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導游詞(通用7篇)
特色導游詞 篇1
這是一座再現(xiàn)十九世紀南粵廣州城市風情的廣州城,是橫店集團為鼎立支持著名電演導演謝晉先生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zhàn)爭》而興建的。廣州街占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藝術領域最好的一個外景基地,內有九華街及有"天下第一茶樓"之稱的天瀾閣等160多幢中、外世紀建筑。
廣州街外景基地不僅已成為浙江省中部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出處,而且成為影視圈中人士進行多種題材拍攝的良好的外景基地之選擇。
迄今,廣州街拍攝基地已接待了《千秋家國夢》、《歸航》、《百年沉浮》、《天國傳奇》、《雍正王朝》等近20部影片的拍攝。
主要景點有:天瀾閣、十三夷館、九華街、珠江風景區(qū)、三味堂、天字碼頭、九層塔、豪門府邸區(qū)、棚戶區(qū)、當鋪、錢莊、暢春院、影視大觀園。
曾經(jīng)到過一次橫店,也是廣州香港街。記不起是因何而成行,但農(nóng)夫算是召集人。此次因陪客用餐在“大宅門”,正好是店家搞活動。農(nóng)夫吃了飯,填了姓名、聯(lián)系方式。然后在十多天后,店家來電話了,說是農(nóng)夫獲得了一次“大宅門”組織的橫店一日游的機會。
行前,店家很重視,特地要了抽中者的身份證,辦了旅游保險。周六,按天氣預報正是轉天的機會,相信雨會停,所以,欣欣然再游橫店。
行程安排是上午轉一個禪寺。因農(nóng)夫無多大的興趣,暫不作表。不過,農(nóng)夫有一點感覺,似乎這一類的景點,都是有意識地張開口袋,讓你情愿或不自愿地往里投錢。嘿嘿,那是有切自體會才如此說的。
吃過中飯,被科普了半個小時。當然,之前,就當天的內容,農(nóng)夫心底有數(shù),而且也在遂昌的竹炭博物館自覺地消費過。然后,我們一行奔向“橫店影視城起步的地方”——廣州街·香港街。
橫店影視城廣州街·香港街是拍攝兩個影視劇留下的實體觀光外景基地,目前看來似乎是同一時所建。廣州街占地300畝,建筑面積 23400平方米,香港街占地120畝,建筑面積25600平方米,還有占地7000平方米的攝影棚。
1995年12月,謝晉來到東陽市橫店鎮(zhèn),為他將要開拍的歷史巨片《鴉片戰(zhàn)爭》選擇外景。爬過了橫店的幾座山頭,察看了一些地形地貌。然后,浙江藉的著名導演與今天這個“東方好萊塢”的當家人——徐文榮,共同為橫店影視城的開了“基業(yè)”。
古樸的街巷點綴著“花城”,交錯的河汊流入“珠江”,“十三夷館”宛如萬國建筑博覽會,天下第一茶樓“天瀾閣”則集亭臺樓閣之大全,老式蒸汽火車及車站、軌道,盡顯華夏建筑風景。我們走進廣州街,這里正好要拍攝一部與糧食有關的影視劇,幌子、條幅都正在掛著,“新到了東北大米”、門店柜上也剛粘上了大大的“米”字。街巷里布攤、菜攤、小吃攤也正好安排停當。一個老婦人、四個貌似“吃青春飯”的“年輕女子”、五六個穿著當年國軍服的“軍人”都已經(jīng)就位。
掛著各式中式服裝的“門店”,看起來是為游客服務的。差不多快到下午二點,那邊“珠江碼頭”正要準備一場惹人捧腹的《大話飛鴻》演出。所以,廣州街上也不太有什么人。
《大話飛鴻》的表演結合中外、古舊與現(xiàn)代的用語,完成了“新舊交替”。將一場發(fā)生在一百年前珠江碼頭的國人迎娶新娘的故事,演義為一場新世紀版的十三姨、黃飛鴻聯(lián)手打擊廣州街頭外國流氓、助親救美的傳說。
香港街讓人恍如穿越時空隧道,步入了維多利亞鼎盛時期。以畢打街、遮打街、干諾道、皇后大道、皇后像廣場、總督府、圣約翰教堂、顛地洋行和維多利亞兵營等30多座象征往昔殖民統(tǒng)治的歐化建筑,真實地再現(xiàn)了十九世紀香港中環(huán)維多利亞城繁華街景。
隨后在維多利亞港演出的《怒海爭風》節(jié)目,再現(xiàn)了美國好萊塢大片《怒海爭鋒》和《未來水世界》的一些經(jīng)典情節(jié)和場面,運用影視特技手法,采取聲、光、電、煙火等高科技手段,結合影視與旅游兩大元素精心打造而成。2萬多平方米面積和6萬多立方米水域的立體表演空間,堪稱大手筆,觀看這個節(jié)目時,你會不時地被一些夸張搞笑的臺詞和動作笑得忍俊不禁,更會被其大氣的場景和逼真壯觀、懸念迭起的演出而震撼不已!尤其是那種一個個交替而出的緊張驚悸和心都被拎到了嗓子眼般的感覺,實在是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感!
