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導游詞(通用4篇)
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導游詞 篇1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廣泛開展國內國際合作,從1981年與WWF到目前與CBSG和圣地亞哥動物園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的繁殖、保護、疾病防治的突破。正是由于開展多邊的合作,拓寬研究領域。大熊貓的保護區(qū)正往良性保護發(fā)展,在此期間解決了大熊貓的繁殖上的難關,解決了交配難、受孕難、育幼難,前面的保護區(qū)成就展就充分說明了這些問題。
大熊貓的研究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許多人致力于大熊貓的研究。目前有關大熊貓的論文已經(jīng)達到了20__多篇,F(xiàn)在正與中國科學院的陳大元教授開展大熊貓克隆技術的基礎研究,但這僅僅是開始……。
四川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大多建立在藏、彝、羌回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為了搶救大熊貓,少數(shù)民族同胞不辭辛苦,大力救護、醫(yī)療和喂養(yǎng),使得許多瀕于死亡的大熊貓轉危為安,脫離險境。他們?yōu)楸Wo大熊貓立下了大功。從這些圖片上可以看出大熊貓棲息地的少數(shù)民族和大熊貓和諧相處的環(huán)境,四姑娘山的神話傳說還為大熊貓賦予了神秘的色彩。其實關于大熊貓的傳說很多,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是這樣說的:“相傳以前大熊貓全身上下都是白色的,可是有一年一只大熊貓在野外嬉戲的時候遇到了野獸的襲擊被一位路過的牧羊姑娘給救了,熊貓雖然得救了,但牧羊姑娘卻在與野獸搏斗的時候不幸去世。大熊貓非常傷心地組織所有的大熊貓為姑娘舉行了追悼會,在追悼會上它們的肩上都披了一塊黑紗,哭的時候用黑紗去揉眼睛,于是眼圈變成了黑色,又由于它們非常的傷心抱頭痛苦,使手臂上的黑紗又把耳朵、手臂和腿都染成了黑色。所以今天所看到的大熊貓才穿上了黑白相間的衣服!边@雖然只是一個傳說,但也不難看出“人與動物,動物與人”和平共處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場景。
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導游詞 篇2
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保護區(qū)的一些小生物。區(qū)內兩棲類有18種,最常見的有樹蛙、湍蛙、山溪鯢(又俗稱羌活魚,泡酒喝能治風濕和胃病);蛇類有21種,其中菜花原矛頭蛇是臥龍最毒的蛇,它的毒性僅次于眼鏡蛇。麗紋蛇是一種通過神經(jīng)傳達毒素的蛇。一般來說在野外這些蛇都是不主動攻擊人的,除非你踩到它或者超過了它的安全距離。所以在野外行走的時候手中最好拿根木棍之類的東西邊走邊敲打。石爬鰷又被稱為石爬子,它是屬于一種冷水魚,身體扁平有吸盤這樣就不容易被湍急的水流給沖走,其肉非常細膩。
臥龍的動物種類很多,在這些動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金絲猴,綠尾虹稚,金雕,白唇鹿、白臀鹿等。金絲猴屬中國特有的世界級珍稀動物,因其背上的毛很長似頭發(fā)絲,且顏色金黃形態(tài)乖巧可愛而得名。金絲猴可以分為4種,川,滇,黔,越南金絲猴。川金絲猴,據(jù)說《西游記》中的猴形就是根據(jù)川金絲猴的容貌特征設計出來的。最里面的大靈貓、猞猁、金貓、云豹、豹貓,這幾種貓科動物一看其面容就特別兇惡。它們是老弱大熊貓的天敵,而成年的大熊貓就不怕它們了。金貓我們又稱為雞豹子,它的毛皮會隨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春天的時候我們稱它為紅椿豹,夏天的時候是麻豹,秋天的時候為花豹,冬天是烏云豹,給人的感覺特別神奇。
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導游詞 篇3
