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伦午夜福利片|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成色好的y31s是国产

<code id="docgg"><listing id="docgg"><thead id="docgg"></thead></listing></code>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病梅館記》教案(通用17篇)

      《病梅館記》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09-02

      《病梅館記》教案(通用17篇)

      《病梅館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2、掌握、積累文言實詞“使、病、解、本、窮”等、文言虛詞“以”和復習使動用法。

        3、理解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教學重點:

        1、誦讀、文言實詞的積累、復習使動用法。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積累—領(lǐng)悟—表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初中時我們曾學過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大家能不能齊聲背一背這首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強烈不滿,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強烈呼聲。今天我們要學的是龔自珍在同一年寫的控訴殘害人才的另一篇作品:《病梅館記》。(板書課題、作者)

        二、簡介作者。(下面我們請一位同學簡單介紹一下作者”)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人。我國近代杰出的的思想家、文學家。

        三、了解完作者之后,我們一起來看看本課的學習目標,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本文的學習目標有三個:

        1、學習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2、掌握、積累文言實詞“使、病、解、本、窮”等、文言虛詞“以”和復習使動用法。

        3、理解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四、為達到這幾個學習目標,本節(jié)課我們將采用“誦讀—積累—領(lǐng)悟—表達”的四步法來學習這篇課文。

        五、誦讀。

        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也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誦讀時必須注意三點基本要求:就是要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還要讀出語氣。

        1、同學們聽錄音范讀,聽的時候注意以上三個要領(lǐng),并劃出在預(yù)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理解有困難的文言詞語。

        2.錄音聽過之后我們檢查一下預(yù)習情況:

        生字的讀音、注釋,請一位回答。

        欹qī(傾斜)詔zhào(告訴)斫zhuó(用刀斧砍)

        遏è(阻礙)詬gòu(辱罵)貯zhù(貯藏)

        3.結(jié)合我們剛才講的字音,請同學們來集體朗讀課文,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誦讀的三要基本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4.下面給幾分鐘時間,請同學們結(jié)合書下注釋,自由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將不理解的地方劃出,然后我們集體討論解決。

        六、積累。

        1、學生質(zhì)疑。

        2、指名翻譯下列句子。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把梅弄成奇怪的形狀,弄成病態(tài),拿這作為職業(yè)來賺錢。

        這里有兩個“以”分別作何解釋呢?下面我們再來看課文中的幾個句子,看看其中的“以”又分別是什么意思?請看屏幕。“以”是《高考考綱》要求掌握的十八個文言虛詞之一,大家在平時要注意多積累。

       、倜芬郧鸀槊缿{借

       、谖纯擅髟t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表目的,來

       、垡载裁凡∶窞闃I(yè)以求錢也a、把b、表目的,來

       、苡址谴来狼箦X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憑借

       、萦幸晕娜水嬍抗埋敝[明告鬻梅者把

        那么這里的“夭”是什么意思?“病”呢?使動用法我們在上一單元曾具體學過,大家還記得使動用法有幾種形式啊?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請同學再找一找文中還有哪些詞語是使動用法呢?

       、儇财渲芍ω,使……彎曲,摧折。動詞的使動用法。

        ②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夭,使……彎曲。動詞的使動用法。病,使……病,損傷。名詞的使動用法。

       、劭v之順之縱,使……放松。順,使……理順。動詞的使動用法。

       、鼙貜椭

        復,使……恢復,復原。動詞的使動用法。全,使……健全。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再來看第二句: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智力為也。

        梅的枝干的橫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追求金錢的人能憑借自己的智慧能力辦得到的。

        3、我們還要注意本課一些重要實詞的用法,他們是“使、病、解、本、窮”,請大家將書本打開到106頁練習第二題,迅速的做一下前兩項,我們馬上請同學來回答。

        七、領(lǐng)悟。

        1、看完字詞之后,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看看文章三節(jié)分別寫了什么?

        板書:

        以梅喻人

        病梅—療梅

        托物言志

        分析過程:a、課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話這樣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nèi)容?(“而江浙之梅皆病”)那么江浙之梅為什么會病呢?根源是什么呢?文人畫士的孤僻之隱。那么文人畫士的孤僻之隱是什么呢?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那么文人畫士為了達到這個標準都做了些什么呢?三個不能,后來怎么樣了呢?那么鬻梅者對梅都做了些什么呢?大家要抓住關(guān)鍵詞。

        b、第二部分療梅,我們來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2、本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與我們一般的審美取向不同,很多人認為是“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東西,作者卻認為是在扼殺天性。為什么會這樣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知道本文的寫作背景,好,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

        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

        那么,文章中的“梅”的意義顯然不僅僅是一種植物了,它象征著什么呢?明確:人才。那么大家回憶一下課文出現(xiàn)哪些相關(guān)人物呢?文人畫士,將孤僻之隱告訴鬻梅者的人,還有鬻梅者,他們分別有何寓意呢?文人畫士是封建統(tǒng)治者,而后兩者是封建統(tǒng)治者的幫兇。

        3、那么文中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呢?(以梅喻人)這種寫法叫什么呢?托物言志。正因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對梅的感情實際上是對人的感情,我們要理解作者的感情就要找出文中能夠飽含作者感情的語句來,請找出來。

       、佟拔娜水嬍恐溨抑链嗽!”看這一句飽含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呢?對清朝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什么禍害呢?(江浙之梅皆病也就是天下的人才都成了庸才。為什么會這樣呢?剛才說對梅怎樣進行摧殘的?斫、養(yǎng)、刪、夭、鋤、遏,那么這些就是對人才的?摧殘。那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剛才說的審梅的標準,其實也就是清朝統(tǒng)治者選拔人才的標準,扼殺人才,選用庸才。

        我們再來看下一句②“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作者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決心呢,我們再來看看其怎么療梅的泥?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作者迫切要求改革弊政和追求個性解放強烈愿望。

        八、表達。

        托物言志這種寫法可以使要表達的意思既含蓄又深刻,避免空發(fā)議論,還因為政治氣候的原因,不好直接抨擊時政,所以為眾多的作家所采用。本文借“梅”這一意象,寄托深意,假如現(xiàn)在要求同學們借“荷”、“松”或“菊”等來寫意,那么你將借此抒發(fā)怎樣的情懷呢?

        要求:托物言志,詠物抒情,要抓住所托之物的特征。例如花草之類,或抓住外部形態(tài),或瞄準其生活習性!稅凵徴f》及我們上學期所學《荷塘月色》,都抓住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特點,表達潔身自好的情操。

        九、課堂練習。

        1.下列加點字拼音、解釋錯誤的兩項是(B)(E)

        A.以欹為美(qī傾斜)B.甘受詬厲(guò罵)C.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zhuó砍)

        D.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zhào告訴,一般指上對下)

        E.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yù買賣)F.辟病梅之館以貯之(pì開設(shè))

        2.選出下列加點字與例句中加點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例一:夭其稚枝(C)使動用法

        A.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形-動,竭盡B.又時病其漏意動

        C.必復之全之使動用法D.火尚足以明也形-動

        例二:植數(shù)莖以塞責(A)來

        A.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來B.梅以曲為美憑

        C.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憑D.今以鐘磬置水中把

        3.選出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組(D)

        A.安得使予多暇日怎么則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

        B.以五年為期作為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治理

        C.遏其生氣它們的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表肯定語氣,一定

        D.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梅之欹之疏之曲的

        十、課堂小結(jié)。

        這一節(jié)我們通過課文的學習,重點學習積累了文言實詞“使、病、解、本、窮”、虛詞“以”,復習了使動用法,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深刻體會了作者改革弊政,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愿望,并了解了一種學習方法,“誦讀—積累—領(lǐng)悟—表達”,希望同學在以后學習文言文的時候能逐漸地掌握它,運用它。

        十一、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做完鞏固練習。

      《病梅館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2.理解文言詞語“以”、 “則”、 “之”、“其”、“夭”、“病”、“泣”、“順”。

        3.理解本文內(nèi)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和文章的寓意。

        [媒體設(shè)計]

        多媒體課件以聲音畫面渲染氣氛,突出教學目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龔自珍有一首詩幾乎人人能背誦,這就是《己亥雜詩》。大家能不能齊聲背一背這首詩?

        龔自珍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哀痛和吶喊?因為迫切要求改良的龔自珍對政治腐敗的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禁錮思想、扼殺人才的現(xiàn)實極其不滿。正如他在《乙丙之際著議第九》里所說:“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币痪湓挘褪嵌髿n國憂民之心,扼殺禮義廉恥之心,扼殺改革發(fā)展之心。針對這種現(xiàn)實,龔自珍寫了一篇藝術(shù)性很強的小品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病梅館記》。

        (板書:病梅館記)

        二、學習新課

        1、解題

        [教法]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題目。

        [要求]學生明確以下五點:

       、僮髡叩纳涑宕笃。

       、谧髡叩男彰痔枴徸哉,字 ( s )人,號定 ( n) 。

        ③對作者的定評——思想家、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先 驅(qū)。

       、茏髡叩淖髌泛臀募洱徸哉淙贰

       、蓊}目——“記”標明文體是小品文或隨筆。

        2、預(yù)讀

        [教法]兩名學生一人讀前一段,一人讀后一段,要朗讀。

        [要求]兩名學生讀的同時,其他學生看課文,并用鉛筆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釋譯

        [教法]①采用學生提疑,學生解疑的方法解決課文中學生不懂的一些問題。

       、诶蠋熖嵋刹⒁龑W生解釋、翻譯、理解一些語句。

       、廴氖枥硗戤吅,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要求]重點弄清以下內(nèi)容。

       。1)結(jié)合句子理解“以”、“則”、“之”、“其”四個虛詞。

        (2)結(jié)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順”四個活用的實詞。

       。3)結(jié)合課文釋譯以下九個句子:

       、倜芬郧鸀槊溃眲t無姿

       、谖纯擅髟t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鄄豢梢允固煜轮耥街,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蓓狡湔,養(yǎng)其旁條

       、藜绕

       、呖v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嘤璞痉俏娜水嬍浚适茉崊,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⑨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4、理解

        [教法]設(shè)疑提問,啟發(fā)談話為主。

        [要求]①逐段理解文章的表層內(nèi)容。

       、谠凇都汉ルs詩》與課文的對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

        【 設(shè)問1】課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話這樣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nèi)容?請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此句前冒號的作用,并明確:冒號表示對上文的總結(jié),說明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所造成的惡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來賺大錢,而這種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就必然導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惡果。

        (板書:斫 養(yǎng) 刪 夭 鋤 遏)

        【設(shè)問2】為什么有人會將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讓其賺大錢呢?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是什么?請作最簡要的回答。

        ——因為文人畫士喜歡“夭梅病梅”卻不敢“明詔大號”地用此時尚去“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

       。ò鍟豪K 夭 病)

        [按]此句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此文人畫士……以其智力為也”兩句意思,教師在引導學生作答的同時,讓學生明確:“江浙之梅皆病”惡果的產(chǎn)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價”的行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則是由于文人畫士的偏嗜病梅——這就是病梅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

        【設(shè)問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沒有具體的內(nèi)容?

        ——它的,它們的。文中有具體的內(nèi)容,如:“或曰:……密則無態(tài)。”

        “或”字怎么解釋?誰能對此作大膽的推測?

        ——有的人?赡苁且话闳,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統(tǒng)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并以之為尚?

        [按]通過此問必須啟發(fā)學生明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品梅標準或說是“孤癖之隱才是產(chǎn)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顯見,作者的影射對象之所在。

        【設(shè)問 4】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現(xiàn)象,作者的表現(xiàn)是什么?請用三個字來概括,看誰說的準確?