據(jù)介紹,橫店影視城共有七大景區(qū),分別是秦王宮景區(qū)、清明上河圖景區(qū)、江南水鄉(xiāng)景區(qū)、大智禪寺景區(qū)、廣州街香港街景區(qū)以及明清宮苑、屏巖洞府景區(qū)。 今年1-10月份,共接待游客1040余萬人。橫店影視城作為國內拍攝場景最多、規(guī)模最大、設施最全的影視拍攝基地,每天都有劇組在這里演繹著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已有包括《荊柯刺秦王》、《雍正王朝》、《絕代雙驕》、《楊門女將》、《英雄》、《天下無雙》、《天地英雄》、《天下糧倉》等100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在中國橫店影視城拍攝完成 。
農(nóng)夫以為,要是當初沒有謝晉對浙江的厚愛,沒有徐文榮的大膽,也許,這里也就留下幾個茅棚或竹房,若干年后,它們便因風吹雨打而毀滅。聯(lián)想到當今新農(nóng)村建設過程中的地方特色民居建筑的消亡,農(nóng)夫特別感慨時任地方行政首長的決心和新葉古村的新生!
特色導游詞 篇2
各位團友:
大家好!今天我們游覽“海上花園”鼓浪嶼。
現(xiàn)在我們的車行駛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廈門目前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它建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又是一條老街,街旁建筑為騎樓式(將樓的下層部分做成柱廊式人行道,使樓層的一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用以避雨、遮陽、通行,故名騎樓),這是廈門一大特色。中國南方城市和東南亞國家的城市多有這種駛樓。這主要是考慮到廈門地處亞熱帶,有時陽光照射強烈,風雨交加,行人可以在騎樓下防曬避雨,自由行走,隨意購物。中山路是廈門的主要商業(yè)街,也是廈門的文明街,品種繁多齊全,國貨、洋貨均有。
各位團友,渡船時間約為六分鐘,下面我向大家簡單介紹鼓浪嶼?矗瑢γ娴男u就是鼓浪嶼,這條江叫鷺江,也叫廈鼓海峽,寬600米。鼓浪嶼面積1.78平方公里,人口1.9萬。宋元時期稱“圓沙州”,明肛始稱鼓浪嶼。因島的西南海邊有一塊大巖石,長年累月被海浪沖出一個大洞,每逢潮漲,海浪撲打巖洞,發(fā)出如擂鼓的聲音,所以人們叫它為“鼓浪石”,小島也就叫鼓浪嶼了,F(xiàn)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是福建旅游景區(qū)“十佳”之首。
各位團友,碼頭到了,這個碼頭是1976年新建的,以前的碼頭很小,是1938年建的。這里原來是西方列強販賣中國勞工出洋乘船的地方,大家看過《海囚》這部電影吧,那“海囚”就是從個碼頭乘船出發(fā)的。為解決乘船擁擠的問題,建了這個“鋼琴碼頭”。因為鼓浪嶼是“音樂之島”,要使游人一跳上鼓浪嶼就接觸到音樂的氣氛圍,大家看這是不是有點像張開的三角鋼琴!
各位團友,豉浪嶼除了少量觀光電瓶車外,沒有其他車輛,在島上步行別有情趣,F(xiàn)在我們一邊走一邊觀賞鼓浪嶼歐陸建筑的風采吧!
