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精選26篇)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
(1)高登寶頂
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海拔)的“高登寶頂”素來就是普賢王菩薩得道成佛的第一道場,而聞名川渝各地。從古至今華鎣“高登寶頂”的“六絕”、“十勝景”更是聞名于世。
(2)華鎣山雨霧
華鎣山高登寶頂地處川東渝西北,奇峰怪石,山的四周懸崖峭壁,深谷幽澗,地勢險要,其間山峰峻秀,山上茂林修竹,山花爛漫,古天然野茶林,就有上千畝之多,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比比皆是,就是這一天然的屏障攔阻了渝地重慶大片地方的季風曖流北上,使風中的水蒸氣在此聚結,從而形成了山中的一道絕色美景!叭A鎣云霧甲天下”。在高登寶頂是常年云霧圍繞,歷來華鎣山就是一座神秘的山,能見高登寶頂實屬有緣。
這里的雨霧是乍起乍落,一天變化無常,常是相隔十米不同天,據古人講,高登寶頂的云霧為普賢王菩薩的智慧甘露,沾上的人是有大智慧和吉祥如意的。就是這奇特的美景,才有了雙槍老太婆在華鎣山戰(zhàn)斗四年之久而且是百戰(zhàn)百勝的原因。數十次的圍剿都因云霧和地勢的險要而以失敗而告終。這獨特的美景氣候也使華鎣山成為川渝兩地盛夏休閑避暑的著名旅游圣地。
(3)積雪冰花
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猶如瓊瑤灑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后改為“華鎣山”。每年華鎣山的積雪冰花長四個月之久。當每年的11月中旬過后,華鎣山的雪霜就開始了。每場雪霜過后,那似冰非冰,是霜非霜,迎風怒放,千姿百態(tài)。像似整個森林公園都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成了潔白的氈毯,松枝、杉樹、草叢結滿了毛茸茸的冰掛。
每處石林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積雪冰花則使石林、大地、林木都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層,讓萬物驟然間凝聚成了冰的世界。當你置身于華鎣山冰花銀海時,你會被這一切倍感的靜謐和和諧壯美——被這“天人合一”的意境所感動。
(4)地質公園
華鎣山地區(qū),在中生帶(7千萬年前)為四川湖盆的一部分,與古大西洋相連,華鎣山是由于地質作用下經地殼運動,抬升為陸,又受新構造運動中來自東南方的強大壓力,褶皺隆起為山,并發(fā)生大斷裂才形成今天的華鎣山脈。在現代時期,華鎣山脈仍在緩慢上升。
華鎣山也是研究川東地區(qū)著名的“溶嵴槽谷型”巖溶地貌的經典地。華鎣山地區(qū)的地質遺跡均是國內重要的地質景觀。華鎣山構造巖溶地質公園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完整性、優(yōu)美性和面積適宜性等特點。現華鎣山也被國家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考證,本地區(qū)石林在距今2.8億年前的二迭系,我國南方發(fā)生了地球歷史上最為廣泛的一次海侵,華鎣山石林地質景區(qū)為海洋,沉積了厚達400—600米的石灰?guī)r,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茅口組灰?guī)r(P1m)”,今天見到的華鎣山石林的巖石就是這種石灰?guī)r,其中保存著珊瑚、腕足類和蜒科類化石,而且殼質變得愈加硬實,腕足類還長有殼刺,這樣它能適應生存競爭的考驗,同時也經得起惡浪蕩激。
二迭紀中期,發(fā)生了一次重大地質事件,四川西部發(fā)生巖漿噴溢,華鎣山受到影響,也小規(guī)模噴溢出一千多攝氏度的熔巖流來,熔巖厚達50余米。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玄武巖(P2β),現已成為華鎣山的重要礦產資源。而石林是在巨大地質構造及雨水、地下水等溶燭、沖刷和風化下,經過幾千萬年才形成巖溶地質地貌。簡單來說,石林就是經風化溶蝕的石灰石殘留巖體而形成。
而這種地貌就屬于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是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一個地名,那里是石灰?guī)r分布區(qū),因石灰?guī)r的溶蝕和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后來,科學家們便借用“喀斯特”一詞來稱呼因巖石的化學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質作用和地貌現象。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安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岳池白塔,又名文明塔。于清朝嘉慶25年(公元1820年)開始修建,歷時6年,至道光5年(公元1825年)竣工。白塔位于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岳池水匯合處。塔高30余米,共9層,形呈密檐式6棱椎體。
塔底為須彌座,青石砌成,周長42米,高2.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邊緣有石欄合圍,形成環(huán)形走廊。第一層,石門面對鳳山。
門柱上對聯云:“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柱下各有一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一手托柱,怒目突睛,酷似真人。門楣上鐫有二龍戲珠浮雕,龍身宛轉騰越,云彩護體,極為生動。門內有一米見方的石室,室內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記》。
左邊有一道螺旋式石梯,繞行至頂。每環(huán)行一周為一層。層層辟有石門和神龕,龕內有神像。最上一層為一木雕金的魁星點斗神像。六角塔頂有脊,脊端吊有鋼鈴。
頂端用光滑合金盔鑄成,呈圓椎形。建造材料除第一層用青石砌成外,第二層以上為青磚。層檐皆砌有花邊。塔身用石灰涂抹,潔白如玉。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獨運,古樸凝重,又不失精巧細致。歷經百多年風霜雨露未風化和毀損,也未見傾斜,可見建筑技術之高超。
“白塔鐘曉”是岳池當年一道著名風景,清風送晨鐘,曠響十余里。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安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__。
思源廣場背靠渠江,面向思源大道廣場中軸,正對思源大道中軸線,是向-同志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之一,由入口廣場、中心廣場、水景廣場、寶鼎廣場和四季花海五部分組成,四周環(huán)繞生態(tài)停車場、圖書館、游人中心、觀景樓閣和休閑娛樂設施,是集紀念、-、文化交流、娛樂、休閑、觀景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入口廣場。
廣場內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寶鼎——“實事求是”寶鼎,寶鼎總高度10米(代表紀念-同志誕辰100周年之意),重41.8噸,鼎高8米,直徑7.04米。它三足鼎立(暗含-同志三落三起,永遠不倒之意),雙耳高聳(代表鄧小平理論兩個根本出發(fā)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分別飾饕餮及夔龍紋。頸下飾12條夔龍(中華民族12億炎黃子孫)和六條扉棱(意為"六六大順")。鼎身腹下飾緊密相連,猶似“迷宮”般布局的勾連圖紋,并以4排乳釘紋點綴(代表-同志一貫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鼎內鑄有銘文:“-百歲,立鼎銘志。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鼎禁直徑7.8米,高2米,上飾56條夔龍(象征全國56個-),21個方圓之孔(象征21世紀),正面鑄有金文鼎名“實事求是”,背面鑄有“解放思想”字樣。寶鼎置于高7米、40米見方的花崗石平臺上,托座高3.04米,造型為94本書(象征-同志享年94歲),正面刻“發(fā)展才是硬道理”七個大字,座后刻有《-南巡談話》全文。寶鼎是廣安市委、市政府為紀念-同志豐功偉績而特意鑄造的。實事求是寶鼎是為紀念-同志百年誕辰而建,表達了廣安人民對-同志的深切懷念和無比的愛戴。寶鼎代表著鄧小平理論和-同志的業(yè)績將永垂青史。寶鼎矗立于廣場北端,象征著廣安人民對-同志改革開放豐功偉績的歷史回顧。
思源廣場的主題是“飲水思源”,它在設計中利用了地形的坡度,在寶鼎廣場的寶鼎基座設置水體,構成“源頭”,通過水景廣場層層跌落,流向中心廣場的四塊水景,水景中的百組噴泉直噴天際,讓人感到源源不斷,源遠流長,涌泉相抱。廣安人以此來表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決心,來表達對-同志的無限崇敬和緬懷之情。
在思源廣場中央是中心廣場。中心的方形廣場將內圓分為四個水景區(qū),形成了環(huán)形廣場。四條流光溢彩的步道把方形廣場與環(huán)形廣場連在一起,水陸相通,圓方相接,隱含天圓地方、生生不息之意。中心的水景廣場有美妙絕倫的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是“飲水思源”構思中水體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由噴水高達60米的擎天柱、噴水高達15米、展寬達30米的水幕、拱形最高噴水達8米的彩虹飛渡、噴水高度達10米的高頻水柱陣及蛟龍戲水、涌泉、水火霧、跑泉、冰柱等水景組成,是科技含量高,藝術品位高,國內一流的水藝術經典之作。其外圍的花池和樹木、水景區(qū)的百組噴泉可以看出所有的設計都緊扣“100”這個數字,是家鄉(xiāng)人民對敬愛的-同志百年誕辰的紀念,表達了家鄉(xiāng)人民對-同志的無限懷念。
四季花海區(qū)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由鮮花和常青植物組成。整個廣場配有供游人休閑娛樂的風情竹樓和占地20__平方米的生態(tài)停車場區(qū),還布置了300平方米的四星級旅游廁所。這不僅是創(chuàng)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的需要。近兩年來,在廣安掀起一場廁所革命,把它作為現代文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這種四星級旅游廁所,在廣安還有很多,它的功能比較完善,造型比較美觀,同時還考慮了照顧盲人、殘疾人,充滿了人情化設計。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4
美麗的華鎣山旅游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華鎣市境內,距成都300余公里,巍峨華鎣山脈縱橫500余公里,橫亙于川渝兩地15個市、區(qū)境內,它氣勢恢宏,景象壯觀。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由衷地稱贊華鎣山為“天下第一雄山”。整個景區(qū)面積20平方公里,距小平故里36公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huán)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址于一體,年平均氣溫12-22℃。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并呈現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游人所至的高登寶頂海拔1704米,是景區(qū)內的最高峰。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巔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
