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大暑作文(精選5篇)
送大暑作文 篇1
春天離開了,炎熱的夏天到了。我喜歡夏天的美麗,卻又討厭夏天的炎熱。
我喜歡夏天,因為夏天很美。夏天的夜晚,逐漸變得涼快起來,天空繁星閃爍。星星是那么明亮,空氣是那么清新,讓人的心情也愉悅許多。路邊的草叢中還不時傳出歌聲,那是紡織娘在演唱著《夏夜曲》。那些閃爍的星星是那么的平靜、安詳,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顆顆閃亮的珍珠。
我也討厭夏天,因為夏天是多么的炎熱。只要一離開空調(diào)房,就會感到太熱了。太陽炙烤著大地,小花、小草們都耷拉著腦袋,顯得多么無精打采。連小狗都吐出了舌頭。仿佛在說:”這天氣太熱了!”我開了空調(diào),來驅(qū)趕著這酷暑。唉,夏天真熱!
雖然夏天很炎熱,但是夏天是美麗的。
送大暑作文 篇2
夏天,天上的太陽像紅彤彤的火球。而知了在樹上拼命地叫,好像在說:“熱死了!熱死了!”
我吃好中飯就去散步,我看見植物都被太陽烤僵了,它們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真可憐啊!它們多么希望能下場大雨啊!
這時,我剛走到半路就冷不丁下起了暴雨。樹木們高高興興跳起了舞,張大嘴巴喝水。我十萬火急跑回家,可是被雨淋得像落湯雞,家里人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躺在竹椅上,想了想,怪不得出門時看見蜻蜓很多,它們低低地飛,像一架架小飛機,原來是在告訴我馬上要下暴雨啦!
我想,這么熱的天農(nóng)民還在辛苦地干活,于是我情不自禁的念起了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送大暑作文 篇3
今天是大暑后的第一天,天還是那么悶悶沉沉的,我好熱呀!今天的熱和往常不太一樣,我在屋子里待了一會兒,覺得有些頭暈,我覺得可能是中暑了。于是我到平臺上想透透氣,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一到了平臺上,一股熱浪迎面而來,一下子把我包圍了起來,跟我剛剛走進浴室的感覺差不多。熱熱的、悶悶的、潮潮的。我身上滲出細細的汗水,粘粘的,我的頭發(fā)簾被汗水黏在了一起,就像三毛一樣。我在平臺上自言自語道:“好熱呀!我有些喘不過氣來了。”我家的絲瓜、南瓜都有些蔫,葉子耷拉下來,花也有些枯萎,樓下的樹一動也不動,看來他們也熱的沒了力氣。我想:我還是回屋開空調(diào)涼快一下吧!進屋我關(guān)上窗戶打開空調(diào),這時我才感覺到窗戶和窗臺也都是熱熱的。
傍晚時分,我向窗外望去,小區(qū)里的樹木來回搖擺,像一群可愛的孩子,正在快樂地玩耍。我想:風終于來了。我打開窗戶,“嗖”一陣風迎面而來,這次的風和上午的風可不一樣。涼涼的、爽爽的。我趕緊來到平臺上,涼風習習,就像剛從浴室走出來一樣,好爽呀!吹走了我一天的悶熱,吹干我那濕漉漉的頭發(fā)簾,吹得我神清氣爽。
轟隆隆,電閃雷鳴,大雨傾盆直瀉,我好涼快呀!
送大暑作文 篇4
在浙江臺州沿海有大暑送“大暑船”活動,此活動已歷經(jīng)幾百年的歷史。相傳“晚清時,臺州葭沚一帶常有病疫流行,每至大暑疫病流行最為嚴重。世人認為是五圣所致〔相傳五圣為張元伯、劉元達、趙公明、史文業(yè)、鐘仕貴等五位,均系兇神),于是人們建五圣廟,有病向五圣祈禱,祈求驅(qū)病消災(zāi),事后以豬羊等供奉還愿。葭沚沿江漁民居多,為保一方平安,后選大暑為供奉日。并用漁船將貢品沿江送到江口外,以示虔誠之心。久而流傳,便形成”送大暑船“的習俗。及至現(xiàn)在逐漸演變成霞址附近一帶的節(jié)日盛會。
大暑時節(jié),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區(qū)葭芷街道一帶的傳統(tǒng)習俗。據(jù)說在清同治年間,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時節(jié)病疫就更為嚴重,人們以為是五位兇神所致,于是在江邊建了五圣廟,在大暑節(jié)這一天,用特制的木船將供品送至椒江口外,以送走瘟疫,祈求身體健康。
大暑船是按照舊時的三桅帆船縮小比例后建造的,長8米、寬2米、重約1.5噸,船內(nèi)設(shè)有神完、香案,載有雞、魚、蝦、米、酒等食品與桌、椅、床、榻、枕頭、棉被等用品。大暑船必須在大暑之前造好。大暑前數(shù)日,于五圣廟建道場,延請和尚做法事。船須由一兩名駕船技術(shù)高,且享有較高威信的船老大駕駛到椒江口處,然后船老大改乘所帶之小燦板回來,讓大署船趁落潮大水,漂向茫茫大海。船只必須漂得無影無蹤,才是大吉大利。如果大暑船遇到東風無法東進,漲潮時漂回海關(guān)門,乃是不吉利之征兆。送走大暑船后,五圣廟戲臺即開始演戲,少則三五天,多則七天、十天甚至半月,以示喜慶。霞芷街上上下下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現(xiàn)在每年農(nóng)歷大暑期間,浩浩蕩蕩的群眾隊伍把一艘制作精美的紙質(zhì)大暑船(約出海漁船三分之一大小)十分隆重地送往江邊,再由漁輪一路護送至椒江出海口,在那里把大暑船焚燒掉,意思是”送暑、保平安
送大暑作文 篇5
送大暑船的這一民間習俗那是由來已久。在清朝同治年間,葭址一帶常有病疫流行,尤其是到了大暑時期更加地厲害。當?shù)氐木用裾J為是五位瘟神所致,于是,便在江邊建起了一座五圣廟,時常進行祈求許愿,希望祛病消災(zāi)。而由于葭芷處于椒江口附近,沿岸的漁民也是特別的多,為了祈求出海捕魚平安,漁民便決定在大暑這一天集體供奉他們,并將載有供品的船只送至椒江口外。這也就是今天的“漁休節(jié)”送大暑船習俗的由來。對于當?shù)貪O民來說,這個習俗也許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雖說大暑船的由來是伴隨著五位“瘟神”的傳說,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傳說也在逐漸發(fā)生著變化,五位“瘟神”也成了“五圣”,民間也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五圣”在海上幫助漁民解除險情、送水送糧的傳說。
傳得最廣的一個說法是這樣的:五圣分別姓張、劉、趙、史、鐘,生前同科中進士,結(jié)果最后卻被皇帝冤殺,死后冤魂不散,常要作祟,皇帝便封他們?yōu)槲宸叫袨?zāi)使者,民間稱作“五圣”。由于五圣被視作兇神,人們既要供奉它,又要送走它,故此才誕生了“送大暑船”這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