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幼兒教師讀書筆記4篇
暑假里拜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其中《別讓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感覺”》一文讓我深有同感。文中的新月是個喜歡拿別人小東西的孩子,為了幫助新月改掉這個不良習慣,老師采取了“不讓新月參加游戲,只能站在旁邊看的”懲罰性教育手段。結(jié)果沒有被關(guān)注的新月不但沒有改掉壞毛病,反而變本加厲了。因為“在孩子面前批評、指責她,甚至把她自己一個人留在教室,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阻止她拿別人的東西,反而給她制造了拿別人東西的機會,強化了她拿別人東西的行為,還會讓同伴鄙視、討厭她。”
由此我想到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活動中,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類似情況。如孩子在進行自由閱讀活動時,由于還沒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往往會撕壞圖書,百般教育勸阻還是沒有效果后,經(jīng)常會采取的方式也是無可奈何型的拉在教室旁邊站一會,自己繼續(xù)下面的工作。我們的圖書架是放置在前面的,正好是孩子站立的位置。這樣的后果就是孩子在那里反而隨心所欲的翻看圖書,一點也沒有被懲罰的不安,有的孩子看中了這個便宜,就會動點歪腦筋也來站個一時半會,這樣的懲罰在有的孩子眼里變成了變相的自由,適得其反。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yīng)是一種藝術(shù),一種智慧,”。針對孩子的這種反應(yīng),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孩子們意識到保護圖書是一種美的表現(xiàn)。我經(jīng)常會把撕壞的圖書和完好如新的圖書并排放在一起,讓幼兒觀察感受哪個看起來更舒服更美。這樣的對比是顯而易見的,是鮮明的,孩子們老老實實的感受了一次美丑的對比,以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撕壞圖書的現(xiàn)象會大大減少。
這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犯點探索性、破壞性的小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我們用自己的一點愛心、耐心來包容孩子,運用正確性、藝術(shù)性的批評方式來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行為習慣,相信他們一定能愉快成長。
讀《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jié)》之“為什么她總是最后一名”,腦海中出現(xiàn)的滿滿都是小侄的形象。“慢騰騰地進入活動室,小口小口地吃東西,磨磨蹭蹭地將玩具一件一件收拾到玩具筐中,慢慢地脫鞋脫衣服,慢騰騰地鋪展被子,還不忘與旁邊的小朋友說話……小侄活脫脫就是“小曼”的翻版。任由你焦急催促也好,耐心勸導也罷,他都不為所動,依然“我的世界我做主,我的速度我做主”。雖嘗試過許多方式引導改變,但收效甚微,不由得讓人灰心喪氣起來。
文章的“細節(jié)透視”從幼兒的生理、心理及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深入剖析,又對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進行了分析闡述,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指導策略,讀后給人豁然開朗的啟示。
首先,文章讓我對幼兒磨蹭的成因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做事磨蹭、拖拖拉拉這是很多孩子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追溯其中的原因,既有孩子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即氣質(zhì)類型偏于抑郁質(zhì)的孩子生性就是動作比較慢的,又有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方式失當帶來的副作用。孩子出現(xiàn)做事磨蹭拖沓,成人并不是要去過分的責怪這一現(xiàn)象以及過分糾結(jié)于對這一結(jié)果的喜惡,而是應(yīng)該思考如何幫助孩子養(yǎng)成抓緊時間,不磨蹭不拖沓的良好習慣,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fā)展。
其次,文章的細節(jié)透視也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思考。思考一:我有沒有真正從內(nèi)心接納磨磨蹭蹭地孩子?我的態(tài)度和教育是溫和與真心實意的嗎?教育首先是愛,沒有愛就稱不上是教育,沒有真心實意的愛,再好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將難以成效。文章這樣描述:孩子的心是敏感清亮的,他可以透過成人世界的層層偽裝,感受到成人的真實情感。相信,真正讓孩子感受到了你的關(guān)愛,這已是教育成功的一半了。
思考二:我的家長工作力度和方式到位了嗎?平時雖也做家長工作,但力度和頻率不夠。家長工作應(yīng)采取多樣形式,切實展開。除了當面的交流外,還可以采取給家長打電話,發(fā)短信及書面聯(lián)系等方式溝通交流幼兒在家在園情況,家園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共同督促和幫助孩子改掉磨蹭的壞習慣。思考三:我的引導工作持續(xù)漸進,夠耐心細致夠堅持性嗎?老師首先不能急于求成,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孩子逐漸改掉缺點。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不僅要以尊重和賞識的態(tài)度去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還要以此為基點積極建立幼兒改正缺點的信心和勇氣;不僅要有意識地加強孩子大小肌肉動作地發(fā)展,提高孩子動作地速度和準確性,還要創(chuàng)造機會使他們能感受到快速完成事情的愉悅;不僅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有規(guī)律的,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掌握合理的行為規(guī)則,并能夠?qū)⑦@些行為規(guī)則內(nèi)化,從而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種種所有這些,都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通力合作,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去啟發(fā)轉(zhuǎn)變,遵循小步子前進的原則,循序開展步步深入。
讀罷全文,掩卷沉思,深有感觸:《幼兒園教育的50個細節(jié)》指向性強,慢慢品味,真是受益匪淺!
