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伦午夜福利片|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757|成色好的y31s是国产

<code id="docgg"><listing id="docgg"><thead id="docgg"></thead></listing></code>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精選13篇)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發(fā)布時間:2022-12-05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精選13篇)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1

        師:哪位同學(xué)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yīng)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師:他們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學(xué)。

        師:當然是文學(xué)方面,他們應(yīng)該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師:他們誰是唐代,誰是宋代?

        生: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師:回答不錯。

        師:《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生:“赤壁懷古”是題目。。

        師:題目和詞牌,哪個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生:題目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師:看看注釋,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生: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時所作。

        師:也就是說,是蘇軾在人生的得意還是在失意時所作?

        生:失意時。

        師:請一個同學(xué)把全詞讀一下。

       。ㄒ簧x)

        師:讀的非常流暢。可是有個字讀錯了。

        生:“羽扇綸巾”的“綸(guān)”,他讀成lún了。

        師:另外,我提點意見,還應(yīng)該讀出點氣勢。(示范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師:(故意說)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fēng)流人物。

        生:不對吧?

        師:怎么不對?

        生:“浪”應(yīng)該是比喻吧?

        師:比喻什么?

        生:比喻時光。

        師:對了。這里不能把浪解釋為江水中大浪,應(yīng)該是時光。你還知道用水比喻時光的句子嗎?比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師:蘇軾劈頭一句,非常有氣勢。江,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

        這句,很少有人能夠比,能夠?qū)懙贸鰜。蘇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想起這句“大江東去”。

        如此的氣勢、如此的磅礴,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寫黃河的,―――

        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師:二者是一樣的,都是大氣磅礴的。蘇軾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都是“仙”。

        生:李白叫詩仙。

        師:李白或者叫謫仙,天上下凡的。蘇軾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寫出如此超凡脫俗、鳥瞰大地.。

        這兩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W(xué)生響起了掌聲。)

        生:是《三國演義》的插曲。

        師:是片頭曲。這段歌詞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大家看看,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一樣呀,好,那么,咱們就用《三國演義》的這兩句來代替、來改寫蘇軾這兩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風(fēng)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學(xué)覺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你說說,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風(fēng)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師: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見。

        生:同意!

        師:我不同意!我覺得,如果“風(fēng)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蘇軾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慮吧!

        師:讀一讀,“英雄”和“風(fēng)流”,分別是幾聲?

        生:都是一聲和二聲。

        師:音律上一樣,蘇軾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風(fēng)流人物”與“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樣.!

        師:反正就是不一樣。(生笑)

       。ㄔ谔K軾的心中“風(fēng)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接著往下看)

        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生:“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生:“千古”這里具像化為“三國”,

        生:“風(fēng)流人物”這里具像化為“周郎”。

        師: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

        生: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師:“故壘”是“舊戰(zhàn)場”,“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時的那個赤壁了。那個“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師:那么,也就是說,蘇軾游覽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蘇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偽嗎?不對,實際上,蘇軾是知道他所游覽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師: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師:“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不聞名。

        生: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

        師:反過來說呢?

        生: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師: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大家考慮,這三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譬如,“亂石穿空”是從形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生:“驚濤拍岸”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

        師:“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考慮,這兩句分別從什么視角來寫的。

        生:“亂石穿空”是仰視,“驚濤拍岸”是俯視。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處寫,寫顏色。

        穿空、驚馬一樣的波濤、浪花如雪,都是往極處寫。

        這樣,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俺啾凇惫艖(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就形成了。

        所以,緊接著一句――“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fēng)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fēng)流人物!耙粫r”,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這個人。

        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背誦一下。要讀了豪情,讀出氣勢。

       。ń又┰僭囍首x、背誦下片。

        師: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生:不能換。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fù)了。

        生: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師:有句話,新婚新婚燕爾!這里就突出強調(diào)小喬的年輕,剛剛嫁給周瑜,周瑜還在度蜜月呢!

       。▽W(xué)生笑)

        師: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xiàn)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學(xué)生更笑得歡)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jīng)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

        生:。。▽W(xué)生驚訝)

        師:大家主要考慮一下,此處,蘇軾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那么,蘇軾為什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

        生:是不是還是強調(diào)周瑜仍然沉浸在熱戀當中。

       。▽W(xué)生大笑)

        師: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減。(學(xué)生還笑)―――這種理解,貼近但是不準確。

        其實,蘇軾這里是故意為錯,有意如此去寫。大家是否忘了開頭我提的4個字,為什么蘇軾偏偏用“風(fēng)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帮L(fēng)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guān),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吧,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

       。ㄓ袑W(xué)生又笑)

        師:這就對!

        師: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不能算作“風(fēng)流人物”,“風(fēng)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正如剛才同學(xué)所說,懂得感情,懂得愛情,他不僅僅是勇武有力“風(fēng)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如果說,美女陪襯英雄,也不能說錯。

        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fēng)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英雄氣概。

        生:“雄姿英發(fā)”。

        師:是。“雄姿英發(fā)”描寫的又是風(fēng)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綸巾”說的是“風(fēng)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

        生:是不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師:說正是!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

        如果說,前面兩句“雄姿英發(fā)”和“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fā)”與“羽扇綸巾”,就是寫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師:好。同學(xué)們,這樣,我們就已經(jīng)把“風(fēng)流人物”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cè)嵯酀、文武雙全“風(fēng)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開想想,我們在哪里,還曾經(jīng)學(xué)過“風(fēng)流人物”?

        生:在初中,學(xué)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大家想想,毛澤東詩詞里的“風(fēng)流人物”,能不能這樣理解?

        給大家一段時間,回憶一下毛澤東的原詞,認真對比二者提到的“風(fēng)流人物”是否一樣。其實,這就是一種研究性學(xué)習(xí),大家可以試一試,不怕說錯,只要認真思考,大膽發(fā)言。

       。s兩分鐘后,有學(xué)生舉手)

        生:“風(fēng)流人物”,都不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樣解釋,都是一種簡單化。

        毛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毛澤東的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老師非常同意你的見地!

        師:接下來,蘇軾仍然圍繞著周瑜進行細致描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果說前面幾句屬于正面描寫的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應(yīng)當屬于……

        生:是側(cè)面描寫。用“檣櫓灰飛煙滅”來襯托他的指揮藝術(shù)。

        師:這么說,這句還有襯托對比啦?

        生:“談笑間”與“檣櫓灰飛煙滅”就是對比。前面十分輕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現(xiàn)了那么強烈的效果。

        師:跟大家的討論,很長見識。

       。ㄎ彝蝗幌氲揭粋決定:剩下的下面幾句話,就交給大家自己討論辨析。)

       。ㄏ旅娴膸拙涫恰肮蕠裼危嗲閼(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有剛才的“檣櫓灰飛煙滅”,存在著爭論,我把學(xué)術(shù)界的一些爭論的觀點公布給大家。我提醒大家認真思考,擇善而從,能夠展開交鋒和爭論。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檣櫓”有的版本作“強虜”。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第二,“故國神游”,“神游者”是誰?周瑜還是蘇軾?

        第三,“多情應(yīng)笑我”,這句怎么理解?存在兩種理解:

        一種理解是,“應(yīng)笑我多情”,即蘇軾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華老大的時候,還懷想什么“風(fēng)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說,是蘇軾“多情”。

        第二種理解是,“多情應(yīng)笑”后面應(yīng)當是逗號,“我”應(yīng)當歸屬下面,形成“我早生華發(fā)”!岸嗲椤睂嶋H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首先討論,“檣櫓”好,還是“強虜”好。)

        生:我覺得“強虜”好,強調(diào)了人的強大,恰好與“灰飛煙滅”形成一種強烈的效果,敵人非常強大,但是,在周瑜的鎮(zhèn)定自若的指揮下,強大的敵人“灰飛煙滅”,變成了煙云。

        生:我也同意用“強虜”好,直接寫了人的強大,并且“檣櫓”這個詞太不自然,太小了,“檣櫓”不是代指艦船嗎?讓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裝,想不到鎧甲,想不到精銳武器之類的。

        生:我不同意,“檣櫓”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詞,直接好呢,還是含蓄好?當然還是含蓄更好。檣櫓,這里不應(yīng)該只指艦船,更應(yīng)當指曹操的所有八十萬水軍。檣櫓,更能夠體現(xiàn)曹軍的“水軍”的特點。檣櫓,更可以讓我們想起曹操的武裝,就如同現(xiàn)在的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魚雷艇之類的……

       。▽W(xué)生笑)

        生:那時候,哪有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呀!

        生:(還是剛才那位同學(xué))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檣櫓”二字,更含蓄,更讓我們想到水軍,想到曹操的艦艇等各種全副武裝的武器。

        師:讓我發(fā)表意見,我更傾向于用“檣櫓”,理由就是剛才這位同學(xué)說的,體現(xiàn)“水戰(zhàn)”特點,又含蓄,而“強虜”過分直白了。(仍有同學(xué)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學(xué)也好,我不主張,同學(xué)們輕易改變自己已經(jīng)深思熟慮的觀點。如果你不滿意,請把你的意見寫成文字,寫在周記本上,一邊是“檣櫓派別”,一邊是“強虜派別”,呀,請別誤會,我不是說你們是“強虜”呀。ㄍ瑢W(xué)們大笑)

       。ń酉聛,討論“神游者”和“多情者”。請發(fā)言)

        生:我覺得,還是同意課本上的解釋。“神游者”應(yīng)當是蘇軾,蘇軾從上片的來到大江邊,描寫長江的景觀,“亂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懷想英雄豪杰,懷想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懷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樣的風(fēng)流人物。這些,都是蘇軾在“神游”吧。就是蘇軾的精神在這個舊戰(zhàn)場上巡游。

        師:你同意課本上注釋中“故國”二字就是“舊戰(zhàn)場”的意思。

        生:是。

        師:同學(xué)們,這里關(guān)鍵是“故國”二字怎么解釋,如果當成“曾經(jīng)的故土”講呢,那么,這里顯然不是蘇軾的“曾經(jīng)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經(jīng)領(lǐng)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師說得正是。我不同意課本上的解釋。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為,這里的“故國”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蘇軾的故土。

        師:可是你還講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話,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學(xué)生有點急)是周瑜的靈魂嘛!蘇軾是假設(shè)周瑜死后還有靈魂。蘇軾是假設(shè)如果周瑜的神靈還在舊戰(zhàn)場上的話,知道蘇軾在懷想他,那么蘇軾就想,周瑜會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著前面“風(fēng)流人物”,周瑜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

        師:這樣說來,你把第三個問題也回答了,你認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蘇軾。你再具體談。

        生:我是這樣想的,“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詞。如果理解成“應(yīng)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蘇軾“多情”,“多情”就是動詞了。

        師:他非常有見地。很新鮮。你的意思是蘇軾的“多情”二字與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個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聯(lián)系柳永詞來理解,可貴。如果“神游人”是蘇軾的話,那么,他就不會寫成“故國”了,而是寫成“古國”,“古國”才能是“舊戰(zhàn)場”。而“故國”一般應(yīng)解釋成“故土”“故鄉(xiāng)”,或者引申解釋成“故地”,即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蘇軾的“故地”。

        生:老師,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釋成周瑜?

        師:不是下結(jié)論的時候,而且最好別輕易下結(jié)論。何況大人們還沒有一個定論,學(xué)術(shù)界的爭論還在繼續(xù)。我覺得,你們爭論是有益的,說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從句逗得出的。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了統(tǒng)計了幾百首《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在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我還有一個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應(yīng)笑我”讀成“應(yīng)笑我多情”,太牽強,理解起來別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們繼續(xù)思考爭論下去,可以寫成小論文,題目就是《“神游者”是誰?》《談?wù)劇岸嗲椤迸c“神游”》。

        繼續(xù)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也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種。

        師:具體說。

        生:我是從整個詩的格調(diào)來理解的。全詩比較格調(diào)比較昂揚向上。

        生:我也同意。蘇軾還是比較積極的。

        師:沒有不同意見?都同意蘇軾比較達觀的說法。

        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肯定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

        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fēng)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們一起背誦全詩。

        響起背誦的聲音。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2

        師:哪位同學(xué)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yīng)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師:他們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學(xué)。

        師:當然是文學(xué)方面,他們應(yīng)該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師:他們誰是唐代,誰是宋代?

        生: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師:回答不錯。

        師:《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生:“赤壁懷古”是題目。。

        師:題目和詞牌,哪個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生:題目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師:看看注釋,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生: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時所作。

        師:也就是說,是蘇軾在人生的得意還是在失意時所作?

        生:失意時。

        師:請一個同學(xué)把全詞讀一下。

       。ㄒ簧x)

        師:讀的非常流暢?墒怯袀字讀錯了。

        生:“羽扇綸巾”的“綸(guān)”,他讀成lún了。

        師:另外,我提點意見,還應(yīng)該讀出點氣勢。(示范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師:(故意說)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fēng)流人物。

        生:不對吧?

