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名句——《詩經·國風·周南·樛木》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原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注釋
、艠(jiū 糾):下曲而高的樹。
、聘鹚(lěi i蕾):葛和藟兩種蔓生植物;或以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類。纍(léi 雷):攀緣,纏繞。
、侵唬赫Z助。
、雀B模焊5撘。綏(suí 隨):安也。
、苫模貉;蓋;覆。
、蕦ⅲ悍鲋;或釋為“大”。
、丝M(yíng 營):纏繞。
、坛桑壕鸵;到來。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譯文
南邊彎彎樹,葛藤纏著它;快樂的人兒,幸福降臨他。
南邊彎彎樹,葛藤蔭蓋它;快樂的人兒,幸福佑護他。
南邊彎彎樹,葛藤圍繞它;快樂的人兒,幸福陪隨他。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賞析
《樛木》是《詩經·國風·周南》中的一篇,是祝賀新婚男子的贊歌。詩中大量采用比興手法,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這首詩的意思比較明顯,采用比興手法,描寫在婚禮上對新郎的祝福。這首詩歌三章疊詠,其實只有兩句,只有兩種植物反復出現(xiàn):樛木和葛藟。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作者簡介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F(xiàn)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據(jù)說《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可分成風、雅、頌三類。“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wèi)、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國風,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貴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頌”包括周頌、魯頌和商頌,共40篇。頌是宮廷用于祭祀的歌詞。一般來說,來自民間的歌謠,生動活潑,而宮廷貴族的詩作,相形見絀,詩味不多。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zhàn)歌、頌歌、節(jié)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梢哉f,《詩經》是周代社會的一面鏡子。而《詩經》的語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漢語概貌的最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