景區(qū)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云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本景區(qū)終年風景如畫,被譽為“山中蓬萊”,本景區(qū)的特級景點“天然大盆景”、“雙槍老太婆打靶場”、“妙筆生花”、“黃龍吐翠”、“千年一吻”等等景點,同時更有經“瘦身之道”、“千佛云游”、“愛之小屋”、“生命之根”特級景點過“千年古道”然后到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的高登寶頂。
在特級景點“萬獅朝圣”觀景臺觀賞萬獅朝圣風水寶地圣景。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八百里華鎣群峰層層迭峰,峰峰秀美,遠看如萬頭雄獅向我們主峰涌來,在古書《山海經》上記載“巴國東部有一靈山勝地,有如萬獅朝圣,聚天地之靈氣,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就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不僅如此,以前只能在峨眉山看到四大奇觀,在華鎣山高登寶頂同樣也能看到。還多了“雨霧與積雪”,就構成了華鎣山罕見的“六絕”。高登寶頂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川東地區(qū)的最高峰。傳說高登寶頂是普賢王菩薩修煉成佛的第一道場,是四川兩大佛教圣地之一。在唐朝最盛興時,華鎣山寺廟就有三十二座之多,比四大名山峨眉山還多了四座。素有“東朝華鎣,西朝峨眉”之說。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廣安旅游,我是你們的導游x。
思源廣場背靠渠江,面向思源大道廣場中軸,正對思源大道中軸線,是向—同志百年誕辰的獻禮工程之一,由入口廣場、中心廣場、水景廣場、寶鼎廣場和四季花海五部分組成,四周環(huán)繞生態(tài)停車場、圖書館、游人中心、觀景樓閣和休閑娛樂設施,是集紀念、—、文化交流、娛樂、休閑、觀景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入口廣場。
廣場內有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寶鼎——“實事求是”寶鼎,寶鼎總高度10米(代表紀念—同志誕辰100周年之意),重41.8噸,鼎高8米,直徑7.04米。它三足鼎立(暗含—同志三落三起,永遠不倒之意),雙耳高聳(代表—理論兩個根本出發(fā)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分別飾饕餮及夔龍紋。頸下飾12條夔龍(中華民族12億炎黃子孫)和六條扉棱(意為"六六大順")。鼎身腹下飾緊密相連,猶似“迷宮”般布局的勾連圖紋,并以4排乳釘紋點綴(代表—同志一貫堅持的“四項基本原則”)。鼎內鑄有銘文:“—百歲,立鼎銘志。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鼎禁直徑7.8米,高2米,上飾56條夔龍(象征全國56個—),21個方圓之孔(象征21世紀),正面鑄有金文鼎名“實事求是”,背面鑄有“解放思想”字樣。寶鼎置于高7米、40米見方的花崗石平臺上,托座高3.04米,造型為94本書(象征—同志享年94歲),正面刻“發(fā)展才是硬道理”七個大字,座后刻有《—南巡談話》全文。寶鼎是廣安市委、市政府為紀念—同志豐功偉績而特意鑄造的。實事求是寶鼎是為紀念—同志百年誕辰而建,表達了廣安人民對—同志的深切懷念和無比的愛戴。寶鼎代表著—理論和—同志的業(yè)績將永垂青史。寶鼎矗立于廣場北端,象征著廣安人民對—同志改革開放豐功偉績的歷史回顧。思源廣場的主題是“飲水思源”,它在設計中利用了地形的坡度,在寶鼎廣場的寶鼎基座設置水體,構成“源頭”,通過水景廣場層層跌落,流向中心廣場的四塊水景,水景中的百組噴泉直噴天際,讓人感到源源不斷,源遠流長,涌泉相抱。廣安人以此來表示高舉—理論偉大旗幟的決心,來表達對—同志的無限崇敬和緬懷之情。
在思源廣場中央是中心廣場。中心的方形廣場將內圓分為四個水景區(qū),形成了環(huán)形廣場。四條流光溢彩的步道把方形廣場與環(huán)形廣場連在一起,水陸相通,圓方相接,隱含天圓地方、生生不息之意。中心的水景廣場有美妙絕倫的音樂噴泉和水幕電影,是“飲水思源”構思中水體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由噴水高達60米的擎天柱、噴水高達15米、展寬達30米的水幕、拱形最高噴水達8米的彩虹飛渡、噴水高度達10米的高頻水柱陣及蛟龍戲水、涌泉、水火霧、跑泉、冰柱等水景組成,是科技含量高,藝術品位高,國內一流的水藝術經典之作。其外圍的花池和樹木、水景區(qū)的百組噴泉可以看出所有的設計都緊扣“100”這個數字,是家鄉(xiāng)人民對敬愛的—同志百年誕辰的紀念,表達了家鄉(xiāng)人民對—同志的無限懷念。
四季花海區(qū)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由鮮花和常青植物組成。整個廣場配有供游人休閑娛樂的風情竹樓和占地20__平方米的生態(tài)停車場區(qū),還布置了300平方米的四星級旅游廁所。這不僅是創(chuàng)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需要,也是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的`需要。近兩年來,在廣安掀起一場廁所革命,把它作為現代文明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這種四星級旅游廁所,在廣安還有很多,它的功能比較完善,造型比較美觀,同時還考慮了照顧盲人、殘疾人,充滿了人情化設計。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6
華鎣山游擊隊武裝斗爭史;1931年冬,地下黨員廖玉壁在華鎣山地區(qū)組建起第一支“華鎣山游擊隊”,因此拉開了華鎣山武裝斗爭的序幕,1941年“皖南事變”后,根據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蘇云等共產黨員在華鎣山丁家平開辦了“中興紙廠”,打破了國民黨對《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的紙源封鎖。1947年,中共上海局錢英同志批準了王璞提交的《農村工作綱要》,并決定組建“中共川東臨委”統一領導黨上下的川東南及重慶的工作,這也標志著黨在川東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移到農村,F在我們看到的是中共川東臨委組織系統表。隨后,中共川東地工委建立了10個共委,先后發(fā)展了近1000名黨員,并組建了4000人的黨和地下武裝,他們積極籌集資金,為武裝斗爭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然而,不幸的是1948年4月《挺進報》事件遭嚴重破壞,大批的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被捕,甚至波及到了上下川東及華鎣山一帶,在情況危機下,王璞同志在岳池縣羅渡鎮(zhèn)武駿汝家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組建“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并提前于同年8月、9月分別在廣安、岳池等地發(fā)動武裝起義,這是當年他們提出的口號,大大鼓舞了戰(zhàn)士們的士氣。
廣安代市、觀閣起義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1948年8月10日至12日“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先后在廣安的代市、觀閣兩地發(fā)動了武裝起義,當時由西南民主聯軍川東縱隊第五支隊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共繳獲敵人步槍10支、沖鋒槍3支、馬槍1支、手槍11支,打死打傷敵人數十人。在這場戰(zhàn)斗中,共產黨員張德沛英勇犧牲,司令楊玉樞不幸被敵人殘酷殺害。劉隆華等人后被共產黨員張世敏掩護轉移。戰(zhàn)斗結束后,游擊隊經過整編繼續(xù)戰(zhàn)斗在華鎣山上,直到1949年7月。
同年的8月22日,第七支隊的300多名戰(zhàn)士和上千名群眾在岳池縣伏龍鄉(xiāng)中心小學召開了誓師大會,決定發(fā)動武裝起義。我們的游擊隊員激戰(zhàn)水口廟、血灑劉家院子、突襲十二洞橋,巧渡渠江重上華鎣山,與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浴血奮戰(zhàn)到1949年夏天,在這次戰(zhàn)斗中,政委楊奚勤同志壯烈犧牲。
隨后在合川金子、武勝石盤發(fā)動起義,可以說這次起義是整個華鎣山武裝斗爭中最為悲壯和最為慘烈的一次戰(zhàn)斗,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當年游擊隊員所用過的斧頭、竹煙竿、大家所穿過的短棉衣以及行軍時所用過的防風燈。這次起義由川東臨委書記王璞同志親自指揮領導,在木瓜寨戰(zhàn)役中,王璞同志因戰(zhàn)士插槍走火,不幸中彈犧牲。這就是當年木瓜寨游擊隊員與敵人展開激戰(zhàn)的照片。1948年9月14日至24日。第六支隊在渠縣龍?zhí)栋l(fā)動起義,F在大家看到的是游擊隊員們所用過的槍支。經過了游擊隊員們的奮力拼殺,最后有力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可以說是破壞了國民黨的民源、糧源和稅源,配合了人民解放軍的前線反攻,牽制了敵人的兵力,但由于敵我力量的懸殊,以及加上缺乏槍支彈藥。起義最終失敗,但是四川人民并沒有被嚇倒,將戰(zhàn)斗轉為到地下,堅持戰(zhàn)斗在華鎣山上,直到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在整個華鎣山武裝起義當中,涌現出了大批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如中共川東臨委書記王璞。王璞;湖南湘鄉(xiāng)人,1937年入黨,1941年轉入川東工作。1947年9月擔任中共川東臨委書記,1948年8月25日,領導了合川金子、武盛石盤起義,在石盤起義中,游擊隊遭遇敵人包圍,正設法突圍,不料一名游擊隊員槍支走火,子彈射中王璞,由于當時敵人的包圍,封鎖,沒有得到及時的醫(yī)治,王璞同志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7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反功,解放軍在個戰(zhàn)區(qū)戰(zhàn)場捷報頻傳。為了牽制國民黨的兵力,支持解放軍正面戰(zhàn)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黨的地方地下組織——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于1948年秋,在華鎣山地區(qū)組織黨的地下武裝,發(fā)動了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