        ——泣 療 貯 (板書)

        [按]此問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辨析篩選的方法選出上述三個字,并明確: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療救梅、保護梅的行動和決心,其行其志令人稱許。

        從文中看,作者療梅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縱、順、毀、解、復、全(板書)

        【設(shè)問 5】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記病梅館的?

        ——一是社會方面對梅的摧殘、扭曲;一是作者對梅的哀痛、療救。這正是全文的基本內(nèi)容。(板書:社會 作者)

        【設(shè)問6】作者僅僅是為寫梅而寫梅的嗎?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書)

        [按]此問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教師可引導學生明確: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對梅的態(tài)度,正是作者對人才的態(tài)度;作者對造成梅的病態(tài)的痛斥,正是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人才、扼殺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態(tài),正是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設(shè)問7】 正因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對梅的感情實際上是對人的感情,在“記”的同時,又有飽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請找出來。

        ——①“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凇皢韬簦“驳檬褂瓒嘞救,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按]讀此兩句意在體會抒情句的特點,并由此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作者的《己亥雜詩》,并在課堂上吟誦該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弊詈蠼處煆娬{(diào):課文和詩表達了相近的主題,這就是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三、課堂小結(jié)

        這一節(jié)我們通過課文的學習,重點學習了四個虛詞、四個實詞,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并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這就是我的在第一段的學習中所采用的“執(zhí)果索因”閱讀法,希望大家下去能逐漸地掌握它,運用它。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并將本課所學的虛詞、實詞整理在筆記本上。

        2、思考并完成課后一、二、三各題。

        附:板書設(shè)計

        病 梅 館 記

        龔自珍

        繩 夭 病

        社會: 摧殘扭曲

        斫 養(yǎng) 刪 夭 鋤 遏 以梅喻人

        泣 療 貯 托物言志

        作者: 哀痛療救

        縱 順 毀 解 復 全

      《病梅館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龔自珍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及其局限性。

        2.體會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掌握活用實詞及積累相應(yīng)的實詞、虛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本文象征手法的運用。

        2.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初中時我們學過“九州生氣恃風雷”一詩,詩作想象奇異,奔放豪邁,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熱切盼望新興社會力量出現(xiàn),一掃死氣沉沉的政治局面,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今天,我們來學習龔自珍的一篇小品文《病梅館記》

        二、作家作品

        略

        三、解題

        從題目字面上看,本文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字上,引起讀者深思。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以梅議政,含意雋象。

        四、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正音

        欹(qī)蟠(pán)詔(zhào)

        鬻(yù)詬(gòu)遏(è)暇(xiá)

        2.學生對照原文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第1段:剖析產(chǎn)生病梅原因。

        第2段:表明自己病梅的行動和決心。

        第3段:抒寫自己辟館病梅的苦心。

        3.學生齊讀課文,深入體會。

        4.找出文中所用比喻,進行分析。

        梅花:人才。

        斫其正:對正直人才進行摧殘。

        刪其密:大批人才遭到壓抑。

        夭其稚枝:新生力量被扼殺。

        鋤其直:忠負之士受扼殺,迫害。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疏通了文章大意,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些重點語句、段落進行討論。

        二、討論學習

        1.為什么文章開頭起筆先寫梅的產(chǎn)地?

        明確:產(chǎn)梅之地多,喻天下人才多,“皆”字隱示產(chǎn)梅之盛。

        2.將梅的“曲和直”,“疏和密”,“欹和正”對照著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幾句話道出了病態(tài)社會的病態(tài)的評梅標準,實則是統(tǒng)治階級選擇人才的標準。為了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當局者忌恨和扼殺那些正直的,有骨氣的,生氣勃勃的人才,而要人們變?yōu)槲皞A,毫無生氣的庸才和奴才。

        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卻不敢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他們心中雖默許這一標準,卻不敢出開用這一標準云衡量“天下之梅”,實際是不敢把自己的政治目的直接暴露出來。

        4.那些封建統(tǒng)治者的幫兇的具體做了什么?

        (用原文回答)

        “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

        5.目睹梅的病態(tài),作者發(fā)出了“誓療”的決心,具體是怎樣療梅的呢?

        明確:“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這里的“必”與上文的“誓”呼應(yīng),表達了作者療梅必見成效才罷休的決心。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精神是難能可貴的,無不表現(xiàn)作者追求個性解放,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這也正是他民主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

        6.文章結(jié)尾用一長句有力結(jié)束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在黑暗現(xiàn)實中,面對強大的反動勢力,作者有“療梅”的決心卻自責能力渺小,以感嘆領(lǐng)起,抒發(fā)了自己的有余而力不足的感慨。作者意變革現(xiàn)實,提倡個性解放,主張愛惜人才、培養(yǎng)人才,這幾點是有積極意義的,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寫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正是這種抱負的寫照,表達了作者堅持戰(zhàn)斗,為改造社會奮斗不息的決心。

        三、總結(jié)歸納

        1.關(guān)于“托物言志”

       、偈裁词恰巴形镅灾尽?

        “托物言志”指用常見的、具體的、淺顯的事物來講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志”在“物”中,寫的是“物”實則讀“志”。

       、跒槭裁从谩巴形镅灾尽?

        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分析,在當時“文字獄”恐怖氣氛籠罩之下,作者不能直接批判清朝統(tǒng)治者壓抑人才、摧殘人才的社會主題,只能用這種的托物言志的曲筆來揭露時弊,大聲吶喊,托梅議政,拯救人才。

        四、背誦全文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體會作者“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寫一篇小文,講清一個道理。

        高一語文教案范例:病梅館記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病梅館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⒈聯(lián)系有關(guān)背景材料研讀課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卜治稣n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時數(shù):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解題

        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三、整體感知

       、崩首x課文,初步感知

       、步柚ぞ邥妥⑨尫g課文

        ⒊置疑解難并歸納文言知識點

        四、課文分析

       、逦觥安∶贰

        ⒈作者為什么要辟“病梅館”?

        明確: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nèi)容?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敖阒方圆 睈汗漠a(chǎn)生,哪些人是罪魁禍首呢?

        明確:

       、 文人畫士――品梅標準:曲→欹→疏

       、 鬻梅者――摧殘梅花:斫→養(yǎng)→刪→夭→鋤→遏

       、衬慷妹坊ǖ牟B(tài),作者內(nèi)心感到萬分悲痛,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

        現(xiàn)象,作者是什么表現(xiàn)?請用三個字來概括。

        明確:泣→療→貯

       、醋髡呤窃鯓盈熋返?具體措施怎樣?

        明確:縱→順→毀→埋→解→復→全→貯

        作者一定要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態(tài)。

       、嫖觥巴形镅灾、借梅議政”

        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詠史》這樣寫道:“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決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重大的政治主題。下面展開討論并完成表格內(nèi)的有關(guān)內(nèi)容,具體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這種手法的。

        表層意

        言外意(比喻意)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

        封建統(tǒng)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

        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

        斫、刪、夭、鋤、遏、養(yǎng)

        統(tǒng)治者對剛正廉潔人才的粗暴排斥

        人才遭到嚴重鉗制

        新生力量慘遭扼殺

        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

        蠻橫遏制、壓抑人才蓬勃的朝氣

        統(tǒng)治階級豢養(yǎng)、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惡之心

        摧殘梅的后果:皆病、禍烈

        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縱、順、毀、埋、解、復、全、辟、貯

        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 、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愿望:誓、必、甘、窮

        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愿望、與準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五、全文小結(jié)

        本文以“病梅”為話題,以“療梅”為中心,針對的則是人才問題。表面上文章句句說梅,實際上以梅喻人議政,強烈要求改革政治,擺脫摧殘人性的專制淫威,打破嚴酷思想,追求個性解放。近代·王文濡《續(xù)古文觀止》卷五評:“清代文法繁重,束縛人民,無微不至,而民益病。正直而守法者,一不自檢,易觸刑網(wǎng)。邪曲而玩法者,反得逍遙于法外。文似有感而作,姑借病梅以鳴不平!

      《病梅館記》教案 篇5

        重點:

        1、了解作者的寓意

        2、托物言志手法的使用

        3、體會作者的情感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古代詠物的詩詞很多,請同學們回憶一下

        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中,通過蓮表達自己不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zhì)。

        這種寫法稱之為“托物言志”,今天要學習的《病梅館記》就是一片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二、朗讀課文,疏通字音

        三、齊讀課文,思考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

        1、梅

        為何托梅?

        “皆產(chǎn)梅”——充斥著作者的眼界——人才濟濟

        “文人畫士”之愛—————————選用人才

        古來以青松、翠竹、白梅、黃菊喻志士仁人,以它們的蒼勁、堅韌、俊俏、雅潔來喻人的品格。

        思考:如果你“托梅”,會寫些什么?

        本文真是“托梅”嗎?

        2、病梅

        “病”得怎么樣?——曲、敧、疏

        怎樣“病”的?——斫、養(yǎng)、刪、夭、鋤、遏

        齊讀第一段,背:

        1、“梅以曲……密則無態(tài)”

        采用什么手法?(對比)

        表現(xiàn)了什么?(評選人才的標準)

        2、“斫其正……皆病”

        此處表現(xiàn)什么?(摧殘人才的行徑)

        四、言志的志,作何理解?

        1、志向

        2、想法、主張

        作者言何志?

        救梅(療梅)

        怎么療?齊讀2、3段

        1、購(準備)

        2、縱、順、毀、埋、解、復、全(方法)

        3、辟館(場地)

        4、多、多、廣、窮(決心、愿望)

        如何理解療梅的方法

        解放人才,追求自由

        五、文章是感情的產(chǎn)物,本文一字一句關(guān)情,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什么感情?

        1、兩個感嘆號

        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滿腔憤怒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挽救人才的誓言

        2、泣之三日(痛心疾首)

        3、甘受詬厲(無怨無悔)

        六、再次朗讀全文,感知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和強烈的憤怒

        七、作業(yè)

        八、板書:

        病梅館記

        托物言志

        梅

        病梅(摧殘)療(解放、自由)

      《病梅館記》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ㄒ唬┱J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ǘ┱莆辗e累“病”、“業(yè)”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以”、“之”文言常用虛詞;熟記“景(影)”通假字。

       。ㄈ⿲W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疚氖怯谩巴形镅灾尽钡姆椒▉韺懙摹n}目叫“病梅館記”。作者寫了他設(shè)置的醫(yī)治病梅的處所。為什么要設(shè)置這么個處所呢?因為梅病了。梅怎么會病的?……梅,就是文章“表面”要寫的所“托”之“物”。文章是怎樣敘寫的呢?

