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本紀(jì)第十二
○世祖六二十五年苷正月辛卯,忙古帶為江淮行尚書省右丞相。戊戌,大赦。壬寅,高麗國進(jìn)使貢方物。癸卯,海都寇北邊,諸王術(shù)伯、駙馬昌吉等以兵討之。丙午,畋于近郊。癸丑,立江南行大司農(nóng)司及淮東、西兩道勸農(nóng)營田司。
二月丁巳,改濟(jì)州漕運司為都漕運司,南北漕運。戊午,諸王哈丹禿魯干叛,李庭等以兵討之。庚申,大司徒撒里蠻等進(jìn)讀祖宗《實錄》,帝曰:“太宗事則然,睿宗少有可易者,定宗固日不暇給。憲宗事汝不能憶之,猶當(dāng)詢知者!比尚纾T遼東海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南京路為汴粱路,北京路為武平路,酉京路為大同路,東京路為遼陽路,中興府為寧夏府路。己卯,高麗國王王暙為征東行尚書省左丞相。壬午,皇孫云南王也先鐵木兒出鎮(zhèn)大理。
三月丁亥,松江民曹夢炎歲以米萬石輸官,遙授夢炎浙東道宣慰副使。改曲靖路總眢府為宣撫司。庚寅,車駕幸上都。李庭為征東行省左丞、商議樞密院事。辛卯,鎮(zhèn)南王自安南班師。丁酉,車駕駐野狐蛉。阿束、塔不帶總京師禁衛(wèi)諸軍。己亥,陳日烜進(jìn)使進(jìn)金人代罪。
夏四月乙丑,循州賊鐘明亮作亂,江淮行省左丞相忙古帶、行樞密院副使也的迷失以兵討之。庚辰,安南國遣使貢方物。甲申,皇孫鐵木兒率諸軍討叛王火魯火孫、哈丹禿魯干。
五月戊子,諸王察合子闊闊帶叛應(yīng)哈丹,床兀兒討獲之。己丑,河決襄邑。丁酉。改天南烏撤宣撫司為宣慰司,兼管軍萬戶府。戊戌,汪家奴、火魯忽帶、察罕等復(fù)叛。壬寅,渾天儀成。癸丑,移四川行中書省于重慶。高麗國遣使貢方物。河決開封。
六月辛酉,定御史任滿,驗所言事大小、多寡為升降。乙丑,詔蒙古人總漢軍,習(xí)水戰(zhàn)。戊辰,管軍元帥阿里帶敗海都兵于業(yè)里干腦兒。癸未,處州賊柳世英作亂,宣慰副使史耀討平之。
秋七月戊戌,車駕幸許泥百牙之地。乙巳,保定路唐縣野蠶成繭,可為帛。
八月丙辰,安童率本部怯薛蒙古軍巡北邊。庚辰,車駕次孛羅孩腦兒。
九月丙辰,車駕至大都。乙未,篤哇入寇。庚子,鬼國及建都蠻貢方物。癸卯,置征理司,專治合追錢谷,禿烈羊阿、吳誠并為征理使。江南行臺御史中丞劉宣自殺。
冬十月己未,有事于太廟。庚申,參知政事忻都等十二人理算江淮、江西、福建、四川、甘肅、陜西六行省錢谷。丙寅,大同民李伯樣、蘇永福謀反,伏誅。庚午,海都入寇。丙子,瀛國公趙顯學(xué)佛法于土蕃。己卯,也不干入寇,不都馬失等敗之。免儒戶雜徭。高麗國遣使貢方物。是日,用壽張縣尹韓仲暉議。自安山開河至臨清以濟(jì)運。
十一月丁亥,金齒蠻來貢方物。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何榮祖為中書參知政事。柳州賊黃德清、潮州賊蔡猛等作亂,俱伏誅。庚寅,床哥里合寇建州。癸巳,也速帶兒、牙林海刺孫執(zhí)叛王捏坤、忽都答兒來降。己亥,禮部侍郎李思衎等使安南國,諭陳日烜入朝。辛丑,馬八兒國遣使來明。叛王帖列涅入寇。
十二月丁巳,海都入寇,諸王闊闊出等效之。丙子,也速不花以昔烈門叛,諸王八八、拜答罕,駙馬昌吉等以兵討之。也速不花降,昔烈門遁至朵郎不帶之地,獲之。庚辰,高麗國遣使貢方物。
二十六年舂正月丙戌,京師地震。辛卯,哈丹入寇。戊戍,蒙古部萬戶按的忽部合、荊湖行省左丞唐兀帶與月的迷失等討江西群盜。立武衛(wèi)親軍都指揮司。癸卯,罷膠萊海追運糧萬戶府。高麗國遣使貢方物。鐘明亮寇贛州。畬民卯大老等作亂,伏誅。戊申,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張守智、翰林直士李天英征糧運于高麗。移廣州按察司于韶州。
二月辛亥朔,籍江南戶口。癸亥,移江淮行尚書省于杭州。改浙西道宣慰司為準(zhǔn)東道,治揚州。丙寅,福建行省拜降、江西行院月的迷失、江淮行省忙古帶合兵討江西群盜。丁卯,車駕幸上都。伯顏知樞密院事,總北邊諸軍。伯答兒中書平章政事。哈丹入寇開元路,治中兀顏牙兀格敗之,己巳,立左右翼屯田萬戶府。甲戌,鞏昌總帥汪惟和率所部北征,敕入都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