在華鎣山武裝起義其及隨后開展的地下斗爭和游擊戰(zhàn)中,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和敵人的層層圍剿及殘酷鎮(zhèn)壓,起義隊伍與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鼓舞了人民斗志,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華鎣山的王璞、楊奚勤、陳堯楷、袁念之、鄧惠中等當地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在危機四伏的地下斗爭中,還是在敵人的牢房和刑場上,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了敢于斗爭、英勇不屈、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光輝的華鎣山壯歌,鑄就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當您進入華鎣山地質博物館,首先就必須要穿過一條長7`2米的遂洞,這個遂洞將會帶給位走進神氣的地質時代,在遂洞中我們還設置了6個圓形的凸摸,分別展示了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內的經典景色。上面設置有3束燈光,形似天窗。
而本館共設置了前言、交通區(qū)位、區(qū)域概況、公園簡介、典型的巖溶地貌、構造地質遺跡、地質剖面、水體景觀、動植物和礦產資源、古生物、建設歷程、結束語等12個展區(qū);觸摸查詢系統、動畫播放、斷裂褶皺互動。
一、通展區(qū)
本展區(qū)主要介紹了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網狀關系,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是周邊地質公園中離高速路最近的一個,距離高速公路只有17公里。
二、域概況展區(qū)
本展區(qū)主要對公園內徑、緯情況、地質、地層水文、氣象、社會經濟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地層概況:公園地層區(qū)劃屬于揚子臺地、出露地層單位,主要有寒武----奧陶系婁山關組、二疊下統梁山關組、三疊系飛仙關組等。區(qū)域巖性主要為碳酸鹽間夾碎屑巖。巖層總體呈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特殊的巖石是區(qū)內地質遺跡景觀形成的基礎。而華鎣山復式背斜及華鎣大斷裂對區(qū)域地質演化歷史中有決定性作用,是園區(qū)地質遺跡形成的主要地質構造背景,其科學研究價值極高。
三、園見簡介展區(qū)
共設置了5快凹形等位展板,其中一塊展板就是對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概況進行了介紹。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四川盆地東緣,華鎣山脈中段,面積116平方公里。共包括了石林景區(qū)、天池湖景區(qū)、小山壩景區(qū)、巖溶洞穴景區(qū)。
1、景區(qū)位于公園東部華鎣市和鄰水縣交界的高登山,面積21平方公里,以富集的生態(tài)資源和石林景觀為主。
2、池湖景區(qū)位于公園北部天池鎮(zhèn)境內,面積約20平方公里,是公園內重要的導性地質景觀之一。
3、山壩景區(qū)位于公園中西部雙河街道辦事處境內,面積約24平方公里。
4、溶洞穴景區(qū)主要露出二疊系石灰?guī)r地層,巖石節(jié)理、斷裂發(fā)育。在構造、氣候等影響下,石灰?guī)r溶蝕作用強烈裂隙,不斷增大并演化成底下洞穴。
四、型巖溶地貌展區(qū)
本展區(qū)主要展示了公園的地脈景觀和典型的溶洞景觀。講述了喀什特地貌所特有的石芽、石林、溶溝、漏斗、孤峰等地質現象和地質遺跡。
這里請大家留意以下地面墻角的造型:這里埋藏底下的石芽、有完全裸露的石芽、溶蝕平地、峰林等象形圖案,這些形象地揭示了華鎣山石林的形成過程。
接下來各位領導看到的是:四川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的資源景觀表(看圖)
而這7塊不規(guī)則的異型展板,起伏的流性線狀,象征著華鎣山的三山兩槽、褶皺、擠壓和斷裂,大家看到的這些造型物就代表了溶洞的暗河、涓涓細流和沉積碎屑等。下面我們就來到了動畫展示區(qū),這里主要是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
五、構造地質遺跡展區(qū);
本展區(qū)主要介紹華鎣山大斷裂,其他構造地質遺跡和相關地質知識等四個方面;
相關地質知識 華鎣山大斷裂 其他構造地質遺跡 遙感影象圖
我們從展板形狀可以看出,造山運動所形成的構造地質遺跡。
六、地質剖面展區(qū);
本展區(qū)僅就石林景區(qū)、天池湖景區(qū)的剖面、地層結構進行了介紹。
石林景區(qū)地質剖面是由;奧陶系地層剖面、志流系地層剖面和二疊系地質剖面組成。
天池湖景區(qū)地質剖面是由;三疊系地層剖面、侏羅系地層剖面、華鎣山二疊系鈣結殼組成。
接下來就是半月柱展柜。
七、地質水體景觀展區(qū);
本展區(qū)主要展示了公園內的天池湖、瑪流黑潭瀑布等水體景觀。其中最大的主體景觀就是華鎣山天池湖。
八、動、植、礦物資源展區(qū);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高差大,是多種自然要素交匯地,植被覆蓋率較高,植物垂直、分帶明顯、種類繁多,且土壤種類較多,植被分布較廣,動植物資源豐富。
1、 植物種類;重要植物有175科,656種。
2、 動物種類;野生動物有無脊椎動物9門,脊椎動物24目,63科,鳥類106種。
3、 主要礦產資源;我市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現在已發(fā)現14個礦種,探明資源儲量眾多,有;煤、水泥灰?guī)r、石膏等。截止20xx年底已開發(fā)利用的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玄武巖等。全市共有礦產企業(yè)83個,年開采總量為469萬噸,礦業(yè)年產值約占全市工業(yè)總值的70%,是我市重要的支柱產業(yè)。
林體景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幅圖就代表了我們華鎣山現在的森林狀況,下面的7根樹樁,述說著58年大煉鋼鐵的那段歷史,同時也啟發(fā)我們要保護森林,杜絕亂砍濫伐。
九、古生物化石展區(qū);
非常抱歉,由于我們目前所收集的古生物化石有限,目前我們主要以古生物復原圖表示,今后我們將不斷發(fā)掘、收集、整理更多的古生物化石,以豐富展區(qū)的展示內容。
十、建設歷程展區(qū);
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在廣安市、華鎣市兩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于20xx年由鄧中明開發(fā),20xx年由廣安金億旅游開發(fā)責任有限公司加盟并建設,并開通了移動、小靈通、閉路電視等通訊傳媒設施,并于20xx年12月被批準為省級地質公園,后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于20xx年12月被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各位朋友能夠在這短暫的時間里,讓你們在華鎣山國家地質博物館里,瀏覽華鎣山巖溶形成的地質背景、景觀特色、了解地球形成、生命演化、領略地質年代、地層年代、巖石和化石標本的一些科普知識,這是我們最大的欣慰,我們將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充分采納各方意見,加大保護與開發(fā)力度,將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的更加美好!展覽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9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一>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反功,解放軍在個戰(zhàn)區(qū)戰(zhàn)場捷報頻傳。為了牽制國民黨的兵力,支持解放軍正面戰(zhàn)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黨的地方地下組織——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于1948年秋,在華鎣山地區(qū)組織黨的地下武裝,發(fā)動了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
在華鎣山武裝起義其及隨后開展的地下斗爭和游擊戰(zhàn)中,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和敵人的層層圍剿及殘酷鎮(zhèn)壓,起義隊伍與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鼓舞了人民斗志,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華鎣山的王璞、楊奚勤、陳堯楷、袁念之、鄧惠中等當地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在危機四伏的地下斗爭中,還是在敵人的牢房和刑場上,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了敢于斗爭、英勇不屈、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光輝的華鎣山壯歌,鑄就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二>華鎣英烈永垂不朽 紅巖精神青史長存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墻”。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采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槍老太婆”陳聯詩為原形主題,再現華鎣山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zhàn)斗歷程。陳聯詩:生,四川省岳池縣人,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脫險,他膽識過人,雙槍彈無虛發(fā),是名副其實的“雙槍老太婆”。長期堅持戰(zhàn)斗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墻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帶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zhàn),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斗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共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zhàn)斗場面;在這里隨便說一下甫志高, 甫志高是小說《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jiān)獄里出現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紀念墻耗資550萬元,長140米,高5.10米,畫面氣勢宏偉高大,主題鮮明,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該墻于今年1月28日“四川紅色旅游啟動儀式”上由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手揭幕。畫面中的 “雙槍老太婆”既是眾多游擊戰(zhàn)士和紅巖英烈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的典范,她將永遠聳立在巍峨的華鎣山上,與華鎣山游擊隊留下的戰(zhàn)斗遺址遺跡和即將建成的華鎣山游擊隊紀念管等紅色景點一起,成為我們緬懷紅巖英烈,激勵革命斗志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華鎣英烈永垂不朽,紅巖精神青史常存!