        分析:作者的思路是,從梅的產(chǎn)地寫到梅致病的原因、評梅的標準,寫到梅所受的摧殘,寫到療梅的決心,寫到療梅的措施以及療梅的愿望,包括療梅的計劃以及更遠的設(shè)想。全文分兩段。

        第1段,寫梅之病態(tài)及病因。

       。1)“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寫梅之產(chǎn),多而盛。

       。2)“或曰……以求錢也”析梅致病的原因。

       。3)“梅之欹……至此哉”嘆梅之病,廣而慘。

        第2段,述療梅的意愿及方法。

       。1)“予購三百盆……以貯之”談療梅的措施。

       。2)“嗚呼……療梅也哉”表療梅的愿望。

        2.再看它的寓意,即所“言”之“志”,是怎樣借梅談到人才問題以及造成人才問題的朝政的。

        提示:按“梅”的段落、層次來看。

        第1段第一層,點明產(chǎn)梅的地區(qū),數(shù)量多,長勢盛,暗示人才本來到處都有,而且才華四溢。這是全文敘、議的基礎(chǔ)。

        第二層,用“曲、直”,“疏、密”,“欹、正”作鮮明對照,讀者從字里行間就能明了作者對這種評梅的觀點持什么態(tài)度!肮桃病,是先承認、后轉(zhuǎn)折的“退一步”的句式,重點在否定。然而有人卻偏偏以此為標準,這是少數(shù)人的癖見,當然不能公開宣揚、擴大號召,用作衡量天下梅花的標準,也不能按此標準把天下梅花都弄成病態(tài)。梅花的病因在評梅的標準。文章巧妙地借用文人畫士的癖見,隱射統(tǒng)治者在使用人才問題上的標準,是壓抑、摧殘人才的根子。

        第三層,梅花的曲直、疏密、欹正,是自然長成的,文人畫士用自己的癖見強使人改變梅花的自然形態(tài),這無疑是一種罪惡。聯(lián)系人才問題,不妨對有關(guān)句子作如下的理解:“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意味著摧殘剛正廉潔的,扶植奸佞邪惡的;“刪其密,夭其稚枝”,是壓抑廣大人才,束縛新生力量;“鋤其直,遏其生氣”,即迫害忠良耿直,遏制蓬勃朝氣。這里,作用一連用了六個動詞,生動形象地敘述了梅樹所受的摧殘,反映了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殘害。結(jié)局是“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一個“皆”字揭出其受害之廣,一個“烈”字點明受害之慘,從而揭露了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罪惡。

        第2段第一層由“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承接上文“梅皆病”,進一步證實“文人畫士之禍之烈”。作者憤“文人畫士之禍”,哀梅之皆病,竟“泣之三日”,極寫其愛梅、知梅之情。于是下決心療救病梅,即下決心拯救被摧殘的人才,一個“誓”字表達了作者不可動搖的決心。梅的病,是文人畫士的癖見,經(jīng)“斫”、“刪”、“鋤”而成的,要它健康成長,必須“縱”、“順”、“解”以粉碎其禁錮,“悉埋于地”,還它以自然生長的自由,“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目標明確,時間具體!氨亍弊峙c上文“誓”相應(yīng),愈見其心之堅。這就反映了作者為拯救和培植一代人才所采取的措施!坝璞痉俏娜水嬍浚适茉崊枴眱删,更表明他不屑與殘害梅樹的“文人畫士”為伍,以及敢于蔑視腐惡勢力、不怕打擊、直陳時弊的昂揚氣魄。

        第二層,僅僅一個“病梅館”能解救多少病梅呢?面對“梅皆病”的嚴酷現(xiàn)實,不禁深為感嘆,“嗚呼……”似乎顯示了作者力不從心的艱難處境。但與此同時,我們仿佛又聽到作者熱切希望療治病梅的呼聲:“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一定要療救盡可能多的病梅,拯救和培植盡可能多的人才。盡管病梅無數(shù),個人能力有限,也并不氣餒,堅持要“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表達了要為解救普天下病梅而奮斗終身,要以畢生精力解除封建專制對人才的束縛、免除摧殘而奮斗的決心。

        由此可見,文中梅是人才的化身,記的是梅,說的是人,議的是政。表面上句句講的是梅,沒有一處涉及到統(tǒng)治者用人取士,實際卻借文人畫士的癖見,影射統(tǒng)治者顛倒用人標準,迫害“正”、“直”,字字在揭露反動統(tǒng)治者束縛、摧殘與扼殺人才的罪行。

        3.第一冊《鄒忌諷齊王納諫》一文的“設(shè)喻”跟本文的“托物言志”是否相同?

        提示:先分開來看。

        《鄒忌諷齊王納諫》在說明齊王由于“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的“私王”、“畏王”、“有求于王”因而“王之蔽甚矣”這個道理之前,以鄒忌自己由于妻、妾、客的“私”、“畏”、“求”而受蔽打了個比方。用一般的比喻來說,是“甲像乙”!耙摇笔且患苄『芷匠5氖虑椋也灰欢ㄕ嬗衅涫,“甲”則是要說明的大道理!霸O(shè)喻”便總是以小喻大,用暗示講述道理、表明意見,比一般比喻用語更委婉、含蓄,更娓娓動聽,因而也更容易使人接受。

        本文則是句句寫梅,句句比人,而又處處在議政,將深刻的難以明言的道理寓于具體形象的論述之中。它以梅喻人,以文人畫士癖好病梅的“標準”以及“夭梅病梅”的事實,影射者統(tǒng)治顛倒黑白的用人“標準”和扼殺人才的罪行;它以作者決心頂著“詬厲”辟建病梅館的設(shè)想,表達努力解除封建束縛的愿望。如果也以一般比喻來說的話,那就有點像“以乙代甲”的借喻了。

        因此,“設(shè)喻”和“托物言志”都像比喻。但“設(shè)喻”是以小喻大,先把要作比喻的物體(或事件)講清楚,再說出被比喻的物體(或事件),即所要講的主體,使聽者領(lǐng)悟、接受!巴形镅灾尽眲t往往只說常見的、具體的、淺顯的,而把要講的抽象、深刻的道理隱含在里面,“志”在“物”中,寫的是“物”,說的是“志”,中心表達雖然比較曲折,但藝術(shù)力量強,能發(fā)人深思。

        4.怎樣認識本文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性?

        分析:本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在當時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這還可聯(lián)系作者寫的“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那首詩來理解。另外,本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習時要有正確認識。

        提示:作者深感環(huán)境的壓力因而追求個性解放,成了他詩、文的一種情調(diào),這在《病梅館記》和“九州生氣”中反映最為突出。

        《病梅館記》強烈地譴責摧殘梅花的舉動,反映了他對于殘酷統(tǒng)治的憤慨和痛恨以及要求改革的迫切和苦心!熬胖萆鷼狻币辉娬f要使宇宙生氣勃勃,必須“不拘一格降人材”,每個人都意氣風發(fā),自由地參預(yù)創(chuàng)造新的局面,高壓統(tǒng)治弄得“萬馬齊喑”是沒有好處的。作者認為梅之所以病,是因為斫正、鋤直;馬應(yīng)當嘶叫,寂無嘶聲不是馬的本性。這些都是與束縛個性的現(xiàn)實社會相對抗的表現(xiàn)。

        作者處于中國封建社會日趨沒落、解體的時代。資產(chǎn)階級剛從封建主義的土壤中露出嫩芽,不僅軟弱,而且和封建制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作者在他的作品中卻能表現(xiàn)出對清王朝腐朽統(tǒng)治的不滿和批評,要求改革,要求擺脫摧殘人性的專制淫威。不管是他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在客觀上不能不引起人們對封建社會的詛咒,對統(tǒng)治者的憎恨,對遭害者的同情;同時,反映了人們對突破封建專制主義桎梏的強烈要求,在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成長。這些都表現(xiàn)了他的進步,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其積極意義。

        但是,他身上不可避免地還保留著相當濃厚的封建思想,還受著他所在階級的制約,在前進中遇到阻礙時就會流露出憂郁和悲觀的情緒。像本文一方面渴望人才成批地茁壯地成長,一方面又看不到人民群眾中的真正的人才,看不到真正能促使人才成長的力量,因而不能不發(fā)出“嗚呼”的嘆息,只能“窮予生之光陰”,一個人去孤軍作戰(zhàn)。其次是把摧殘人才的原因僅僅歸根于統(tǒng)治者顛倒了用人的標準,而不是否定整個社會制度。

        5.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分析:本文用詞十分準確、形象。如談到有的人的審美觀時,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個形容詞,準確簡練、對照鮮明地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對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五個動賓短語,十分精當。“養(yǎng)”字形象地點出封建統(tǒng)治階級豢養(yǎng)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斫”字揭露他們對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殘;“刪”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壓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殺;“鋤”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讓人才發(fā)揚蓬勃的朝氣。

        說到“養(yǎng)”、“斫”、“刪”、“夭”、“鋤”、“遏”的后果時,“皆病”指出受害面的廣,“禍”和“烈”,總結(jié)了人才受害之慘。

        作者怎樣解救人才呢?“縱之順之”,發(fā)展梅的自然天姿,順其天性;“毀其盆悉埋于地”,粉碎對梅的禁錮,讓它植根于大地;“解其棕縛”,使梅不受任何束縛,得到徹底解放;必使“復之全之”并“辟病梅之館以貯之”,恢復梅的蓬勃生機,保全梅的自然形態(tài),讓梅有個恢復、保全、生長、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他的行動,正是通過“縱、“順”、“毀”、“解”和“復”、“全”、“貯”這些準確而精練的動詞表現(xiàn)出來的。

        三、教學過程 設(shè)計

        (一)要求學生借助閱讀“自讀提示”、“思考和練習”把握本文課外自讀的教學目的。

       。ǘ┮髮W生熟練地運用自讀方法讀準字音,理解詞句,歸納段意,理解寫作意圖和寫作特點。

       。ㄈ┎贾谜n外自讀作業(yè) ,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1.“思考和練習”(三題全做)。

        2.熟讀課文。

        3.補充練習。

       。1)讀準字音,解釋含義:

        鬻  斫  欹  景  癖

       。2)在表內(nèi)填寫加點詞的釋義和用法。

        序號

        文言句

        釋義

        用法

        1

        以為美

        2

        以天下之梅

        3

        以夭梅梅為業(yè)

        4

        皆病者,無

        5

        以五年為期,必

       。3)寫出課文各段段意。

       。4)改正下面句子翻譯的錯誤。

        文言句: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譯句:能否給我有更多的空閑時間,又有更多的空閑田地,把大量貯存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一生時間來治療病梅啊!

       。5)作者是怎樣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來表達文章的主題的?

       。ㄋ模┱n外自讀作業(yè) 檢查評講

        教師先分組檢查作業(yè) 完成情況,然后對疑難進行解答,對分散的知識進行歸納。

        1.“思考和練習”。

        第一題中第一小題:作者用三個“以……為……”的排比句式,提出評梅者的美丑標準,影射封建統(tǒng)治者選用人才的標準。作者用“曲”、“直”、“欹”和“正”、“疏”、“密”作鮮明對照,暗示對這顛倒是非的評梅標準持否定態(tài)度。“固也”,本來是這樣,表示前后部分的讓步轉(zhuǎn)折關(guān)系;先讓一步,暫且承認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種對梅的審美觀,下面逐步轉(zhuǎn)入作者要表達的與這引用的話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畫士”利用這種審美觀的奸險用心和摧殘人才的罪惡行徑。

        第一題中第二小題:這幾句深刻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畫士”壓制、摧殘人才的陰險手段:“養(yǎng)其旁枝”形象地點出他們妄圖培植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斫其正”隱指對正直人才進行摧殘;“刪其密”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壓抑;“夭其稚枝”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殺;“鋤其直”比喻忠貞之士受迫害;“遏其生氣”是不讓人才發(fā)揚蓬勃的朝氣。

        第二題中文言常用虛詞“以”,在本文中有三種用法:

       。1)作動詞用,用于“以……為……”這種形式。當“以”相當于“拿”、“用”用,可分為兩類:

        ①“以……為……”中“為”當“作為”講,“為”后是名詞,可譯為“拿(用)……作為……”:

        夭梅病梅業(yè);五年

        ②“以……為……”中“為”當“是”講,“為”后面是形容詞,表示比較起來怎么樣,F(xiàn)代漢語仍沿用這種文言句式,如“以團結(jié)為重”,因此“以……為……”不需翻譯。例如:

        梅美……美……

        (關(guān)于這種用法可參看呂叔湘著《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

       。2)作介詞,相當于“把”、“用”、“憑借”。例如:

        有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時告鬻梅者(把)

        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其智力為也(憑借)

       。4)作連詞,表示行為的目的,譯成“來”。例如: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求錢也

        未可明詔大號繩天下之梅也

        第三題中文言常用實詞“病”,在本文中有如下意義:

       。1)使動用法,解釋為“使……成為病態(tài)”,例如:

        夭梅

       。2)作動詞,解釋為“有病態(tài)的”,例如:江浙之梅皆

       。3)作形容詞,解釋為“病殘的”、“病態(tài)的”,例如:

        辟梅之館以貯之

        此外,還有如下幾種意義:

       。1)作名詞。

        解釋為“重病”、“病”,例如“君之在腸胃

        解釋為“缺點”,例如:人皆嗤吾困陋,吾不以為

        解釋為“恥辱”、“沒趣”,例如:圣人非所熙也,寡人反取

       。2)作形容詞,解釋為“困苦不堪”,例如: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

        〖小資料〗

       。ㄒ唬┳髡吆喗。

        龔自珍(1792~1841),近代的啟蒙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學家。又名鞏祚,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現(xiàn)在杭州市)人。出身于一個世代儒學的官僚家庭。少年時期即鄙薄時文制藝,愛好經(jīng)世致用之學和詩詞。38歲考取進士。前后在內(nèi)閣中書做了二十年無關(guān)輕重的下級官吏。后來借故辭職南歸。死的那一年在丹陽云陽書院擔任講席。

        龔自珍具有比較進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張,對于后來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驅(qū)作用。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在詩歌方面。他善于把詩歌作為武器,大膽地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危機、統(tǒng)治集團的專制和腐朽,熱情地歌頌理想和個性的解放,發(fā)出強烈的要求改革的聲音。

        [1] [2] [3] 下一頁  

      《病梅館記》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了解龔自珍和寫作背景。

        2.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式。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鑒賞托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結(jié)合語境揣摩語言。品味本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三、德育滲透目標

        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重點、難點】

        托物言志:以梅喻人、托梅議政,用藝術(shù)形象來隱晦曲折地表情達意。

        語言揣摩。

        【解決辦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小品散文,篇幅短小,結(jié)構(gòu)嚴謹,寓意深刻。由于學生與那個時代相隔很遠,理解文章的寓意可能有一定的困難?上葟膬蓚方面人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首先,可從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引出本文,用詩中所表現(xiàn)的主題托出本文的寓意。其次,可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的思想及其寫作本文的時代背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課文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

        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朗讀,體會本文句式整齊、感情強烈的特點?纯催@樣的特點與作者感情的抒發(fā)是如何統(tǒng)一在一起的。

        【學生活動】

        發(fā)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借助注釋疏通課文。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揣摩語言,理解內(nèi)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yù)習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課文。

        二、導入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饼徸哉涞摹兑押ルs詩》膾炙人口。今天,我們學習他的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病梅館記》。

        三、范讀

        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示范朗讀。

        四、誦讀

        學生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和感情。

        五、疏解

        理解語言表層意思,理清行文思路。

        第一段,揭示產(chǎn)生病梅的根源。文章起筆先簡要敘述梅的產(chǎn)地:“江寧之龍皤,蘇州之鄧尉,杭州之西溪,皆產(chǎn)梅!比缓蠊P鋒一轉(zhuǎn),引出一段有些人評價梅的美丑,用“固也”一語輕輕收住。接著,作者開始詳細分析病梅產(chǎn)生的緣由。原來,在“文人畫士”的心目中,梅雖然“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但是,一“未可明詔大號”;二不能讓人“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三,從客觀上說又不能“以其智力為也”。所以,他們只好通過第四個途徑了。于是,他們暗通關(guān)節(jié),讓第三者來轉(zhuǎn)告“鬻梅者”,斫正,刪密,鋤直,以投“文人畫士孤癖之隱”。在這樣的情況下,“江南之梅皆病”也就無可避免了!拔娜水嬍恐溨抑链嗽!”一句感嘆,道出了作者的無盡憤慨,也為下文“誓療之”蓄足了情勢。

        第二段,寫作者療梅的行動和決心。“予購三百盆”而“誓療之”,可見其行動的.果斷;“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可見其成功的誓言;“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可見其堅持到底的決心。

        第三段,寫作者辟館療梅的苦心。這一段,作者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閑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

        教學時可用問題引導:

        1.課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話這樣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nèi)容?請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此句前冒號的作用,并明確:冒號表示對上文的總結(jié),說明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所造成的惡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來賺大錢,而這種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就必然導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惡果。

        2.為什么有人會將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讓其賺大錢呢?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是什么?

        ——因為文人畫士喜歡“夭梅病梅”卻不敢“明詔大號”地用此時尚去“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

        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沒有具體的內(nèi)容?

        ——它的,它們的。文中有具體的內(nèi)容,如:“或曰:……密則無態(tài)!

        4.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現(xiàn)象,作者的表現(xiàn)是什么?

        ——泣療貯

        [按]此問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辨析篩選的方法選出上述三個字,并明確: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療救梅、保護梅的行動和決心,其行其志令人稱許。

        5.從文中看,作者療梅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縱、順、毀、解、復、全(板書)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記病梅館的?

        ——是社會方面對梅的摧殘、扭曲;一是作者對梅的哀痛、療救。這正是全文的基本內(nèi)容。

        六、熟讀

        學生熟讀成誦。

        七、作業(yè)

        1.辨析下面多義詞的詞義。(課后練習二)

        [使]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讓,命令)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

        人皆得以隸使之(使喚,驅(qū)使)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派,命令)

        [病]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重病)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有病)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使……病)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擔心,憂慮)

        [解]

        悉埋于地,解其棕縛(解開,解下)

        后雖經(jīng)婉解,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解釋)

        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明白,理解)

        太后之色少解(緩和)

        [本]

        予本非文人畫士(本來,原本)

        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根本,基礎(chǔ))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考察,推究)

        [窮]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使窮盡,用盡)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完結(jié).終了)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走到盡頭)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不得志)

        2.課后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加深感受理解。

        二、理解托物言志

        1.本文句句說梅,有沒有言外之意?

        本文表面上句句說梅,實際上卻是以梅喻人,字字句句抨擊時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為美,以至使梅花受到摧殘,影射統(tǒng)治階級禁錮思想、摧殘人才的丑惡行徑!坝幸晕娜水嬍抗埋敝[明告鬻梅者”,暗示的正是那些封建統(tǒng)治者的幫兇,他們根據(jù)主子的意圖,奔走效勞,以壓制人才為業(yè)。斫正、刪密、鋤直,這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的惡劣手段;他們攻擊、陷害那些正直不阿、有才能、有骨氣、具有蓬勃生氣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條”和生機窒息的枯干殘枝,亦即屈曲、邪佞和死氣沉沉的奴才、庸才。作者“購三百盆”,“泣之三日”,為病梅而泣,正是為人才被扼殺而痛哭,無限悲憤之中顯示了對被扼殺的人才的深厚同情!翱v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就是說要破除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人才的束縛、扼制,讓人們的才能獲得自由發(fā)展!氨貜椭,一定要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態(tài)。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見,本文表面寫梅,實際是借梅議政,通過寫梅來曲折地抨擊社會的黑暗,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

        這篇文章是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寫的。作者通過譴責人們對梅花的摧殘,形象地揭露和抨擊了清朝封建統(tǒng)治階級束縛人民思想,壓制、摧殘人才的罪行,表達了要求改革政治、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愿望,與他的《已亥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2.引導學生分析文中形象的表層意義和言外之意:

        梅 人才

        病梅 遭摧殘、壓抑的人才

        文人畫士 封建統(tǒng)治者

        品梅標準:曲、欹、疏 選拔人才標準:奴才、庸才、歪才

        摧殘梅的手段:繩、夭、病、斫、刪、鋤、養(yǎng)、遏 束縛人才思想、屠殺正直之士、豢養(yǎng)奸邪小人、扼殺新生力量)

        摧殘梅的后果:皆病、禍烈 大批人才遭殘酷屠殺

        療梅的措施:購、縱、順、毀、埋、解、復、全、辟、貯 解除人才束縛、恢復人才生機、解放人才個性、改革沉悶政局

        療梅的愿望:誓、必、甘、窮 表達了拯救人才的強烈愿望、與準備迎接斗爭的堅定信心

        3.抽查課后練習一的完成情況。

        根據(jù)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固也。(引用的話有什么作用?作者為什么說“固也”?)

        三句引用的話,表面是說明一些人對梅的審美標準,實際上是影射封建統(tǒng)治階級選用人才的標準。他們扼殺那些有才能、有骨氣的正直的人,專門選用那些邪佞、毫無生氣的庸才。

        “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的讓步轉(zhuǎn)折關(guān)系:先退一步,暫且承認有的人是有那么一種對梅的審美觀,然后逐步轉(zhuǎn)入作者要表達的同這引用的話相反的意思,直揭“文人畫土”利用這種審美觀的險惡用心和摧殘梅花的罪惡行徑。

        (2)這里,“明告鬻梅者”的人實際正是文入畫士的幫兇,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幫兇;“斫其正……遏其生氣”,這些殘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的卑鄙伎倆,他們迫害有才能、有作為、有骨氣的人才,所企求的則是一些卑鄙無恥、唯唯諾諾的奴才。

        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這幾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嗚呼!安得使子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這段話寄托了作者什么理想?)

        ——作者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閑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殺的黑暗的政局。事實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過小京官,而且受到權(quán)貴的歧視和排擠,自己的才能都無法施展,更不要說解除全國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嘆作結(jié)。但是,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為不容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會受到他們的攻擊和迫害,但他毫不畏懼,決心迎接斗爭,襯托出他堅定地追求個性解放的政治理想。

        5.作者為什么采用隱晦的手法?

        介紹寫作背景和作者,促進學生理解。

        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敏銳地預(yù)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機,對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禁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與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才”,以掃除“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局面。《病梅館記》就寫作于這樣一個時代。

        三、鑒賞語言

        本文用詞十分準確、形象。如談到一些人對梅的審美觀時,用“曲”和“直”,“欹”和“正”,“疏”和“密”六個形容詞,準確簡練、對比鮮明地擺出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對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人才的手段,作者用了“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語言十分精當:“斫”字揭露他們對正直人才的粗暴摧殘;“養(yǎng)”字形象地點出封建統(tǒng)治階級豢養(yǎng)奸佞小人的不良居心;“刪”字暗喻大批人才遭到壓抑迫害;“夭”字象征新生力量被扼殺;“鋤”字直喻大量正直忠貞之士遭清洗;“遏”字指不讓人才發(fā)揚蓬勃的朝氣。寫作者療梅的行動和決心,主要是通過“縱”“順”“毀”“解”和“復”“全”“貯”這些準確而精練的動詞表現(xiàn)出來的,這一連串動詞顯示的是一系列行動,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的滿腔悲憤和戰(zhàn)斗激情。

        本文還用了許多整齊、富有感情色彩的語句,增強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和抒情色彩。比如:“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這幾句形成排比,一氣呵成地寫出了那些人的評梅標準。又如:“有以文人畫士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這幾個整齊的句子,寫盡了統(tǒng)治者扼殺人才的種種手段,也蘊含著作者的滿腔悲憤。

        讓學生欣賞自己喜歡的語句。

        四、作業(yè)

        課后練習三

        結(jié)合課文及相關(guān)詩句,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戰(zhàn)斗意志。學生可自由發(fā)揮,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要人云亦云。

      《病梅館記》教案 篇8

        重點:

        1、 培養(yǎng)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一、 導入

        今天學習《病梅館記》,作者龔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己亥雜詩》。(請一學生默寫在黑板另一端)

        二、 梅花,大家見過,也學過不少關(guān)于它的詩詞,一起回憶一下。

        三、 分析“病梅”:齊讀第一段,用一個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樣?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實乃——“禍”

        嚴重嗎?——兩個“皆”

        病梅之禍,誰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畫士乎?

        四、 面對病梅之禍,龔自珍豈能“自珍”,袖手旁觀?

        齊讀第二段,一個字概括——“療”

        “療”的實質(zhì)是什么?

        五、 齊讀第三段,寫什么?

