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精選7篇)
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 篇1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禍的因素。也就是說,好事和壞事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就會變成禍,禍也能變成福。老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很有道理的。
老子是,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辯法思想的哲學(xué)家之一。關(guān)于老子其人、其書及其“道論”歷來有爭論。根據(jù)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給他寫的一個簡單的傳記來看,他是春秋時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老子”是人們對他的稱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對男子的美稱。他的生卒年月不詳。
老子做過周朝的“守藏室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所以他諳于掌故,熟于禮制,不僅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并有廣泛的自然科學(xué)知識。
老子的思想主張,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独献印饭81章,分上下兩篇,共5000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后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jīng)》,F(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并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zhàn)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yún)s是屬于老子的。
《老子》一書,文詞簡短,艱深難懂,因此后人作了許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漢時道學(xué)家河上公(姓名不詳)注,三國時魏國哲學(xué)家王弼注,還有清朝時魏源的《老子本義》,等等。下面我們就通過《老子》這本書,來了解老子的哲學(xué)和思想。
“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國第一個力圖從自然本身來解釋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學(xué)家。在老子之前,人們以為宇宙間的萬物都有神在統(tǒng)治著,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稱天帝。這種觀念,到了社會大變革的春秋時期才開始了變化。老子就是較早的從哲學(xué)方面有意識地、明確地否認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闡明“道”是天地萬物的本源。老子“道論”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說,“道”是萬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第一章》)這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運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guī)律而運行。天地萬物都是由它產(chǎn)生的,它是宇宙的母體。
老子認為,道產(chǎn)生了天地,德是道的能,天地生養(yǎng)著萬物,萬物各成其形,各備其用。所以萬物沒有不尊道而貴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貴重,不是有誰給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產(chǎn)生天地,德畜養(yǎng)萬物,長育萬物,成熟萬物,覆蓋萬物。他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蓋之覆之!(《第五十一章》)這樣,老子遂把自然創(chuàng)造的根源歸于自然本身,從而摧毀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論的基礎(chǔ)。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觀,在當時有很大的進步意義,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認了鬼神的威靈。當然,老子的“道論”剛從傳統(tǒng)的宗教解放出來,還未能完全擺脫宗教的影響;他的自然決定論,使人完全聽命于自然,輕視了人對自然界的反作用。后來有的哲學(xué)家把它發(fā)展為定命論,為害頗大。
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 篇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儒、釋、道文化更是傳承千年,堪稱中華民族思想之結(jié)晶,而《道德經(jīng)》一書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總結(jié)。
《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時所作。全篇5000余言,分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話語早已廣為人知。
在此,我想強調(diào)一點:知識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與駕御知識的潛力相匹配。說實話,我真的不敢對《道德經(jīng)》妄加評論,只是喜歡讀、喜歡抄、喜歡背。下面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在讀完《道德經(jīng)》后的一些感受,望與君共勉!