        師:怎么不對?

        生:“浪”應(yīng)該是比喻吧?

        師:比喻什么?

        生:比喻時光。

        師:對了。這里不能把浪解釋為江水中大浪,應(yīng)該是時光。你還知道用水比喻時光的句子嗎?比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師:蘇軾劈頭一句,非常有氣勢。江,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

        這句,很少有人能夠比,能夠?qū)懙贸鰜。蘇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想起這句“大江東去”。

        如此的氣勢、如此的磅礴,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寫黃河的,―――

        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師:二者是一樣的,都是大氣磅礴的。蘇軾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都是“仙”。

        生:李白叫詩仙。

        師:李白或者叫謫仙,天上下凡的。蘇軾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寫出如此超凡脫俗、鳥瞰大地.。

        這兩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W(xué)生響起了掌聲。)

        生:是《三國演義》的插曲。

        師:是片頭曲。這段歌詞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大家看看,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一樣呀,好,那么,咱們就用《三國演義》的這兩句來代替、來改寫蘇軾這兩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風(fēng)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學(xué)覺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你說說,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風(fēng)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師: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見。

        生:同意!

        師:我不同意!我覺得,如果“風(fēng)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蘇軾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慮吧!

        師:讀一讀,“英雄”和“風(fēng)流”,分別是幾聲?

        生:都是一聲和二聲。

        師:音律上一樣,蘇軾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風(fēng)流人物”與“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樣.!

        師:反正就是不一樣。(生笑)

       。ㄔ谔K軾的心中“風(fēng)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接著往下看)

        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生:“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生:“千古”這里具像化為“三國”,

        生:“風(fēng)流人物”這里具像化為“周郎”。

        師: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

        生: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師:“故壘”是“舊戰(zhàn)場”,“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時的那個赤壁了。那個“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師:那么,也就是說,蘇軾游覽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蘇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偽嗎?不對,實際上,蘇軾是知道他所游覽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師: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師:“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不聞名。

        生: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

        師:反過來說呢?

        生: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師: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大家考慮,這三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譬如,“亂石穿空”是從形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生:“驚濤拍岸”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

        師:“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考慮,這兩句分別從什么視角來寫的。

        生:“亂石穿空”是仰視,“驚濤拍岸”是俯視。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處寫,寫顏色。

        穿空、驚馬一樣的波濤、浪花如雪,都是往極處寫。

        這樣,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俺啾凇惫艖(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就形成了。

        所以,緊接著一句――“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fēng)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fēng)流人物!耙粫r”,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這個人。

        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背誦一下。要讀了豪情,讀出氣勢。

        (接著)再試著朗讀、背誦下片。

        師: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生:不能換。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fù)了。

        生: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師:有句話,新婚新婚燕爾!這里就突出強調(diào)小喬的年輕,剛剛嫁給周瑜,周瑜還在度蜜月呢!

       。▽W(xué)生笑)

        師: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xiàn)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學(xué)生更笑得歡)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jīng)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

        生:啊。▽W(xué)生驚訝)

        師:大家主要考慮一下,此處,蘇軾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那么,蘇軾為什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

        生:是不是還是強調(diào)周瑜仍然沉浸在熱戀當中。

       。▽W(xué)生大笑)

        師: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減。(學(xué)生還笑)―――這種理解,貼近但是不準確。

        其實,蘇軾這里是故意為錯,有意如此去寫。大家是否忘了開頭我提的4個字,為什么蘇軾偏偏用“風(fēng)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帮L(fēng)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guān),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吧,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

       。ㄓ袑W(xué)生又笑)

        師:這就對!

        師: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不能算作“風(fēng)流人物”,“風(fēng)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正如剛才同學(xué)所說,懂得感情,懂得愛情,他不僅僅是勇武有力“風(fēng)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如果說,美女陪襯英雄,也不能說錯。

        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fēng)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英雄氣概。

        生:“雄姿英發(fā)”。

        師:是!靶圩擞l(fā)”描寫的又是風(fēng)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綸巾”說的是“風(fēng)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

        生:是不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師:說正是!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

        如果說,前面兩句“雄姿英發(fā)”和“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fā)”與“羽扇綸巾”,就是寫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師:好。同學(xué)們,這樣,我們就已經(jīng)把“風(fēng)流人物”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cè)嵯酀、文武雙全“風(fēng)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開想想,我們在哪里,還曾經(jīng)學(xué)過“風(fēng)流人物”?

        生:在初中,學(xué)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大家想想,毛澤東詩詞里的“風(fēng)流人物”,能不能這樣理解?

        給大家一段時間,回憶一下毛澤東的原詞,認真對比二者提到的“風(fēng)流人物”是否一樣。其實,這就是一種研究性學(xué)習(xí),大家可以試一試,不怕說錯,只要認真思考,大膽發(fā)言。

       。s兩分鐘后,有學(xué)生舉手)

        生:“風(fēng)流人物”,都不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樣解釋,都是一種簡單化。

        毛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毛澤東的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老師非常同意你的見地!

        師:接下來,蘇軾仍然圍繞著周瑜進行細致描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果說前面幾句屬于正面描寫的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應(yīng)當屬于……

        生:是側(cè)面描寫。用“檣櫓灰飛煙滅”來襯托他的指揮藝術(shù)。

        師:這么說,這句還有襯托對比啦?

        生:“談笑間”與“檣櫓灰飛煙滅”就是對比。前面十分輕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現(xiàn)了那么強烈的效果。

        師:跟大家的討論,很長見識。

       。ㄎ彝蝗幌氲揭粋決定:剩下的下面幾句話,就交給大家自己討論辨析。)

       。ㄏ旅娴膸拙涫恰肮蕠裼,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有剛才的“檣櫓灰飛煙滅”,存在著爭論,我把學(xué)術(shù)界的一些爭論的觀點公布給大家。我提醒大家認真思考,擇善而從,能夠展開交鋒和爭論。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檣櫓”有的版本作“強虜”。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第二,“故國神游”,“神游者”是誰?周瑜還是蘇軾?

        第三,“多情應(yīng)笑我”,這句怎么理解?存在兩種理解:

        一種理解是,“應(yīng)笑我多情”,即蘇軾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華老大的時候,還懷想什么“風(fēng)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說,是蘇軾“多情”。

        第二種理解是,“多情應(yīng)笑”后面應(yīng)當是逗號,“我”應(yīng)當歸屬下面,形成“我早生華發(fā)”!岸嗲椤睂嶋H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首先討論,“檣櫓”好,還是“強虜”好。)

        生:我覺得“強虜”好,強調(diào)了人的強大,恰好與“灰飛煙滅”形成一種強烈的效果,敵人非常強大,但是,在周瑜的鎮(zhèn)定自若的指揮下,強大的敵人“灰飛煙滅”,變成了煙云。

        生:我也同意用“強虜”好,直接寫了人的強大,并且“檣櫓”這個詞太不自然,太小了,“檣櫓”不是代指艦船嗎?讓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裝,想不到鎧甲,想不到精銳武器之類的。

        生:我不同意,“檣櫓”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詞,直接好呢,還是含蓄好?當然還是含蓄更好。檣櫓,這里不應(yīng)該只指艦船,更應(yīng)當指曹操的所有八十萬水軍。檣櫓,更能夠體現(xiàn)曹軍的“水軍”的特點。檣櫓,更可以讓我們想起曹操的武裝,就如同現(xiàn)在的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魚雷艇之類的……

       。▽W(xué)生笑)

        生:那時候,哪有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呀!

        生:(還是剛才那位同學(xué))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檣櫓”二字,更含蓄,更讓我們想到水軍,想到曹操的艦艇等各種全副武裝的武器。

        師:讓我發(fā)表意見,我更傾向于用“檣櫓”,理由就是剛才這位同學(xué)說的,體現(xiàn)“水戰(zhàn)”特點,又含蓄,而“強虜”過分直白了。(仍有同學(xué)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學(xué)也好,我不主張,同學(xué)們輕易改變自己已經(jīng)深思熟慮的觀點。如果你不滿意,請把你的意見寫成文字,寫在周記本上,一邊是“檣櫓派別”,一邊是“強虜派別”,呀,請別誤會,我不是說你們是“強虜”呀!(同學(xué)們大笑)

       。ń酉聛,討論“神游者”和“多情者”。請發(fā)言)

        生:我覺得,還是同意課本上的解釋!吧裼握摺睉(yīng)當是蘇軾,蘇軾從上片的來到大江邊,描寫長江的景觀,“亂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懷想英雄豪杰,懷想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懷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樣的風(fēng)流人物。這些,都是蘇軾在“神游”吧。就是蘇軾的精神在這個舊戰(zhàn)場上巡游。

        師:你同意課本上注釋中“故國”二字就是“舊戰(zhàn)場”的意思。

        生:是。

        師:同學(xué)們,這里關(guān)鍵是“故國”二字怎么解釋,如果當成“曾經(jīng)的故土”講呢,那么,這里顯然不是蘇軾的“曾經(jīng)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經(jīng)領(lǐng)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師說得正是。我不同意課本上的解釋。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為,這里的“故國”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蘇軾的故土。

        師:可是你還講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話,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學(xué)生有點急)是周瑜的靈魂嘛!蘇軾是假設(shè)周瑜死后還有靈魂。蘇軾是假設(shè)如果周瑜的神靈還在舊戰(zhàn)場上的話,知道蘇軾在懷想他,那么蘇軾就想,周瑜會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著前面“風(fēng)流人物”,周瑜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

        師:這樣說來,你把第三個問題也回答了,你認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蘇軾。你再具體談。

        生:我是這樣想的,“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詞。如果理解成“應(yīng)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蘇軾“多情”,“多情”就是動詞了。

        師:他非常有見地。很新鮮。你的意思是蘇軾的“多情”二字與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個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聯(lián)系柳永詞來理解,可貴。如果“神游人”是蘇軾的話,那么,他就不會寫成“故國”了,而是寫成“古國”,“古國”才能是“舊戰(zhàn)場”。而“故國”一般應(yīng)解釋成“故土”“故鄉(xiāng)”,或者引申解釋成“故地”,即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蘇軾的“故地”。

        生:老師,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釋成周瑜?

        師:不是下結(jié)論的時候,而且最好別輕易下結(jié)論。何況大人們還沒有一個定論,學(xué)術(shù)界的爭論還在繼續(xù)。我覺得,你們爭論是有益的,說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從句逗得出的。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了統(tǒng)計了幾百首《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在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我還有一個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應(yīng)笑我”讀成“應(yīng)笑我多情”,太牽強,理解起來別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們繼續(xù)思考爭論下去,可以寫成小論文,題目就是《“神游者”是誰?》《談?wù)劇岸嗲椤迸c“神游”》。

        繼續(xù)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也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種。

        師:具體說。

        生:我是從整個詩的格調(diào)來理解的。全詩比較格調(diào)比較昂揚向上。

        生:我也同意。蘇軾還是比較積極的。

        師:沒有不同意見?都同意蘇軾比較達觀的說法。

        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肯定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

        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fēng)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們一起背誦全詩。

        響起背誦的聲音。

        [1]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3

        師:哪位同學(xué)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yīng)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師:他們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學(xué)。

        師:當然是文學(xué)方面,他們應(yīng)該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師:他們誰是唐代,誰是宋代?

        生: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師:回答不錯。

        師:《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生:“赤壁懷古”是題目。。

        師:題目和詞牌,哪個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生:題目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師:看看注釋,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生: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時所作。

        師:也就是說,是蘇軾在人生的得意還是在失意時所作?

        生:失意時。

        師:請一個同學(xué)把全詞讀一下。

        (一生讀)

        師:讀的非常流暢。可是有個字讀錯了。

        生:“羽扇綸巾”的“綸(guān)”,他讀成lún了。

        師:另外,我提點意見,還應(yīng)該讀出點氣勢。(示范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師:(故意說)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fēng)流人物。

        生:不對吧?

        師:怎么不對?

        生:“浪”應(yīng)該是比喻吧?

        師:比喻什么?

        生:比喻時光。

        師:對了。這里不能把浪解釋為江水中大浪,應(yīng)該是時光。你還知道用水比喻時光的句子嗎?比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師:蘇軾劈頭一句,非常有氣勢。江,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

        這句,很少有人能夠比,能夠?qū)懙贸鰜怼LK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想起這句“大江東去”。

        如此的氣勢、如此的磅礴,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寫黃河的,―――

        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師:二者是一樣的,都是大氣磅礴的。蘇軾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都是“仙”。

        生:李白叫詩仙。

        師:李白或者叫謫仙,天上下凡的。蘇軾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寫出如此超凡脫俗、鳥瞰大地.。

        這兩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W(xué)生響起了掌聲。)

        生:是《三國演義》的插曲。

        師:是片頭曲。這段歌詞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大家看看,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一樣呀,好,那么,咱們就用《三國演義》的這兩句來代替、來改寫蘇軾這兩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風(fēng)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學(xué)覺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你說說,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風(fēng)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師: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見。

        生:同意!