從大熊貓的區(qū)域面積分布圖,可以了解全世界大熊貓的分布,現(xiàn)在全世界大熊貓總數(shù)不超過1000只,而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大熊貓主要分布在秦嶺,岷山,邛崍,大小相嶺和大小涼山五大山系。由此表可以看出四川是大熊貓分布面積最廣的地區(qū)。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熊貓的生活環(huán)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脅,生活面積越來越小(僅1萬4千多平方公里),棲息地成破碎化,使熊貓種群之間不能夠相互通婚(繁衍),從而使得大熊貓始終掙扎在瀕臨滅絕線上。
看看大熊貓分布的沙盤模型,大熊貓的生活區(qū)域就一目了然了。大熊貓的分布南—美姑、西—洪壩、東—周至、北—白水江。為了讓大熊貓這一物種延續(xù),截止20__年底,全國以保護大熊貓為主的自然保護區(qū)建立了33個,其中四川有27個,陜西5個,甘肅1個。從模型中可以看出,全國最大的大熊貓分布區(qū)在四川和甘肅交接的岷山地區(qū),這里的自然保護區(qū)占了全國自然保護區(qū)的80%。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所處的位置處于邛崍山脈東南緣,是我國最大的幾個自然保護區(qū)之一。
臥龍自然保護區(qū)地處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高山峽谷地帶,區(qū)內最高處四姑娘山海拔高度為6250米,最低處為木江坪海拔1150米。這就是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沙盤模型,現(xiàn)在所在的位置就是沙彎,它是整個臥龍自然保護區(qū)的核心。區(qū)內有4條河:正河、西河、中河、皮條河,在這些河流兩岸的五一棚、英雄溝等地都分布著大熊貓。因為沒有受到人為破壞,西河是全國熊貓體系最好,分布最廣的地區(qū)。五一棚是世界上第一個研究野外大熊貓的觀察站,中外大熊貓研究者曾在那里為大熊貓研究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而英雄溝則是臥龍自然保護區(qū)早期的大熊貓飼養(yǎng)場,后來,隨著大熊貓科研課題的不斷發(fā)展,飼養(yǎng)場搬至今天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
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qū)導游詞 篇4
“禽擇良木而棲”,每一種物種都會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生存繁衍的環(huán)境,大熊貓也不例外。憨憨的它們總是那么怕熱,所以它們一般都居住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深山老林里,當山下溫度較高的時候,它們會往山上遷移。由于海拔每上升1000米溫度就會下降6度的特殊氣候,臥龍正好符合了大熊貓的生存要求,夏季,當山外一切生物經(jīng)受炎熱的考驗時,臥龍卻是溫溫潤潤的。這張海拔高度區(qū)間降水日照對比表就反應了保護區(qū)的這些特殊性。正是這樣的特殊性,讓保護區(qū)20萬公頃的土地上遍布奇花異草、珍禽野獸,從而為“國寶”大熊貓構筑了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樂園。
這是一幅植物垂直分布圖,從下到上分別是: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亞高山灌叢、高山草地、高山流石稀疏植物、最上面還有條雪線。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主要生活在海拔20__—3000米左右的針闊葉混叫林和亞高山針葉林之間。保護區(qū)內共有高等植物有4000多種。珙桐、連香樹、水青樹等都是非常珍貴的。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珙桐因為它花瓣的兩個苞片很象展翅欲飛的鴿子,又被人們稱為鴿子樹。珙桐和大熊貓一樣經(jīng)歷了第四紀冰川,所以也稱為植物中的大熊貓。杜鵑花是臥龍的一道風景線,區(qū)內有杜鵑30多種,其中團葉杜鵑最為珍貴,而巴朗杜鵑則是臥龍?zhí)赜械。當春天來臨,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爭相競放,就象秋天點燃了整個山頭的紅葉一樣緊緊鎖住游人流連的目光。保護區(qū)內還有很多的中藥材,如龍膽草、大黃、天麻、雪蓮、貝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