“道可道,十分道”。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這是《道德經(jīng)》開篇的一句話,似乎老子什么也不想說了,因為能夠說出來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語言在描述很多高深事物的時候總顯得捉襟見肘,而老子開篇就告訴我們: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語言。正如佛語所言:教外別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幾次提到了“嬰兒”,比如:“為天下奚,常德不離,復(fù)歸於嬰兒”。老子告訴我們要學(xué)習(xí)嬰兒,而好多人卻不愿意向比自己資歷低的人學(xué)習(xí),其實這是對資源的一大浪費。嬰兒不會有任何的定勢,所以什么東西都學(xué)得最快。學(xué)外語的最快方式就是模仿,而嬰兒恰恰就是這樣做的;我們平時總是說“空杯心態(tài)”,而這恰恰又被嬰兒做到了。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焙枚嗟臅r候,我感覺老子的智慧與常人的思維是相悖逆的,但細細品味,卻蘊藏著深厚的哲理。我們常說:做人要能屈能伸,韓信做到了。只有每一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夠?qū)W到東西。這就如佛語所言: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承擔。好多的時候,我們無法做出選取,因為能夠選取的太多,就像電視的頻道太多了,以至于我們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個節(jié)目。選取太多往往會使人迷惑,以至最后一事無成。太多的時候后,我們需要有項羽那種破釜沉舟的勇氣,其實人生就如白駒過隙,少一些選取往往是件好事。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兜赖陆(jīng)》中幾次說到水,比如“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乃生命之源,造福萬物卻不求回報!八问钡腵智慧讓我們明白何為“柔弱勝剛強”。水本無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會變成什么形狀,所以水的無形是至形,李小龍截拳道中的“以無法勝有法,以無限勝有限”正好與此殊途同歸。所以老子告訴我們要學(xué)習(xí)水的智慧。
一句“自知者智,自勝者強”蘊含了無盡的深意!秾O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人貴有自知之明,而事實卻是:太多的人螳臂當車或是妄自菲薄,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扮演的主角恰恰就是自己最厭惡的那個人!所以每一天都要不斷的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正如《易經(jīng)》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所以真正的強者是戰(zhàn)勝自己的人。
讀書之中充滿了樂趣,而讀《道德經(jīng)》這本充滿哲理的書更是樂趣無窮。古人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等身之書,可抵百萬雄師”,而我覺得,讀書要有選取性,同時要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學(xué)會感同身受。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使用知識的主體是人,因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最后我想說的是:讀書是一種交流,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是一種生活方式。
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老子其猶龍乎?”這是孔子對老子的贊嘆。老子何許人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時誕生于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當時的中國呈現(xiàn)出極為燦爛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學(xué)者和思想家紛紛產(chǎn)生一時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老子就生活在那個偉大的時代那個時代也正因為有了老子才更加偉大。
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在那里他潛心于書籍之中所以習(xí)得鑒往知來的歷史所以對人世有了得深的體認。老子運用他深邃的思維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亙古的道家思想。
其間同時代的另一位偉人孔子來拜訪。他向老子請教了很多問題對老子的博學(xué)和科研成果很佩服?鬃討阎屑さ男那殡x開了洛陽;氐紧攪蟪3θ速澝览献。
孔子曾用瑰麗的語言贊美老子:鳥會飛我知道;魚會游水我知道;曾很走我知道;但是龍它在去端在天上無法捉摸深不可測李聃就像龍一樣啊!
老子的哲學(xué)被稱為“智者的低語”、“滋潤心靈的甘泉”它究竟是怎樣的呢?
應(yīng)該說老子本意是用于政治的但它的主要用處卻是在為人處世方面。
人們看事物多是從正面看而老子卻是從反面看。“以柔克剛”就是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世上競爭者取勝之決竅。
自古以來一般的教誨都是:人要表現(xiàn)堅強不要表現(xiàn)柔弱;人要表現(xiàn)聰明不要表現(xiàn)愚魯。而老子的觀點則反其道而行之:人要表現(xiàn)柔弱不要表現(xiàn)堅強!人要表現(xiàn)愚魯不要表現(xiàn)聰明;人要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柔非怯懦而是一種以退為選的權(quán)變一種驕敵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極高計謀。自己示弱可以俠敵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剛”者鋒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為“柔”者所敗!大柔非柔到剛無剛!
在身體上牙齒最硬可謂“剛”而舌頭則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紀大了牙齒都脫落而舌頭完好這是為什么?大樹比小草剛強的多但時當臺風來的時候大樹經(jīng)常連根拔起而小草卻安然無恙;風無形無體卻能夠拔屋倒樹;水可方可圓可謂至“柔”卻能夠懷山襄陵。這不是說明了剛強的未必是強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強嗎?