        師:我不同意!我覺得,如果“風(fēng)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蘇軾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慮吧!

        師:讀一讀,“英雄”和“風(fēng)流”,分別是幾聲?

        生:都是一聲和二聲。

        師:音律上一樣,蘇軾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風(fēng)流人物”與“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樣.!

        師:反正就是不一樣。(生笑)

        (在蘇軾的心中“風(fēng)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接著往下看)

        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生:“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生:“千古”這里具像化為“三國”,

        生:“風(fēng)流人物”這里具像化為“周郎”。

        師: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

        生: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師:“故壘”是“舊戰(zhàn)場”,“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時的那個赤壁了。那個“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師:那么,也就是說,蘇軾游覽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蘇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偽嗎?不對,實際上,蘇軾是知道他所游覽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師: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師:“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不聞名。

        生: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

        師:反過來說呢?

        生: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師: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大家考慮,這三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譬如,“亂石穿空”是從形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生:“驚濤拍岸”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

        師:“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考慮,這兩句分別從什么視角來寫的。

        生:“亂石穿空”是仰視,“驚濤拍岸”是俯視。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處寫,寫顏色。

        穿空、驚馬一樣的波濤、浪花如雪,都是往極處寫。

        這樣,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赤壁”古戰(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就形成了。

        所以,緊接著一句――“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fēng)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fēng)流人物!耙粫r”,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這個人。

        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背誦一下。要讀了豪情,讀出氣勢。

       。ń又┰僭囍首x、背誦下片。

        師: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生:不能換。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fù)了。

        生: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師:有句話,新婚新婚燕爾!這里就突出強調(diào)小喬的年輕,剛剛嫁給周瑜,周瑜還在度蜜月呢!

       。▽W(xué)生笑)

        師: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xiàn)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學(xué)生更笑得歡)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jīng)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

        生:。。▽W(xué)生驚訝)

        師:大家主要考慮一下,此處,蘇軾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那么,蘇軾為什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

        生:是不是還是強調(diào)周瑜仍然沉浸在熱戀當中。

       。▽W(xué)生大笑)

        師: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減。(學(xué)生還笑)―――這種理解,貼近但是不準確。

        其實,蘇軾這里是故意為錯,有意如此去寫。大家是否忘了開頭我提的4個字,為什么蘇軾偏偏用“風(fēng)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帮L(fēng)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guān),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吧,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

       。ㄓ袑W(xué)生又笑)

        師:這就對!

        師: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不能算作“風(fēng)流人物”,“風(fēng)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正如剛才同學(xué)所說,懂得感情,懂得愛情,他不僅僅是勇武有力“風(fēng)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如果說,美女陪襯英雄,也不能說錯。

        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fēng)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英雄氣概。

        生:“雄姿英發(fā)”。

        師:是。“雄姿英發(fā)”描寫的又是風(fēng)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綸巾”說的是“風(fēng)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

        生:是不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師:說正是!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

        如果說,前面兩句“雄姿英發(fā)”和“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fā)”與“羽扇綸巾”,就是寫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師:好。同學(xué)們,這樣,我們就已經(jīng)把“風(fēng)流人物”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cè)嵯酀、文武雙全“風(fēng)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開想想,我們在哪里,還曾經(jīng)學(xué)過“風(fēng)流人物”?

        生:在初中,學(xué)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大家想想,毛澤東詩詞里的“風(fēng)流人物”,能不能這樣理解?

        給大家一段時間,回憶一下毛澤東的原詞,認真對比二者提到的“風(fēng)流人物”是否一樣。其實,這就是一種研究性學(xué)習(xí),大家可以試一試,不怕說錯,只要認真思考,大膽發(fā)言。

       。s兩分鐘后,有學(xué)生舉手)

        生:“風(fēng)流人物”,都不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樣解釋,都是一種簡單化。

        毛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毛澤東的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老師非常同意你的見地!

        師:接下來,蘇軾仍然圍繞著周瑜進行細致描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果說前面幾句屬于正面描寫的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應(yīng)當屬于……

        生:是側(cè)面描寫。用“檣櫓灰飛煙滅”來襯托他的指揮藝術(shù)。

        師:這么說,這句還有襯托對比啦?

        生:“談笑間”與“檣櫓灰飛煙滅”就是對比。前面十分輕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現(xiàn)了那么強烈的效果。

        師:跟大家的討論,很長見識。

       。ㄎ彝蝗幌氲揭粋決定:剩下的下面幾句話,就交給大家自己討論辨析。)

       。ㄏ旅娴膸拙涫恰肮蕠裼危嗲閼(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有剛才的“檣櫓灰飛煙滅”,存在著爭論,我把學(xué)術(shù)界的一些爭論的觀點公布給大家。我提醒大家認真思考,擇善而從,能夠展開交鋒和爭論。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檣櫓”有的版本作“強虜”。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第二,“故國神游”,“神游者”是誰?周瑜還是蘇軾?

        第三,“多情應(yīng)笑我”,這句怎么理解?存在兩種理解:

        一種理解是,“應(yīng)笑我多情”,即蘇軾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華老大的時候,還懷想什么“風(fēng)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說,是蘇軾“多情”。

        第二種理解是,“多情應(yīng)笑”后面應(yīng)當是逗號,“我”應(yīng)當歸屬下面,形成“我早生華發(fā)”!岸嗲椤睂嶋H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ㄊ紫扔懻,“檣櫓”好,還是“強虜”好。)

        生:我覺得“強虜”好,強調(diào)了人的強大,恰好與“灰飛煙滅”形成一種強烈的效果,敵人非常強大,但是,在周瑜的鎮(zhèn)定自若的指揮下,強大的敵人“灰飛煙滅”,變成了煙云。

        生:我也同意用“強虜”好,直接寫了人的強大,并且“檣櫓”這個詞太不自然,太小了,“檣櫓”不是代指艦船嗎?讓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裝,想不到鎧甲,想不到精銳武器之類的。

        生:我不同意,“檣櫓”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詞,直接好呢,還是含蓄好?當然還是含蓄更好。檣櫓,這里不應(yīng)該只指艦船,更應(yīng)當指曹操的所有八十萬水軍。檣櫓,更能夠體現(xiàn)曹軍的“水軍”的特點。檣櫓,更可以讓我們想起曹操的武裝,就如同現(xiàn)在的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魚雷艇之類的……

       。▽W(xué)生笑)

        生:那時候,哪有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呀!

        生:(還是剛才那位同學(xué))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檣櫓”二字,更含蓄,更讓我們想到水軍,想到曹操的艦艇等各種全副武裝的武器。

        師:讓我發(fā)表意見,我更傾向于用“檣櫓”,理由就是剛才這位同學(xué)說的,體現(xiàn)“水戰(zhàn)”特點,又含蓄,而“強虜”過分直白了。(仍有同學(xué)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學(xué)也好,我不主張,同學(xué)們輕易改變自己已經(jīng)深思熟慮的觀點。如果你不滿意,請把你的意見寫成文字,寫在周記本上,一邊是“檣櫓派別”,一邊是“強虜派別”,呀,請別誤會,我不是說你們是“強虜”呀。ㄍ瑢W(xué)們大笑)

       。ń酉聛,討論“神游者”和“多情者”。請發(fā)言)

        生:我覺得,還是同意課本上的解釋!吧裼握摺睉(yīng)當是蘇軾,蘇軾從上片的來到大江邊,描寫長江的景觀,“亂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懷想英雄豪杰,懷想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懷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樣的風(fēng)流人物。這些,都是蘇軾在“神游”吧。就是蘇軾的精神在這個舊戰(zhàn)場上巡游。

        師:你同意課本上注釋中“故國”二字就是“舊戰(zhàn)場”的意思。

        生:是。

        師:同學(xué)們,這里關(guān)鍵是“故國”二字怎么解釋,如果當成“曾經(jīng)的故土”講呢,那么,這里顯然不是蘇軾的“曾經(jīng)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經(jīng)領(lǐng)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師說得正是。我不同意課本上的解釋。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為,這里的“故國”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蘇軾的故土。

        師:可是你還講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話,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學(xué)生有點急)是周瑜的靈魂嘛!蘇軾是假設(shè)周瑜死后還有靈魂。蘇軾是假設(shè)如果周瑜的神靈還在舊戰(zhàn)場上的話,知道蘇軾在懷想他,那么蘇軾就想,周瑜會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著前面“風(fēng)流人物”,周瑜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

        師:這樣說來,你把第三個問題也回答了,你認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蘇軾。你再具體談。

        生:我是這樣想的,“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詞。如果理解成“應(yīng)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蘇軾“多情”,“多情”就是動詞了。

        師:他非常有見地。很新鮮。你的意思是蘇軾的“多情”二字與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個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聯(lián)系柳永詞來理解,可貴。如果“神游人”是蘇軾的話,那么,他就不會寫成“故國”了,而是寫成“古國”,“古國”才能是“舊戰(zhàn)場”。而“故國”一般應(yīng)解釋成“故土”“故鄉(xiāng)”,或者引申解釋成“故地”,即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蘇軾的“故地”。

        生:老師,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釋成周瑜?

        師:不是下結(jié)論的時候,而且最好別輕易下結(jié)論。何況大人們還沒有一個定論,學(xué)術(shù)界的爭論還在繼續(xù)。我覺得,你們爭論是有益的,說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從句逗得出的。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了統(tǒng)計了幾百首《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在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我還有一個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應(yīng)笑我”讀成“應(yīng)笑我多情”,太牽強,理解起來別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們繼續(xù)思考爭論下去,可以寫成小論文,題目就是《“神游者”是誰?》《談?wù)劇岸嗲椤迸c“神游”》。

        繼續(xù)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也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種。

        師:具體說。

        生:我是從整個詩的格調(diào)來理解的。全詩比較格調(diào)比較昂揚向上。

        生:我也同意。蘇軾還是比較積極的。

        師:沒有不同意見?都同意蘇軾比較達觀的說法。

        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肯定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

        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fēng)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們一起背誦全詩。

        響起背誦的聲音。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4

        同學(xué)們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蘇軾詞兩首,首先我們來一起學(xué)習(xí)第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來一起回憶了解蘇東坡的生平詩作,理清詞作內(nèi)容,欣賞佳詞好句。并最終對比學(xué)習(xí)《莫聽穿林打葉聲》,體會蘇東坡曠達豪放胸懷。

        以前我們已經(jīng)學(xué)過了蘇東坡很多的詩、詞和文章。有什么啊,像《水調(diào)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梢哉f對于蘇軾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生平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很多了,F(xiàn)在我們需要更細化一些。

        這是蘇軾在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的活動情況。

        1068年 娶王閏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職史館

        1071年 任告監(jiān)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任密州太守《江城子》《明月幾時有》

        1076年 任徐州太守

        1079年 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 謫居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可以說在密州黃州是蘇軾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后在貶所六年。蘇軾去世前自題畫像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功績高,詩作也很高產(chǎn)。我們今天學(xué)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寫在被貶黃州時期。

        據(jù)傳說,據(jù)傳說,也就是野史記載,蘇軾被貶黃州,和當時的黃州太守徐太守關(guān)系不錯。兩人兒經(jīng)常聊聊天下下棋,喝點小酒什么的。就在一天,蘇軾在徐太守家喝多了,天挺晚了,當時也沒電話,要是有電話王潤芝就可以打個電話問問,喂,徐太守我家東坡回來了么,回沒回來就知道了?汕∏∈菦]電話。王潤之以為蘇軾留宿在徐太守家了,可他恰恰是回來了,結(jié)果被關(guān)在了門外,沒給他留門。蘇軾這個郁悶啊,就有了內(nèi)首詞: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fù)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首詞關(guān)鍵在哪啊,最后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什么意思啊,坐著小船走了。到哪了?到哪了?哎,據(jù)野史記載,他就到了赤壁,當然史學(xué)家說,蘇軾到的是黃州赤壁磯,而并非當年的赤壁古戰(zhàn)場,考證來考證去也沒有個定論。咱們呢不管蘇軾到了哪,總之看見這大江東去,就有了這樣一首傳唱千古的詞作。

        蘇軾來到赤壁,首先看到的是什么:哎,大江東去,浪濤去,千古風(fēng)流人物。給你什么感覺呢。壯闊。為什么壯闊呢?大江東去是眼前之景,浪淘盡,大浪沖刷的是什么啊,千古風(fēng)流人物。那么老師要問了,大江與千古人物是同一時間維度上的嗎?不是。是同一空間上的嗎?也不是。也就是說,這兩句話是時間和空間上的一個錯位。大江東去是眼前之景,是現(xiàn)在,是空間上的感覺。而千古風(fēng)流人物,則是時間上的歷史滄桑之感。所以說這句,從空間的闊大寫起一直寫到歷史的滄桑,又有了歷史的沉重感,時空交錯,在這里是一個重要的手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空間上的感覺,流啊流啊流,這就到了什么,時間上的維度。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5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

        教學(xué)目標:

        1、  通過評點、研討版本中字詞的不同而把握詞的內(nèi)容。

        2、  與《赤壁賦》進行比較閱讀,把握蘇軾的情感。對蘇軾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強求統(tǒng)一。

        一、導(dǎo)入

        1、  展示蘇軾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書法作品。

        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處在人生低谷,我們常說酒后吐真言,那蘇軾也當是醉后書真意了。從這幅作品中,從詞句的線條中,我們又能品出怎樣的人生滋味呢?品書法我們是外行,那我們就從詞句中細細口味。

        2、朗讀全詞,交流預(yù)習(xí)作業(yè)

        布置的預(yù)習(xí)作業(yè)為:在自習(xí)的基礎(chǔ)上評點《念奴嬌》,要求局部評點一條,整體評點一條?商岢鲎约旱囊蓡。

        二、在學(xué)生的作業(yè)情況中找出切入點,討論學(xué)習(xí)《念奴嬌》

        1、  理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憋L(fēng)流人物被大浪淘盡,即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場景的描寫,為全詞設(shè)置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其為悠久的時間背景,讓讀者體會蘇軾獨立江岸披襟臨風(fēng)對景抒情的壯懷。開篇雄奇,有橫空出世之感。

        大處落筆,轉(zhuǎn)而具體化――

        2、“人道是”?

