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精選3篇)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本節(jié)地位及作用
本節(jié)安排在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二章,從學科內容方面講是學生認識化學學科的起始章,是連接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與高中化學的紐帶和橋梁,對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高中階段化學學習,具有重要的承前啟后作用。氧化還原反應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是高考的熱點,同時對化學反應中能量觀點的建立十分重要。因此,本節(jié)是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之一。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運用化合價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理解。
2)過程與方法
從狹義的定義入手上升到廣義的定義,由簡單到復雜揭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以“問題”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學習品質。
(2)對學生進行對立統(tǒng)一、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等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
4)教學重、難點
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二、說學情
學生知識狀況:初中已學習電子得失、化合價等知識以及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但不系統(tǒng)。學生能力情況:學生通過初中一年的化學學習,已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不能主動參與到知識獲得的過程中。
三、說教法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任務或問題的提出開始的,即“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本節(jié)課我以“問題教學法”為主導,綜合各種教學方法,完成任務。通過設“障”立“疑”,造成學生對所學內容時時有疑難問題可思,有各種矛盾待解決的境地,促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運用所學知識去探求和解決遇到的各種新問題,使學生處于“憤”與“悱”的狀態(tài)。
四、說學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已有經(jīng)驗基礎上的生長,是由同化和順應構成的平衡過程”。學生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基礎上,在老師提出問題的指引下,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從狹義的認識上升到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廣義角度。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投影:切開的蘋果表面顏色的變化;鐵釘生銹;干電池使小燈泡發(fā)光
[問題]知道它們的原理嗎?
由情景問題引出新課,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探究意識。
[復習舊知]
[問題]在c+2cuo=co2+2cu反應中,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物質發(fā)生的反應?
[設問]氧化還原反應中是否一定有氧元素參加呢?
[問題]下面呈現(xiàn)氧化還原反應的正反例證,請同學們歸納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特征?
[投影]
例證1:H2+cuo=cu+H2o(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2:fe+cuso4==cu+feso4(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3:2Na+cl22Na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4:H2+cl22Hcl(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5:2Hcl+caco3==cacl2+co2+H2o(非氧化還原反應)
例證6:2NaoH+cuso4==cu(oH)2+Na2so4(非氧化還原反應)
通過學生分析歸納,從化合價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追問]能否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c+2cuo=co2+cu反應得到啟發(fā),歸納化合價的升降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問題]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為何發(fā)生變化?
[實驗探究]
實驗1:將鋅片插入cuso4溶液中
實驗2:將鋅片和碳棒中間連接一個電流計插入cuso4溶液中
[問題]
1、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反應方程式。
2、實驗2中電流產(chǎn)生的原因?為何有源源不斷的電子?
2、通過以上實驗,你認為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雖然沒學原電池知識,但由現(xiàn)象能認識到本質是相同的,再在初中電流和電子得失知識上,體會到反應中有電子轉移,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展示]動畫展示該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
直觀教學,讓微觀世界形象化。
[過渡]接下來從原子結構微觀
角度認識電子轉移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理解電子轉移兩種形式——得失和偏移。
以鈉與氯氣、氫氣與氯氣反應為例
投影并講解
教學到此,分三個層次強化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
[問題]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鞏固練習]
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例證1、2、3、4中物質發(fā)生的反應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是按概念的學習過程來完成的。設計中運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的相關理論。通過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教學的關鍵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在討論的基礎上對初中所學知識深入和拓寬,重建學生已有知識體系和網(wǎng)絡。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對于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了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后續(xù)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后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本節(jié)課既要復習初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并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后聯(lián)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根據(jù)化合價的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2、過程與方法: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xiàn)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fā)展過程,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里和以辯證的觀點來思考問題思。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系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在自然現(xiàn)象中的體現(xiàn),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4、重難點設置: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要使同學們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考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者。所以我采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并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向深入。
問題的設計由以下幾個問題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來完成。
問題一:讓學生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并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
同學們根據(jù)初中的知識從得氧失氧這一方面來判斷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其回答可能會有很多個反應。此時老師挑選出兩個比較典型的反應式來進行分析。如:。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著讓學生討論:
問題二:以為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通過討論很容易發(fā)現(xiàn)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fā)生的兩個過程人為地分割開,是不恰當?shù),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本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tài)度來學習。通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說是為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復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
問題三:標出上述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guī)律?
