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重慶縉云山的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4篇)
介紹重慶縉云山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1
縉云山九峰綿延、林海蒼茫,它春天繁花似錦,夏天綠蔭蔽日,秋天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一年四季十分美麗。
春天,春回大地,萬物復(fù)蘇。縉云山的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小草也悄悄的把頭伸了出來,滿山遍野的花開了,讓縉云山顯得生機勃勃。特別是“白云竹海”的竹筍,爭先恐后,長了出來。竹筍穿著厚厚的棕色衣服,摸起來毛茸茸的。竹筍有的看起來比我矮一點,有的剛鉆出頭來,有的跟我一樣高,有的比我還長得高哩!一陣風吹過,竹海像錢塘江的潮水一樣,一浪一浪,十分壯觀。
夏天,縉云山的樹木長得蔥蔥蘢蘢,非常旺盛。黃桷樹和樺樹是那么結(jié)實、粗壯、挺拔、像山里的守護者。熾熱的陽光,被樹葉劃成一道道光束,從樹林里瀉下來。樹下,人們?nèi)齼蓛,聊著天兒,乘著涼兒。夏天的縉云山非常涼爽,因此成了人們休閑避暑的好地方。清早,人們便來到獅子峰,觀日出,覽云海,享受著縉云山的美景。
秋天的縉云山別有一番情味。楓葉像喝了酒似的,紅得耀眼。濃霧籠罩著縉云山,讓人想起詩人王維的名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冬天,縉云山上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潔白的雪花,飄飄揚揚,從空中灑下。樹葉上、石頭上、屋頂上,漫山遍野,都積滿了雪。成群結(jié)隊的人來到縉云山賞雪、游玩。小朋友們堆雪人,打雪仗。整個縉云山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縉云山一年四季景人,令人向往。它既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
我愛縉云山。
介紹重慶縉云山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2
重慶枇杷山公園位于渝中區(qū),海拔345米,為重慶舊城區(qū)最高點。其山名來歷,一說早年該山多枇杷樹,故名;二說其山形似琵琶,遂諧音“枇杷”;三說相傳從前山上住過一位美麗的姑娘,每夜彈著琵琶召喚她在南岸的愛人,音樂極其美妙,后人懷念之傳為山名。
枇杷山公園內(nèi)山路蜿蜒、竹木成蔭、花草繁茂、空氣清新,為都市中一片綠洲。登臨其最高點紅星亭,可縱覽市區(qū)風光,更是觀山城夜景的好去處。
紅星亭東長廊處,是抗戰(zhàn)時期抵御日機轟炸重慶的高炮陣地遺址。站立枇把山公園紅星亭,條條長街盡收眼底,南臨長江,北面嘉陵江。雖然渝中區(qū)三面環(huán)水,僅一面靠陸地,但有彩虹飛架南北,使隔江相阻的南岸區(qū)、江北區(qū)天塹變通途。
重慶枇杷山公園里還有一副對聯(lián),高度集中地描述了山城的英雄歷史。聯(lián)文如下:
枇杷山頭,聽兩江流水唱不盡古今豪情:蔓子悲歌,玉珍遺恨,鄒容亮節(jié),闇公壯志;更高吟一曲沁園春,響徹環(huán)宇。
紅星亭畔,看萬家燈火交映出南北風光:龍門皓月,海棠煙雨,鵝嶺秀色,嘉陵夕照;還聯(lián)綴千串夜明珠,輝耀星空。
上聯(lián)連用了五個歷史典故。
“蔓子悲歌”講的是東周故事。巴國危急,蔓子將軍到楚國搬來救兵,解除了巴國的危難。楚王要巴國割讓三城謝恩。蔓子說:“要城不行,把我的頭拿去作謝吧。”于是揮劍自刎。楚王見了人頭,嘆惜說:“假如我能得到巴蔓子這樣的將才,拿城何為?”以上卿禮儀埋葬了蔓子的頭。巴國也以上卿禮儀厚葬其身。
“玉珍遺恨”說的是1357年,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明玉珍,率領(lǐng)紅巾軍攻入重慶,以此為根據(jù)地,建立了夏國。到1366年,正圖大舉,可惜病逝。
“鄒容亮節(jié)”——鄒容,重慶巴縣人,是一位才華橫溢、敢想敢為的革命青年。18歲撰寫的《革命軍》,震動全國。為推翻腐敗無能的清政府作了有力的宣傳和鼓動,不幸被清政府勾結(jié)英租界巡捕房逮捕,犧牲前,堅貞不屈,年僅20歲,被國人譽為革命馬前卒,后被孫中山追封為大將軍。
“闇公壯志”——楊闇公,早期的中共四川省委書記。他于“三·三一”大慘案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臨刑時,作悲壯演說,壯志凌云,氣貫長虹。
“沁園春”說的是1945年,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從延安飛到重慶,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在紅巖村書寫了舉世聞名的《沁園春·雪》一詞。
介紹重慶縉云山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3