        點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冻啾趹压拧罚骸俺啾诤雾殕柍鎏,東坡本是借山川! 以蘇軾深厚的史學(xué)基礎(chǔ)和廣博的文學(xué)修養(yǎng)推測,他不難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國赤壁,但作者卻將錯就錯,假托赤壁一抒胸懷。故言“人道是”。那我們也不妨以假作真地來品讀一下赤壁風(fēng)光。

        3、討論:抓住字詞,品評赤壁風(fēng)光。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另一版本)

        地勢險峻、波濤洶涌、浪花翻滾,突出了古戰(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

        4、毛澤東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蘇軾詞中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承上啟下,由寫景轉(zhuǎn)入懷古,吟詠周瑜。

        發(fā)現(xiàn)問題:一時多少豪杰?――引出“遙想公瑾當年”

        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具化為“周郎”

        蘇軾給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還是“風(fēng)流人物”?

        討論:據(jù)下闕內(nèi)容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與“初嫁”的用詞差別。

        “強虜”與“檣櫓”的用詞差別。

        “豪杰”與“風(fēng)流人物”的用詞差別

        師點撥:

        “強虜”突出敵軍的強大,“檣櫓”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的水軍,言之成理即可。我認為“檣櫓灰飛煙滅”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詩詞情境的營造,而“強虜灰飛煙滅”似乎太直白了,少了點兒韻味和美感。赤壁之戰(zhàn)對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強抗弱的戰(zhàn)爭,如若戰(zhàn)敗,杜牧有詩云:“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而作為吳軍統(tǒng)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閑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將,說說笑笑,一把火就把敵方的戰(zhàn)船燒成灰燼。這種指揮若定的風(fēng)度何等令人敬畏。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雄”――英勇頑強、剛毅果決,一種豪氣,一種氣概。三國時豪杰多的很,曹操、孫權(quán)、諸葛亮等,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說,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非“初嫁”,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fēng)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以此突出“風(fēng)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認為,所謂“風(fēng)流人物”,不僅要有俠骨,而且要有柔腸。

        討論:作者是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寫+側(cè)面烘托

        側(cè)面烘托:

        一、實景的雄奇壯麗和虛景雄偉壯觀

        二、小喬初嫁             襯托周瑜的“雄姿英發(fā)”

        三、早發(fā)華發(fā) 

        四、一時多少豪杰          

        5、  蘇軾面對如此壯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歲就被孫權(quán)拜為大都督,34歲就在赤壁大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蘇軾反觀自身,47歲了,如今被貶黃州,怎能不生發(fā)感慨呢?齊讀詞最后二句。

        討論:

        人間如夢

        人生如夢(另一版本)

        你更傾向哪一個,你從中體味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師點撥:“人間如夢”,更著眼于對社會世事的慨嘆,有“我欲乘風(fēng)歸去”之感。

        “人生如夢”,更著眼于對自身的反思和觀照,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了他的豪邁之情,想要經(jīng)世濟民,建功立業(yè),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但這種感傷轉(zhuǎn)瞬即逝,“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灑酒酬月,與其在逆境中流露出樂觀曠達之情。(允許學(xué)生有不同理解)

        蘇軾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沖撞。

        三、小結(jié)全詞,觀蘇軾草書《念奴嬌》誦讀全詞。

        寫景――赤壁

        懷古――周瑜

        抒情――嘆人間似夢

        誦明月如歌

        四、課堂拓展

        與《赤壁賦》進行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比較,找出相關(guān)聯(lián)的地方,進一步理解蘇軾的情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靜之景――產(chǎn)生生命渺小之感

        寫景

        《念》:雄偉壯闊之景――為周瑜的出場作鋪墊

        《赤》:曹操――一代裊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懷古

        《念》:周瑜――一代風(fēng)流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人生如夢

        《赤》:隨緣自適、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

        抒情

        《念》: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可有不同理解)

        五、文本――專題內(nèi)涵的點撥

        千古江山,總是見證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變遷,在這個專題中,我們將繼續(xù)追蹤歷史的腳印,去品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蘇洵的《六國論》等文章。在歷史的回聲中與作者一起或反觀自身,或諷諫現(xiàn)實,或展望未

        蘇軾)

        江蘇省震澤中學(xué) 劉麗華

        教學(xué)目標:

        1、  通過評點、研討版本中字詞的不同而把握詞的內(nèi)容。

        2、  與《赤壁賦》進行比較閱讀,把握蘇軾的情感。對蘇軾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強求統(tǒng)一。

        一、導(dǎo)入

        1、  展示蘇軾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書法作品。

        當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處在人生低谷,我們常說酒后吐真言,那蘇軾也當是醉后書真意了。從這幅作品中,從詞句的線條中,我們又能品出怎樣的人生滋味呢?品書法我們是外行,那我們就從詞句中細細口味。

        2、朗讀全詞,交流預(yù)習(xí)作業(yè)

        布置的預(yù)習(xí)作業(yè)為:在自習(xí)的基礎(chǔ)上評點《念奴嬌》,要求局部評點一條,整體評點一條。可提出自己的疑問。

        二、在學(xué)生的作業(yè)情況中找出切入點,討論學(xué)習(xí)《念奴嬌》

        1、  理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風(fēng)流人物被大浪淘盡,即隨著時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場景的描寫,為全詞設(shè)置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其為悠久的時間背景,讓讀者體會蘇軾獨立江岸披襟臨風(fēng)對景抒情的壯懷。開篇雄奇,有橫空出世之感。

        大處落筆,轉(zhuǎn)而具體化――

        2、“人道是”?

        點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冻啾趹压拧罚骸俺啾诤雾殕柍鎏,東坡本是借山川! 以蘇軾深厚的史學(xué)基礎(chǔ)和廣博的文學(xué)修養(yǎng)推測,他不難知道此赤壁非彼三國赤壁,但作者卻將錯就錯,假托赤壁一抒胸懷。故言“人道是”。那我們也不妨以假作真地來品讀一下赤壁風(fēng)光。

        3、討論:抓住字詞,品評赤壁風(fēng)光。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另一版本)

        地勢險峻、波濤洶涌、浪花翻滾,突出了古戰(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

        4、毛澤東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蘇軾詞中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承上啟下,由寫景轉(zhuǎn)入懷古,吟詠周瑜。

        發(fā)現(xiàn)問題:一時多少豪杰?――引出“遙想公瑾當年”

        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具化為“周郎”

        蘇軾給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杰”還是“風(fēng)流人物”?

        討論:據(jù)下闕內(nèi)容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與“初嫁”的用詞差別。

        “強虜”與“檣櫓”的用詞差別。

        “豪杰”與“風(fēng)流人物”的用詞差別

        師點撥:

        “強虜”突出敵軍的強大,“檣櫓”讓人聯(lián)想到曹操的水軍,言之成理即可。我認為“檣櫓灰飛煙滅”更含蓄一些,有助于詩詞情境的營造,而“強虜灰飛煙滅”似乎太直白了,少了點兒韻味和美感。赤壁之戰(zhàn)對吳軍來說,是一場以強抗弱的戰(zhàn)爭,如若戰(zhàn)敗,杜牧有詩云:“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倍鳛閰擒娊y(tǒng)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閑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將,說說笑笑,一把火就把敵方的戰(zhàn)船燒成灰燼。這種指揮若定的風(fēng)度何等令人敬畏。

        豪杰:有才能的人。“豪杰”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雄”――英勇頑強、剛毅果決,一種豪氣,一種氣概。三國時豪杰多的很,曹操、孫權(quán)、諸葛亮等,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說,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非“初嫁”,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fēng)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以此突出“風(fēng)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認為,所謂“風(fēng)流人物”,不僅要有俠骨,而且要有柔腸。

        討論:作者是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寫+側(cè)面烘托

        側(cè)面烘托:

        一、實景的雄奇壯麗和虛景雄偉壯觀

        二、小喬初嫁             襯托周瑜的“雄姿英發(fā)”

        三、早發(fā)華發(fā) 

        四、一時多少豪杰          

        5、  蘇軾面對如此壯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歲就被孫權(quán)拜為大都督,34歲就在赤壁大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蘇軾反觀自身,47歲了,如今被貶黃州,怎能不生發(fā)感慨呢?齊讀詞最后二句。

        討論:

        人間如夢

        人生如夢(另一版本)

        你更傾向哪一個,你從中體味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師點撥:“人間如夢”,更著眼于對社會世事的慨嘆,有“我欲乘風(fēng)歸去”之感。

        “人生如夢”,更著眼于對自身的反思和觀照,壯麗江山、英雄業(yè)績,激起了他的豪邁之情,想要經(jīng)世濟民,建功立業(yè),但理想與現(xiàn)實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產(chǎn)生“人生如夢”的感慨。但這種感傷轉(zhuǎn)瞬即逝,“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灑酒酬月,與其在逆境中流露出樂觀曠達之情。(允許學(xué)生有不同理解)

        蘇軾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沖撞。

        三、小結(jié)全詞,觀蘇軾草書《念奴嬌》誦讀全詞。

        寫景――赤壁

        懷古――周瑜

        抒情――嘆人間似夢

        誦明月如歌

        四、課堂拓展

        與《赤壁賦》進行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比較,找出相關(guān)聯(lián)的地方,進一步理解蘇軾的情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靜之景――產(chǎn)生生命渺小之感

        寫景

        《念》:雄偉壯闊之景――為周瑜的出場作鋪墊

        《赤》:曹操――一代裊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懷古

        《念》:周瑜――一代風(fēng)流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人生如夢

        《赤》:隨緣自適、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態(tài)度。

        抒情

        《念》: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可有不同理解)

        五、文本――專題內(nèi)涵的點撥

        千古江山,總是見證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變遷,在這個專題中,我們將繼續(xù)追蹤歷史的腳印,去品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蘇洵的《六國論》等文章。在歷史的回聲中與作者一起或反觀自身,或諷諫現(xiàn)實,或展望未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6

        說教材:

        一、 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xué)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guān)鍵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2)風(fēng)格流派、文體;(3)名句填空;(4)對相關(guān)背景的了解、對主要內(nèi)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shù)手法的鑒賞。

        2、 詩詞教學(xué)從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tài)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 這首詞可以說是重中之重。蘇軾是一個大家,就像講詩經(jīng)要《氓》,講楚詞要講到屈原,講魏晉詩要講到陶淵明,講唐詩要講到李白杜甫,講宋詞不能不講到蘇軾,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文詞對后代文人影響極大。

        三、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xué)目標是:

        1、 背誦本詞

        2、 熟記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稱

        3、 把握豪放詞的意境及特點

        4、 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 

        說教法

        一、 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xué)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xué)生閱歷淺,學(xué)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二、 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xué)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片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學(xué)過程(www.yuxin186.com)和教學(xué)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說教學(xué)過程(www.yuxin186.com):

        一、 在導(dǎo)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為后面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領(lǐng)悟豪放詞與婉約詞的區(qū)分打下基礎(chǔ)。

        二、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一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羅嗦講了。學(xué)生雖然在小學(xué)初中學(xué)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這樣在講三冊24課《赤壁賦》時就可以讓學(xué)生來介紹蘇軾,加以強化。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xué)生高三復(fù)習(xí)的壓力。這一點屬于個人一點想法,希各位老師批評指導(dǎo)。