        療梅的決心

        很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

        六、 小結(jié)全文

        文章以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花,偏愛梅花的病態(tài),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殘梅花為例,深刻批判統(tǒng)治者嚴酷的思想鉗制和摧殘人才的罪惡,表達了作者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

        七、 比較鑒賞《病梅館記》和《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現(xiàn)對人才遭遇的不滿。2、都表達改革現(xiàn)實的愿望

        異:1、前者托物言志,側(cè)重對人才的挽救

        2、主,側(cè)重對人才的任用

        八、 板書

        病梅館記

        龔自珍

        梅——病——禍——療——決心

      《病梅館記》教案 篇9

        自讀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延伸目標:啟示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體自讀過程:

        一、說“梅”。

        問:“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樣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觀念里代表何種精神?(引導學生想想說說——不畏艱險、與眾不同、堅強、忠貞、美麗等。)

        二、觀“梅”。

        投影顯示以下文字資料以及各種各樣的梅圖,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guān)于“梅”審美觀: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ㄒ龑W生一邊讀一邊抓住關(guān)鍵詞,如:斜斜、橫斜、疏影等,想象梅樹的形態(tài);然后通過欣賞名家梅圖,體會“美”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審美特點:曲、欹、疏。)

        三、讀《病梅館記》,在解決字、詞、句的基礎(chǔ)上,完成以下幾題。

        1.作者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的“梅“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2.作者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的“梅”采取了什么行動?這一行動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傾向?

        3.聯(lián)系時代背景,再領(lǐng)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四、擴張閱讀:

        材料一:(略)

        [閱讀提示]:以上各詩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樣的精神?

        材料二:[略]

        [閱讀提示]: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和課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處嗎?(參考解說略)

        案例評析:在這個理解過程中,教師首先能充分給與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情境,讓他們自己去想、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意識,并且給學生提供了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的機會,引導他們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很好的體現(xiàn)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

      《病梅館記》教案 篇10

        【目的要求】

        1.掌握,積累“病”、“業(yè)”等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

        2.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3.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文言基礎(chǔ)知識】

        1.字詞解析

        ①注意釋義

        以欹為美(欹,音qī,傾斜)

        明詔大號(詔,音zhào,告訴,一般指上告下)

        斫直(斫,音zhuó,用刀斧砍)

        孤癖之隱(癖,音pǐ,偏嗜)

        鬻梅者(鬻,音yù,賣)

        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貯,音zhù,儲藏)

        ②詞性活用

        A使動用法

        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夭,使……屈。病,使……成病態(tài),弄成病態(tài))

        夭其稚枝(夭,使……彎曲)

        縱之順之(復,使……順天性)

        必復之全之(順,使……恢復。全,使……保全)

        B意動用法

        既泣之三日(泣,為……泣)

        C形容詞用作名詞

        以欹為美(欹,(枝干的)傾斜)

       、垡辉~多義

        [病]

        A名詞

        君之病在腸胃(重病《扁鵲見蔡桓公》)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ū撞。秉c,《訓儉示康》)

        B動詞

        鄭人病之(擔心,憂慮《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而江浙之梅皆。ㄓ胁B(tài),本課)

        C形容詞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不堪《捕蛇者說》)

        [業(yè)]

        A名詞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事業(yè),功業(yè)《隆中記》)

        武陵人以捕魚為業(yè)(職業(yè),職守《桃花源記》)

        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yè)(學業(yè)《樂羊子妻》)

        B副詞

        若業(yè)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已經(jīng)《黃生借書說》)

       、2句式解析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錢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判斷句)

        固定結(jié)構(gòu)講解

        “以……為……”

        在這一結(jié)構(gòu)中,“以”相當于“拿”,“用”,可分為兩類

       、佟耙浴瓰椤敝小盀椤碑敗白鳛椤敝v,“為”后是名詞,可譯為“拿(用)……作為……”

        如: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五年為期

       、凇耙浴瓰椤敝小盀椤碑敗笆恰敝v,“為”后是形容詞,表示比較起來怎么樣,F(xiàn)代漢語仍沿用這種文言句式,如“以大局為重,”因此“以……為……”不需對譯。

        如: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

        3.難句解析

       、倜分ブ柚址谴来狼箦X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之欹之疏之曲”可譯作助詞“的”,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也有作主謂間助詞理解的,起獨立作用!爸橇Α迸c現(xiàn)代漢語不同,譯作智慧、能力。全句譯為:梅的(枝干的)橫斜、疏朗、曲折,又不是蠢蠢地追求金錢的人能憑他們的智慧能力辦到的。

       、诎驳檬褂瓒嘞救眨侄嚅e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安”,疑問代詞,怎樣的意思,“窮”即窮盡。全句譯為:怎樣才能使我有很多空暇時間,又有很多空閑的田地,來大量存貯江寧,杭州,蘇州的病梅,盡我一生的光陰來治療病梅呢!

        【內(nèi)容主旨】

        本文共三段。

        第一段、揭示產(chǎn)生病梅的根源。開頭說明“江寧之龍蟠……皆產(chǎn)梅”引出論述對象。接著分三層論述產(chǎn)生病梅的根源。

        第一層,舉出有的人對梅的審美觀點:“梅以曲為美……密則無態(tài)!边@一品梅的標準,影射封建統(tǒng)治階級選用人才的標準。為了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實行嚴酷的思想專制,忌恨和扼殺那些正直的,有骨氣的,生氣蓬勃的人,而要求人們成為委曲,邪佞和毫無生氣的庸才和奴才。

        第二層,進一步指出上述觀點正是“文人畫士”的觀點,以揭示產(chǎn)生病梅的社會根源。作者揭出文人畫士“心知其意”而“未可明詔大號”,說明這種觀點的見不得人,從而批判了它的邪惡。

        第三層,寫文人畫士們幫兇們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坝幸晕娜水嬍抗埋敝[明告鬻梅者”,指的也正是封建統(tǒng)治者的幫兇,根據(jù)其主子的意圖,奔走效勞的卑劣行徑。斫正,刪密,鋤直,是夭梅,病梅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的惡劣手段。他們攻擊,陷害那些正直不阿和具有蓬勃生氣的人才,要造就的只是“旁條”和生機窒息的枯干殘枝,亦即委曲,邪佞和死氣沉沉的奴才和庸才。

        第二段、寫自己療梅的行動和決心。

        作者一次就買三百盆病梅而“誓療之”,可見其行動的果斷!捌铡睘椴∶范菫槿瞬疟欢髿⒍纯,無限悲憤之中顯示出了對被扼殺的人才的深厚的同情。作者寫出了一系列的行動,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滿腔悲憤和戰(zhàn)斗激情!坝璞痉俏娜水嬍,甘受詬厲”鮮明地表現(xiàn)了作者的斗爭決心。

        第三段、寫自己辟館療梅的苦心。

        最后這段作者慨嘆自己暇日不多,閑田不多,療梅的力量有限,也就是慨嘆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受扼殺的黑暗的政局。事實上,作者一生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只做過小京官,而且受到權(quán)貴的歧視和排擠,自己的才能都無法施展,更不要說解除全國人才所遭受的扼制了。因此,他只能以感嘆作結(jié)。不過,作者的思想仍是積極的。他渴望“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充分表現(xiàn)出堅持戰(zhàn)斗的意志。

        【寫作特點】

        本文寫作上的特點是托物言志。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是政治改革的重大主題,揭露批判的是清朝統(tǒng)治者壓抑人們思想,摧殘人才的罪惡。在當時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下,這是難于從正面直接議論的,只好巧妙地以梅喻人,托梅議政,表面上句句講梅,實際上處處有言外之意,而且比喻貼切,寓意深刻而不隱晦。

        【解題指導】

        一、

        1.三句引用話的作用見【內(nèi)容主旨】。“固也”是“固然如此”的意思,表示前后部分讓步轉(zhuǎn)折關(guān)系:先讓一步,暫且承認有的人有那么一種對梅的審美觀,先讓一步,下面逐步轉(zhuǎn)入作者要表達的,同這引用的話相反的意思,有揭“文人畫士”利用這種審美觀的奸險用心和摧殘梅花的罪惡行徑,提倡解放病梅,要“縱之順之”讓它自然生長發(fā)展。

        2.言外之意見【內(nèi)容主旨】

        3.體現(xiàn)了作者明知他的思想行為會遭受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批判迫害,但他毫不畏懼,決心迎接斗爭的思想。

        二、

        1.①梅以曲為美(以,拿,用,介詞)

       、谖纯擅髟t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以,連詞)

        ③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前“以”,介詞。后“以”,連詞)

       、堋云渲橇橐玻ㄒ,介詞,憑借)

       、萦幸晕娜水嬍抗埋敝[明告鬻梅者(以,介詞,把)

        2.①江寧之龍蟠(之,助詞“的”用在主語和中心語之間,表領(lǐng)屬關(guān)系)

       、诿分ブ枨ㄖ~“的”。或助詞,用于主謂之問,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

       、畚娜水嬍恐溨抑链嗽眨ㄇ啊爸,助詞“的”。后“之”助詞,變主謂短語為句子的主語)

        三、見【文言基礎(chǔ)知識】之“一詞多義”

        【資料窗】

        龔自珍(1792—1841),字 人,號定盫,清代仁和(現(xiàn)浙江省杭州市)人。自幼嶄露才華,38歲中進士后在北京擔任史館校對,內(nèi)閣中書,禮部主事,宗人府主事等。48歲辭官回南方!恫∶佛^記》是南歸寓江蘇昆山時所作。后來他先后在杭州紫陽書院和江蘇丹陽的云陽書院講學。1841年逝世于云陽書院。

        龔自珍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是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之一。他生在清代“乾(隆)嘉(慶)盛世”的后期。當時清朝統(tǒng)治的腐敗日益顯露。他最早預(yù)感到清皇朝的末日即將來臨。他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他對清朝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和腐敗的政治深感不滿,力主“更法”,“改圖”,廢科舉,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則徐、魏源等人組織宣南詩社。講求經(jīng)世致用之學,宣傳改良主義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義,也仍然為保守勢力所不容,所以他一再遭受排擠打擊。在北京輾轉(zhuǎn)十年,都只是當小官,最后還被迫棄官回鄉(xiāng)。但他的革新思想在當時產(chǎn)生很大的社會影響,并對后來的維新派政治改良運動起了推動作用。

        龔自珍著作豐富,有散文三百多篇,詩詞近八百首,在這兩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他的散文大都表現(xiàn)他的政治主張和社會思想,才氣橫溢,意氣飛揚,但由于看不到變革現(xiàn)實的社會力量,散文中也反映一些消極顯隱的思想。他的詩詞表現(xiàn)了對黑暗現(xiàn)實的深刻不滿和要求改革的渴望,氣勢磅礴,色彩瑰麗。他的作品收集在《龔定盫全集》里。

        [1]

      《病梅館記》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2. 通過精讀,讀懂文字,讀通文意。

        3. 通過品讀,讀出手法,讀透文旨。

        二.教學重點

        讀懂文字,讀通文意。

        三.教學難點

        讀出手法,讀透文旨

        四.授課時數(shù)

        一課時

        五.教學方法

        誘思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幻燈展示:

        己亥雜詩(一二五)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生:齊背。

        師:本詩寫于道光十九年詩人辭官歸家的途中,當時朝政日非,邊事日緊,舉國上下“人心混混”,人才極度匱乏,用龔自珍自己的話說:朝廷無“才相”,兵營無“才將”,學校無“才士”,田野無“才農(nóng)”,工廠無“才工”,街市無“才商”,甚至連“才偷”“才盜”也沒有。龔自珍針對“九州”“萬馬齊喑究可哀”的政治時局,痛感于“衰世”才乏人庸的社會現(xiàn)狀,仰天長嘆,喊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我們很多人也正是通過這一首詩認識龔自珍的,他是清代后期進步的思想家、文學家,希望當時的統(tǒng)治者能夠變法圖強,尊重人才,解放人才,重用人才。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龔自珍,共同學習他的散文名篇——《病梅館記》,