這是英國領事管,建于1844年和1870年,已經(jīng)150多年歷史了。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它的遠征軍開到廈門海面,與廈門守軍發(fā)生激戰(zhàn),結果英軍戰(zhàn)敗退去。1841年8月,英國30艘軍艦3500余人再次進犯廈門,經(jīng)激戰(zhàn),廈門和鼓浪嶼陷落,廈門被占領10天,英軍撤退時留下軍艦3艘、軍隊500人強占鼓浪嶼達5年之久。中英《南京條約》允許英國人在鼓浪嶼“暫居”。1843年,英國首先在鼓浪嶼設立領事館,首任領事就是攻打廈門的海軍艦長。1844年第二任領事建了這幢領事樓?深I事雖住在這里,卻強占廈門的最高行政機關“興泉水海防備道”道署辦公,前后達20年。這是1870年建的新辦公樓,落地門窗,一副英國模樣,內部裝飾相當豪華,但有6間囚室。樓前的一座獅狗墓,那是領事愛犬死后特意建造的,1957年被砸毀,墓旁立有一根鋼管旗桿,已廢倒。
日光巖
各位團友:
這是日光巖寺新修的山門,讓我們先看前方巨石上的三幅石刻,這好像一個人寫的,其實是三人所書!肮睦硕刺臁笔敲魅f歷年間(1573年)泉州同知丁一中寫,已經(jīng)400多年了,是日光巖上最早的題刻;“鷺江第一”是清代道進士林緘所寫,也有100多年了;“天風海濤”是民國4年(1915年)福建巡按使許世英寫的。在如此高大的石頭上凌空崖刻,氣魄很大。
各位團友,日光巖寺原名蓮花庵,是廈門四大名庵之一,實際是一石洞,以石為頂,故又叫“一片瓦”,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萬歷十四年(1586年)重建。因為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后升起,蓮花庵最先沐浴在陽光里,因此得名“日光寺”。又傳說當年顧成功來到晃巖(日光巖的別稱),看到這里景色遠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為日光巖。日光寺屢毀屢建,清同治年間,建圓明展,祀彌勒。1917年建大雄寶殿。解放后,圓明殿改成念佛堂。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日光寺得到政府的扶持,接受海內外十方善信的捐贈,大興土木,翻修了大雄寶殿,新建了山門、鐘鼓樓、旅游平臺、法堂、僧舍、小賣部和膳堂,寺廟煥然一新。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瓏袖珍式的寺廟,大雄殿、彌陀殿對合而設,是全國唯一的。由于環(huán)境優(yōu)越,歷代高僧不斷,著名的弘一法師1936年曾在這里閉方便關8個月。
日光山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亭名“旭亭”,早已毀圯。中國臺灣文人石國球寫了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磴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了。
毓園
各位團友:
現(xiàn)在我們來到毓園。毓軒是林巧稚大夫的紀念園。林巧稚,1901年出生在鼓浪嶼,1929年畢業(yè)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由于成績優(yōu)秀,被留在協(xié)和工作,1983年4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各位團友,這里展示了林大夫平凡而又偉大的一生。這些實物都是她生前用過的,這些照片是她學習、工作、生活和參加社會活動的記錄,這些是她的著作、論文和各種證書。從這些實物、照片、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林大夫對工作極端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對同志特別是對嬰兒、母親的赤誠熱愛,這都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
各位團友,游覽鼓浪嶼到此全部結束了。各位如還有興趣,可以擠出時間,到環(huán)島路走走,欣賞一下大海的風韻和歐陸建筑的風采,也可深入小巷,聽的別墅里流出的鋼琴奏鳴聲,增加廈門之旅的文化。謝謝各位的合作。
特色導游詞 篇3
橫店影視城始建于1997年。那時影視城的第一部影片《鴉片戰(zhàn)爭》讓世界震驚。這部電影拍攝于剛剛建好的香港廣洲街,電影放映后,小鎮(zhèn)仿佛在一夜之間名震全國,游客一下子蜂擁而來,名氣愈來愈大。隨之,明清宮、秦王宮、清明上河圖等其他九座影視城也逐步建好。
走進橫店,你會發(fā)現(xiàn)它猶如一座盆地形的城堡,在群山環(huán)抱之中的它已是熱鬧繁華,天街小巷,車水馬龍。大家熟悉的《武媚娘傳奇》便拍攝于秦王宮。劇中,武則天登位時站在太極大殿的門前,層層樓臺下朝廷百官叩頭行禮,周圍高大的灰色圍墻上插著彩旗。大殿的兩旁有穿廊相連接的亭臺樓閣,那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更加亮眼,顯得熠熠生輝,這盛大的場景便拍攝于秦王宮正殿之前。在太極殿背部,多處樓閣高高建起,兩閣之間天橋相連。在秦王宮后園的花園之中有多條小道,兩旁花草各異,小道盡頭栽種了一棵棵桃樹,樹上桃花艷麗,美不勝收。《無極》《神話》等多部享有國際盛名的電影都拍攝于此。
清宮劇在當代電視劇中收視率極高,逼真的場景會讓整部劇更具
