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李清照詞兩首
2.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剖析:此三句從夜間著筆,先點明節(jié)令:“佳節(jié)又重陽”。隨之,又從“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涼初透”,兼寫秋節(jié)蕭瑟與心境凄冷,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深秋的節(jié)候、物態(tài)、人情,已宛然在目。這是構(gòu)成下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
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剖析:開篇的“尋尋覓覓”反映詞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狀態(tài)。環(huán)境孤寂,心情空虛,無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東西丟掉了一樣。這東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可能是丈夫在世時的愛情,還可能是心愛的文物或者別的什么。它們似乎是遺失了,又似乎本來就沒有。這種心情,有點近似姜夔的所謂“人間別久不成悲”。這,就不能不使人產(chǎn)生一種“尋尋覓覓”的心思來。這起首三句形象、委婉、細(xì)致地表達(dá)了作者在遭受深創(chuàng)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組十四個疊字,猶如信手拈來,看似平平淡淡,實則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個字無一愁字,卻寫得字字含愁,聲聲是愁,造成了一種如泣如訴的音韻效果,由淺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寫出女主人公寂苦無告的凄涼心境。
4.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
剖析:“淡酒”無力,怎么能抵擋住那一陣緊似一陣的急風(fēng),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此句精妙,在于一個“淡”字。寫酒之“淡”,襯“愁”之濃,酒性依舊是烈的,只是因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致使酒力壓不住心愁。李清照在前期詞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中也寫到過為驅(qū)寒消愁曾飲酒之事,然而卻是“濃睡不消殘酒”,酒力顯得那么大,讓作者濃濃地睡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消下去,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為作者此時沒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為一個年青貴族女子的閑愁,閑愁不痛,所以才會有“濃睡不消殘酒”之說。兩相對比,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涼,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5.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剖析:“雁過也”三句,將上文含情未說之事略加點明。正是此時,一群征雁掠過高空,在急風(fēng)、淡酒、愁緒難消的情景中,它們的驀然闖入,便打破了眼前的孤寂,使人不無空谷足音之感。但這感,不是喜,卻是“傷心”。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詞人亦是北人,避難南下,似乎是“舊時相識”。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卻只能客寄江南,“舊時相識”在異鄉(xiāng)相逢,使得這種種情緒匯集在一起,就更增加了詞人的天涯淪落之感。
二、重點語段
1.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剖析:首二句寫重九賞菊飲酒。古人在舊歷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fēng)習(xí),宋時,此風(fēng)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這兩句寫的是佳節(jié)依舊,賞菊依舊。這兩句的妙處有二:一是寫景物不著痕跡,詩中無一“菊”字,讓讀者從“東籬”“暗香”中去揣摩,顯得含蓄蘊藉;二是看似平淡卻含義頗深,二句只是寫把酒賞菊而已,但讀到后面“莫道不銷魂”,使讀者頓悟?qū)懓丫瀑p菊的深意:別說這把酒賞菊不使人消損神魂,它勾起我物是人非的愁緒!這樣,就為寫“人比黃花瘦”作了感情鋪墊。次三句是全詞的精華。李清照在此是即景作比,黃花(菊花)花瓣細(xì)長,給人以清瘦之感,作者是通過“形”的聯(lián)想進(jìn)入到“神”的比較中。于此,形成了二重比:第一重,菊花開在西風(fēng)中,西風(fēng)使菊瘦;人處在愁中,愁使人瘦,彼此各為前因后果關(guān)系。而自從宋玉開創(chuàng)“悲秋文學(xué)”以來,西風(fēng)往往成為愁的代名詞,故由西風(fēng)與愁之間的相等,可以推出菊瘦與人瘦之間的相等,二者就具備了可比性。第二重,菊瘦形成其幽雅高潔之品。在古人的作品中,菊花已定型為孤傲高潔的象征,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黃巢的“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煞”,突出的皆為菊花的處世品格;同樣地,在該詞中,作者雖未作容貌、服飾的描繪,但“人瘦”便產(chǎn)生了一個呼之欲出的高潔的閨閣佳人形象。菊瘦與幽雅高潔之間、人瘦與閨閣佳人之間,又各形成前因后果關(guān)系,菊瘦與人瘦既是前者之果,又是后者之因。塑造高潔的閨閣佳人形象,既突出其外貌美,更突出其品格美。所以,二重比的最終結(jié)果,是將菊品與人品對等,而不僅僅是寫愁的濃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