        板書:

        病梅館記

        龔自珍

        (二).目標導航

        幻燈展示: 初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自讀課 再讀:讀懂文字,讀通文意

        三讀:讀出手法,讀透文旨

        師:“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都知道誦讀是學習文言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千古一帝康熙就說,他讀書每篇文章必讀100遍,《病梅館記》是一篇自讀課,既然是“自讀”,我覺得同學們學習時應(yīng)該突出兩點:一要自主,二要多讀。這一節(jié)我想引導同學們通過閱讀達成三個目標:通過朗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通過精讀,讀懂文字,讀通文意;通過品讀,讀出手法,讀透文旨。

        幻燈展示:

        初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步驟:

        方案1:聽讀——自讀——齊讀

        方案2:①幻燈展示重要字詞、句讀,找一學生讀,以檢查預(yù)習效果。最后齊讀一遍。

        ②學生齊讀一遍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同學們讀得很流暢,若能把感情讀出來就更好了,而要讀出感情,就必須先理解文章。下邊讓我們在“讀準字音,讀清句讀”的基礎(chǔ)上,再進一步,“讀懂文字,讀通文意”。

        板書:

        一.詞語:音義、句讀

        幻燈展示:

        再讀:讀懂文字,讀通文意

        1. 自學探究,標注疑惑。

        2. 合作交流,質(zhì)疑解疑。

        師:先給同學們幾分鐘時間精讀課文,結(jié)合資料疏通文意,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標注出來,一會兒把自己的問題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這一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時,約20分鐘)

        幻燈展示:

        3. 超級男生VS超級女生

        師:同學們沒有疑問了,現(xiàn)在我們來一個比賽,這一課有兩個詞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我已挑選出來了,請同學們解釋。比賽的規(guī)則是:男同學一組,女同學一組,實行搶答制,答對一句獎100分,答錯一句扣100分,先舉手,經(jīng)允許之后才能回答。首先我找兩個幫手記分,課代表+1女生(站在老師兩側(cè))。下邊比賽開始。

        幻燈展示及過程:(略)

        (公布比賽結(jié)果)

        前兩個目標我們都順利地完成了,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

        幻燈展示:

        三讀:讀出手法,讀透文旨

        問題一:品讀第一段,思考:“而江浙之梅皆病”是哪些人造成的?

        明確:

        文人畫士 黑手

        告鬻梅者 幫手 而江浙之梅皆病

        鬻 梅 者 殺手

        (可借機分析文章內(nèi)容:分析三種人的所作所為(指控他們對梅犯下的罪行)。作者對這三種人是什么感情啊?作者對梅受到摧殘是什么感情呢?)(先讓學生說,然后老師結(jié)合課件總結(jié)。)

        問題二:通讀全文,同學們覺得本文僅僅是寫“梅”嗎?

        明確:托物言志,托梅議政,借梅喻人。

        (學生說出是寫“人才”后,接著問“病梅”指什么,舉例,寫作手法。)

        (同學們學過運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嗎?劉禹錫的《陋室銘》、周敦頤的《愛蓮說》、韓愈的《馬說》、陸游的《卜算子·詠梅》(讓學生說出托什么言什么))

        板書:

        手法:托物言志

        師:背景介紹:同學們?nèi)绻私饬藢懽鞅尘埃瑫菀桌斫膺@一點。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思想統(tǒng)治,奴役人民,一方面把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法定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zhèn)壓知識分子,像我們比較熟悉的“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故事。龔自珍詩中寫到:“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笨梢姰敃r政治氣氛之緊張。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tǒng)治之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天下出現(xiàn)了“萬馬齊喑”的政治局面。龔自珍自己就是受害者之一,他考了6次才在38歲時考中進士,又因宣傳改良主義思想,不為保守勢力所容,一再遭受排擠打擊,在京城輾轉(zhuǎn)十年(38歲到48歲),都只是當小官,道光十九年被迫棄官回鄉(xiāng),《病梅館記》就寫于辭官回鄉(xiāng)后的道光十九年(1839年)。龔自珍對統(tǒng)治階級扼殺人才、禁錮思想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強烈地呼吁社會改革和個性解放,殷切地希望“天公”能夠“不拘一格降人材”,以掃除“萬馬齊喑究可哀”的局面。但在當時的政治形勢下,作者不可能直言政事,而只能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含蓄委婉地托梅議政,借梅喻人。

        文旨:明白了本文的寫作手法,我們是不是有一種豁然開朗、茅塞頓開的感覺,啊,原來這篇文章是托梅議政,借梅喻人,表面寫的是梅,其實寫的是人才,是政治,他希望文人畫士這些統(tǒng)治者不要以一個標準來束縛梅,評判梅,也就是希望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材”。所以《病梅館記》和《己亥雜詩》(一二五)的主旨是一致的,用《己亥雜詩》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材。我用四個字概括為:

        板書:

        文旨:解放人才

        下邊就讓我們齊背一遍《己亥雜詩》(一二五),以此作為對《病梅館記》的詮釋。

        幻燈展示:《己亥雜詩》(一二五)

        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下邊請同學們再齊讀一遍課文,要讀出感情,讀出語氣。

        (六).課堂小結(jié)

        幻燈展示: 初讀(朗讀):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自讀課 再讀(自由):讀懂文字,讀通文意

        三讀(品讀):讀出手法,讀透文旨

        四讀(誦讀):熟讀成誦,誦而能寫

        師:這一節(jié)我們主要通過閱讀,達成了三個目標: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懂文字,讀通文意;讀出手法,讀透文旨。我希望同學們將閱讀進行到底,下去再進行第四次閱讀,即誦讀,做到熟讀成誦,誦而能寫。也希望同學們通過這一節(jié)課掌握住古詩文四步閱讀法,以后可以自學古詩文。

        同學們,“江浙之梅皆病”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的國家已經(jīng)邁進了一個改革開放、民主自由的新時代,我希望同學們都能去掉身上的嬌氣、俗氣、怨氣、怒氣、晦氣,多一些骨氣、傲氣、才氣、朝氣、浩然正氣,做一個意氣風發(fā)的新青年,做一株迎風傲雪的健康自然之梅。

        (七).課后實踐

        幻燈展示:

        1.必做:課后練習2。

        2.選做:聯(lián)系現(xiàn)實,談?wù)勚行W教育中的“病梅”現(xiàn)象,寫到摘抄本上,字數(shù)不限,談出真知灼見即可。

        六.板書設(shè)計

        病梅館記

        龔自珍

        一、 詞句:音義、句讀

        二. 手法:托物言志

        三. 文旨:解放人才

      《病梅館記》教案 篇12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2、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3、理解本文內(nèi)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詞語和文章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龔自珍有一首詩幾乎人人能背誦,這就是《己亥雜詩》。大家能不能齊聲背一背這首詩? 

        龔自珍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哀痛和吶喊?因為迫切要求改良的龔自珍對政治腐敗的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禁錮思想、扼殺人才的現(xiàn)實極其不滿。正如他在《乙丙之際著議第九》里所說:“才士與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以至于戮之!薄奥酒淠軕n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币痪湓,就是扼殺憂國憂民之心,扼殺禮義廉恥之心,扼殺改革發(fā)展之心。針對這種現(xiàn)實,龔自珍寫了一篇藝術(shù)性很強的小品文,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病梅館記》。 

        (板書:病梅館記) 

        二、學習新課 

        1、解題 

        [教法]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作者、作品和題目。 

        [要求]學生明確以下五點: 

       、僮髡叩纳涑宕笃。 

        ②作者的姓名字號——龔自珍,字      ( s )人,號定     (   n) 。 

        ③對作者的定評——思想家、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先 驅(qū)。 

        ④作者的作品和文集——《龔自珍全集》。 

       、蓊}目——“記”標明文體是小品文或隨筆。 

        2、預(yù)讀 

        [教法]兩名學生一人讀前一段,一人讀后一段,要朗讀。 

        [要求]兩名學生讀的同時,其他學生看課文,并用鉛筆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3、釋譯 

        [教法]①采用學生提疑,學生解疑的方法解決課文中學生不懂的一些問題。 

       、诶蠋熖嵋刹⒁龑W生解釋、翻譯、理解一些語句。 

       、廴氖枥硗戤吅,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要求]重點弄清以下內(nèi)容。 

       。1)結(jié)合句子理解“以”、“則”、“之”、“其”四個虛詞。 

       。2)結(jié)合句子理解“夭”、“病”、“泣”、“順”四個活用的實詞。 

        (3)結(jié)合課文釋譯以下九個句子: 

       、倜芬郧鸀槊,直則無姿 

        ②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 

       、鄄豢梢允固煜轮耥街,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yè)以求錢也 

       、苊分ブ柚址谴来狼箦X之民能以其智力為也 

       、蓓狡湔,養(yǎng)其旁條 

       、藜绕 

       、呖v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以五年為期,必復之全之 

        ⑧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岚驳檬褂瓒嘞救,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4、理解 

        [教法]設(shè)疑提問,啟發(fā)談話為主。 

        [要求]①逐段理解文章的表層內(nèi)容。 

       、谠凇都汉ルs詩》與課文的對比中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 

        【 設(shè)問1】課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話這樣說:“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這里的“此”指代什么內(nèi)容?請用課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 

        [按]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此句前冒號的作用,并明確:冒號表示對上文的總結(jié),說明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所造成的惡果是“鬻梅者”以“斫其正,養(yǎng)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來賺大錢,而這種摧殘梅花的惡劣行徑,就必然導致了“江浙之梅皆病”的惡果。 

        (板書:斫   養(yǎng)    刪    夭    鋤    遏) 

        【設(shè)問2】為什么有人會將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明告鬻梅者”讓其賺大錢呢?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是什么?請作最簡要的回答。 

        ——因為文人畫士喜歡“夭梅病梅”卻不敢“明詔大號”地用此時尚去“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而“蠢蠢求錢之民”卻不能想到這一點。文人畫士的“孤癖之隱”概括起來就是:以“夭梅病梅”為時尚,并想以此來“繩”天下之梅。 

        (板書:繩    夭   。 

        [按]此句旨在引導學生理解“此文人畫士……以其智力為也”兩句意思,教師在引導學生作答的同時,讓學生明確:“江浙之梅皆病”惡果的產(chǎn)生是由于“鬻梅者”制造病梅“以求重價”的行為所致,而“鬻梅者”制造病梅的原因則是由于文人畫士的偏嗜病梅——這就是病梅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 

        【設(shè)問3】“文人畫士心知其意”中的“其意”怎么理解?文中有沒有具體的內(nèi)容? 

        ——它的,它們的。文中有具體的內(nèi)容,如:“或曰:……密則無態(tài)! 

        “或”字怎么解釋?誰能對此作大膽的推測? 

        ——有的人?赡苁且话闳,也可能是居高位者,甚至是統(tǒng)治者。不然何以使文人畫士“心知其意”并以之為尚? 

        [按]通過此問必須啟發(fā)學生明確:封建統(tǒng)治者的品梅標準或說是“孤癖之隱才是產(chǎn)生江浙之梅皆病”的根本原因。顯見,作者的影射對象之所在。 

        【設(shè)問 4】面對“江浙之梅皆病”的社會現(xiàn)象,作者的表現(xiàn)是什么?請用三個字來概括,看誰說的準確? 

        ——泣    療    貯 (板書) 

        [按]此問學生如不能準確回答,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辨析篩選的方法選出上述三個字,并明確:此三字乃作者同情梅、療救梅、保護梅的行動和決心,其行其志令人稱許。 

        從文中看,作者療梅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縱、順、毀、解、復、全(板書) 

        【設(shè)問 5】 縱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記病梅館的? 