沒到過縉云山之前,常常聽人說縉云山的雪很有特色。特色是什么呢?聽別人描摹總不得要領(lǐng)。所謂“縉云山的雪”只在我腦際里留下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這次我親自上縉云山,親眼看到縉云山的雪,這概念方才明確起來。據(jù)我所看到的縉云山的雪有兩種特色。
第一、縉云山的雪十分壯觀。在山腳看,也許并不好看,更談不上壯觀,可當我們到了縉云山的深處,讓我們嘆為觀止。這分明是雪的天地,冰的世界?冰天雪地。更讓我們驚奇的是:到了里邊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娃娃給樹葉兒、小草,樹枝披上了一層厚厚的、密密的白被子。看不到一點綠色,即使是雪薄一點,也只會看到一點星星點點的綠色。這一切像是出自于藝術(shù)家的手筆,那樣精致、夢幻,如仙境一般美麗,如仙境一般幻美,讓人陶醉于這冰天雪地之中,寒風呼呼吹來,樹葉上、樹枝上的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帶絨毛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第二、縉云山的雪十分厚。在上山的過程中雪從開始的薄得進六毫米左右的雪變得越來越厚,氣溫也在慢慢的下降。我們在走,一步一個腳印,“真踏實”呀!在比較高的程度時地上的雪更加的厚,堆一個雪人是小菜一碟、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所以我們在較高的地勢時就堆了一個雪人。看著自己的成果無比開心。我們到了山頂時,我好不容易將手埋進去,手腕都埋進去了,還沒夠著地面,可想而知它的.厚度了。
我們登上了山頂又慢慢的下來了。而我的心里對縉云山充滿了留戀,有機會一定再去看一看我們沒看到的那些風景。
介紹重慶縉云山的導(dǎo)游詞范文 篇4
縉云山總占地面積76平方公里,海拔350米—951米,山間早霞晚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觀云霧之奇,稱“赤多白少為縉”, 故名縉云山。
景區(qū)古木參天,翠竹成林,環(huán)境清幽,景色優(yōu)美,素有“小峨眉”之稱,是觀日出、覽云海、夏避暑、冬賞霧,飽覽自然風光的最佳去處。景區(qū)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樹木蔥蘢,森林面積達13平方公里,植物資源豐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屬,1966種,其中有桫欏、水杉、銀杏、紅豆杉、伯樂樹、無刺冠梨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45種;有縉云槭、縉云四照花、縉云黃芩等特色植物38種,是長江中上游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區(qū)和植物物種基因庫。山上竹林茂密,品種多達十余種。有節(jié)肢動物2綱,20目,147科,1264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共4綱,21目,51科,189種。先后被國家有關(guān)部門授予“中國中小學(xué)綠色教育行動野外實習(xí)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慶市環(huán)保教育基地”、“重慶市綠色教育基地”等稱號。
縉云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云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縉云山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余各峰亦各具風姿。
縉云山系全國自然保護區(qū)。該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余公頃,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云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萬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素有“小峨嵋”之稱的縉云山,堪稱觀日出,覽云海,夏避暑,冬賞霧,以及觀賞常綠闊葉林自然景觀的絕佳去處。
縉云山又是具有1500多年歷史的佛教勝地。山中縉云寺,始建于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0_年),后曾稱“相思寺”、“崇勝寺”、“崇教寺”,曾受到歷代帝王封賜。寺中自古辦學(xué),名為“縉云書院”。寺內(nèi)現(xiàn)存有宋太宗誦讀過的24部梵經(jīng)。寺外石照壁上“豬化龍”浮雕,為六朝文物。另有出土的石刻天王半身殘像,據(jù)傳是梁或北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