        三、 在背景介紹中,我分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xué)生把握詞風(fēng)和詞人。

        四、 范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xué)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于記誦,朗讀有利于理解,朗讀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fēng)格、不同基調(diào)。這是一首豪放詞,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

        至于將字詞板書,我個人認為在高中教學(xué)中依然必要,字詞教學(xué)在任何時候都是語文教學(xué)中極重要的部分,傳統(tǒng)教學(xué)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來流行的所謂“素質(zhì)教育”對字詞教學(xué)有點忽視。平時時間充足時,我會在一單元學(xué)完后叫學(xué)生聽寫字詞并注音,開始學(xué)生不以為然,以為是小學(xué)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視。

        五、 賞析部分

        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盡可能地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shù)手法賞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詩詞跳躍性大,而我們的學(xué)生史學(xué)知識欠缺,所以我在講述時補充了一些史學(xué)知識,這似乎把語文課講成了歷史,也不知得當與否,算是一種嘗試,還望各位前輩提出批評意見。

        六、至于延伸比較部分,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fēng),是為了把學(xué)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這一部分有些地方總結(jié)得不是很恰當,例如,把“壯志難酬之恨”說城是一種“悲憤”,“悲憤”一詞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適,但一時又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替換,顯得勉強和別扭。

        說板書及作業(yè)

        一、 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于總結(jié)寫作特點;二是便于學(xué)生按思路記憶背誦—本來還安排盡可能課堂背誦,時間來不及沒有進行。

        二、 作業(yè)為背誦體會和自學(xué)《江成子》,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風(fēng)格,這樣在指導(dǎo)檢查作業(yè)時可以強調(diào)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我們所強調(diào)的風(fēng)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自己的缺點有時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觀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暢所欲言,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進步的機會!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7

        教學(xué)目的:感受蘇詞的豪放風(fēng)格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xué)設(shè)想:指導(dǎo)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

        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fēng)格特點

        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

        步驟 教師活動 學(xué)生活動 設(shè)計意圖

        導(dǎo)入   詞風(fēng)分婉約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diào)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鼻懊嫖覀儗W(xué)習(xí)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鈴>>,其景凄美,其事纏綿,其情凄涼,“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說不盡的感傷凄婉,融情于景。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風(fēng)格與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詞。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并為對比伏筆。

        初步感知 1、 作者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

        2、 背景簡介: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游赤鼻磯,作詞抒懷。

        3、 朗誦。 1、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

        2、試讀。 知人論世,初步感受意境

        解讀鑒賞 1、 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赤壁景觀?

        2、 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這些景物有何物點?

        3、 面對壯美 的赤壁景觀,作者依次生發(fā)了哪些懷古情思?

        4、 小結(jié):實景與虛境 思考回答:

        1、 大江、故壘、亂石、驚濤;

        2、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3、 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一時多少豪杰 解讀上闋,品味語言,賞析作品壯美的景語。

        5、 闋中作者主要寫了哪個歷史人物?指名朗讀詩句。

        6、 “周郎”形象有何特點?

        7、 周郎如此,蘇子本人呢?如何理解詞的結(jié)尾? 4、 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5、 年輕有為,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6、 多情----愿望;如夢---自慰;酹江月---傾吐 解讀下闋,分析人物體會豪邁蒼涼。

        四、對比歸納 1、 課內(nèi)訓(xùn)練:填表對比本詞與<<雨霖鈴>>;

        2、 歸納主題、寫作方法;

        3、 指導(dǎo)把意境的方法。 填寫表格

        體會豪放風(fēng)格 對比鞏固

        訓(xùn)練能力

        指點方法

        五、作業(yè)  課外選讀一兩首詩詞,試把握其意境。 鞏固延伸

        板書設(shè)計 :

        大江             千古風(fēng)流人物

        故壘

        實景    亂石      虛境   一時多少豪杰

        驚濤                                意境

        江月             周郎風(fēng)采功業(yè)

        向往古代英雄

        情感

        感慨壯志難酬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8

        師:哪位同學(xué)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yīng)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師:他們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學(xué)。

        師:當然是文學(xué)方面,他們應(yīng)該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師:他們誰是唐代,誰是宋代?

        生: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師:回答不錯。

        師:《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生:“赤壁懷古”是題目。。

        師:題目和詞牌,哪個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生:題目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師:看看注釋,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生: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時所作。

        師:也就是說,是蘇軾在人生的得意還是在失意時所作?

        生:失意時。

        師:請一個同學(xué)把全詞讀一下。

        (一生讀)

        師:讀的非常流暢。可是有個字讀錯了。

        生:“羽扇綸巾”的“綸(guān)”,他讀成lún了。

        師:另外,我提點意見,還應(yīng)該讀出點氣勢。(示范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師:(故意說)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fēng)流人物。

        生:不對吧?

        師:怎么不對?

        生:“浪”應(yīng)該是比喻吧?

        師:比喻什么?

        生:比喻時光。

        師:對了。這里不能把浪解釋為江水中大浪,應(yīng)該是時光。你還知道用水比喻時光的句子嗎?比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師:蘇軾劈頭一句,非常有氣勢。江,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

        這句,很少有人能夠比,能夠?qū)懙贸鰜。蘇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想起這句“大江東去”。

        如此的氣勢、如此的磅礴,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寫黃河的,―――

        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師:二者是一樣的,都是大氣磅礴的。蘇軾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都是“仙”。

        生:李白叫詩仙。

        師:李白或者叫謫仙,天上下凡的。蘇軾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寫出如此超凡脫俗、鳥瞰大地.。

        這兩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學(xué)生響起了掌聲。)

        生:是《三國演義》的插曲。

        師:是片頭曲。這段歌詞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大家看看,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一樣呀,好,那么,咱們就用《三國演義》的這兩句來代替、來改寫蘇軾這兩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風(fēng)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學(xué)覺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你說說,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風(fēng)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師: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見。

        生:同意!

        師:我不同意!我覺得,如果“風(fēng)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蘇軾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慮吧!

        師:讀一讀,“英雄”和“風(fēng)流”,分別是幾聲?

        生:都是一聲和二聲。

        師:音律上一樣,蘇軾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風(fēng)流人物”與“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樣.!

        師:反正就是不一樣。(生笑)

       。ㄔ谔K軾的心中“風(fēng)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接著往下看)

        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生:“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生:“千古”這里具像化為“三國”,

        生:“風(fēng)流人物”這里具像化為“周郎”。

        師: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

        生: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師:“故壘”是“舊戰(zhàn)場”,“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時的那個赤壁了。那個“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師:那么,也就是說,蘇軾游覽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蘇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偽嗎?不對,實際上,蘇軾是知道他所游覽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師: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師:“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不聞名。

        生: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

        師:反過來說呢?

        生: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師: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大家考慮,這三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譬如,“亂石穿空”是從形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生:“驚濤拍岸”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

        師:“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考慮,這兩句分別從什么視角來寫的。

        生:“亂石穿空”是仰視,“驚濤拍岸”是俯視。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處寫,寫顏色。

        穿空、驚馬一樣的波濤、浪花如雪,都是往極處寫。

        這樣,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俺啾凇惫艖(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就形成了。

        所以,緊接著一句――“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fēng)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fēng)流人物。“一時”,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這個人。

        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背誦一下。要讀了豪情,讀出氣勢。

        (接著)再試著朗讀、背誦下片。

        師: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生:不能換。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fù)了。

        生: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師:有句話,新婚新婚燕爾!這里就突出強調(diào)小喬的年輕,剛剛嫁給周瑜,周瑜還在度蜜月呢!

       。▽W(xué)生笑)

        師: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xiàn)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學(xué)生更笑得歡)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jīng)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

        生:。。▽W(xué)生驚訝)

        師:大家主要考慮一下,此處,蘇軾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那么,蘇軾為什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

        生:是不是還是強調(diào)周瑜仍然沉浸在熱戀當中。

       。▽W(xué)生大笑)

        師: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減。(學(xué)生還笑)―――這種理解,貼近但是不準確。

        其實,蘇軾這里是故意為錯,有意如此去寫。大家是否忘了開頭我提的4個字,為什么蘇軾偏偏用“風(fēng)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帮L(fēng)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guān),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吧,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

        (有學(xué)生又笑)

        師:這就對!

        師: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不能算作“風(fēng)流人物”,“風(fēng)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正如剛才同學(xué)所說,懂得感情,懂得愛情,他不僅僅是勇武有力“風(fēng)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如果說,美女陪襯英雄,也不能說錯。

        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fēng)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英雄氣概。

        生:“雄姿英發(fā)”。

        師:是!靶圩擞l(fā)”描寫的又是風(fēng)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綸巾”說的是“風(fēng)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

        生:是不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師:說正是!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

        如果說,前面兩句“雄姿英發(fā)”和“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fā)”與“羽扇綸巾”,就是寫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師:好。同學(xué)們,這樣,我們就已經(jīng)把“風(fēng)流人物”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cè)嵯酀、文武雙全“風(fēng)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開想想,我們在哪里,還曾經(jīng)學(xué)過“風(fēng)流人物”?

        生:在初中,學(xué)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大家想想,毛澤東詩詞里的“風(fēng)流人物”,能不能這樣理解?

        給大家一段時間,回憶一下毛澤東的原詞,認真對比二者提到的“風(fēng)流人物”是否一樣。其實,這就是一種研究性學(xué)習(xí),大家可以試一試,不怕說錯,只要認真思考,大膽發(fā)言。

       。s兩分鐘后,有學(xué)生舉手)

        生:“風(fēng)流人物”,都不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樣解釋,都是一種簡單化。

        毛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毛澤東的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老師非常同意你的見地!

        師:接下來,蘇軾仍然圍繞著周瑜進行細致描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果說前面幾句屬于正面描寫的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應(yīng)當屬于……

        生:是側(cè)面描寫。用“檣櫓灰飛煙滅”來襯托他的指揮藝術(shù)。

        師:這么說,這句還有襯托對比啦?

        生:“談笑間”與“檣櫓灰飛煙滅”就是對比。前面十分輕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現(xiàn)了那么強烈的效果。

        師:跟大家的討論,很長見識。

       。ㄎ彝蝗幌氲揭粋決定:剩下的下面幾句話,就交給大家自己討論辨析。)

       。ㄏ旅娴膸拙涫恰肮蕠裼,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有剛才的“檣櫓灰飛煙滅”,存在著爭論,我把學(xué)術(shù)界的一些爭論的觀點公布給大家。我提醒大家認真思考,擇善而從,能夠展開交鋒和爭論。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檣櫓”有的版本作“強虜”。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第二,“故國神游”,“神游者”是誰?周瑜還是蘇軾?

        第三,“多情應(yīng)笑我”,這句怎么理解?存在兩種理解:

        一種理解是,“應(yīng)笑我多情”,即蘇軾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華老大的時候,還懷想什么“風(fēng)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說,是蘇軾“多情”。

        第二種理解是,“多情應(yīng)笑”后面應(yīng)當是逗號,“我”應(yīng)當歸屬下面,形成“我早生華發(fā)”!岸嗲椤睂嶋H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首先討論,“檣櫓”好,還是“強虜”好。)

        生:我覺得“強虜”好,強調(diào)了人的強大,恰好與“灰飛煙滅”形成一種強烈的效果,敵人非常強大,但是,在周瑜的鎮(zhèn)定自若的指揮下,強大的敵人“灰飛煙滅”,變成了煙云。

        生:我也同意用“強虜”好,直接寫了人的強大,并且“檣櫓”這個詞太不自然,太小了,“檣櫓”不是代指艦船嗎?讓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裝,想不到鎧甲,想不到精銳武器之類的。

        生:我不同意,“檣櫓”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詞,直接好呢,還是含蓄好?當然還是含蓄更好。檣櫓,這里不應(yīng)該只指艦船,更應(yīng)當指曹操的所有八十萬水軍。檣櫓,更能夠體現(xiàn)曹軍的“水軍”的特點。檣櫓,更可以讓我們想起曹操的武裝,就如同現(xiàn)在的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魚雷艇之類的……

       。▽W(xué)生笑)

        生:那時候,哪有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呀!