        ——一是社會方面對梅的摧殘、扭曲;一是作者對梅的哀痛、療救。這正是全文的基本內(nèi)容。(板書:社會    作者) 

        【設(shè)問6】作者僅僅是為寫梅而寫梅的嗎? 

        ——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板書) 

        [按]此問旨在理解文章的深刻內(nèi)涵。教師可引導學生明確:文中梅的遭遇正是清朝封建專制統(tǒng)治下人才的遭遇;作者對梅的態(tài)度,正是作者對人才的態(tài)度;作者對造成梅的病態(tài)的痛斥,正是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摧殘人才、扼殺人才罪行的痛斥;作者要求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形態(tài),正是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設(shè)問7】 正因為作者以梅喻人,托物言志,所以文中對梅的感情實際上是對人的感情,在“記”的同時,又有飽含感情的抒情性句子,請找出來。 

        ——①“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②“嗚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閑田,以廣貯江寧、杭州、蘇州之病梅,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按]讀此兩句意在體會抒情句的特點,并由此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作者的《己亥雜詩》,并在課堂上吟誦該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弊詈蠼處煆娬{(diào):課文和詩表達了相近的主題,這就是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三、課堂小結(jié) 

        這一節(jié)我們通過課文的學習,重點學習了四個虛詞、四個實詞,理解了本文“以梅喻人”“托物言志”的特點,并學習了一種讀書方法,這就是我的在第一段的學習中所采用的“執(zhí)果索因”閱讀法,希望大家下去能逐漸地掌握它,運用它。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并將本課所學的虛詞、實詞整理在筆記本上。 

        2、思考并完成課后一、二、三各題。 

        [1]

      《病梅館記》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誦讀課文,引導學生認識作者反對束縛人才、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意義。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3、提高學生誦讀和欣賞文言文的水平。

        教學重點: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旨意。

        教學建議: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在預(yù)習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資料,完成課后習題。

        課型設(shè)計:賞讀課。

        教學方法:誦讀、點撥、研討。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以故事引出歷史背景)

        二、 誦讀指導

        1、教師范讀(配古箏曲)

        2、理論指導(引姚鼐語)

        3、學生齊讀(伴隨音樂)

        三、設(shè)疑導讀(提出 思考題)

        1、梅的病態(tài)表現(xiàn)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態(tài)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療梅的決心是怎樣體現(xiàn)的?

        四、梳理思路(繪制文章脈絡(luò)圖)

        五、領(lǐng)悟情感(一腔悲憤寄梅中)

        六、比較閱讀(一詩一文)

        七、研討問題

        怎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

        八、收束全課

        板書設(shè)計 (一)

        品梅的標準: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     病梅的手段:斫、刪、鋤      摧殘人才

        嚴重的后果: 梅  皆  病

        行動:購 盆、辟  館

        療梅的決心      辦法:縱、順、毀、解…      拯救人才

        愿望:窮 其 一    生

        板書設(shè)計 (二)

        話梅(對象)

        評梅(標準)——嘆梅(揭露)

        療梅(救治)

        《病梅館記》教案(二)(授課部分)

        引出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館記》。

        介紹背景

        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又為什么要這樣寫?我們先來聽個小故事。從前有一個書生,一天他正在讀書,突然一陣清風襲來,書生來了雅興,隨口吟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件事傳到朝廷,結(jié)果書生被砍了頭。罪名是攻擊朝廷統(tǒng)治者不懂文化(同學們很快就會反應(yīng)到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清朝!扒屣L”中的“清”與清朝中“清”是一個字)僅僅這樣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統(tǒng)治者實行的思想文化專制達到了一個怎樣的殘酷境地。龔自珍就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長期以來大搞文字獄,壓抑、摧殘知識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萬馬齊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覺者的敏銳預(yù)感到清王朝的危機。他認為要使國家振作起來,靠的是一場變革,而變革則需要大批的人才。龔自珍要療救社會的病態(tài),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個性的解放!恫∶佛^記》正是反映這種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當時的社會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議政。這也正是我們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配樂——古箏名曲《梅花三弄》)

        強調(diào)讀音、釋義:欹、鬻、斫、垢

        自由誦讀(快慢不拘,大小聲皆宜,但絕不可默讀)

        引姚鼐語“大抵學古文者,必須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終生做外行也!

        集體誦讀(掌握節(jié)奏、控制語調(diào)、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朗讀水平與語文能力成正比)

        四 分析課文

        有了誦讀基礎(chǔ),我們可以進入課文的分析了。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寫法獨特。要把握文章的要點,首先要明確三個問題(屏幕上打出思考題)

        梅的病態(tài)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⒖即鸢福呵㈧、疏,象征對人格的扭曲。)

        2、致梅成病態(tài)的手段是什么?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刪、鋤,象征對人才的壓迫摧殘)

        3  療梅 的決心是怎樣體現(xiàn)的?

        A、先有行動:購梅、辟館;

        B、具體辦法:縱、順、埋、解、復、全

        (困難與苦衷:來自文人畫士的垢厲,暇日與閑田不多,身單力。

        C、態(tài)度愿望:不怕打擊,置垢厲與度外;窮其后半生,將療梅事業(yè)進行到底。 其勇氣、其魄力、其意志,令人欽佩、令人敬慕。

        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的托物言志: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畫士——清朝統(tǒng)治者。作者譴責摧殘梅花的舉動,實際上抒發(fā)了作者對清朝統(tǒng)治者壓抑摧殘人才的憤慨與痛恨,表達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理清思路(板書——略)

        體味情感(——無限同情,滿腔悲憤。引導學生從課文找出表達悲憤情感 的語句)

        1、“泣之三日”為病梅而泣,其實是為人才慘遭摧殘而痛心疾首“夭其稚枝、遏其生氣”如泣如訴何其悲涼,激起讀者的共鳴。

        2、皆產(chǎn)梅”與“梅皆病”遙相呼應(yīng),寫出病梅之廣、數(shù)量之多、語氣之沉痛!拔娜嘶恐溨抑链嗽铡备橇x憤添胸;一聲“嗚呼”更是令人蕩氣回腸。要拯救飽受壓抑摧殘的天下英才,豈是一人一時能做得到。尤其讓作者憂心忡忡的是,病態(tài)人格普遍存在,人們沒有感到這有什么不正常,無人提出疑義,這是一種可怕的集體沉默,這也正是時代的悲劇。作者怎能不悲、不嘆、不恨、不憤?這真是一腔悲憤寄梅中。(屏幕上打出大字)

        集體誦讀(體味情感、領(lǐng)悟情感、讀出感情)

        比較閱讀

        這感情太沉重了,讓我們暫時走出來。接下來我們來完成一個比較性的閱讀;請看大屏幕,閱讀上面的小詩,試比較一下它和《病梅館記》在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盆   松

        一樣金色的種子,

        一樣綠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棟,

        卻作這點綴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蕭蕭嶺上情,

        誰知我心中的不平?

        參考答案,同:都反映了作者反對束縛人才、主張個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寫法;異:《病梅館記》以梅喻人,借梅議政,比喻貼切,形象鮮明,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抒情,有力地表現(xiàn)了文章的主題旨。《盆松》是一首詠物詩,用第一人稱的寫法,直抒胸臆。

        小練習:以梅喻己,體味梅的痛苦以及憤憤不平的情感,并用語言將之表述出來。

        九、討論問題

        我們再試著把思維向前推進一步,討論一個比較現(xiàn)實的問 題:怎樣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激活思維,鼓勵學生不拘一格地談)

        討論中有可能談到的問題:教育制度、考試方式、人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挫折教育、培養(yǎng)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環(huán)境寬松,學有所用,允許人才流動;高考制度改革,面向所有人;黨中央提出科教興國,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社會中的跑官賣官,畢竟是少數(shù)的,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法制制度的健全,這些問題逐步可以得到解決……)

        十、教師小結(jié)

        我們的社會,終于從萬馬齊喑的陰霾年代里掙脫了出來,它的興旺發(fā)達需要建設(shè)者具有豐富多彩的個性和才干,它不再用笨重的模子鑄出呆板的陶傭,不再用殘忍的棕繩,綁出扭曲的病梅,它呼喚色彩、鼓舞個性,這些都為人才的發(fā)展提供了最佳的環(huán)境?茖W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人是科學技術(shù)的載體,沒有人就沒有科學技術(shù)。市場經(jīng)濟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本質(zhì)就是人才的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能用人才者無敵與天下!

        還記得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嗎?(詩歌打在屏幕上)讓我們一起來誦讀詩中的后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呼喚和拯救人才的吶喊,如同沖天的驚雷,滾過神州大地,響徹歷史的長空,震撼人民的靈魂,任何一個時代人才的成長都需要自由廣闊的空間。我們永遠期待“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課已進入尾聲,讓我們在《一翦梅》的歌聲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屏幕出現(xiàn)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響起。在漸弱的音樂中……)

        正如歌曲中所言: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冷冷冰雪不能沉沒,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龔自珍的年代已成為歷史,

        今天云開日出,光芒萬丈,清風雨露,萬木崢嶸。

        愛我們所愛的事業(yè),

        無怨無悔我們的青春,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學們?yōu)t灑開心、健康成長!

        十一、附課件說明:(課件在PPT演示文稿《病梅館記》中)

        課件一,課文題目(病樹畫面)

        課加二,課文內(nèi)容

        課件三,四個生字

        課件四,引姚鼐語

        課件五,思考題目

        課件六,板書思路

        課件七,一行大字(一腔悲憤寄梅中)

        課件八,《盆松》小詩

        課件九,《己亥雜詩》

        課件十,《一翦梅》音樂

      《病梅館記》教案 篇14

        一、關(guān)于教材

        《病梅館記》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外自讀課。作者龔自珍。由于作者是晚清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qū)者之一,因此本文將淺顯易懂的“易”和思想內(nèi)容深刻、藝術(shù)性強的“難”融為一體,從而使學生課外自讀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所以,如何把握教學中的“度”就成了教學這篇自讀課面對高一學生、落實教學大綱的關(guān)鍵之所在。

        從《病梅館記》在課本中的排列位置來看,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在承擔鞏固該單元文言文學習方法這一任務(wù)的同時,根據(jù)該單元的“知識和訓練”要求,還應(yīng)該承擔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并適當熟悉一些文言虛詞的任務(wù),同時,根據(jù)本文的寫作特點,還應(yīng)該學習古人“托物言志”的為文之道,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壓抑人才的憤慨痛恨之情以及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鑒于上述我對教材的認識,備課時,又考慮到一般學;飧呖即缶V和會考大綱的具體要求,我把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了解作者并認識其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殘酷摧殘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強烈愿望;

        (二)理解文言詞語:以、則、之、其、夭、病、泣、順;

        (三)理解本文內(nèi)容,體會其“托物言志”的特點。

        三條之中,理解四個文言虛詞和四個文言實詞是疏通課文文句的關(guān)鍵,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托物言志”特點是領(lǐng)會文章主題思想和表達特色的關(guān)鍵,因此,我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文言詞語,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點。作為課外自讀課,本文的難點不很突出。相對來講,教案中列出的九個句子是理解詞語、疏通文句的難點,設(shè)問中的6、7兩問是理解內(nèi)容、體會寫作特點的難點。但是由于它們是局部問題且較容易突破,所以教案中沒有將它們列為教學難點,而教學過程卻把它們當作難點來處理。

        二、關(guān)于教法

        教學中為突出重點,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做法。

        一是強調(diào)讀。這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節(jié)課我先后設(shè)計運用了個別朗讀、齊聲誦讀兩種方式,借以起到強化感知課文的作用。

        二是重視導。教自讀課,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關(guān)鍵。教師既不能“主”而不“導”,又不能“導”而不“主”,要恰當設(shè)計教學方法,靈活地指導、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課堂上導入新課,我主要采用營造氛圍引入課文的方法,突出了“導”;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我主要采用“問”的方式,讓學生在理解中說,在“說”中體悟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突出了“引”;釋譯、理解課文我主要采用師生雙方設(shè)疑問答,啟發(fā)談話式的平等討論方法,既“引”又“導”,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是啟發(fā)式。啟發(fā)性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鬃訌拈L期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育思想,強調(diào)學生的學習要處于積極地思考狀。

      《病梅館記》教案 篇15

        甘肅白銀實驗中學邢瑞霞

        自讀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延伸目標:啟示學生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具體自讀過程:

        一、說“梅”。

        問:“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樣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觀念里代表何種精神?(引導學生想想說說——不畏艱險、與眾不同、堅強、忠貞、美麗等。)

        二、觀“梅”。

        投影顯示以下文字資料以及各種各樣的梅圖,幫助學生認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guān)于“梅”審美觀: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投影資料]:(略)

       。ㄒ龑W生一邊讀一邊抓住關(guān)鍵詞,如:斜斜、橫斜、疏影等,想象梅樹的形態(tài);然后通過欣賞名家梅圖,體會“美”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審美特點:曲、欹、疏。)

        三、讀《病梅館記》,在解決字、詞、句的基礎(chǔ)上,完成以下幾題。

        1.作者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的“梅“持什么態(tài)度?為什么?