從小到大我都不是一個愛寫作的人,但是當我讀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這本書后,給我的感受真的很多,多得我自己都無法想像。記得那時候每讀完一點點,我都會結(jié)合自己的平時的工作,晚上回家在自己的日志上記錄那么一點點、反思那么一點點。
作為一個有十幾年工齡的老教師,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有一種全身通透的感覺,就好像武打小說里說得:打通了任督二脈。每次游戲時我就會突然想那哪個案例,這樣的情況我們應(yīng)該如何解決等等。說了這些多還是把我的一點具體心得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心得一我們作為教師,應(yīng)該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quán)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并關(guān)注幼兒個體差異。仔細地解讀綱要,讓我更明白了“教師應(yīng)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深刻含義。
心得二就是在活動中要善于營造課堂氣氛。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情緒調(diào)得很高漲,幼兒才能更好的進入角色。特別是音樂活動時,教師唱歌時的表情很豐富的,那么幼兒的表情一定也是很豐富。反之教師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只是平平淡淡,那么幼兒的情緒也不會特別高漲,學習興趣也沒有那么濃厚的。所以我覺得在活動中,課堂氣氛的營造直接影響到了活動的成功與否。
心得之三是活動中我們應(yīng)尊重每一位幼兒個性差異,為每一位幼兒創(chuàng)設(shè)自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以前在設(shè)計活動的時候,往往我考慮到的只是“我該如何教”,而忽視了“幼兒如何去學”的問題。現(xiàn)在我會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設(shè)計活動。游戲時我也會多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幼兒學會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探索。比如:XX年前我在小班的建構(gòu)區(qū)游戲時,往往會說:“來,今天我們來搭一座房子吧!”可是幼兒確愛理不理,不怎么感興趣,F(xiàn)在我會在小班建構(gòu)區(qū)里投放了一個小熊,然后我會驚奇的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會說,這是給小熊搭的房子、這是給小熊搭得小汽車等等。
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幼兒教師的工作更是默默無聞的,但是當我們用整顆愛心去愛孩子們的時候,才能領(lǐng)悟到幼兒教師工作的偉大;只有我們把自己當成孩子媽媽的時候,才能體會到幼兒教師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和快樂。讀完這本書后我的教育教學理論有所提高,我還學到許許多多的教育教學方法。以上是我讀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的一點點心得,今后我將要努力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去。
“是什么讓教師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保持微笑?是什么讓教師在功利的誘惑中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答案是愛。”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語便出自于最近我園組織分享的一篇文章中。這篇文章是由小托班老師介紹分享的,是由宋慶齡幼兒園封莉蓉和徐冰老師撰寫的《愛,讓我們?nèi)绱诵腋!愤@篇文章。
《愛,讓我們?nèi)绱诵腋!窂娜齻方面闡釋了在幼兒教師建設(shè)隊伍中,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是如何在付出愛與收獲愛的過程中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的,又是如何始終貫徹“愛是教育的根基”這句至理名言的。這三方面分別是愛,表現(xiàn)在點滴的言行中;愛,表現(xiàn)在對準則的遵守上;愛,表現(xiàn)在對理想的堅守中。
縱觀全文,作者文章中所提到的種種事例令人感觸頗深,讓人感同身受。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雖然工作年限不長,但我們始終貫徹“一切為了幼兒,為了幼兒的一切”這條宗旨。在幼兒來園時,給與他們一個親切的微笑,讓他們感受愉快的一天將要開始;在幼兒犯錯誤時,給與他們一個寬容的安慰,讓他們感到老師的包容與理解;在幼兒需要幫助時,及時伸于援手,讓他們體會到不是獨自在面對困難。的確,愛,表現(xiàn)在點滴的言行中,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給與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和幫助,才能使幼兒深切感受到來到幼兒園是人生一件開心的事情。正如文中所說“每天用微笑迎接孩子,用擁抱接納孩子,用贊美激勵孩子。一個真誠的表情,一個熱情的動作,一句用心的話語,就足以讓孩子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
在這篇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校車事件”這件事情。在我們平常看來,校車拋錨,讓幼兒在車內(nèi)等待救援車輛似乎是一件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但對于家長來說,這就是一件“嚴重事故”,車輛拋錨說明校車檢查過程有疏漏,讓幼兒等待會加重幼兒情緒的不穩(wěn)定等理由都成為了家長職責幼兒園的證據(jù)。對此,該幼兒園并未對家長種種的挑剔感到不滿,反而設(shè)身處地的,站在家長的立場上,一一接受家長們的建議。這也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地方,在家長向老師抱怨時,我們不應(yīng)一味的指責家長的苛刻,而是將心比心,試想你是該幼兒的家長,你會怎么做,而針對于工作中的紕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也正如文章中提到“我們不能抱怨家長 ‘自私’,每一個‘自私’的家長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只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思考家長和孩子的需求,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愛生如子!”
孩子們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而作為塑造國家棟梁的奠基人——幼兒教師來說,我們不僅要做到教書育人,更應(yīng)該用愛來關(guān)心孩子,用愛來引導孩子,指引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感到如此幸福,讓我們也享受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