩組著名的詩歌:《三吏》、《三別》 (具體篇名)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 詩人,字 ,號 居士,其詩風豪放飄逸,清新自然,素有 之稱,杜甫稱贊李白:“ ,詩成泣鬼神! 李白杜甫合稱“李杜”。
杜甫的一生約可分為四個時期:
1、三十五歲以前,是他的讀書和壯游時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歲,十載長安的困守時期。當權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杜甫不僅不能實現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屈辱的生活。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3、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賊與為官時期。這是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曾被亂賊所劫,脫賊后,他被任為左拾遺,這是一個從八品、卻又很接近皇帝的諫官。就在作諫官的頭一個月,上疏時不料觸怒肅宗,幾受刑戮。從此他屢遭貶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觸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