        2.作者對符合傳統(tǒng)審美觀的“梅”采取了什么行動?這一行動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傾向?

        3.聯(lián)系時代背景,再領(lǐng)悟本文“托梅言志‘的特點。

       。▍⒖即鸢嘎裕

       。▊湔n資料略)

        四、擴張閱讀:

        材料一:(略)

        [閱讀提示]:以上各詩中,作者各自寄寓“梅”怎樣的精神?

       。▍⒖冀庹f略)

        材料二:[略]

        [閱讀提示]: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和課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相似之處嗎?(參考解說略)

        案例評析:在這個理解過程中,教師首先能充分給與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情境,讓他們自己去想、去觀察、去分析、去思考,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意識、探究意識,并且給學生提供了訓練創(chuàng)新思維的機會,引導他們能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很好的體現(xiàn)了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理念

        作者郵箱: 網(wǎng)易

      《病梅館記》教案 篇16

        重點:

        1、培養(yǎng)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朋友比較鑒賞的能力

        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學習《病梅館記》,作者龔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己亥雜詩》。(請一學生默寫在黑板另一端)

        二、梅花,大家見過,也學過不少關(guān)于它的詩詞,一起回憶一下。

        三、分析“病梅”:齊讀第一段,用一個字概括——“病”

        病得怎么樣?如何造成的?

        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實乃——“禍”

        嚴重嗎?——兩個“皆”

        病梅之禍,誰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畫士乎?

        四、面對病梅之禍,龔自珍豈能“自珍”,袖手旁觀?

        齊讀第二段,一個字概括——“療”

        “療”的實質(zhì)是什么?

        五、齊讀第三段,寫什么?

        療梅的決心

        很有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襟

        六、小結(jié)全文

        文章以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花,偏愛梅花的病態(tài),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殘梅花為例,深刻批判統(tǒng)治者嚴酷的思想鉗制和摧殘人才的罪惡,表達了作者追求個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

        七、比較鑒賞《病梅館記》和《己亥雜詩》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同:1、都表現(xiàn)對人才遭遇的不滿。2、都表達改革現(xiàn)實的愿望

        異:1、前者托物言志,側(cè)重對人才的挽救

        2、主,側(cè)重對人才的任用

        八、板書

        病梅館記

        龔自珍

        梅——病——禍——療——決心

        比較鑒賞

      《病梅館記》教案 篇17

        近代首開風氣的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從21歲開始寫作政論文章,壯年服膺今文經(jīng)學之后,揮動公羊?qū)W說的魔杖,登高疾呼,揭露黑暗,抨擊時政,倡言變法。在萬馬齊喑的晚清黑暗中,沖破沉寂,挾時代的風雷,成為近代文學的開山大師。正如梁啟超所言,“晚清思想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所有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jīng)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由此看來,研究晚清思想解放的潮流,勢必不能擯棄龔自珍,而探求龔自珍的思想,又不妨把龔自珍還給文學,從詩文的角度,探求龔自珍的思想。本文擬就龔自珍的寓言體散文《病梅館記》中的象征手法來管窺龔自珍的思想風貌。

        沉重的政治憂患意識

        龔自珍生活的嘉道時期,清王朝“將萎之華,枯于槁木”的腐敗政治已充分地顯示出來。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不斷加深,國內(nèi)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自京師始,概乎四方,大抵富戶變貧戶,貧戶變富戶”,農(nóng)民起義前呼后應(yīng),“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支月日”,而且“士無恥心”,“具思全軀保室家,不復有所作為”(《明良論一》)。官愈大,愈恬不知恥,只知取悅媚上,把國家和民族前途拋到九霄云外。在《明良論二》中,龔自珍指出“歷觀近代之士,始進之年,而恥之存者寡矣”!“官愈久,則氣愈偷,望愈崇,則諂愈固;地愈近,則媚亦工,至身為三公,為六卿,非但目未睹,耳未聞,夢寐亦未之及,臣節(jié)之盛,掃地盡矣”,面對黑暗腐敗的封建末世,龔自珍以其敏銳的眼光,卓越的膽識,寫了不起11篇《乙丙之際箸議》和4篇《明良論》對君主專制和帝王的絕對權(quán)威進行了犀利的批判,他認為政治腐敗的政體原因,乃是“天下事無巨細,一束之于不可破之例,則雖以總督之尊,而實不能以行一謀、專一事(《明良論四》)”,皇帝控制一切,獨斷一切,內(nèi)閣輔臣只是“待直承旨”。“乾綱獨斷”對臣民的百般鉗制,使得官僚士大夫盡成帝王的仆妾犬馬,朝見長跪,夕見長跪,人格更是受到極大的侮辱,怎么還有廉恥可言。惡性循環(huán)的結(jié)果,就是政治上庸庸碌碌,仰帝王鼻息,不僅絕少建樹,而且形成寡恥,阿諛奉承之風!八暮榍餁,一室難為春”,廟堂上下,愈加呈現(xiàn)一派寂然無生氣的僵尸景象,整個社會已到了“曰之將夕”的衰世。龔自珍雖位居下僚,但他關(guān)心國家大事。是清代每一個站在獨立的學者立場上以個人的思考為依據(jù)縱橫議論時政的人物,他是思想家。又是一個實干家,同時更具詩人氣質(zhì):“少年哀樂過于人,歌泣無端字字真。”作為一個時代的先覺者,一個不甘遁世自適的志士,他的精神常常是痛苦的!昂嵑蛣Α笔撬磸褪褂玫囊庀,代表他多情易感和豪放任俠的兩面。從早年的“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到晚年的“劍氣簫心一例消”。但無論怎樣,龔自珍始終睥睨俗世,直面人生。因此,沉重的政治憂患意識時時積壓心頭,這一點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而888寫于77辭官南歸的1839年,當時正值鴉片戰(zhàn)爭前夜,中英沖突,一觸即發(fā),統(tǒng)治階級對內(nèi)高壓政策也愈演愈烈,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惡化。77于4月23日出都,7月9日抵杭州家中,寓言體散文888和〈〈已亥雜詩〉〉同寫于這一年,其寄托之意不能不說深刻。

        由此可見,888的象征意義,首先是沉重的政治憂患意識,它以病梅象征茍且偷安,偷惰畏葸的各級封建官員,以“曲”“欹”“疏”象征清朝的病態(tài)統(tǒng)治,以“文人畫士”象征玩弄政治把戲的皇帝近臣,以江浙皆病梅象征死氣沉沉的官場,以“病梅館”象征作者革除時弊、挽枯扶榮的愿望和決心。

        二、深刻的解放人才的觀念

        嘉道時期對人才的束縛、壓制、摧殘是極其嚴重的。封建統(tǒng)治者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必須是俯首帖耳,曲意逢迎,沒有個性、沒有獨立人格的奴才。這種標準必然導致大批蠢才魚目混珠,討得主子的歡心,成為統(tǒng)治階級馴服的工具,而真正出類拔萃的人才反而為統(tǒng)治階級所不容,統(tǒng)治階級對這樣的人才不是千方百計的加以束縛,使之就范,就是毫不留情的加以殺戮。77不僅對此明察不爽,且有切身體驗。在〈〈乙丙之際箸議之九〉〉中,他指出“當彼之世也,百才士和才民出,則百不才督之縛之,民亦戮之,聲音笑貌亦戮之。……其法亦不得要領(lǐng),徒戮其心,戮其能憂心,能憤心,能思慮心,能作為心,能有廉恥心,能無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漸或三歲戮之,百年而戮之!边@也就是說,只要出現(xiàn)了有才能的士子或人才,封建統(tǒng)治者豢養(yǎng)的幫兇就會群起而督責、束縛,用各種卑鄙的手段,使“天下官之種類,盡此數(shù)者,既盡軀而師之”

      《病梅館記》教案(通用17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病梅館記教案

        【目的要求】 1.掌握,積累“病”、“業(yè)”等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以”、“之”等文言虛詞。 2.認識作者對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3.學習借梅議政這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 《丹柯》教案(精選6篇)

        一、教學目標1、領(lǐng)會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旨2、理解“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jié)的表現(xiàn)主題作用3、把握丹柯這一人物形象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運用不同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主題的途徑把握丹柯這一人物形象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學過程(一)、導入還記得“讓...

      • 《裝在套子里的人》教案(通用16篇)

        課文簡介:《裝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chuàng)作的短篇小說。在這篇小說中,契訶夫塑造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恐懼變革,想做一個純粹的現(xiàn)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別里科夫。...

      •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shè)計(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掌握實詞:若、鄙、說、辭、知等,虛詞:之、以、于等。了解相關(guān)文學常識。2、能理解課文內(nèi)容、層次結(jié)構(gòu)和人物形象。3、背誦課文。教學重點:在掌握字詞語句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

      • 《等待散場》教案(精選2篇)

        dapeng421教學設(shè)想:通過引導學生對小說情節(jié)的分析,理清小說線索,明確小說敘述者“我”的作用,探討人物的性格和小說的主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養(yǎng)成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從細節(jié)入手進行主動學習的習慣,學習微型小說層層設(shè)疑的...

      • 《伊索寓言》教學設(shè)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標:1,找準故事的矛盾點,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從中獲得教益.2,通過三則寓言的學習,了解伊索寓言的特點,學編寓言故事.3,激發(fā)學生繼續(xù)閱讀《伊索寓言》的興趣,從中獲得更多的智慧.教學過程:1,教學導入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通用14篇)

        【教學目標】1.了解《左傳》的相關(guān)知識,積累文學常識,積累文言文常見的字詞與句式,培養(yǎng)歸納整理字詞的能力和習慣。2.賞析人物形象,提高學生初步鑒賞文言文的能力。3.學習燭之武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優(yōu)秀品質(zhì)。...

      • 《青玉案·元夕》教學設(shè)計(精選4篇)

        在提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中,高中的語文需要在如何提高學生素質(zhì)方面給予更多的思考。擬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并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而,我們所要追尋的應(yīng)該是也只能是在保證學生對語文有足夠重視,并有一定語文基礎(chǔ)與寫作...

      • 《伊索寓言》教案(精選16篇)

        課前游戲:1.寫聰字:請你圍繞該字的各部件說一句成語且與聰明有關(guān)。2.讀繞口令:(ppt)板凳與扁擔板凳寬,扁擔長。扁擔沒有板凳寬,板凳沒有扁擔長。扁擔綁在那板凳上,板凳不讓扁擔綁在板凳上,扁擔偏要扁擔綁在板凳上。...

      • 高二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