        生:(還是剛才那位同學(xué))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檣櫓”二字,更含蓄,更讓我們想到水軍,想到曹操的艦艇等各種全副武裝的武器。

        師:讓我發(fā)表意見,我更傾向于用“檣櫓”,理由就是剛才這位同學(xué)說的,體現(xiàn)“水戰(zhàn)”特點,又含蓄,而“強虜”過分直白了。(仍有同學(xué)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學(xué)也好,我不主張,同學(xué)們輕易改變自己已經(jīng)深思熟慮的觀點。如果你不滿意,請把你的意見寫成文字,寫在周記本上,一邊是“檣櫓派別”,一邊是“強虜派別”,呀,請別誤會,我不是說你們是“強虜”呀!(同學(xué)們大笑)

        (接下來,討論“神游者”和“多情者”。請發(fā)言)

        生:我覺得,還是同意課本上的解釋!吧裼握摺睉(yīng)當是蘇軾,蘇軾從上片的來到大江邊,描寫長江的景觀,“亂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懷想英雄豪杰,懷想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懷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樣的風(fēng)流人物。這些,都是蘇軾在“神游”吧。就是蘇軾的精神在這個舊戰(zhàn)場上巡游。

        師:你同意課本上注釋中“故國”二字就是“舊戰(zhàn)場”的意思。

        生:是。

        師:同學(xué)們,這里關(guān)鍵是“故國”二字怎么解釋,如果當成“曾經(jīng)的故土”講呢,那么,這里顯然不是蘇軾的“曾經(jīng)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經(jīng)領(lǐng)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師說得正是。我不同意課本上的解釋。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為,這里的“故國”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蘇軾的故土。

        師:可是你還講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話,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學(xué)生有點急)是周瑜的靈魂嘛!蘇軾是假設(shè)周瑜死后還有靈魂。蘇軾是假設(shè)如果周瑜的神靈還在舊戰(zhàn)場上的話,知道蘇軾在懷想他,那么蘇軾就想,周瑜會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著前面“風(fēng)流人物”,周瑜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

        師:這樣說來,你把第三個問題也回答了,你認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蘇軾。你再具體談。

        生:我是這樣想的,“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詞。如果理解成“應(yīng)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蘇軾“多情”,“多情”就是動詞了。

        師:他非常有見地。很新鮮。你的意思是蘇軾的“多情”二字與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個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聯(lián)系柳永詞來理解,可貴。如果“神游人”是蘇軾的話,那么,他就不會寫成“故國”了,而是寫成“古國”,“古國”才能是“舊戰(zhàn)場”。而“故國”一般應(yīng)解釋成“故土”“故鄉(xiāng)”,或者引申解釋成“故地”,即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蘇軾的“故地”。

        生:老師,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釋成周瑜?

        師:不是下結(jié)論的時候,而且最好別輕易下結(jié)論。何況大人們還沒有一個定論,學(xué)術(shù)界的爭論還在繼續(xù)。我覺得,你們爭論是有益的,說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從句逗得出的。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了統(tǒng)計了幾百首《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在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我還有一個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應(yīng)笑我”讀成“應(yīng)笑我多情”,太牽強,理解起來別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們繼續(xù)思考爭論下去,可以寫成小論文,題目就是《“神游者”是誰?》《談?wù)劇岸嗲椤迸c“神游”》。

        繼續(xù)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也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種。

        師:具體說。

        生:我是從整個詩的格調(diào)來理解的。全詩比較格調(diào)比較昂揚向上。

        生:我也同意。蘇軾還是比較積極的。

        師:沒有不同意見?都同意蘇軾比較達觀的說法。

        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肯定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

        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fēng)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們一起背誦全詩。

        響起背誦的聲音。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9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授課班級:04(6)班               授課人:福州環(huán)保職專曉晨

        授課時間:12月9日上午第二節(jié)     授課地點:多媒體a

        教學(xué)目標:1.知識目標:整體把握,理清思路,感知詞的內(nèi)容

        2.能力目標:了解豪放派的特色;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yǎng)鑒賞能力

        3.德育情感目標:體會詞人壯志未酬的感慨,樹立自己的理想 

        教學(xué)重點:1、體會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本詞

        教學(xué)難點:體悟詞的意境和語言

        教學(xué)方法:誦讀法、指導(dǎo)法、討論法

        教學(xué)媒體:多媒體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1、同學(xué)們,我們先來欣賞一首由我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楊洪基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同學(xué)們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馳騁在古戰(zhàn)場! ∽屛覀兲ぶ@雄渾的男聲獨唱,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赤壁懷古》。

        2、引導(dǎo)學(xué)生思考投影出的一道關(guān)于文學(xué)常識的選擇題。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這首詩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蘇洵、蘇軾、蘇轍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鶴

       。劢忸}]:“一門三父子”排除d項,“都是大文豪”排除c項,“峨眉共比高”排除a項,最終確定正確答案為b項。

       。ㄓ纱祟}引出本課。)(投影)(并看蘇軾像——錢幣) 

        二、對詞作者蘇軾作簡要介紹(學(xué)生回憶他的作品以及他的生平,教師小結(jié)):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學(xué)家。開北宋豪放詞風(fēng)。一生才氣縱橫,詩、詞、文、書法都有很高造詣。“詩”與黃庭堅并稱為“蘇、黃”;“詞”與辛棄疾并稱為“蘇、辛”;“文”與歐陽修并稱為“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書法四大家”。作品有《蘇東坡集》、詞有《東坡樂府》。

        蘇軾坎坷的一生。

        宋代第一起文字獄——“烏臺詩案”。從元豐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蘇軾在黃州生活的這七年,對蘇軾一生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黃州團練副使僅僅是個虛名,他不僅沒有俸祿,而且受到監(jiān)督,當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fù)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在黃州城東開墾了十畝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樂。黃州的生活使蘇軾的思想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方面,他觀察問題變得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背后,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產(chǎn)生了較為嚴重的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思想。(投影)

        三、放錄音范讀,學(xué)生輕聲跟讀。

        四、賞析

        1、 學(xué)生朗讀,注意氣勢(教師講評)

        2、 明《雨霖鈴》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區(qū)別

        引典故以加深學(xué)生對蘇詞豪放特點的感悟:“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比柳詞如何?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學(xué)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公為之絕倒”。充分說明了蘇詞豪邁奔放,坦率開朗的特點,這與低沉感傷,綺羅香澤的婉約派不同,讀詞時要感受。(投影)

        蘇軾之前“詞為艷科”,直到蘇軾才一掃綺羅香澤之態(tài),以詞言志,以詩為詞,意境博大,豪邁奔放,創(chuàng)“豪放”詞派,朗讀中注意這種氣勢。

       。ㄍ队埃汉婪旁~派    以詞言志,意境開闊)

        3、 學(xué)生再讀,讀出感情、氣勢

        4、 學(xué)生表達朗讀感受:豪放、大氣、感傷、不平(凡涉及蘇軾的感受即可)

        5、 思考、討論題:

        1) 上、下闋分別寫什么?

        上闋:描寫赤壁之景,引出當時眾多的英雄人物。

        下闋:塑造周瑜形象,抒發(fā)自己的感慨。

        2) 上闋一、二、三句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說說它的好處。

        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境界開闊,氣象恢弘,籠罩全詞。寫長江非凡氣勢,將自古以來這里出現(xiàn)的許多威武雄壯的戰(zhàn)爭故事,都概括進來。

        3)四、五、六句點明什么?

        引出歷史上的“風(fēng)流人物”----周瑜,為下闋塑造周瑜形象作鋪墊。

        4)七、八、九句寫了怎樣的赤壁之景?

        具體寫赤壁之景,勾畫古戰(zhàn)場的險要形勢!皝y”、“穿”、“驚”、“拍”、“卷”,動感極強。

        5)十、十一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敖饺绠嫛笔菑难矍熬吧贸龅慕Y(jié)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士。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幽情?于是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6)齊讀 上闋,再次體會景中之情。

        7)下闋塑造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

        少年得志,建功立業(yè),英氣勃發(fā),年輕有為(點到即可)

        8)為什么要塑造周瑜這樣的形象?

        抒發(fā)對英雄業(yè)績的仰慕之情,引發(fā)自己未能建功立業(yè)的感傷(壯志未酬)。

       。ㄌK軾這年四十七歲,不但沒有建樹,反而待罪黃州。懷古思今,感慨萬千)

        9)最后五句怎樣寫人生感慨?

        “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是感傷,是自責,慨嘆歲月無情而功業(yè)無成。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自慰,是曠達,回首往事,恍如夢中,權(quán)且以酒酹月,借酒澆愁,值此,一位襟懷曠達,善于自慰的詞人躍然紙上。

        10)齊讀全詞,展開想象,進入意境。

        6、小結(jié):

        借詠史抒發(fā)了作者壯志難酬的郁悶心情。這首詞歷來被視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fēng)一方面表現(xiàn)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詞的開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不僅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意境開闊,氣象恢弘,而且江山、歷史、人物逐一收入眼底。另外一處景物描寫則是對古戰(zhàn)場險要地勢的勾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豪放詞風(fēng)的另一方面還表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周瑜的雄姿英發(fā)與出眾的才華都寄予著詞人的贊美之情。稱贊周瑜,表明了詞人渴望為國建功立業(yè)的心志。

        這首詞,氣象磅礴,格調(diào)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五、學(xué)生背誦本詞

        六、總結(jié):通過本詩的學(xué)習(xí),要了解豪放派的風(fēng)格特點。學(xué)會鑒賞的方法。

        七、作業(yè)布置:自由討論婉約派和豪放派的異同。

        八、教后反饋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10

        說教材:

        一、 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xué)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guān)鍵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2)風(fēng)格流派、文體;(3)名句填空;(4)對相關(guān)背景的了解、對主要內(nèi)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shù)手法的鑒賞。

        2、 詩詞教學(xué)從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tài)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 這首詞可以說是重中之重。蘇軾是一個大家,就像講詩經(jīng)要《氓》,講楚詞要講到屈原,講魏晉詩要講到陶淵明,講唐詩要講到李白杜甫,講宋詞不能不講到蘇軾,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文詞對后代文人影響極大。

        三、 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xué)目標 是:

        1、 背誦本詞

        2、 熟記作家作品地位及并稱

        3、 把握豪放詞的意境及特點

        4、 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 

        說教法

        一、 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場面,引導(dǎo)學(xué)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盡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xué)生閱歷淺,學(xué)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嘆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于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于陶淵明李白,又不甘于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二、 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fā)學(xué)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片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lǐng)會到諸如烘托借代等藝術(shù)手法;更能領(lǐng)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人道是”,我安排的教學(xué)過程 和教學(xué)內(nèi)容正體現(xiàn)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說教學(xué)過程 :

        一、 在導(dǎo)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為后面在學(xué)習(xí)過程中領(lǐng)悟豪放詞與婉約詞的區(qū)分打下基礎(chǔ)。

        二、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一點,有些內(nèi)容似乎與本課內(nèi)容聯(lián)系不大,原想舍去,例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并稱方面的介紹,但又想到高考要考,所以就羅嗦講了。學(xué)生雖然在小學(xué)初中學(xué)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了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這樣在講三冊24課《赤壁賦》時就可以讓學(xué)生來介紹蘇軾,加以強化。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jié),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xué)生高三復(fù)習(xí)的壓力。這一點屬于個人一點想法,希各位老師批評指導(dǎo)。

        三、 在背景介紹中,我分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臺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guān)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于學(xué)生把握詞風(fēng)和詞人。

        四、 范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xué)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于記誦,朗讀有利于理解,朗讀有利于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fēng)格、不同基調(diào)。這是一首豪放詞,應(yīng)讀得鏗鏘有力。

        至于將字詞板書,我個人認為在高中教學(xué)中依然必要,字詞教學(xué)在任何時候都是語文教學(xué)中極重要的部分,傳統(tǒng)教學(xué)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來流行的所謂“素質(zhì)教育”對字詞教學(xué)有點忽視。平時時間充足時,我會在一單元學(xué)完后叫學(xué)生聽寫字詞并注音,開始學(xué)生不以為然,以為是小學(xué)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視。

        五、 賞析部分

        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盡可能地再現(xiàn)當時的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shù)手法賞析穿插其中;四是由于詩詞跳躍性大,而我們的學(xué)生史學(xué)知識欠缺,所以我在講述時補充了一些史學(xué)知識,這似乎把語文課講成了歷史,也不知得當與否,算是一種嘗試,還望各位前輩提出批評意見。

        六、至于延伸比較部分,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fēng),是為了把學(xué)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在這一部分有些地方總結(jié)得不是很恰當,例如,把“壯志難酬之恨”說城是一種“悲憤”,“悲憤”一詞明知用得不是很合適,但一時又想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替換,顯得勉強和別扭。

        說板書及作業(yè) 

        一、 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于總結(jié)寫作特點;二是便于學(xué)生按思路記憶背誦—本來還安排盡可能課堂背誦,時間來不及沒有進行。

        二、 作業(yè) 為背誦體會和自學(xué)《江成子》,體會不同人物的不同風(fēng)格,這樣在指導(dǎo)檢查作業(yè) 時可以強調(diào)評價和鑒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yīng)從實際出發(fā),我們所強調(diào)的風(fēng)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自己的缺點有時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觀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暢所欲言,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進步的機會!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11

        孫永河

        一、 導(dǎo)入  

        今天我們來學(xué)習(xí)蘇軾的作品。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是最多才多藝的一位。他長于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代四大書法家;他精于繪畫,是中國文人畫家的杰出代表。當然,他更為杰出的成就還是表現(xiàn)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初三上學(xué)期,我們曾經(jīng)接觸過他的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學(xué)生背誦——

        蘇東坡一生給后人留下了詩2700多首,詞340余闋,文4000余篇,無論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都是中國文化的一大奇觀,罕有匹敵。他的作品給我們帶來了靈魂的歡欣和心智的樂趣,更要緊的是教我們以生存的智慧。

        二、 初步感知

        1、 默讀

        2、 誦讀

        點評:

        蘇軾21歲,受到歐陽修的賞識,考取進士第二名;25歲開始他一生坎坷的仕宦生涯。王安石執(zhí)政期間,因?qū)π抡粷M,主動請求外放;42歲,遭人誣陷鋃鐺入獄,險些丟掉性命,后經(jīng)人營救,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行動受人監(jiān)視。這首詞,就是他被貶期間,游黃州赤壁時所作。主要是反映他對英雄事業(yè)的向往和不能施展抱負的精神苦悶。這首詞筆力雄健,風(fēng)格豪放,一直被視為蘇詞的“標志性”作品。

        3、 齊讀

        點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給自己的博士生出過這樣一道思考題:“上個世紀之交,文人甚至包括茅以升那樣的理工科學(xué)生,都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國學(xué)根基很深,從而產(chǎn)生了一批大師級的人物。近幾十年,為什么我們沒有大師級的人物?為什么沒有產(chǎn)生世界性的著作?”