<三>神奇的華鎣山 英雄的華鎣山
游擊隊整訓處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一個曾經名叫朝圣寺的尼姑奄。1948年秋冬,華鎣山第七支隊司令張蜀俊帶領第七支隊的起義隊伍,經過一個多月艱苦征戰(zhàn),突破敵人重兵圍剿,與第二,第八支隊的部分隊員和袁念之改編后的“綠林武裝”在此會合。隊伍整訓期間,撕掉偽裝的土匪頭目謝三榮與少數不愿參加革命的慣匪,企圖趁起義隊伍受挫之際,謀害游擊隊負責人袁念之,奪取游擊隊槍支彈藥并拉走隊伍。在危急關頭,張蜀俊等與謝三榮斗智斗勇,打破了謝三榮的如意算盤,保持了隊伍的穩(wěn)定,并順利完成了整編組建起武工隊。(介紹關押袁念之及袁念之脫險的情況)。此后,這支隊伍在張、袁等游擊隊領導的帶領下,一直在華鎣山堅持武裝斗爭,打了許多漂亮仗。1948年2月1日,根據鄰水地下黨的線報,他們在距鄰水縣城十多里的分水嶺高伏,成功地截獲了一輛國民黨軍車,奪取了一批軍需物資,解決了游擊隊員衣物被服無法供給的困難。其存放在鄰水盧海山家的部分物資,解放后才交與鄰水縣公安局。
“雙槍老太婆打靶場”
“雙槍老太婆”是小說《紅巖》塑造的藝術形象。其《紅巖》作者楊益言在《紅巖的故事》里說:“雙槍老太婆”這個形象的原型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劉隆華、陳聯詩、鄧惠中。她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是智勇雙全、精明能干的華鎣山原家村武裝斗爭的領導人和指揮者。在華鎣山區(qū)游擊隊征戰(zhàn)期間,“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戰(zhàn)廣安、擊岳(池)武(勝),襲鄰水,與男游擊隊員一起并肩戰(zhàn)斗,留下了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和傳奇故事。她們曾在此地經常習練槍法,提高殺敵本領。
游擊隊遼望臺(小天坑觀景臺)
我們現在站在的這個地方,地勢高,視野廣,現在是景區(qū)的觀景臺。在這里,你可以一攬華鎣山西部廣大地區(qū)的秀美景色。50多年前,國民黨組織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游擊隊進行瘋狂圍剿,斗爭形勢十分嚴峻。華鎣山游擊隊曾在此設置崗哨,觀察廣安方向的敵情,以保護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和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
游擊隊防御掩體
大家現在所處的地方叫天坑,與旁邊這個溶洞后面的天坑一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50多年前,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天坑和溶洞獨具的隱蔽性,曾在此存放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為了保護溶洞中存放的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的安全,游擊隊員在洞口修筑了作戰(zhàn)掩體,以防御來襲之敵。
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
1949年夏秋,國民黨調集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轉戰(zhàn)山區(qū)的游擊隊進行層層封鎖和瘋狂圍剿,致使游擊隊的彈藥和糧食無法補充,隊員們常以野菜、樹根和“冷飯子”(一種野生漿果)充饑。斗爭最嚴酷的時期,為了斗爭需要,游擊隊曾在分散隱蔽期間,把槍支彈藥和糧食等物資存放在此洞。
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處的大天坑,與剛才走過的小天坑通過溶洞(游擊隊藏槍洞和存糧洞)連接一起,前后呼應,進出此地只能通過南北兩個天坑的唯一出口,這里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50多年前,參加華鎣山武裝起義的第二、第七、第八等支隊的部分隊伍,經過艱苦征戰(zhàn),沖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轉入華鎣山區(qū)后曾在這個天坑集合,天坑上方的這個溶洞曾作為游擊隊指揮部和“雙槍老太婆”住地使用。這個期間發(fā)生的許多次戰(zhàn)斗,都是在這里策劃和指揮的,其中就有截獲國民黨軍車和懲處鄰水縣警察隊長秦仁福兩次著名的戰(zhàn)斗。(介紹游擊隊曾使用過的遺物)
游擊隊警戒哨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站立的地方,是大天坑向北的唯一進出口,這里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與小天坑一樣,華鎣山游擊隊曾在這里設置崗哨,以保護指揮部和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介紹游擊隊遺物)
游擊小道
各位游客,華鎣山區(qū)是華鎣山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景區(qū)內的天坑、溶洞和千年古道,留下了游擊隊員們無數的戰(zhàn)斗足跡。我們現在行走的這條小道,是一條古老的林中通道,經過歲月的洗刷和景區(qū)的建設,使我們已無法再見它昔日的模樣,而50多年前,在華鎣山的崇山密林中,華鎣山游擊隊的勇士們,曾無數次地穿行在這些林中小道上,下山與敵人進行斗爭。
游擊隊遼望臺(主峰觀景臺)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景區(qū)主峰觀景臺,在這里極目遠眺,方圓百里的山川河流盡收眼底,“一攬眾山小”的感慨油然而生。環(huán)顧四周,延綿起伏的座座山峰,猶如萬頭伏地呤嘯、朝圣華鎣山高登峰的雄獅,其景尉為壯觀,故此地又稱萬獅朝圣。大自然如此神奇的造化力,無不令人遐想,使人感慨,當年,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在此設置崗哨,以觀察鄰水方向的敵情。
游擊隊會師地
1948年秋冬,參加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的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等支隊的起義隊伍,轉戰(zhàn)華鎣山和嘉陵江、渠江兩岸,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zhàn),突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和殘酷鎮(zhèn)壓,陸續(xù)在華鎣山天池、老龍洞等地集結,并最終在這里會師。在此后的一段時期里,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起義隊伍改變斗爭方式,將起義隊伍整編組建成若干個武工隊。由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轉向地下游擊戰(zhàn)繼續(xù)與敵人展開頑強的斗爭。在這期間,袁念之、楊玉樞、陳堯楷等許多黨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各位游客朋友,歷史永恒!烈士永生!神奇美麗的華鎣山令人神往,可歌可泣的紅巖精神將永遠激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祝朋友旅途愉快!謝謝大家!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廣安市華鎣山旅游,我很高興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葉導”,希望大家能在華鎣山度過一段美好時光。
華鎣山位于四川盆的廣安市,占地面積約是20平方米,是中國非常優(yōu)美的旅游區(qū)。華鎣山風景優(yōu)美,生態(tài)環(huán)境非常優(yōu)越,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
你們看,這就是“雙槍老太婆”的雕像,因擅長使用雙槍而得名,血紅血紅的、巨大的雕像幾十米高,像座小山一樣。旁邊就是博物館,博物館里面有許多導彈和槍,其中兩把手槍是“雙槍老太婆”用過的。讀過《紅巖》這本書的人對“雙槍老太婆”不陌生吧,她威風凜凜,英勇無畏,在戰(zhàn)場上非常勇猛。
離開博物館,經過“雙槍老太婆”的雕像,坐十分鐘左右的車,便來到了石林景區(qū)。該景區(qū)以蒼翠茂密的森林環(huán)境為基調,以石林為特征,巍峨的石林隱藏在茫茫叢林中,綠樹纏繞石林,石林呵護秀木,形成山是石林,石林是山,石林與樹交融,以山共生的人間仙境,盡顯清、幽、雅、奇的獨特魅力。景區(qū)內美妻審夫、一吻千年、八百羅漢、妙筆生花等景點惟肖,堪稱大自然的杰作。
各位游客,我們今天的游覽就到此結束了,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度過一段美好時光。對今天的導游有什么不滿之處,請以指正。祝大家玩得愉快,萬事如意,謝謝!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1
美麗的華鎣山旅游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華鎣市境內,距成都300余公里,巍峨華鎣山脈縱橫500余公里,橫亙于川渝兩地15個市、區(qū)境內,它氣勢恢宏,景象壯觀。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由衷地稱贊華鎣山為“天下第一雄山”。整個景區(qū)面積20平方公里,距小平故里36公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huán)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址于一體,年平均氣溫12-22℃。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并呈現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游人所至的高登寶頂海拔1704米,是景區(qū)內的最高峰。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巔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
景區(qū)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云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本景區(qū)終年風景如畫,被譽為“山中蓬萊”,本景區(qū)的特級景點“天然大盆景”、“雙槍老太婆打靶場”、“妙筆生花”、“黃龍吐翠”、“千年一吻”等等景點,同時更有經“瘦身之道”、“千佛云游”、“愛之小屋”、“生命之根”特級景點過“千年古道”然后到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的高登寶頂。
在特級景點“萬獅朝圣”觀景臺觀賞萬獅朝圣風水寶地圣景。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八百里華鎣群峰層層迭峰,峰峰秀美,遠看如萬頭雄獅向我們主峰涌來,在古書《山海經》上記載“巴國東部有一靈山勝地,有如萬獅朝圣,聚天地之靈氣,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就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不僅如此,以前只能在峨眉山看到四大奇觀,在華鎣山高登寶頂同樣也能看到。還多了“雨霧與積雪”,就構成了華鎣山罕見的“六絕”。高登寶頂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川東地區(qū)的最高峰。傳說高登寶頂是普賢王菩薩修煉成佛的第一道場,是四川兩大佛教圣地之一。在唐朝最盛興時,華鎣山寺廟就有三十二座之多,比四大名山峨眉山還多了四座。素有“東朝華鎣,西朝峨眉”之說。
(二)主要景點介紹
(1)高登寶頂
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海拔)的“高登寶頂”素來就是普賢王菩薩得道成佛的第一道場,而聞名川渝各地。從古至今華鎣“高登寶頂”的“六絕”、“十勝景”更是聞名于世。
(2)華鎣山雨霧
華鎣山高登寶頂地處川東渝西北,奇峰怪石,山的四周懸崖峭壁,深谷幽澗,地勢險要,其間山峰峻秀,山上茂林修竹,山花爛漫,古天然野茶林,就有上千畝之多,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比比皆是,就是這一天然的屏障攔阻了渝地重慶大片地方的季風曖流北上,使風中的水蒸氣在此聚結,從而形成了山中的一道絕色美景。“華鎣云霧甲天下”。在高登寶頂是常年云霧圍繞,歷來華鎣山就是一座神秘的山,能見高登寶頂實屬有緣。
這里的雨霧是乍起乍落,一天變化無常,常是相隔十米不同天,據古人講,高登寶頂的云霧為普賢王菩薩的智慧甘露,沾上的人是有大智慧和吉祥如意的。就是這奇特的美景,才有了雙槍老太婆在華鎣山戰(zhàn)斗四年之久而且是百戰(zhàn)百勝的原因。數十次的圍剿都因云霧和地勢的險要而以失敗而告終。這獨特的美景氣候也使華鎣山成為川渝兩地盛夏休閑避暑的著名旅游圣地。
(3)積雪冰花
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猶如瓊瑤灑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后改為“華鎣山”。每年華鎣山的積雪冰花長四個月之久。當每年的11月中旬過后,華鎣山的雪霜就開始了。每場雪霜過后,那似冰非冰,是霜非霜,迎風怒放,千姿百態(tài)。像似整個森林公園都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成了潔白的氈毯,松枝、杉樹、草叢結滿了毛茸茸的冰掛。
每處石林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積雪冰花則使石林、大地、林木都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層,讓萬物驟然間凝聚成了冰的世界。當你置身于華鎣山冰花銀海時,你會被這一切倍感的靜謐和和諧壯美——被這“天人合一”的意境所感動。
