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談判流程(精選5篇)
采購談判流程 篇1
一、采購的定義 企業(yè)根據(jù)需求提出采購計劃、審核計劃、選好供應商、經過商務談判確定價格、交貨及相關條件,最終簽訂合同并按要求收貨付款的過程。 二、采購員應具備的才能 1. 成本意識 采購人員必須具有成本意識,精打細算,不可“大而化之”。其次,必須具有“成本效益”觀念,所謂“一分錢一分貨”,不可花冤枉錢,買品質太好或不堪使用之物品。 2.表達能力 采購人員無論是用語言或文字與供應商溝通,必須能正確、清晰表達所欲采購的各種條件,例如規(guī)格、數(shù)量、價格、交貨期限、付款方式等,避免語意含混,滋生誤解。 3.專業(yè)知識 采購人員對其經辦的產品,若能了解原料來源、組合過程、基本功能、品質、用途、成本等,將有助與供應商的溝通,并避免“敵暗我明”吃虧上當。 三、 采購基本流程 生產部門請購---采購計劃---尋找供貨商----詢價、比價、議價----采購洽談(下單)----合同的簽訂(確定付款條件、貨運方式、售后服務)----交貨驗收(倉管)---質檢(不合格退貨)---入庫---財務結算
采購談判流程 篇2
(一)從內部控制五要素入手,全面梳理采購全流程,分析采購業(yè)務相關管理
制度,明確請購、審批、購買、驗收、付款、采購后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職責和審批權限,掌握采購全流程內控管理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二)審查企業(yè)是否建立采購申請授權制度,是否依據(jù)購買物資或接受勞務的類型確定歸口管理部門并授予相應的請購權,相關部門或人員的職責權限及相應的請購和審批程序是否明確。
(三)審查采購預算、采購計劃編制執(zhí)行情況。審計從采購預算上報、批復、追加各個環(huán)節(jié)展開,重點審查預算編制是否遵循規(guī)定程序、批復是否及時、調整手續(xù)是否合規(guī)、預算執(zhí)行是否超支等;采購計劃安排是否合理,有無造成庫存短缺或積壓,導致企業(yè)生產停滯或資源浪費。
(四)審查采購方式能否實現(xiàn)物美價的供給保障。采購方式按照市場化和公開化程度排序依次是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和單一來源等。審查企業(yè)是否采取集中采購模式、限額標準以上采購項目是否按規(guī)定采取公開招標或邀請招標的采購方式,采購執(zhí)行過程中有無隨意改變采購方式的情況。
(五)審查采購不相容崗位是否有效分離。采購全流程管理,不僅要求采購部門不相容崗位分離,對采購需求部門、采購需求管理部門等采購主體同樣要求執(zhí)行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審計重點關注候選供應商推薦、評審標準設定、供應商評審等崗位是否有效分離;審查有無同一部門或采購當事人參與“采購全流程”,導致“供應商管理-采購談判-合同執(zhí)行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監(jiān)督制約作用受限,為人為操縱采購結果留下了空間,滋生“商業(yè)賄賂”的問題。
(六)審查候選供應商管理是否公開透明,供應商選擇是否得當。企業(yè)有無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估和準入制度,建立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tǒng)并完善潛在供應商備案制度、用戶反饋制度、日常監(jiān)督檢查制度等機制對供應商進行動態(tài)管理。審計重點關注候選供應商是否從供應商庫中選取,是否存在需求部門和采購需求管理部門自主決定供應商的行為。
(七)審查采購談判評委信息庫有無外部專家,采購項目評委是否從評委信息庫中隨機選取產生,核實評委是否獨立于采購需求部門和需求管理部門;審查招投標或定價機制是否科學,授權審批是否規(guī)范,有無導致采購物資質次價高,出現(xiàn)舞弊或遭受欺詐的問題。
(八)審查采購部門輪崗制度是否有效執(zhí)行。審查企業(yè)是否對辦理采購業(yè)務的人員定期進行崗位輪換,重要和技術性較強的采購業(yè)務是否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論證,是否實行集體決策和審批。
采購談判流程 篇3
1、 采購計劃 采購員應根據(jù)請購單和公司生產計劃、銷售計劃制訂采購計劃,應有全局觀念。 2、 供應商的選擇和考核 A、如何選定最適當?shù)墓⿷,是采購部門最重要的職責之一。一般而言,供應商的家數(shù)愈多,選擇最適當供應商的機會就愈大。因此,如何擴大尋找供應商的來源,便是采購人員相當重要的課題。尋找供應商,可以通過網(wǎng)絡、雜志、以及雜志和同行業(yè)介紹來尋找。 B、對供應商的考核也很重要,一般從經營情況、供應能力、技術能力、品質能力等方面評定,并定期從質量、運貨、價格、逾期率、是否配合等方面綜合打分。 3、詢價、比價、議價 4、合同的簽訂 買賣雙方經過詢價、報價、議價、比價及其它過程,最后雙方簽訂有關協(xié)議,合約即告成立。采購合同的簽訂要根據(jù)采購商品的要求、供應商的情況、企業(yè)本身的管理要求、采購方針等要求的不同而各不相同。需確定付款條件、貨運方式、售后服務等情況。 5、交貨驗收 交貨驗收為采購作業(yè)中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采購員必須確定貨物品種、數(shù)量、質量、交貨期的正確無誤。 6、質檢 貨物質檢合格則入庫,不合格的,需安排補救和退貨。 7、財務結算 貨物入庫后,財務結算。
采購談判流程 篇4
根據(jù)超市采購談判依據(jù)制定出采購業(yè)務談判內容的框架,也是采購合同的基本內容框架。具體的談判內容主要包括:
1、超市擬采購商品的質量、品種、規(guī)格、包裝等。
2、需要采購商品的總量、采購批量(單次采購的最高訂量與最低訂量)等。
3、供應商交貨時間、周期、交貨地點、最高與最低送貨量、保質期、驗收方式等。
4、超市需要退貨給供應商時的退貨條件、退貨時間、退貨地點、退貨方式、退貨數(shù)量、退貨費用
5、供應商給超市每月、每季度的促銷活動保證、促銷組織配合、促銷費用承擔等。
6、供應商應給超市提供的新商品價格折扣、單次訂貨數(shù)量折扣、累計進貨數(shù)量折扣、年底退傭、不退貨折扣(買斷折扣)、提前付款折扣等。
7、超市給供應商的付款期限、付款方式等。
8、供應商給超市的售后服務細則:保換、保退、保修、安裝等。
9、供應商與超市雙方的違約責任、合同變更與解除條件及其他合同必備內容就形成采購合同。
采購談判流程 篇5
采購程序:
1、選擇商品;
2、選擇供應商及讓供應商了解本公司及操作流程;
3、供應商報價(增值稅價)及商品相關證件;
4、洽談供貨交易條件(合作形式,結算方式);
5、決定銷售商品進價及促銷事項及入場費等;
6、報備采購總監(jiān)審閱(供應商及商品準入);
7、簽定購貨合同;
8、建供應商檔案,入電腦存檔備案;
9、商品信息入電腦部存檔備案;
10、合同入電腦部存檔備案;
11、下初次定單;
12、新品上市須提前15天報備采購部,更改交易條件及價格須在采購部同意一月之后執(zhí)行;
13、滯銷產品三個月,自動撤出賣場。
14、商品的自然淘汰及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