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讀后心得(通用4篇)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讀后心得 篇1
他是偉大的詩人,聲名卓著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旗手和領(lǐng)袖。這部偉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轟動效應(yīng)的浪漫派小說,它的文學價值和對社會深刻的意義,使它在經(jīng)歷了將近兩個世紀的時間之后,還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從而來到我的手中。
在我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感受到了強烈的"美丑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現(xiàn)實生活,也被大大夸張和強化了,在作家的濃墨重彩之下,構(gòu)成了一幅幅絢麗而奇異的畫面,形成尖銳的、甚至是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丑的對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節(jié)始終圍繞三個人展開:善良美麗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殘忍虛偽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和外表丑陋、內(nèi)心崇高的敲鐘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亞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為生。她天真純潔,富于同情心,樂于救助人。因為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見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會同情憐憫,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鐘人的唇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被教會、法庭誣蔑為"女巫"、"殺人犯",并被判處絞刑。作者把這個人物塑造成美與善的化身,讓她心靈的美與外在的美完全統(tǒng)一,以引起讀者對她的無限同情,從而產(chǎn)生對封建教會及王權(quán)的強烈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鐘人伽西莫多,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過著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內(nèi)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自私、陰險、不擇手段。而伽西莫多,這個駝背、獨眼、又聾又跛的畸形人,從小受到世人的歧視與欺凌。在愛斯梅拉達那里,他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的溫暖,這個外表粗俗野蠻的怪人,從此便將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熱情寄托在愛斯梅拉達的身上,可以為她赴湯蹈火,可以為了她的幸福犧牲自己的一切。
這種推向極端的美丑對照,絕對的崇高與邪惡的對立,使小說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們?nèi)康乃枷肭楦。這也許正是浪漫派小說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極大的同情心描寫了巴黎最下層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衣衫襤褸、舉止粗野,卻擁有遠遠勝過那個所謂有教養(yǎng)、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愛,正直勇敢和舍己為人的美德。小說中巴黎流浪人為救出愛斯梅拉達攻打圣母院的場面,悲壯、激烈、慷慨、驚心動魄,顯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顯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搗毀圣日爾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說寫到這里,還通過書中人物之口預言人民將起來搗毀巴士底獄,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發(fā)。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讀后心得 篇2
巴黎圣母院里的鐘次第地敲響,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陳述著一個故事。
那是些濃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獨眼的敲鐘人伽西莫多,美麗善良的愛斯梅拉達,還有淵博卻邪惡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場仿佛給我投射了一個丑惡的影象。他的獨眼,他的聾啞,他的駝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讓我先入為主地把他當作了大反派。嬰兒時,他是一個人人見了都想把他燒死的丑小鴨;青年時,他是一個表面風光但人人唾棄的“愚人王”。他的臉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惡魔的化身。到后來,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靈魂。他對像使喚奴隸一樣,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這是怎樣的一種單純?他對曾經(jīng)對他有恩的愛斯梅拉達,用盡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湯蹈火,是怎樣的一種如火一般剛烈的愛情?他受盡了人世間的歧視和欺凌,卻又滿足的,勤勞的當著他的敲鐘人。如此美麗,如此可敬的人性難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嗎?
相比而言,如果說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靈便更加令人鄙視。一開始,良好的背景讓我覺得他是個學識淵博的善良人——他收養(yǎng)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當故事的情節(jié)愈演愈烈時,我讀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擇手段地“愛”,讓他卑鄙地,變態(tài)地劫持愛斯梅拉達,并且因“愛”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這是一種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愛”,充滿了病態(tài)的“愛”,那不算是愛,只是傷害……
然而,那書中最美的筆墨都傾注在了愛斯梅拉達身上:她美麗,因為她有一張?zhí)煺媲寮兊哪樋?她善良,因為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同情和愛心。她可以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給他,她給饑渴難堪卻無人理睬的敲鐘人送水……她有菩薩一般無人能及的心腸,她有傾國傾城的美貌,她是善與美的化身!