真實性,而如此真實的古景在明清宮苑你能找到。因此,絕大多數(shù)清宮劇都無疑在這拍攝。明清宮苑的布局很有特色。正宮建在整個宮苑中間,它最前面的幾處場景是由一座座拱橋連成的。后面則是參差不齊的后宮宮苑了,金色的瓦片映著紅墻白梯,排列得錯落有致,看起來富麗堂皇。
追求古典自然風的清明上河圖也是不可不看的景點。它的四周佇立著層層樓宇,水面上座座拱橋交織,湖中還建了多處亭榭。順著小道向前走,你會時不時地看見明朝時的大街小巷,把清明上河圖的風光裝點得更加豐富。
這三個景點是游客數(shù)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當然,廣州香港街、夢幻谷等多座影視城也值得一看。這十座影視城是橫店的驕傲,也是古典建筑史上的輝煌。
特色導游詞 篇4
浙江橫店影視城被稱為是“中國好萊塢”,位于浙江東陽市。廣州街香港街修建于1996年,是為了歷史片《鴉片戰(zhàn)爭》的拍攝而搭建的,它也被稱為是橫店影視城的發(fā)祥地。廣州街和香港街這兩條主題街區(qū)真實的還原了羊城和香江的面貌。前來游玩的朋友的一定會感覺自己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鴉片戰(zhàn)爭》、《天下糧倉》、《雍正王朝》的年代。
在橫店香港街上分布著十九世紀時香港的主要場景,比如皇后大道、皇后像廣場、圣約翰教堂和匯豐銀行等等。整個“維多利亞城”的建筑都是歐洲風格的,這與香港曾經(jīng)是英國殖民地的歷史息息相關。不過,小編偷偷覺得,不要任何簽證還可以到香港去玩一趟,而且還是十九世紀的香港,真好!
廣州街香港街景區(qū)是中國好萊塢—橫店影視城六大經(jīng)典景區(qū)之一。是于1996年8月為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zhàn)爭》而建;香港街景區(qū)于1998年9月建成,她們以逼真的實景建筑,藝術地再現(xiàn)了1840年前后的羊城舊貌和香江風韻。
廣州街占地300多畝,香港街占地120畝。古樸的街巷點綴著“花城”,透出滄桑的鐵軌上臥著老式機車,交錯的河汊流入“珠江”,“十三夷館”宛如萬國建筑博覽會,天下第一茶樓“天瀾閣”則集亭臺樓榭之大全,盡顯華夏建筑風流。香港街街整個布局利用荒野坡地優(yōu)勢設計,分布著皇后大道、香港總督府、維多利亞兵營、匯豐銀行、上海公館、和翰園等十九世紀香港中心城區(qū)的眾多街景。這里30多座象征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歐式建筑,構成了當時香港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的“維多利亞城”。以畢打街、遮打街、干諾道、皇后大道、皇后像廣場、總督府、圣約翰教堂、顛地洋行和維多利亞兵營等30多座象征往昔殖民統(tǒng)治的歐化建筑,真實地再現(xiàn)了十九世紀香港中環(huán)維多利亞城繁華街景。
特色導游詞 篇5
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南普陀寺,它歷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毀,又多次重修,所以整個寺廟的建筑還是比較新。原稱為“普照寺”后被毀,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瑯將軍在此重建寺廟,因與浙江普陀山一樣與供奉觀世音菩薩為主,又處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稱其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臨濟宗派世襲主持,1924年改為十方叢林選賢制,選拔賢能之人當任主持,自那時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現(xiàn)任的主持是圣輝法師,南普陀寺廟的建筑也別具一格,現(xiàn)在,就隨小吳一同前往參觀一下吧!那我們所需要的時間為一個半小時。
各位來賓,現(xiàn)在請隨我一同入寺參觀,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所題寫的天王殿匾額。走進這天王殿,彌勒佛慈眉笑眼,耳垂雙肩,袒胸露臍,笑容可掬,似乎對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臨。彌勒佛出生于印度,后來出家拜佛為師,佛預言他將繼承釋迦牟尼為未來佛,在五十七億六萬年之后在龍華樹下成佛,分三會說法,以其代釋迦佛說教之意。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彌勒佛,現(xiàn)在中國大多寺廟里供奉的是笑口常開胖彌勒像,他為五代時的契此和尚,今寧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無憂無慮,常勸人信佛,且總是眉開顏笑,和善待人,因而人們也稱其為“布袋和尚”,后來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不自識”,人們才醒悟他是彌勒佛的化身。
彌勒佛身后的是韋馱,他手持金剛杵是佛教中的護法神,據(jù)說,如果寺廟中韋馱著地的金剛杵表明這個寺廟是子孫廟,對外來的云游僧人不開放,最多可吃兩餐,不得留宿,如果韋馱將金剛杵橫放在手臂上,表示這個寺廟是十方叢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費食宿,如果韋馱一手將金剛杵高舉過額,表示寺廟對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費用。