(4)地質公園
華鎣山地區(qū),在中生帶(7千萬年前)為四川湖盆的一部分,與古大西洋相連,華鎣山是由于地質作用下經地殼運動,抬升為陸,又受新構造運動中來自東南方的強大壓力,褶皺隆起為山,并發(fā)生大斷裂才形成今天的華鎣山脈。在現代時期,華鎣山脈仍在緩慢上升。
華鎣山也是研究川東地區(qū)著名的“溶嵴槽谷型”巖溶地貌的經典地。華鎣山地區(qū)的地質遺跡均是國內重要的地質景觀。華鎣山構造巖溶地質公園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完整性、優(yōu)美性和面積適宜性等特點,F華鎣山也被國家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考證,本地區(qū)石林在距今2.8億年前的二迭系,我國南方發(fā)生了地球歷史上最為廣泛的一次海侵,華鎣山石林地質景區(qū)為海洋,沉積了厚達400—600米的石灰?guī)r,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茅口組灰?guī)r(P1m)”,今天見到的華鎣山石林的巖石就是這種石灰?guī)r,其中保存著珊瑚、腕足類和蜒科類化石,而且殼質變得愈加硬實,腕足類還長有殼刺,這樣它能適應生存競爭的考驗,同時也經得起惡浪蕩激。
二迭紀中期,發(fā)生了一次重大地質事件,四川西部發(fā)生巖漿噴溢,華鎣山受到影響,也小規(guī)模噴溢出一千多攝氏度的熔巖流來,熔巖厚達50余米。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玄武巖(P2β),現已成為華鎣山的重要礦產資源。而石林是在巨大地質構造及雨水、地下水等溶燭、沖刷和風化下,經過幾千萬年才形成巖溶地質地貌。簡單來說,石林就是經風化溶蝕的石灰石殘留巖體而形成。
而這種地貌就屬于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是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一個地名,那里是石灰?guī)r分布區(qū),因石灰?guī)r的溶蝕和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后來,科學家們便借用“喀斯特”一詞來稱呼因巖石的化學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質作用和地貌現象。
(5)植物王國基因寶庫
華鎣山旅游區(qū)已被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6%,華鎣市森林覆蓋率達48%。年均降雨量最高1800毫米,最低1280毫米,年均日照時間為1200小時,景區(qū)屬于非常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珍稀植物達:3門,81科,304種。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2
(一)華鎣山簡介
美麗的華鎣山旅游區(qū)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華鎣市境內,距成都300余公里,巍峨華鎣山脈縱橫500余公里,橫亙于川渝兩地15個市、區(qū)境內,它氣勢恢宏,景象壯觀。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老先生由衷地稱贊華鎣山為“天下第一雄山”。整個景區(qū)面積20平方公里,距小平故里36公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huán)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址于一體,年平均氣溫12-22℃。
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并呈現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游人所至的高登寶頂海拔1704米,是景區(qū)內的最高峰。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巔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
景區(qū)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云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本景區(qū)終年風景如畫,被譽為“山中蓬萊”,本景區(qū)的特級景點“天然大盆景”、“雙槍老太婆打靶場”、“妙筆生花”、“黃龍吐翠”、“千年一吻”等等景點,同時更有經“瘦身之道”、“千佛云游”、“愛之小屋”、“生命之根”特級景點過“千年古道”然后到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的高登寶頂。
在特級景點“萬獅朝圣”觀景臺觀賞萬獅朝圣風水寶地圣景。在這里大家可以看到八百里華鎣群峰層層迭峰,峰峰秀美,遠看如萬頭雄獅向我們主峰涌來,在古書《山海經》上記載“巴國東部有一靈山勝地,有如萬獅朝圣,聚天地之靈氣,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就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不僅如此,以前只能在峨眉山看到四大奇觀,在華鎣山高登寶頂同樣也能看到。還多了“雨霧與積雪”,就構成了華鎣山罕見的“六絕”。高登寶頂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川東地區(qū)的最高峰。傳說高登寶頂是普賢王菩薩修煉成佛的第一道場,是四川兩大佛教圣地之一。在唐朝最盛興時,華鎣山寺廟就有三十二座之多,比四大名山峨眉山還多了四座。素有“東朝華鎣,西朝峨眉”之說。
(二)主要景點介紹
(1)高登寶頂
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海拔)的“高登寶頂”素來就是普賢王菩薩得道成佛的第一道場,而聞名川渝各地。從古至今華鎣“高登寶頂”的“六絕”、“十勝景”更是聞名于世。
(2)華鎣山雨霧
華鎣山高登寶頂地處川東渝西北,奇峰怪石,山的四周懸崖峭壁,深谷幽澗,地勢險要,其間山峰峻秀,山上茂林修竹,山花爛漫,古天然野茶林,就有上千畝之多,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比比皆是,就是這一天然的屏障攔阻了渝地重慶大片地方的季風曖流北上,使風中的水蒸氣在此聚結,從而形成了山中的一道絕色美景。“華鎣云霧甲天下”。在高登寶頂是常年云霧圍繞,歷來華鎣山就是一座神秘的山,能見高登寶頂實屬有緣。
這里的雨霧是乍起乍落,一天變化無常,常是相隔十米不同天,據古人講,高登寶頂的云霧為普賢王菩薩的智慧甘露,沾上的人是有大智慧和吉祥如意的。就是這奇特的美景,才有了雙槍老太婆在華鎣山戰(zhàn)斗四年之久而且是百戰(zhàn)百勝的原因。數十次的圍剿都因云霧和地勢的險要而以失敗而告終。這獨特的美景氣候也使華鎣山成為川渝兩地盛夏休閑避暑的著名旅游圣地。
(3)積雪冰花
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猶如瓊瑤灑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后改為“華鎣山”。每年華鎣山的積雪冰花長四個月之久。當每年的11月中旬過后,華鎣山的雪霜就開始了。每場雪霜過后,那似冰非冰,是霜非霜,迎風怒放,千姿百態(tài)。像似整個森林公園都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成了潔白的氈毯,松枝、杉樹、草叢結滿了毛茸茸的冰掛。
每處石林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積雪冰花則使石林、大地、林木都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層,讓萬物驟然間凝聚成了冰的世界。當你置身于華鎣山冰花銀海時,你會被這一切倍感的靜謐和和諧壯美——被這“天人合一”的意境所感動。
(4)地質公園
華鎣山地區(qū),在中生帶(7千萬年前)為四川湖盆的一部分,與古大西洋相連,華鎣山是由于地質作用下經地殼運動,抬升為陸,又受新構造運動中來自東南方的強大壓力,褶皺隆起為山,并發(fā)生大斷裂才形成今天的華鎣山脈。在現代時期,華鎣山脈仍在緩慢上升。
華鎣山也是研究川東地區(qū)著名的“溶嵴槽谷型”巖溶地貌的經典地。華鎣山地區(qū)的地質遺跡均是國內重要的地質景觀。華鎣山構造巖溶地質公園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完整性、優(yōu)美性和面積適宜性等特點,F華鎣山也被國家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考證,本地區(qū)石林在距今2.8億年前的二迭系,我國南方發(fā)生了地球歷史上最為廣泛的一次海侵,華鎣山石林地質景區(qū)為海洋,沉積了厚達400—600米的石灰?guī)r,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茅口組灰?guī)r(P1m)”,今天見到的華鎣山石林的巖石就是這種石灰?guī)r,其中保存著珊瑚、腕足類和蜒科類化石,而且殼質變得愈加硬實,腕足類還長有殼刺,這樣它能適應生存競爭的考驗,同時也經得起惡浪蕩激。
二迭紀中期,發(fā)生了一次重大地質事件,四川西部發(fā)生巖漿噴溢,華鎣山受到影響,也小規(guī)模噴溢出一千多攝氏度的熔巖流來,熔巖厚達50余米。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玄武巖(P2β),現已成為華鎣山的重要礦產資源。而石林是在巨大地質構造及雨水、地下水等溶燭、沖刷和風化下,經過幾千萬年才形成巖溶地質地貌。簡單來說,石林就是經風化溶蝕的石灰石殘留巖體而形成。
而這種地貌就屬于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是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一個地名,那里是石灰?guī)r分布區(qū),因石灰?guī)r的溶蝕和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后來,科學家們便借用“喀斯特”一詞來稱呼因巖石的化學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質作用和地貌現象。
(5)植物王國基因寶庫
華鎣山旅游區(qū)已被評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96%,華鎣市森林覆蓋率達48%。年均降雨量最高1800毫米,最低1280毫米,年均日照時間為1200小時,景區(qū)屬于非常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珍稀植物達:3門,81科,304種。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3
好,這邊請,位于華鎣市陽河鎮(zhèn)丁家平的中興紙廠,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地下黨員王治、謝長琮、蘇云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周恩來的指示下創(chuàng)辦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國民黨對《新華日報》的紙源封鎖,照片上所反映的就是當年紙廠所用過的一些東西和部分遺址。
新中國沒有忘記也不能忘記當年犧牲的英烈們。這一座座雕塑,一塊塊紀念碑,記錄了烈士們的英勇事跡,也記錄了那一段歷史,這是20__年建于華鎣市陽河鎮(zhèn)的華鎣山游擊隊革命烈士紀念碑。
這些題詞是當時川東地下黨的黨員在戰(zhàn)斗的歲月里,有感而發(fā)寫下的,也有一些是脫險的革命者解放之后為了懷念過去的戰(zhàn)友所提寫的。
文藝界為了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革命志士,他們創(chuàng)作了如〈烈火中永生〉等紅色經典劇目,使先烈們的形象生動的留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腦海里。
今天,當我們重新捧讀這個半個多世紀前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壯烈史詩,就是要繼承先烈遺志弘揚紅巖精神,與時懼進,開拓創(chuàng)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歷史將永遠銘記著華鎣山游擊隊的英雄們,偉大的紅巖精神將永放光芒。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4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反功,解放軍在個戰(zhàn)區(qū)戰(zhàn)場捷報頻傳。為了牽制國民黨的兵力,支持解放軍正面戰(zhàn)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黨的地方地下組織——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于1948年秋,在華鎣山地區(qū)組織黨的地下武裝,發(fā)動了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
