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孔子集語》者,陽湖孫觀察星衍字伯淵所撰也?鬃有薨偻踔酪栽t來者,六經(jīng)而外,傳記百家所載微言大義,足以羽儀經(jīng)業(yè)、導(dǎo)揚(yáng)儒風(fēng)者,往往而有。其纂輯成書者,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王勃《次論語》十卷,皆不存見。存楊簡(jiǎn)《先圣大訓(xùn)》十卷、薛據(jù)《孔子集語》二卷、潘士達(dá)《論語外篇》二十卷,而薛書最顯,不免掛漏。近人曹廷棟,又為《孔子逸語》十卷,援稽失實(shí),不足論。嘉慶辛未歲,觀察引疾歸田,惜儒書之闕失,乃博搜群籍,綜核異同,增多薛書六七倍,而仍名之為《孔子集語》者,識(shí)所緣起也。其纂輯大例,《易十翼》、《禮小戴記》、《春秋左氏傳》、《孝經(jīng)》、《論語》、《孟子》,舉世誦習(xí),不載!都艺Z》、《孔叢子》,有成書專行,不載!妒酚洝房鬃邮兰、弟子傳,易檢亦不載。其余群經(jīng)傳注、秘緯、諸史、諸子,以及唐宋人類書,巨篇只句畢登,無所去取,皆明言出處篇卷;蛞晌拿摼,酌加按語,或一事而彼此互見,且五六見,得失短長(zhǎng),可互證得之。
逾年,初稿成。又二年,屬其友人烏程嚴(yán)可均,略仿《說苑》體裁,理而董之。覆檢群書,是正訛字,更移次第,增益闕遺,為十四篇:勸學(xué)第一,孝本第二,五性第三,六藝第四,主德第五,臣術(shù)第六,交道第七,論人第八,論政第九,博物第十,事譜第十一,雜事第十二,遺讖第十三,寓言第十四。篇各為卷,六藝、事譜、寓言卷大,分為上下,以十四篇為十七卷。勸學(xué)等篇,與正經(jīng)相表里。遺讖不醇,寓言蓋依托。乃雕版于金陵,公諸后世。
──嚴(yán)可均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