南普陀寺原先為子孫廟,所以韋馱的金剛杵是著地,后改為十方叢林,但這尊韋馱卻沒有更改外形,其實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費食宿的。
天王殿內兩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別代表風、調、雨、順,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意為調,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意為風,西方廣目天王一手拿圓珠,一手拿蛇或龍,意為順,北方多聞天王手持一傘,意為雨。
現(xiàn)在我們走出天王殿,寺廟呈中軸線遞次向上,向左右對稱展開,現(xiàn)在看,左右兩邊分別是鐘、鼓樓!寺廟中一般都是晨鐘暮鼓!而鐘鼓樓第一層分別又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和伽藍菩薩,正前方是大雄寶殿,這是寺院的主體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頂兩層躥角式的建筑,綠瓦石柱,雕梁畫棟,屋上鋪琉璃瓦,殿頂繪有九鯉化龍、麒麟奔走、龍鳳呈樣等磁畫,色彩鮮麗,金碧輝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寶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對聯(lián)為證,“經(jīng)始溯唐朝與開元并古,普光被廈島對太武以增輝”,大雄寶殿中供奉著豎三世佛,分別是過去佛、現(xiàn)在佛與未來佛,中間的就是現(xiàn)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據(jù)說真有其人,原名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加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兒子,十九歲那年于四門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狀況,于是決心出家,以擺脫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終經(jīng)過艱難的修行,在菩提樹下覺悟,就成為現(xiàn)在的釋迦牟尼。站在釋迦牟尼兩旁的是他兩個弟子阿難與迦葉,前面還有一尊千手觀音。在殿的后面供奉著西方三圣,中間為阿彌陀佛,左為觀音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
在大雄寶殿的左右分別是十八羅漢,相傳當年羅漢傳入中國時只有十六羅漢,后加入了《法住記》作者慶友法師與此書的翻譯者玄藏。
各位來賓,這是大悲殿,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又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所以稱為大悲殿,觀音原名觀世音、觀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給人與快樂,拔除悲痛。殿內供奉四尊觀世音菩薩,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雙臂觀音,端坐在蓮花座上,雙目垂簾,神態(tài)安詳。其余三尊為四十八臂觀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種神器,姿態(tài)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參觀朝拜。大殿原為木結構,八角三重飛檐,全以斗拱架疊建成,殿內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鐵釘。由于香火太盛這兒多次燒,所以等會兒要燒香的朋友請不要把香火帶到殿內,在殿外燒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經(jīng)閣,為中軸主體的最高層,這閣建筑頗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韻味,上為歇山式屋頂,下為西洋式架構,重檐雙層閣樓,上層藏經(jīng),下層法堂,二樓有寬敞的天臺。這里面藏著明末用信徒和沙彌刺血寫成的血經(jīng)書,還有著名藝術家何朝東的作品白瓷觀音、緬甸白玉臥佛等等。
各位來賓隨我再往山上走,這兒有一個大佛字,是閩南寺院中最大的一個,高4米多,寬3米多,是清光緒三十一年振慧所書。
現(xiàn)在請各位與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國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這是閩南佛學院,創(chuàng)辦于1925年,由當時南普陀的主持會泉大師為首任院長,他將佛學院作為改革中國僧侶的教育實驗園地,使之成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1937年抗日軍興,學院停辦,,1985年又正式復辦,由趙樸初會長重寫了院額,現(xiàn)設有男女兩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園內的紫竹林寺內,學院的每任校長都是由南普陀現(xiàn)任主持當任,所以現(xiàn)在的校長就是圣輝師。