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層層面面是多么復雜卻簡單:盡管人的精神世界是雙面的,沒有完全的丑,也沒有絕對的美。但是,美就是進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書中說得那樣: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當滅燈鐘響徹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結(jié)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將永恒地被傳誦…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讀后心得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喜歡讀書,書帶給我許多許多,書使我認清了整個世界。一個美麗的少女,一個丑陋的敲鐘人,一個邪惡的副主教,在莊嚴、肅穆的圣母院里演繹了一個美與丑,善與惡的神話。是的,這就是鼎鼎有名的雨果大作家寫的幾乎沒有人未曾讀過的《巴黎圣母院》。
最近,我品讀了這本名著,這本書是這么的感人,它讓我知道了,美和丑并不是絕對的,美的或許是真正的丑陋,而丑的或許才是真正的美麗。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代表著美麗善良的姑娘——艾絲美拉達。她不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靈,她救下那個落魄的詩人,對待自己的山羊不離不棄,對于傷害過自己的卡西莫多,送上水和憐憫,我們可以看到她是美麗的,她的身上、心靈上沒有污垢?墒牵@樣天使一樣的姑娘,卻被所謂的上流社會排斥和嘲諷,被拋棄,被誣陷。最后,做了徹底的犧牲。當這位身穿白色長裙的天使在絞刑臺上被絞死時,我真為她感到傷心。
在書中,作者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個個美丑的鮮明對比,一個個心靈的真實寫照!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的外表固然丑陋;他的鼻子是個四面體,嘴巴像馬蹄,左眼一半被茅草般的眉毛遮住,右眼完全被埋在一個大瘤子下面,牙齒七橫八豎,嘴唇粗糙不平,下巴劈成兩半。雨果幾乎把全世界最丑的五官聚集在他的臉上。但是,他的心靈是純潔的,是美麗的。而副主教克洛德雖然外表美麗,但卻殘忍虛偽,內(nèi)心是丑惡的。所以有時候,正是這樣,美和丑并不是絕對的,美的或許是真正的丑陋,丑的或許是真正的美麗。
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到當時社會黑暗,善良的人是他們的玩物,美麗善良的艾絲美拉達成了他們的犧牲品。但,邪惡終究斗不過正義,真正的兇手克洛德副主教得到了應(yīng)有的下場。我想,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魅力所在,他讓人看到的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揭露了宗教的虛偽,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作者的人道思想。
高中生巴黎圣母院讀后心得 篇4
宏偉壯麗但又頗顯陳舊的巴黎圣母院仍然挺立著,它樓頂?shù)拇箸姳粫r間和歷史撞得“咚咚”作響,它在警醒著人們,要看穿虛偽的外表,看透人性之根本。
雨果通過《巴黎圣母院》揭露了中世紀時期,封建教會對人們的生活剝削,教會勢力的昏庸無道,導致當時社會的混亂與悲劇。想象一下當時的巴黎景象:街道旁到處都是坐關(guān)女人的“老鼠洞”,成群的人們拍手叫好地看著絞刑,一不小心就會因觸犯教會法律而受罰,穿著各種長袍的主教、煉金石在街上如同幽靈一般蕩著,法庭上由聾子主持公正……這是多么可怕與混亂的景象啊!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下的人民又怎么會幸福?不但如此教會的邪惡力量還在腐蝕著人們的心靈……
書中的克洛德是教會的折射,但又是被教會所迫害的人。表面上看,作為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的確是一個宗教勢力的代表人物,他對愛斯梅拉達不擇手段地追逐與迫害,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教會的虛偽和兇殘,也體現(xiàn)了人性的丑惡面。但是克洛德有著更為復雜的性格,雨果在描寫這個人物時,時不時還帶著同情與憐憫。因為克洛德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教會,準確來說,他的悲劇與人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所信仰的宗教一手造成的。剛開始時,克洛德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善良、聰明好學又十分疼愛弟弟的有志學子,他的前途十分光明,大家對他稱贊不斷。漸漸地,他由于長時間恪守教會的古板要求,克制個人情感,人性逐漸冷漠,被凍成了一潭死水。到最后,他遇見愛斯梅拉達時,扭曲的人性驅(qū)使他行為上的殘暴與無禮?寺宓碌慕c縱欲產(chǎn)生了極大的矛盾,這也是他以死相逼愛斯梅拉達的偏激原因之一。
與克洛德相比,敲鐘人卡西莫多就是一個正面例子。他獨眼、駝背、跛足,外貌奇丑無比,被稱為“愚人王”。克洛德收養(yǎng)了這個棄嬰,他也成為了圣母院的敲鐘人?ㄎ髂嘁驗橄忍斓牟蛔惚蝗藗兯梢,但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卻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他因在受刑時愛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而勇劫刑場,無悉不料地照顧她。他對她的愛中有忠誠,也有隱忍與小心翼翼,卡西莫多為了保護愛斯梅拉達,卻怕嚇到她而選擇睡在門外冰冷的地板上。他沒有像克洛德一樣的粗魯,就算愛斯梅拉達一直被弗比斯所迷惑,但他還是在盡力護她周全,以至于追隨她一同死去。卡西莫多的人性之美所閃耀的光芒足以透過那不堪的外表,但那不幸的人啊,卻被教會的條條框框所束縛?ㄎ髂嗥扔陴B(yǎng)父,也曾劫持過愛斯梅拉達,但是與克洛德不同的是,卡西莫多最終選擇了反抗,殺死了克洛德,堅守了自己的人性之美。
克洛德有體面的外表,卻內(nèi)心腐朽;卡西莫多也許外表不堪,卻內(nèi)心美麗。外在的一切真假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逝去,唯有內(nèi)在的人性會經(jīng)過歲月的沉淀而更加清晰。一個人的美與丑,并不絕對。再美的玉也會有瑕痕,外表內(nèi)心都很美的愛斯梅拉達也會被弗比斯所迷惑,終究接受不了卡西莫多的真摯之心。但是我們?nèi)砸浹a人性的陰暗面,使人性之美所閃耀的光芒穿透丑陋。
《巴黎圣母院》中的人們,在教會主義的迫害下,沒有一個人是幸福的,每一個人最終都以悲劇結(jié)尾。由此可見,社會環(huán)境對人性的塑造與生活影響極其重大,而環(huán)境又是由我們每個人構(gòu)成的。因此,讓我們一同喚起人性的美好,一起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不僅是為他人,更是為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