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老子其猶龍乎?這是孔子對老子的贊嘆。老子何許人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時誕生于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當時的中國呈現(xiàn)出極為燦爛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學(xué)者和思想家紛紛產(chǎn)生一時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老子就生活在那個偉大的時代那個時代也正因為有了老子才更加偉大。
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在那里他潛心于書籍之中所以習(xí)得鑒往知來的歷史所以對人世有了得深的體認。老子運用他深邃的思維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亙古的道家思想。
其間同時代的另一位偉人孔子來拜訪。他向老子請教了很多問題對老子的博學(xué)和科研成果很佩服。孔子懷著感激的心情離開了洛陽;氐紧攪蟪3θ速澝览献印
孔子曾用瑰麗的'語言贊美老子:鳥會飛我知道;魚會游水我知道;曾很走我知道;但是龍它在去端在天上無法捉摸深不可測李聃就像龍一樣!
老子的哲學(xué)被稱為智者的低語、滋潤心靈的甘泉它究竟是怎樣的呢?
應(yīng)該說老子本意是用于政治的但它的主要用處卻是在為人處世方面。
人們看事物多是從正面看而老子卻是從反面看。以柔克剛就是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世上競爭者取勝之決竅。
自古以來一般的教誨都是:人要表現(xiàn)堅強不要表現(xiàn)柔弱;人要表現(xiàn)聰明不要表現(xiàn)愚魯。而老子的觀點則反其道而行之:人要表現(xiàn)柔弱不要表現(xiàn)堅強!人要表現(xiàn)愚魯不要表現(xiàn)聰明;人要無為、無我、無欲、居下、清虛、自然
柔非怯懦而是一種以退為選的權(quán)變一種驕敵之志而暗蓄力量的極高計謀。自己示弱可以俠敵人不注意而得保全。太剛者鋒芒太盛容易招惹事非暴露自己之不足為柔者所!大柔非柔到剛無剛!
在身體上牙齒最硬可謂剛而舌頭則是柔者。但是等人年紀大了牙齒都脫落而舌頭完好這是為什么?大樹比小草剛強的多但時當臺風來的時候大樹經(jīng)常連根拔起而小草卻安然無恙;風無形無體卻能夠拔屋倒樹;水可方可圓可謂至柔卻能夠懷山襄陵。這不是說明了剛強的未必是強柔弱的才是真正的強嗎?
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在假期中,我讀了《老子》一書,談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說是一些感想、體悟!独献印冯m然并不是專門論述教育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關(guān)于教育的思想。它意蘊深遠,讓人思考,常讀常新。
將老子的思想轉(zhuǎn)換到教育中來,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這與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異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應(yīng)該順其自然,而不過過分強調(diào)主觀意愿。教師的權(quán)威應(yīng)該不被兒童感知到,這才是最好的師生關(guān)系。師生雙方都要處于謙虛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xué)。教師應(yīng)尊重學(xué)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自然之道。這些思想,在我們這個年代應(yīng)該進行批判性繼承。
在我們的教學(xué)上,如果孩子在課堂上走神,當然可以直接批評:“某某,注意聽講!”老實膽小的可能嚇一跳,趕快坐好,但過一陣可能又故態(tài)復(fù)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會臉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嚕咕嚕地嘟囔,雖然老師是好意,但傳遞到學(xué)生心里卻成了惡念,課堂的氣氛就有了火藥味。有時課堂上學(xué)生竟然和老師頂嘴,僵持起來大家都下不了臺。學(xué)生肯定是不對的,但如果老師“曲則全”,表揚旁邊的同學(xué)來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請走神者回答一個問題,旁敲側(cè)擊地暗示一下,同樣是批評提醒,轉(zhuǎn)一個彎,大家心平氣和,彼此相安無事,這樣豈不是更好?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問題要辯證地看待。正所謂福禍相依,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應(yīng)該抱著一種平常心,順其自然。更進一步來講,要將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長的歷程,將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轉(zhuǎn)化為自身生命的體驗中來。對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態(tài),不要過分關(guān)注榮辱得失。這樣的話,才能做到通過無為達到有為,通過不爭而沒有人與之爭。
低頭靜想,學(xué)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揮棒去質(zhì)疑解難。他們還會體會到求知的快樂嗎?