        我想,這其中的問題可能就出在“積累”二字上,因忽視積累而導(dǎo)致傳統(tǒng)文化的底子太薄。

        明白我的用意了嗎?

        4、背誦

        三、 探究領(lǐng)會

        這篇作品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背誦,它對于我們還有怎樣的價值呢?

        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蓖瑯樱瑢τ谝黄膶W(xué)作品,只有當我們?nèi)ビ眯陌l(fā)現(xiàn)時,它才會展現(xiàn)出應(yīng)有的魅力,體現(xiàn)出應(yīng)有的價值。

        1、 發(fā)現(xiàn)——總體——風(fēng)格

        A、“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

        B、印證——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學(xué)生朗誦

        東坡在玉堂(翰林院),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zhí)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學(xué)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執(zhí)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南宋俞文豹《吹劍錄》

        C、影響——

        蘇軾之后,有一位詞人直接繼承了這種豪放的詞風(fēng),創(chuàng)作出許多沉郁慷慨的詞章,這個人就是辛棄疾。人們常常將二人合稱為“蘇辛”。

        背誦——《破陣子》

        2、 發(fā)現(xiàn)——總體——內(nèi)容

        臨江仙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比較——

        兩首詞都是在上下幾千年、綿亙數(shù)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開,并在此基礎(chǔ)上,引發(fā)出對歷史的沉思。所不同的是,《臨江仙》在憑吊歷史的基礎(chǔ)上,流露出世事皆空的思想;《念怒嬌·赤壁懷古》則在浩淼的時空框架中抒發(fā)人生的感嘆,作品雖然缺乏激烈抗爭的力量,卻也反映了蘇軾不甘沉淪的高傲性格。

        3、發(fā)現(xiàn)——語言

        A、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評點:

        你感受到的時怎樣的圖景?(想象的重要)

        大江的洶涌奔騰,詞人兀立江岸憑吊勝地,心潮起伏激蕩,觸景生情,發(fā)出驚世浩嘆。

        B、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評點:

        極有分寸。蘇軾的這一差錯,卻使黃州赤壁聞名遐邇。后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xué)家,以及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不朽詞篇,就將黃州赤壁又稱為“東坡赤壁”。

        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評點:

        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圈畫出相應(yīng)的動詞。

        D、一時多少豪杰——

        評點:

        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quán),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瑾……

        E、小喬——

        評點:

        以美人襯托英雄,更見周瑜的風(fēng)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

        F、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評點:

        瀟灑從容、鎮(zhèn)定自若、風(fēng)度翩翩。

        G、笑——

        評點:

        飽含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深沉感嘆,也帶有自我解嘲的味道。

        H、一樽還酹江月——

        評點:

        無可奈何的排遣之詞。既是在哀悼千古風(fēng)流人物,也有引江月為知己,向江月尋求安慰的意思。

        3、齊讀——

        4、思想——

        面對生活的苦難,蘇軾既沒有自戕,也沒有隱遁,而是在人世的艱難中,頓悟生命的真諦,在現(xiàn)實的夾縫中引進一屢陽光,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從而保持內(nèi)心世界那一份安然與獨立。

        四、 拓展

        這首詞,學(xué)到這里似乎可以結(jié)束了。不過,我又想起了蘇軾45歲時填的另外一首詞——

        定風(fēng)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1、 朗讀

        2、 評點:

        這首詞表面上是寫雨中、雨后的感受,實際上卻處處是人生態(tài)度哲理性的象征。這是在沙湖道中的漫步,也是在坎坷人生旅程中的漫游。

        五、小結(jié)

        蘇軾在殘酷兇險的人生搏斗中,既能保持自己的人格和節(jié)操,又能應(yīng)付紛至沓來的外部打擊而使主觀精神不至于崩潰。原因在于,他在儒學(xué)的基礎(chǔ)上染佛、道,并把儒、佛、道三家哲學(xué)結(jié)合起來。佛、道思想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圓融通達,常能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tài)度來解脫人生的憂患和苦惱;同時,原有的儒家思想又使他堅持理想,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正是這樣的一種生存狀態(tài),使得它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感具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恒魅力。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12

        韓軍

        江山如畫  人物風(fēng)流

        我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師:哪位同學(xué)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yīng)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師:他們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學(xué)。師:當然是文學(xué)方面,他們應(yīng)該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師:他們誰是唐代,誰是宋代?

        生: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師:回答不錯。師:《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生:“赤壁懷古”是題目。。

        師:題目和詞牌,哪個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生:題目與內(nèi)容相關(guān)。

        師:看看注釋,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生: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時所作。

        師:也就是說,是蘇軾在人生的得意還是在失意時所作?

        生:失意時。

        師:請一個同學(xué)把全詞讀一下。(一生讀)

        師:讀的非常流暢?墒怯袀字讀錯了。

        生:“羽扇綸巾”的“綸(guān)”,他讀成lún了。

        師:另外,我提點意見,還應(yīng)該讀出點氣勢。(示范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師:(故意說)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fēng)流人物。

        生:不對吧?師:怎么不對?生:“浪”應(yīng)該是比喻吧?

        師:比喻什么?生:比喻時光。

        師:對了。這里不能把浪解釋為江水中大浪,應(yīng)該是時光。你還知道用水比喻時光的句子嗎?比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師:蘇軾劈頭一句,非常有氣勢。江,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這句,很少有人能夠比,能夠?qū)懙贸鰜。蘇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想起這句“大江東去”。如此的氣勢、如此的磅礴,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寫黃河的,―――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師:二者是一樣的,都是大氣磅礴的。蘇軾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都是“仙”。

        生:李白叫詩仙。師:李白或者叫謫仙,天上下凡的。

        蘇軾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寫出如此超凡脫俗、鳥瞰大地.。這兩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學(xué)生響起了掌聲。)生:是《三國演義》的插曲。

        師:是片頭曲。這段歌詞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大家看看,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一樣呀,好,那么,咱們就用《三國演義》的這兩句來代替、來改寫蘇軾這兩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風(fēng)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學(xué)覺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你說說,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風(fēng)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師: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見。

        生:同意!

        師:我不同意!我覺得,如果“風(fēng)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蘇軾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慮吧!

        師:讀一讀,“英雄”和“風(fēng)流”,分別是幾聲?

        生:都是一聲和二聲。

        師:音律上一樣,蘇軾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風(fēng)流人物”與“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樣.!

        師:反正就是不一樣。(生笑)(在蘇軾的心中“風(fēng)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接著往下看)

        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生:“大江”具體化為“故壘”,生:“千古”這里具像化為“三國”,生:“風(fēng)流人物”這里具像化為“周郎”。

        師: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

        生: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師:“故壘”是“舊戰(zhàn)場”,“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時的那個赤壁了。那個“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師:那么,也就是說,蘇軾游覽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蘇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偽嗎?不對,實際上,蘇軾是知道他所游覽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師: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師:“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不聞名。

        生: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師:反過來說呢?

        生: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師: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師:大家考慮,這三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譬如,“亂石穿空”是從形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生:“驚濤拍岸”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師:“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紤],這兩句分別從什么視角來寫的。

        生:“亂石穿空”是仰視,“驚濤拍岸”是俯視。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處寫,寫顏色。穿空、驚馬一樣的波濤、浪花如雪,都是往極處寫。 這樣,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俺啾凇惫艖(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就形成了。所以,緊接著一句――“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叭绠嫷慕健笔且粋舞臺,是風(fēng)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fēng)流人物。“一時”,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這個人。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背誦一下。要讀了豪情,讀出氣勢。(接著)再試著朗讀、背誦下片。

        師: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生:不能換。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fù)了。

        生: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師:有句話,新婚新婚燕爾!這里就突出強調(diào)小喬的年輕,剛剛嫁給周瑜,周瑜還在度蜜月呢。▽W(xué)生笑)

        師: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xiàn)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學(xué)生更笑得歡)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jīng)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生:。。▽W(xué)生驚訝)

        師:大家主要考慮一下,此處,蘇軾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那么,蘇軾為什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生:是不是還是強調(diào)周瑜仍然沉浸在熱戀當中。(學(xué)生大笑)師: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減。(學(xué)生還笑)―――這種理解,貼近但是不準確。其實,蘇軾這里是故意為錯,有意如此去寫。大家是否忘了開頭我提的4個字,為什么蘇軾偏偏用“風(fēng)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風(fēng)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guān),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吧,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有學(xué)生又笑)師:這就對!

        師: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不能算作“風(fēng)流人物”,“風(fēng)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正如剛才同學(xué)所說,懂得感情,懂得愛情,他不僅僅是勇武有力“風(fēng)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如果說,美女陪襯英雄,也不能說錯。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fēng)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英雄氣概。

        生:“雄姿英發(fā)”。

        師:是。“雄姿英發(fā)”描寫的又是風(fēng)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那么“羽扇綸巾”說的是“風(fēng)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

        生:是不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師:說正是!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如果說,前面兩句“雄姿英發(fā)”和“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fā)”與“羽扇綸巾”,就是寫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師:好。同學(xué)們,這樣,我們就已經(jīng)把“風(fēng)流人物”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cè)嵯酀⑽奈潆p全“風(fēng)流人物”!大家再拓展開想想,我們在哪里,還曾經(jīng)學(xué)過“風(fēng)流人物”?

        生:在初中,學(xué)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大家想想,毛澤東詩詞里的“風(fēng)流人物”,能不能這樣理解?給大家一段時間,回憶一下毛澤東的原詞,認真對比二者提到的“風(fēng)流人物”是否一樣。其實,這就是一種研究性學(xué)習(xí),大家可以試一試,不怕說錯,只要認真思考,大膽發(fā)言。(約兩分鐘后,有學(xué)生舉手)

        生:“風(fēng)流人物”,都不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樣解釋,都是一種簡單化。毛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毛澤東的詞中的“風(fēng)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老師非常同意你的見地!

        師:接下來,蘇軾仍然圍繞著周瑜進行細致描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果說前面幾句屬于正面描寫的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應(yīng)當屬于……

        生:是側(cè)面描寫。用“檣櫓灰飛煙滅”來襯托他的指揮藝術(shù)。

        師:這么說,這句還有襯托對比啦?生:“談笑間”與“檣櫓灰飛煙滅”就是對比。前面十分輕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現(xiàn)了那么強烈的效果。

        師:跟大家的討論,很長見識。(我突然想到一個決定:剩下的下面幾句話,就交給大家自己討論辨析。)(下面的幾句是“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有剛才的“檣櫓灰飛煙滅”,存在著爭論,我把學(xué)術(shù)界的一些爭論的觀點公布給大家。我提醒大家認真思考,擇善而從,能夠展開交鋒和爭論。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檣櫓”有的版本作“強虜”。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第二,“故國神游”,“神游者”是誰?周瑜還是蘇軾?第三,“多情應(yīng)笑我”,這句怎么理解?存在兩種理解:一種理解是,“應(yīng)笑我多情”,即蘇軾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華老大的時候,還懷想什么“風(fēng)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說,是蘇軾“多情”。第二種理解是,“多情應(yīng)笑”后面應(yīng)當是逗號,“我”應(yīng)當歸屬下面,形成“我早生華發(fā)”。“多情”實際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首先討論,“檣櫓”好,還是“強虜”好。)

        生:我覺得“強虜”好,強調(diào)了人的強大,恰好與“灰飛煙滅”形成一種強烈的效果,敵人非常強大,但是,在周瑜的鎮(zhèn)定自若的指揮下,強大的敵人“灰飛煙滅”,變成了煙云。

        生:我也同意用“強虜”好,直接寫了人的強大,并且“檣櫓”這個詞太不自然,太小了,“檣櫓”不是代指艦船嗎?讓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裝,想不到鎧甲,想不到精銳武器之類的。

        生:我不同意,“檣櫓”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詞,直接好呢,還是含蓄好?當然還是含蓄更好。檣櫓,這里不應(yīng)該只指艦船,更應(yīng)當指曹操的所有八十萬水軍。檣櫓,更能夠體現(xiàn)曹軍的“水軍”的特點。檣櫓,更可以讓我們想起曹操的武裝,就如同現(xiàn)在的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魚雷艇之類的……(學(xué)生笑)

        生:那時候,哪有什么驅(qū)逐艦、巡洋艦呀!