在華鎣山武裝起義其及隨后開展的地下斗爭和游擊戰(zhàn)中,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和敵人的層層圍剿及殘酷鎮(zhèn)壓,起義隊伍與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鼓舞了人民斗志,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華鎣山的王璞、楊奚勤、陳堯楷、袁念之、鄧惠中等當地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在危機四伏的地下斗爭中,還是在敵人的牢房和刑場上,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了敢于斗爭、英勇不屈、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光輝的華鎣山壯歌,鑄就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二>華鎣英烈永垂不朽 紅巖精神青史長存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墻”。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采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槍老太婆”陳聯詩為原形主題,再現華鎣山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zhàn)斗歷程。陳聯詩:1901年生,四川省岳池縣人,1928年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脫險,他膽識過人,雙槍彈無虛發(fā),是名副其實的“雙槍老太婆”。長期堅持戰(zhàn)斗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墻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帶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zhàn),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斗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共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zhàn)斗場面;在這里隨便說一下甫志高,甫志高是小說《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jiān)獄里出現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紀念墻耗資550萬元,長140米,高5.10米,畫面氣勢宏偉高大,主題鮮明,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該墻于今年1月28日“四川紅色旅游啟動儀式”上由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手揭幕。畫面中的“雙槍老太婆”既是眾多游擊戰(zhàn)士和紅巖英烈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的典范,她將永遠聳立在巍峨的華鎣山上,與華鎣山游擊隊留下的戰(zhàn)斗遺址遺跡和即將建成的華鎣山游擊隊紀念管等紅色景點一起,成為我們緬懷紅巖英烈,激勵革命斗志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華鎣英烈永垂不朽,紅巖精神青史常存!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5
四川是我有世然文化遺產和國家重景名勝區(qū)最多的省區(qū),九寨溝、黃龍、樂佛、峨嵋山、都江堰、青城山、臥龍、四姑娘山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都江堰--青城山、劍門蜀道、貢嘎山、蜀南竹海、四姑娘山、西嶺雪山等9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另外,四川還有國家森林公園11處、自然保護區(qū)40處、省級風景名勝區(qū)44處,從高原、山地、峽谷到盆地、丘陵、平原,從江河湖泊到溫泉瀑布,從巖溶地區(qū)到丹霞地貌,一應俱全,素有風景省的美稱。
尤其是我國三大林區(qū)、五大牧場之一的川西橫斷山區(qū),雪峰卓立,林海蒼茫,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洶涌澎湃,奔流其間,形成了許多神秘、險峻的曠世奇觀,吸引了無數中外游客。
四川旅游資源豐富多樣,許多景觀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獨有或罕見的。
貢嘎山,海拔7556米,不愧為蜀山之王;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稱為“蜀山皇后”;西嶺雪山雄峻美麗;若爾蓋、阿壩、紅原大草原廣袤無垠;“九寨天下奇、劍門天下險、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久享盛名;安岳石刻、樂山大佛、都江堰等人文景觀中外馳名;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九寨溝、黃龍寺更比作“童話世界”“天上瑤池”。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6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一個曾經名叫朝圣寺的尼姑奄。1948年秋冬,華鎣山第七支隊司令張蜀俊帶領第七支隊的起義隊伍,經過一個多月艱苦征戰(zhàn),突破敵人重兵圍剿,與第二,第八支隊的部分隊員和袁念之改編后的“綠林武裝”在此會合。隊伍整訓期間,撕掉偽裝的土匪頭目謝三榮與少數不愿參加革命的慣匪,企圖趁起義隊伍受挫之際,謀害游擊隊負責人袁念之,奪取游擊隊槍支彈藥并拉走隊伍。在危急關頭,張蜀俊等與謝三榮斗智斗勇,打破了謝三榮的如意算盤,保持了隊伍的穩(wěn)定,并順利完成了整編組建起武工隊。(介紹關押袁念之及袁念之脫險的情況)。此后,這支隊伍在張、袁等游擊隊領導的帶領下,一直在華鎣山堅持武裝斗爭,打了許多漂亮仗。1948年2月1日,根據鄰水地下黨的線報,他們在距鄰水縣城十多里的分水嶺高伏,成功地截獲了一輛國民黨軍車,奪取了一批軍需物資,解決了游擊隊員衣物被服無法供給的困難。其存放在鄰水盧海山家的部分物資,解放后才交與鄰水縣公安局。
“雙槍老太婆打靶場”
“雙槍老太婆”是小說《紅巖》塑造的藝術形象。其《紅巖》作者楊益言在《紅巖的故事》里說:“雙槍老太婆”這個形象的原型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劉隆華、陳聯詩、鄧惠中。她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是智勇雙全、精明能干的華鎣山原家村武裝斗爭的領導人和指揮者。在華鎣山區(qū)游擊隊征戰(zhàn)期間,“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戰(zhàn)廣安、擊岳(池)武(勝),襲鄰水,與男游擊隊員一起并肩戰(zhàn)斗,留下了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和傳奇故事。她們曾在此地經常習練槍法,提高殺敵本領。
游擊隊遼望臺(小天坑觀景臺)
我們現在站在的這個地方,地勢高,視野廣,現在是景區(qū)的觀景臺。在這里,你可以一攬華鎣山西部廣大地區(qū)的秀美景色。50多年前,國民黨組織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游擊隊進行瘋狂圍剿,斗爭形勢十分嚴峻。華鎣山游擊隊曾在此設置崗哨,觀察廣安方向的敵情,以保護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和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
游擊隊防御掩體
大家現在所處的地方叫天坑,與旁邊這個溶洞后面的天坑一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50多年前,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天坑和溶洞獨具的隱蔽性,曾在此存放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為了保護溶洞中存放的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的安全,游擊隊員在洞口修筑了作戰(zhàn)掩體,以防御來襲之敵。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7
各位游客們,歡迎諸位來華鎣山參觀游覽,華鎣山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地處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四川省華鎣市,由北向南縱跨四川、重慶15個縣、市,延綿300余公里。華鎣山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40.1M,也是四川盆地低部最高峰;次高峰寶鼎,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590.8M,是全國八大佛教圣地之一。
華鎣山從唐代起就是川東北佛教圣地有“小峨眉”之稱。唐肅宗至德年間修建的寶鼎、南宋樞密院事安丙故宅華鎣山等遺跡,有30余處可考。風景有銀山積雪、寶鼎晨曦、天池湖光等,李白、杜甫、陸游等歷代詩人,都曾在此寫下詩篇。華鎣山景區(qū)位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四川省華鎣市境內,為國家AAAA級旅游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十大消夏避暑勝地、四川省級旅游度假區(qū)。華鎣山景區(qū)內的中外名人蠟像館堪稱西南之最,其交通便利,距成都300余公里,距重慶100余公里,距南充90余公里。是川渝兩地休閑避暑的好去處。華鎣山西南余脈縉云山位于重慶市北碚區(qū)境內,為四川盆地名山和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qū)之一,古稱巴山。全山有九峰并峙,氣勢雄偉,有“小峨眉”之稱。共有植物1700多種,其中有北碚猴歡喜、縉云槭、香果樹、紅豆杉等珍稀植物,1979年建立了縉云山自然保護區(qū)。景區(qū)有著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兩海指:云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8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指揮下,人民解放戰(zhàn)爭由戰(zhàn)略防御轉為戰(zhàn)略反功,解放軍在個戰(zhàn)區(qū)戰(zhàn)場捷報頻傳。為了牽制國民黨的兵力,支持解放軍正面戰(zhàn)場,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黨的地方地下組織——中共川東臨時工作委員會,于1948年秋,在華鎣山地區(qū)組織黨的地下武裝,發(fā)動了著名的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
在華鎣山武裝起義其及隨后開展的地下斗爭和游擊戰(zhàn)中,面對各種艱難困苦和敵人的層層圍剿及殘酷鎮(zhèn)壓,起義隊伍與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反動勢力,鼓舞了人民斗志,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華鎣山的王璞、楊奚勤、陳堯楷、袁念之、鄧惠中等當地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上,在危機四伏的地下斗爭中,還是在敵人的牢房和刑場上,始終堅定共產主義信念,表現出了敢于斗爭、英勇不屈、不怕犧牲、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光輝的華鎣山壯歌,鑄就了偉大的紅巖精神。
<二>華鎣英烈永垂不朽 紅巖精神青史長存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墻”。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采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槍老太婆”陳聯詩為原形主題,再現華鎣山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zhàn)斗歷程。陳聯詩:生,四川省岳池縣人,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脫險,他膽識過人,雙槍彈無虛發(fā),是名副其實的“雙槍老太婆”。長期堅持戰(zhàn)斗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墻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帶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zhàn),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斗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共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zhàn)斗場面;在這里隨便說一下甫志高, 甫志高是小說《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jiān)獄里出現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紀念墻耗資550萬元,長140米,高5.10米,畫面氣勢宏偉高大,主題鮮明,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該墻于今年1月28日“四川紅色旅游啟動儀式”上由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手揭幕。畫面中的 “雙槍老太婆”既是眾多游擊戰(zhàn)士和紅巖英烈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的典范,她將永遠聳立在巍峨的華鎣山上,與華鎣山游擊隊留下的戰(zhàn)斗遺址遺跡和即將建成的華鎣山游擊隊紀念管等紅色景點一起,成為我們緬懷紅巖英烈,激勵革命斗志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華鎣英烈永垂不朽,紅巖精神青史常存!