*廈門火燒嶼導游詞 ·日光巖導游詞 ·武夷山龍川大峽谷導游詞 ·永定土樓導游詞-
各位來賓,看對面的普照樓,是專門供應素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拋開了素菜仿制葷腥模樣的傳統(tǒng),堅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為“半月沉江”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來到南普陀寺,參觀品嘗素菜,他看過菜單后便把菜名排列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拍子唱,興致甚高,當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面筋湯時,見其一半香菇為墨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為這道菜取名為“半月沉江”,F(xiàn)在留下一些半個小時時間給大家自由活動,現(xiàn)在是下午五點,五點半大家在車上集合,記住我們的車號是閩。今天我們的行程到此結束,南普陀有著他獨特的文化與歷史,這一行給你們留下一些什么樣的感覺呢?我們即將分離,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歡迎各位有機會下次再帶上你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再次相聚廈門、相聚明天美好的未來!謝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
特色導游詞 篇6
。√煺媸且粋好日子,天氣晴朗,因為我們要去橫店里面的廣州香港街。
在車上,導游對我們說:“在廣州街香港街的人流量會很多,而且那里有很多新人在拍婚紗照,還有運氣好的話會看見有明星在那里拍電視劇!蔽衣犃藢в蔚脑挘腋优d奮了。
到了那里,我看到了停車場上車大致上停滿了整個廣場,我就知道一定有很多人來這里。我們進去了廣州街香港街,導游說:“兩點的時候會演一場表演,三點也會有一場表演!蔽覀兗涌炝四_步,突然我看見了一條有點古老的街,上面寫著“三元里”。導游說:“里面有人在拍電視劇。"我很興奮,可是兩點鐘就要到了,導游幫我們指了方向去第一場表演的`地方,我們順著導游的方向走了過去。!我看到了表演場的地方,表演很刺激,講的是海盜去搶東西,可是被警察發(fā)現(xiàn)了的故事。
看完以后,整個人更清爽了,我們到了吃東西的地方,買了一些吃的東西填飽肚子,我們一邊走一邊吃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有一對新人在這里拍照,周圍的環(huán)境真美。≡谛履锏恼龑Ψ接幸粋噴泉,噴泉周圍有一些花花草草,旁邊有好多位拍照的新人,有的在玩具火車上從窗口望出來的,有的在南瓜車上拍照的······還有很多。我們又碰到了導游,導游告訴我們,第二場表演的地方,我們順著觀看演出的人群坐在凳子上,這次講的是,有人結婚了,突然出現(xiàn)了海盜把新娘子搶走,而新娘已經(jīng)被掉包了,然后起了一些激烈的打斗,其中這次表演很好笑。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很快過去,這美好的旅游也漸漸結束了,我們乘著車回家了,而這次的旅游也留在我的記憶里。
特色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好萊塢”橫店影視城廣州街·香港街景區(qū)參觀游覽,我是這個景區(qū)的導游員,姓,大家可以叫我小。下面將由我為大家做導游服務,陪您游覽整個景區(qū),希望我的講解能給您帶來一份好心情。
進入景區(qū)的時候,大家一定看到了景區(qū)門口的十個大字——“橫店影視城從這里起步”。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們現(xiàn)在所在的廣州街·香港街是橫店影視城最早建成的景區(qū)。廣州街和香港街作為景區(qū)的兩大組成部分,它們的建成時間又是不同的。橫店影視城真正的起步點應該是我們左手邊的廣州街,是1996年橫店集團為支持謝晉導演拍攝慶祝香港回歸獻禮影片《鴉片戰(zhàn)爭》而建成的。而香港街部分是1998年為拍攝講述中國政府成功收復香港這一歷史事件的電視劇《補天裂》而建成的。所以,我們景區(qū)反映的大致就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廣州、香港,選取了其中最具典型的區(qū)域、建筑,也可以說,廣州街·香港街就是鴉片戰(zhàn)爭前后廣州、香港的縮影。
以影視拍攝基地起家的橫店影視城接待的第一個劇組,拍攝第一場戲,第一個鏡頭,都是在這里完成的。到現(xiàn)在這里還是橫店影視城接待劇組最多的一個景區(qū),尤其是現(xiàn)在播放最多的年代戲、諜戰(zhàn)戲,如《闖關東》、《女人花》、《羊城暗哨》、《血色迷霧》、《中國往事》等等,可以說大半都曾經(jīng)在這里取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