學生通過練習、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此時老師重點強調: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為氧化還原反應。緊接著讓學生分析:
問題四: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盡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系,但是發(fā)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展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著設問:
問題五: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么?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弄清化合價的數(shù)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制成動畫,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在初中所學到的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哪些反應類型是氧化還原反應,哪些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并對同學們得作答做出解釋和說明。
四、教學反思
回顧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五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lián)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信息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教師在其中發(fā)揮了主導作用,而學生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理念。
《氧化—還原反應》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此次課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上冊第一章。氧化—還原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研究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和規(guī)律,對學好化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許多重要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識時,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所以本節(jié)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參照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確定一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初步掌握根據(jù)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加深對氧化、還原、氧化劑、還原劑,氧化—還原反應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學會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理解氧化還原的實質。
能力培養(yǎng):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分析,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思想:對學生進行對立統(tǒng)一和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fā)創(chuàng)造意識,培養(yǎng)勇于探索認識新事物的優(yōu)良品質。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難點:從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從現(xiàn)象到本質的認識過程。
二、教學方法:
以講解、分析、體溫、概括為主體,抓住化合價變化跟電子得失的關系著一關鍵,通過氫氣與氧化銅反應,鈉在氯氣中燃燒等例子,從得失氧、化合價升降、電子的轉移等一一揭示反應的實質,這樣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又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練提問 討論 歸納 總結的程序將問題逐步引向深入,使學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學習化學的思維活動,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使學生對知識有清晰的認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明白氧化—還原反應是矛盾對立的,同時又是統(tǒng)一的,以此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學法指導:
復習初中學過的知識,注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采用講練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有所的。鼓勵學生做筆記并思考,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參與“學中練,練中學”。在練習中,可讓學生依老師的思維模式,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理解后再按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記憶,最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復習初中學生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自然過渡到新知識,使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導語是這樣設計的:首先讓學生寫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同學思考回答:“氧化銅失去銅,發(fā)生還原反應,氫氣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像這樣一種物質被氧化,另一種物質被還原叫氧化—還原反應!蓖瑢W們在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已經(jīng)掌握了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基礎知識,現(xiàn)在我們就進一步學習有關知識。
2.講授新知識
以Na在Cl2中燃燒和H2與CuO反應為例,通過得失氧情況和價態(tài)分析,總結如何判斷氧化—還原反應,即: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外部特征:化合價升降。啟發(fā)學生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分析元素化合價變化原因,認識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的改變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特征。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內部本質:電子轉移。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氧化反應,失e、價升;還原反應,得e、價降。從而解除疑難,進行下一環(huán)學習。
(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劑,得電子的物質(化合價降低),具有氧化性;還原劑,失電子的物質(化合價升高),具有還原性。就這樣邊講課邊板書,在化學方程式上畫線,標明化合價及電子得失,啟發(fā)學生分析討論,并總結歸納。教會學生用箭頭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即: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化合價降低,得2e,被還原
氧化劑 還原劑
為了理解,加深記憶,讓學生先看幾分鐘書,然后讓一位學生上臺寫出H2在Cl2中燃燒這個化學反應,并分析,即:
價升,(電子對偏離)發(fā)生氧化反應;價降,(電子對偏向)發(fā)生還原反應。
為了使知識更清晰,可以給出小節(jié),并給出類似題型的練習題,達到鞏固加強。最后一起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即:
接受電子 失去電子
化合價降低 化合價升高
被還原 被氧化
具有氧化性 具有還原性
四、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和記憶方法:
1.總結:元素化合價升高則原子失去電子,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元素化合價降低,則原子得到電子,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
2.分析四種類型的化學反應,總結出復分解反應不是氧化—還原反應,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得看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有無變化。
3.聯(lián)系反饋:
寫出Zn與HCl反應,Cu在Cl2中燃燒的反應式,并標出化合價、氧化劑、還原劑并同時布置課后作業(yè),以達到鞏固新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發(fā)生學生的理解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透徹講解,使其完全理解。
4.小結
5.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