        生:(還是剛才那位同學(xué))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檣櫓”二字,更含蓄,更讓我們想到水軍,想到曹操的艦艇等各種全副武裝的武器。

        師:讓我發(fā)表意見,我更傾向于用“檣櫓”,理由就是剛才這位同學(xué)說的,體現(xiàn)“水戰(zhàn)”特點,又含蓄,而“強虜”過分直白了。(仍有同學(xué)表示不同意)不同意的同學(xué)也好,我不主張,同學(xué)們輕易改變自己已經(jīng)深思熟慮的觀點。如果你不滿意,請把你的意見寫成文字,寫在周記本上,一邊是“檣櫓派別”,一邊是“強虜派別”,呀,請別誤會,我不是說你們是“強虜”呀。ㄍ瑢W(xué)們大笑)(接下來,討論“神游者”和“多情者”。請發(fā)言)

        生:我覺得,還是同意課本上的解釋!吧裼握摺睉(yīng)當是蘇軾,蘇軾從上片的來到大江邊,描寫長江的景觀,“亂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懷想英雄豪杰,懷想風(fēng)流人物,也就是懷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樣的風(fēng)流人物。這些,都是蘇軾在“神游”吧。就是蘇軾的精神在這個舊戰(zhàn)場上巡游。

        師:你同意課本上注釋中“故國”二字就是“舊戰(zhàn)場”的意思。

        生:是。

        師:同學(xué)們,這里關(guān)鍵是“故國”二字怎么解釋,如果當成“曾經(jīng)的故土”講呢,那么,這里顯然不是蘇軾的“曾經(jīng)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經(jīng)領(lǐng)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師說得正是。我不同意課本上的解釋。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為,這里的“故國”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蘇軾的故土。

        師:可是你還講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話,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生:(學(xué)生有點急)是周瑜的靈魂嘛!蘇軾是假設(shè)周瑜死后還有靈魂。蘇軾是假設(shè)如果周瑜的神靈還在舊戰(zhàn)場上的話,知道蘇軾在懷想他,那么蘇軾就想,周瑜會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著前面“風(fēng)流人物”,周瑜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

        師:這樣說來,你把第三個問題也回答了,你認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蘇軾。你再具體談。

        生:我是這樣想的,“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詞。如果理解成“應(yīng)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蘇軾“多情”,“多情”就是動詞了。師:他非常有見地。很新鮮。你的意思是蘇軾的“多情”二字與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個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聯(lián)系柳永詞來理解,可貴。如果“神游人”是蘇軾的話,那么,他就不會寫成“故國”了,而是寫成“古國”,“古國”才能是“舊戰(zhàn)場”。而“故國”一般應(yīng)解釋成“故土”“故鄉(xiāng)”,或者引申解釋成“故地”,即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蘇軾的“故地”。

        生:老師,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釋成周瑜?

        師:不是下結(jié)論的時候,而且最好別輕易下結(jié)論。何況大人們還沒有一個定論,學(xué)術(shù)界的爭論還在繼續(xù)。我覺得,你們爭論是有益的,說的都有些道理。我只是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從句逗得出的。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了統(tǒng)計了幾百首《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在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我還有一個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應(yīng)笑我”讀成“應(yīng)笑我多情”,太牽強,理解起來別扭,不自在。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們繼續(xù)思考爭論下去,可以寫成小論文,題目就是《“神游者”是誰?》《談?wù)劇岸嗲椤迸c“神游”》。繼續(xù)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也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種。

        師:具體說。

        生:我是從整個詩的格調(diào)來理解的。全詩比較格調(diào)比較昂揚向上。生:我也同意。蘇軾還是比較積極的。

        師:沒有不同意見?都同意蘇軾比較達觀的說法。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diào)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肯定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fēng)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下面我們一起背誦全詩。響起背誦的聲音。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 篇13

        教案

        三河市第一中學(xué)語文組  薛彩云

        教學(xué)目標:感受蘇詞的豪放風(fēng)格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教學(xué)重點:描寫赤壁戰(zhàn)場的雄奇景色,追思周瑜當年雄姿。

        教學(xué)難點:首尾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看法。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 導(dǎo)入

        猜一猜:他們是誰?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垂千古,娥眉共比高。——“三蘇”

        “三蘇” 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當屬蘇軾。引入作者介紹

        文——唐宋八大家

        才華橫溢的蘇軾      詩——蘇    黃

        詞——蘇    辛

        書法、繪畫——宋四家

        今天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研讀鑒賞1、了解背景: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所作

        2、整體感知

        (1) 欣賞《三國演義》片頭曲感受意境  (渲染氛圍、創(chuàng)設(shè)情境)

       。2) 聽配樂朗讀  (欣賞美讀)

        (3) 跟讀、自由讀、個別朗讀、齊讀  (指導(dǎo)朗讀)

        3、對照注釋再讀課文,思考:

        《念奴嬌  赤壁懷古》是公認的豪放派代表作,其“豪放”在內(nèi)容上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揣摩討論)

        明確:a、描繪雄壯之景。(上闋)b、刻畫英雄人物(下闋)

        4、男生齊讀詞的上闋, 思考作者看見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由這些景物想到了什么?

        明確:所見——大江、赤壁、亂石、驚濤、巨浪

        所想——淘盡風(fēng)流人物、涌現(xiàn)多少豪杰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边@句詞寫的江水有什么特點?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全景、遠景)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浩浩蕩蕩、氣勢磅礴,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為一體。

        在這里,長江已不僅僅是一條江水的名,而是滔滔歷史江水的代名詞。作者面對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蕩,懷想往昔無數(shù)的風(fēng)流人物。為下闋英雄出場作鋪墊。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庇蒙⑽幕恼Z言描繪這幅畫面,你覺得哪些字詞用得好,為什么?

        明確:實寫赤壁之險峻雄奇,動心駭目。巨濤拍岸,怒濤洶涌,浪花千疊,如雪堆積不斷。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氣勢;“拍”——寫出江水與岸拍擊的力度;“卷”——寫出波濤的巨大力量。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一幅雄奇壯麗的雪浪圖。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英雄渲染氣氛。(3)小結(jié)上闋:上闋寫赤壁雄奇壯麗之景,為英雄人物出場作鋪墊,江山之勝與懷古之情融為一體。

        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哪些詩句是直接寫周瑜的?塑造了周瑜怎樣的形象?明確:雄姿英發(fā)、風(fēng)流儒雅、瀟灑從容、才華橫溢——正面描寫

       。2)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jié)有什么作用?

        明確:①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他指揮戰(zhàn)爭時,年紀很輕,才華橫溢。

        ②以美人襯英雄,更顯周瑜瀟灑的風(fēng)姿!獋(cè)面描寫

       。3)對周瑜的追憶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找出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明確: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髦季

        渴望建功立業(yè),也渴望萎靡難振的宋朝有如此英雄來扭轉(zhuǎn)乾坤,而自己年近半百,白發(fā)早生而貶居邊地,無所建樹,壯志難酬。

        這是詩人理想與現(xiàn)實尖銳沖突之后的心理反映。江月是永恒的,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中人只是滄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暫,又何苦讓種種“閑愁”縈回我心呢?一位襟懷超曠、識度明達的詩人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邁之情。

        6、小結(jié)全詞

        7、與柳永的《雨霖鈴》比較,體會豪放、婉約兩派詞風(fēng)的不同。

        8、豪放和婉約也不是絕對的,豪放如蘇軾也有柔婉的作品,感受《江城子》。

        三、作業(yè):寫一篇《江城子》鑒賞

      韓軍教《念奴嬌·赤壁懷古》(精選13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高二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精選15篇)

        [教學(xué)目的]1 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入夢”的思想情緒。2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3了解豪放宋詞的風(fēng)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

      •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通用14篇)

        學(xué)習(xí)目的:1、感受蘇詞豪放的風(fēng)格;2、理解賓主互襯,虛實相襯的寫作特點;3、初步鑒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詞風(fēng)。學(xué)習(xí)設(shè)想: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蘇詞的豪放風(fēng)格。...

      •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優(yōu)秀(精選17篇)

        一、教學(xué)目標:①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②領(lǐng)會詞中詞人抒發(fā)的感情③訓(xùn)練學(xué)生初步的文學(xué)作品的鑒賞能力二、教學(xué)難點:①感受品味詞作中的意境②景物描寫中見作者的情懷三、教學(xué)方式:方案(一):多媒體授課,比較法學(xué)習(xí)方案(二):師生共同體味,...

      • 念奴嬌赤壁懷古完整教案范文(精選2篇)

        教學(xué)目標:1、理解詞中寫、詠史、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2、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了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3、當堂背誦本詞。...

      • 課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優(yōu)秀教案(精選13篇)

        教學(xué)目標:1、通過對語言的分析,把握內(nèi)容,感受風(fēng)格,領(lǐng)會思想。2、了解豪放宋詞的風(fēng)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閱讀鑒賞能力。教學(xué)重點、難點:1、重點:初步感知蘇軾詞的風(fēng)格特點。2、難點:本詞的語言美,思想美和藝術(shù)美的統(tǒng)一。...

      • 念奴嬌赤壁懷古微課教案范文(精選4篇)

        教學(xué)目的:一、初步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產(chǎn)生、興盛、分類及體例特點。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fēng)格特點,明確蘇軾確立了豪放派的風(fēng)格,辛棄疾是集大成者。...

      • 念奴嬌赤壁懷古(精選14篇)

        一、教學(xué)目標1、了解蘇軾及其創(chuàng)作2、理解詞人復(fù)雜的心情,豐富學(xué)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一些常用的鑒賞詩歌的方法 二、教學(xué)重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用典的貼切自然*誦讀本詞 三、教學(xué)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三、教學(xué)方法:談話法 討論法五、...

      • 《念奴嬌 赤壁懷古》教案(精選15篇)

        一、學(xué)習(xí)目標:1.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2.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3.學(xué)習(xí)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二、學(xué)習(xí)重點: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2.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

      • 念奴嬌赤壁懷古優(yōu)質(zhì)教案(通用12篇)

        教學(xué)目標1、學(xué)習(xí)本文寫景、懷古、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2、培養(yǎng)學(xué)生鑒賞詩歌時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鑒賞詩歌方法;3、理解詞人復(fù)雜的情感,豐富學(xué)生的情感體驗。...

      • 念奴嬌赤壁懷古說課稿(精選7篇)

        說教材: 一、 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xué)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 在這一部分,高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guān)鍵是直接題較多,如:(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并稱及文壇地位等;(...

      •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xué)實錄(精選17篇)

        師:哪位同學(xué)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yīng)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 高二語文說課稿:《念奴嬌赤壁懷古》(精選3篇)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說課稿:《念奴嬌赤壁懷古》,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學(xué)情分析:高二學(xué)生我們的學(xué)生閱歷淺,學(xué)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jīng)歷,如不引導(dǎo),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shù)的英雄,看到赤壁形...

      • 念奴嬌赤壁懷古微課教案模板(精選2篇)

        教學(xué)目的:1、進一步了解豪放派詞的特點,體會辛棄疾與蘇軾豪放詞風(fēng)的異同。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體味作者借古事抒發(fā)出的抗金救國,收復(fù)中原的熱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心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當?shù)膽嵏拧?..

      • 《念奴嬌·赤壁懷古》學(xué)案(通用15篇)

        《念奴嬌·赤壁懷古》 學(xué)案一、詞牌的來歷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diào)高亢悅耳,據(jù)說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chuàng)立的。...

      •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xué)設(shè)計(通用15篇)

        教學(xué)目的:感受蘇詞的豪放風(fēng)格 理解烘托映襯,虛實相濟的寫作特點 培養(yǎng)對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學(xué)設(shè)想:指導(dǎo)如何把握意境,一課一得; 分析、對比、歸納、感悟風(fēng)格特點 教學(xué)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xué)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xué)生活動 設(shè)計意圖 導(dǎo)...

      • 高二語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