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前幾天,我讀了《老子》這本書。這本書講的是老子一生中經(jīng)歷的一些事。
老子,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71―477年間,原名李耳,字聃,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寫的《道德經(jīng)》雖然文辭簡煉,所蘊含的道理卻至深至遠,千百年來不知啟蒙了多少人的心智?梢姡献訉θ藗冇绊懮钸h。
書中的老子多次提到水,而《道德經(jīng)》中也不乏對水的'贊揚:“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我覺得,水的精神是可貴的,水的力量看似柔弱而又十分剛強。正如老子所說:“真正強大的不是剛強而是柔弱。
因為水很柔弱,它沒有爭斗的心愿,所以它能夠滋潤萬物,使萬物茁壯成長。它從不輕視低的地方,總是往低處流。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嗎?
波瀾壯闊的大海是由無數(shù)的水滴匯成的,滴水還可穿石,這是水的力量。海上的波浪永不厭倦地拍打著礁石,無私的水永遠滋潤著萬物,這是水的精神。
水從不爭強好勝,它能忍讓一切。石頭擋住了它的去路,它會繞開,繼續(xù)奔流。它又是那樣謙虛,總是往低處流,從而匯成了江河湖泊。然而水又是那樣的剛強有力,能載舟,亦能覆舟。
水乃萬物之根本。沒有了水,也就沒有了生命。水雖然無形無色,但它看似柔弱的力量卻超越了一切。水使我明白了厚德載物,雅量容人的道理。能容天下之人才能為天下人所容。同時也使我認識到,在學(xué)習(xí)上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為學(xué)日益。我們才能精進有為,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材。
當今社會中,又有多少像水一樣謙虛而又默默奉獻的人呢?又有多少人為了名利、金錢而落得個臭名昭著、遺臭萬年呢?水是偉大的,它的精神會讓人們有所感悟。
老子800字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老子》世稱《道德經(jīng)》,《老子道德經(jīng)》等,它的作者就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老子,他是河南鹿邑縣人,大約生活于戰(zhàn)國春秋時期。
《老子》已經(jīng)流傳兩千多年,兩千多年來學(xué)習(xí)和研究〈老子〉的人古今中外不計其數(shù),諸家百言,對于《老子》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認為它是東方文化的代表,中國哲學(xué)的主根,有認為它是一篇長篇哲理詩,還有人認為它是一本講帝王之學(xué)的政治書,更有人認為它是一本講智謀奇術(shù)的兵書。在我看來〈老子道德經(jīng)〉就是一本生活大百科全書,其內(nèi)容既飄渺又實際,不同的人讀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而且常讀常新。
托爾斯泰年輕的時候曾在他的日記里寫到:“沒有孔子和老子,《福音書》就會完全不同了。而沒有《福音書》他們卻可以過得去!边@是西方教育背景下的大思想家對主宰中國社會幾千年的兩個大思想泰斗的客觀評價。從他的話里我們不難看出,《福音書》里缺少的是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精髓,而在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會合出卻從沒缺少《福音書》里的任何內(nèi)容。我從沒有讀過《福音書》,無從知道它到底有那些優(yōu)勢和不足。但是我在讀《老子》的過程當中卻感到了老子的博大精深。每每拿起《老子道德經(jīng)》,讀上幾遍,就仿佛看到白發(fā)須顏的老子騎著青牛在我眼前出現(xiàn),向我講述他的智慧與修養(yǎng)。
二清靜無為是一種心態(tài)上面講了“有所為有所不為”,有寫消極的意味。有人回提出疑問;要是都這樣,這個社會還會進步嗎?其實不然。清靜無為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思想的境界。它要求人們不追求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平靜的心態(tài)來看待世界,看人生,看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的`人生。清靜無為的人新中無過都的名利,虛榮。因此他不回利欲熏心,不回因為虛榮而蒙蔽了自己的雙眼。
當然我說的只是我的觀點,究竟《老子道德經(jīng)》有沒有什么好處,道是否適合你,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體會。所以為什么不試著讀讀《老子道德經(jīng)》?經(jīng)過了真正的學(xué)習(xí)和體會我相信你一定回得到不小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