<三>神奇的華鎣山 英雄的華鎣山
游擊隊整訓處
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地方,是一個曾經名叫朝圣寺的尼姑奄。1948年秋冬,華鎣山第七支隊司令張蜀俊帶領第七支隊的起義隊伍,經過一個多月艱苦征戰(zhàn),突破敵人重兵圍剿,與第二,第八支隊的部分隊員和袁念之改編后的“綠林武裝”在此會合。隊伍整訓期間,撕掉偽裝的土匪頭目謝三榮與少數不愿參加革命的慣匪,企圖趁起義隊伍受挫之際,謀害游擊隊負責人袁念之,奪取游擊隊槍支彈藥并拉走隊伍。在危急關頭,張蜀俊等與謝三榮斗智斗勇,打破了謝三榮的如意算盤,保持了隊伍的穩(wěn)定,并順利完成了整編組建起武工隊。(介紹關押袁念之及袁念之脫險的情況)。此后,這支隊伍在張、袁等游擊隊領導的帶領下,一直在華鎣山堅持武裝斗爭,打了許多漂亮仗。1948年2月1日,根據鄰水地下黨的線報,他們在距鄰水縣城十多里的分水嶺高伏,成功地截獲了一輛國民黨軍車,奪取了一批軍需物資,解決了游擊隊員衣物被服無法供給的困難。其存放在鄰水盧海山家的部分物資,解放后才交與鄰水縣公安局。
“雙槍老太婆打靶場”
“雙槍老太婆”是小說《紅巖》塑造的藝術形象。其《紅巖》作者楊益言在《紅巖的故事》里說:“雙槍老太婆”這個形象的原型人物的典型代表是劉隆華、陳聯詩、鄧惠中。她們三人都是共產黨員,都是智勇雙全、精明能干的華鎣山原家村武裝斗爭的領導人和指揮者。在華鎣山區(qū)游擊隊征戰(zhàn)期間,“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戰(zhàn)廣安、擊岳(池)武(勝),襲鄰水,與男游擊隊員一起并肩戰(zhàn)斗,留下了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跡和傳奇故事。她們曾在此地經常習練槍法,提高殺敵本領。
游擊隊遼望臺(小天坑觀景臺)
我們現在站在的這個地方,地勢高,視野廣,現在是景區(qū)的觀景臺。在這里,你可以一攬華鎣山西部廣大地區(qū)的秀美景色。50多年前,國民黨組織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游擊隊進行瘋狂圍剿,斗爭形勢十分嚴峻。華鎣山游擊隊曾在此設置崗哨,觀察廣安方向的敵情,以保護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和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
游擊隊防御掩體
大家現在所處的地方叫天坑,與旁邊這個溶洞后面的天坑一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50多年前,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天坑和溶洞獨具的隱蔽性,曾在此存放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為了保護溶洞中存放的槍支彈藥和糧食物資的安全,游擊隊員在洞口修筑了作戰(zhàn)掩體,以防御來襲之敵。
游擊隊藏槍洞、存糧洞
1949年夏秋,國民黨調集大批軍警和地方武裝,對轉戰(zhàn)山區(qū)的游擊隊進行層層封鎖和瘋狂圍剿,致使游擊隊的彈藥和糧食無法補充,隊員們常以野菜、樹根和“冷飯子”(一種野生漿果)充饑。斗爭最嚴酷的時期,為了斗爭需要,游擊隊曾在分散隱蔽期間,把槍支彈藥和糧食等物資存放在此洞。
游擊隊指揮部(“雙槍老太婆”住地)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所處的大天坑,與剛才走過的小天坑通過溶洞(游擊隊藏槍洞和存糧洞)連接一起,前后呼應,進出此地只能通過南北兩個天坑的唯一出口,這里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50多年前,參加華鎣山武裝起義的第二、第七、第八等支隊的部分隊伍,經過艱苦征戰(zhàn),沖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轉入華鎣山區(qū)后曾在這個天坑集合,天坑上方的這個溶洞曾作為游擊隊指揮部和“雙槍老太婆”住地使用。這個期間發(fā)生的許多次戰(zhàn)斗,都是在這里策劃和指揮的,其中就有截獲國民黨軍車和懲處鄰水縣警察隊長秦仁福兩次著名的戰(zhàn)斗。(介紹游擊隊曾使用過的遺物)
游擊隊警戒哨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站立的地方,是大天坑向北的唯一進出口,這里地勢險要隱蔽,易守難攻。與小天坑一樣,華鎣山游擊隊曾在這里設置崗哨,以保護指揮部和藏槍洞,存糧洞的安全。(介紹游擊隊遺物)
游擊小道
各位游客,華鎣山區(qū)是華鎣山游擊隊開展游擊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景區(qū)內的天坑、溶洞和千年古道,留下了游擊隊員們無數的戰(zhàn)斗足跡。我們現在行走的這條小道,是一條古老的林中通道,經過歲月的洗刷和景區(qū)的建設,使我們已無法再見它昔日的模樣,而50多年前,在華鎣山的崇山密林中,華鎣山游擊隊的勇士們,曾無數次地穿行在這些林中小道上,下山與敵人進行斗爭。
游擊隊遼望臺(主峰觀景臺)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景區(qū)主峰觀景臺,在這里極目遠眺,方圓百里的山川河流盡收眼底,“一攬眾山小”的感慨油然而生。環(huán)顧四周,延綿起伏的座座山峰,猶如萬頭伏地呤嘯、朝圣華鎣山高登峰的雄獅,其景尉為壯觀,故此地又稱萬獅朝圣。大自然如此神奇的造化力,無不令人遐想,使人感慨,當年,華鎣山游擊隊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在此設置崗哨,以觀察鄰水方向的敵情。
游擊隊會師地
1948年秋冬,參加華鎣山武裝聯合大起義的第二、第五、第七、第八等支隊的起義隊伍,轉戰(zhàn)華鎣山和嘉陵江、渠江兩岸,經過一個多月的浴血奮戰(zhàn),突破國民黨軍警和地方武裝的圍追堵截和殘酷鎮(zhèn)壓,陸續(xù)在華鎣山天池、老龍洞等地集結,并最終在這里會師。在此后的一段時期里,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起義隊伍改變斗爭方式,將起義隊伍整編組建成若干個武工隊。由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轉向地下游擊戰(zhàn)繼續(xù)與敵人展開頑強的斗爭。在這期間,袁念之、楊玉樞、陳堯楷等許多黨的優(yōu)秀干部、人民的好兒女,為了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各位游客朋友,歷史永恒!烈士永生!神奇美麗的華鎣山令人神往,可歌可泣的紅巖精神將永遠激勵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祝朋友旅途愉快!謝謝大家!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19
華鎣山脈最高峰1704米(海拔)的“高登寶頂”素來就是普賢王菩薩得道成佛的第一道場,而聞名川渝各地。從古至今華鎣“高登寶頂”的“六絕”、“十勝景”更是聞名于世。
華鎣山高登寶頂地處川東渝西北,奇峰怪石,山的四周懸崖峭壁,深谷幽澗,地勢險要,其間山峰峻秀,山上茂林修竹,山花爛漫,古天然野茶林,就有上千畝之多,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茶樹比比皆是,就是這一天然的屏障攔阻了渝地重慶大片地方的季風曖流北上,使風中的水蒸氣在此聚結,從而形成了山中的一道絕色美景!叭A鎣云霧甲天下”。在高登寶頂是常年云霧圍繞,歷來華鎣山就是一座神秘的山,能見高登寶頂實屬有緣。
這里的雨霧是乍起乍落,一天變化無常,常是相隔十米不同天,據古人講,高登寶頂的云霧為普賢王菩薩的智慧甘露,沾上的人是有大智慧和吉祥如意的。就是這奇特的美景,才有了雙槍老太婆在華鎣山戰(zhàn)斗四年之久而且是百戰(zhàn)百勝的原因。數十次的圍剿都因云霧和地勢的險要而以失敗而告終。這獨特的美景氣候也使華鎣山成為川渝兩地盛夏休閑避暑的著名旅游圣地。
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猶如瓊瑤灑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焙蟾臑椤叭A鎣山”。每年華鎣山的積雪冰花長四個月之久。當每年的11月中旬過后,華鎣山的雪霜就開始了。每場雪霜過后,那似冰非冰,是霜非霜,迎風怒放,千姿百態(tài)。像似整個森林公園都披上了柔軟的輕紗,大地鋪成了潔白的氈毯,松枝、杉樹、草叢結滿了毛茸茸的冰掛。
每處石林像一株株巨大的白珊瑚,積雪冰花則使石林、大地、林木都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層,讓萬物驟然間凝聚成了冰的世界。當你置身于華鎣山冰花銀海時,你會被這一切倍感的靜謐和和諧壯美——被這“天人合一”的意境所感動。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0
華鎣山地區(qū),在中生帶(7千萬年前)為四川湖盆的一部分,與古大西洋相連,華鎣山是由于地質作用下經地殼運動,抬升為陸,又受新構造運動中來自東南方的強大壓力,褶皺隆起為山,并發(fā)生大斷裂才形成今天的華鎣山脈。在現代時期,華鎣山脈仍在緩慢上升。
華鎣山也是研究川東地區(qū)著名的“溶嵴槽谷型”巖溶地貌的經典地。華鎣山地區(qū)的地質遺跡均是國內重要的地質景觀。華鎣山構造巖溶地質公園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統性、完整性、優(yōu)美性和面積適宜性等特點。現華鎣山也被國家批準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是怎么形成的呢?據考證,本地區(qū)石林在距今2.8億年前的二迭系,我國南方發(fā)生了地球歷史上最為廣泛的一次海侵,華鎣山石林地質景區(qū)為海洋,沉積了厚達400—600米的石灰?guī)r,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茅口組灰?guī)r(P1m)”,今天見到的華鎣山石林的巖石就是這種石灰?guī)r,其中保存著珊瑚、腕足類和蜒科類化石,而且殼質變得愈加硬實,腕足類還長有殼刺,這樣它能適應生存競爭的考驗,同時也經得起惡浪蕩激。
二迭紀中期,發(fā)生了一次重大地質事件,四川西部發(fā)生巖漿噴溢,華鎣山受到影響,也小規(guī)模噴溢出一千多攝氏度的熔巖流來,熔巖厚達50余米。地質學家將它命名為玄武巖(P2β),現已成為華鎣山的重要礦產資源。而石林是在巨大地質構造及雨水、地下水等溶燭、沖刷和風化下,經過幾千萬年才形成巖溶地質地貌。簡單來說,石林就是經風化溶蝕的石灰石殘留巖體而形成。
而這種地貌就屬于是非常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喀斯特,是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一個地名,那里是石灰?guī)r分布區(qū),因石灰?guī)r的溶蝕和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地形。后來,科學家們便借用“喀斯特”一詞來稱呼因巖石的化學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地質作用和地貌現象。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1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墻”。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采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槍老太婆”陳聯詩為原形主題,再現華鎣山游擊隊和“雙槍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zhàn)斗歷程。陳聯詩:1901年生,四川省岳池縣人,1928年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脫險,他膽識過人,雙槍彈無虛發(fā),是名副其實的“雙槍老太婆”。長期堅持戰(zhàn)斗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墻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帶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槍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zhàn),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斗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槍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共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zhàn)斗場面;在這里隨便說一下甫志高,甫志高是小說《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jiān)獄里出現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槍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2
紅巖小說中雙搶老太婆的人物原型有3位。鄧惠中便是其中之一,鄧惠中;四川省岳池縣人,1938年入黨,先后擔任過婦女特支部委員,負責人。第八工委聯絡員,為壯大黨的組織做了大量的工作,還在新場高埡一帶組織地下武裝,參加了三溪起義。1948年被捕,其一同被捕的還有孿生子鄧誠、鄧葉甲、女兒鄧葉云。1949年11月27日犧牲于重慶渣滓洞。
在華鎣山武裝起義中,華鎣山當地的黨員,他們?yōu)榱它h的事業(yè),為了人民的解放,無論是在戰(zhàn)場上,還是在地下斗爭中或是在敵人的牢房和刑場上,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念,敢于斗爭不怕犧牲,有的同志甚至還沒來的及留下自己的照片,但是他們留下的是不屈不撓的意志,是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
由于及時的轉移,有一些革命者得以脫險,解放后,這些英勇無謂的戰(zhàn)士們,如今依然戰(zhàn)斗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新中國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曾林同志是重慶室江北人,1927年入黨,1941年因“皖南事變”被捕入獄。出獄后回到延安繼續(xù)革命,解放后,曾任重慶市人民政府交際處處長,干部療養(yǎng)院院長等職。劉隆華;是紅巖小說中“雙搶老太婆”的又一個人物原型。1938年入黨,曾參與領導了廣安觀閣起義。解放后曾任重慶市副市長。陳連詩同志是“雙搶老太婆”的第三個人物原型。至1927年參加革命以來,她曾先后七次被捕入獄后脫險成功,解放后在重慶婦聯文聯工作。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3
華鎣山,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的天然界山。它突起于四川盆地底部,山高五千尺(1704米),綿延六百里(325千米),是川東平行嶺谷主體山脈,與美洲的阿巴拉契亞山、安第斯山并稱世界三大褶皺山系。地質構造為褶皺背斜山地。 山脈作北東向展布,長約300余千米,有九峰山、縉云山和中梁山3支脈。山勢東緩西陡,海拔700~20xx米,主峰高登山1704米,為四川盆地底部最高峰。山體頂部為可溶性石灰?guī)r,經雨水溶蝕后多成狹長形槽谷,最長達70千米,上有峰叢、溶洞、暗河分布。兩側為硬砂巖,形成陡峻的單面山。在山頂脊部有燧石灰?guī)r出露之地,則形成“一山三嶺二槽”的地貌形態(tài)。
氣候特征
華鎣山空氣清新、氣候適宜。華鎣山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qū),西部平 壩淺丘區(qū)年平均氣溫為17.8℃,無霜期達339天;東部山區(qū)為11.5℃,無霜期達250天。東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qū),每年均有降雪。日照時間全年1240.6小時,無霜期301天。形成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的氣候特征。春可賞花、夏可納涼、秋可品果、冬可滑雪,是四川十大特色消夏避暑勝地。
華鎣山物種豐富、生態(tài)迷人。華鎣山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是廣安及川渝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動植物種類繁多,植物有大型真菌56種;蕨類植物112種;裸子植物6種(不含栽培種);被子植物 1065種(包括111種栽培植物);包括紅豆杉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及特有植物華鎣潤楠和四川柿。動物有昆蟲331種(亞種);魚類23種;兩棲動物12種;其中大鯢和虎紋蛙屬于我國Ⅱ級重點保護物種,棘腹蛙和峨眉林蛙等屬于我國特有物種;爬行動物10種,其中中華鱉、蹼趾壁虎、北草蜥屬于我國特有物種;鳥類132種,其中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12種,分別是雀鷹、普通鵟、黑耳鳶、紅隼、紅腳隼、紅腹錦雞、紅角鸮、長耳鸮、短耳鸮、雕鸮、班頭鵂鹠和領角鸮;獸類49種,其中國內重點保護的獸類3種,包括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獸類1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獸類2種。國寶大熊貓“云濤”、“陽花”于20xx年8月23日順利入住華鎣山。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歡迎參觀游擊隊紀念館,我是講解員
二十世紀是一個偉大的世紀,在這個世紀,舊的死亡,新的生長,在這個世紀,人類為了拯救自己,反抗強權,反抗暴力,處處都表現了最勇敢最果毅的精神,在華鎣山那艱苦卓絕的斗爭歲月里,我們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和游擊戰(zhàn)士,革命群眾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在中華民族的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華鎣山,一座英雄的山,它與井岡山、大別山一道,將永載革命史冊。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這是同志題詞;永遠銘記著,在過去長期艱苦的歲月里。人民英雄們用了自己的鮮血,才換得了今天的勝利。題詞;發(fā)揚紅巖精神,沿著老一輩革命家開創(chuàng)的道路奮勇前進。大家請往這邊看,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幅浮雕,反映的是華鎣山游擊隊員們奮勇殺敵的激烈斗爭場面,表現了他們英勇不屈、前赴后繼的大無畏精神。
接下來請大家隨我一同走進華鎣山,走進那段血雨腥風,風雨如磐的斗爭歲月里。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5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紅色華鎣紀念墻”。為了弘揚紅巖精神,藝術家們采用寫實的浮雕藝術手法,以華鎣山武裝起義為歷史背景,“雙老太婆”陳聯詩為原形主題,再現華鎣山游擊隊和“雙老太婆”等革命先烈們的戰(zhàn)斗歷程。陳聯詩:生,四川省岳池縣人,入黨,曾七次被捕入獄脫險,他膽識過人,雙彈無虛發(fā),是名副其實的“雙老太婆”。長期堅持戰(zhàn)斗在華鎣山,1960年逝世。紀念墻共分九個主題,第一主題描繪華鎣山巍峨雄壯,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第二個主題刻畫“雙老太婆”能詩會畫的大家閨秀形象;第三個主題再現雙老太婆帶著遠大理想和抱負踏上漫漫求學路的情景;第四個主題展示“雙老太婆”在南京大學求學,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和參加“五四運動”的經過;五個主題展示“雙老太婆”與丈夫回到華鎣山組建游擊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情景;第六個主題再現“雙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在華鎣山展開游擊戰(zhàn),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斗爭場面;第七主題刻畫“雙老太婆”不畏艱險營救游擊隊員和革命志士的高大形象;第八主題描述“雙老太婆”與戰(zhàn)友貌同擊斃叛徒甫志高戰(zhàn)斗場面;在這里隨便說一下甫志高, 甫志高是小說《紅巖》中的可恥叛徒的代表,在當時的渣滓洞監(jiān)獄里出現過的劉國定(原重慶地下黨市長書記)冉益志(原重慶地下黨市委副書記)等幾個帶頭的叛徒,在生死關頭經不住敵人的淫威酷刑,喪失意志,貪生怕死,賣主求榮,出賣組織,已成為歷史的罪人,受到了判決。第九個主題描繪了“雙老太婆”與戰(zhàn)友們喜迎新中國誕生的情景。
紀念墻耗資550萬元,長140米,高5.10米,畫面氣勢宏偉高大,主題鮮明,人物刻畫生動細膩,該墻于今年1月28日“四川紅色旅游啟動儀式”上由省委書記張學忠,省長張中偉親手揭幕。畫面中的 “雙老太婆”既是眾多游擊戰(zhàn)士和紅巖英烈的代表,也是中華兒女的典范,她將永遠聳立在巍峨的華鎣山上,與華鎣山游擊隊留下的戰(zhàn)斗遺址遺跡和即將建成的華鎣山游擊隊紀念管等紅色景點一起,成為我們緬懷紅巖英烈,激勵革命斗志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華鎣英烈永垂不朽,紅巖精神青史常存
四川廣安華鎣山導游詞 篇26
華鎣山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鄉(xiāng)土文化氣息濃郁。華鎣山自古屬巴人領地,明末清初以來,華鎣山的土著山民與外來移民相融共生,其歌舞采華鎣山之靈氣,古樸粗獷、氣勢磅礴、淳美動人、富于感染力,F廣為流傳的“巴渝舞”、“云童舞”就保留了巴人遺風遺韻,而“滑竿抬幺妹”更是華鎣山本地文化的精華,至今華鎣山每年還舉辦民俗風情十足的“幺妹節(jié)”。
華鎣山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地處世紀偉人、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故鄉(xiāng),由北向南縱跨四川、重慶15個縣、市,延綿300余千米。華鎣山最高峰是高登山,海拔1740.1米,也是四川盆地低部最高峰;次高峰寶鼎,為華鎣山主峰,海拔1590.8米,是全國八大佛教圣地之一。從清朝開始,華鎣山與峨眉山、四面山、青城山并 稱為巴蜀的“四大名山”。
華鎣山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在三、四十年代,這里曾是中共華鎣山地下黨和華鎣山游擊隊從事武裝斗爭的根據地。華鎣山的每一寸熱土都銘刻了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壯烈事跡。寶鼎景區(qū)位于溪口鎮(zhèn)境內。這里,有建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的光明寺(1958年被毀一部分,1966年拆完,1992年至1994年修復),有千佛坪石林,更有八景(華銀積雪、寶鼎連云、三花同樹、九子靈泉、石境斜陽、渠江落照、華嚴古河、王璧浮光)、四絕(日出、云海、佛光、圣燈),從山腳的伏虎寺到山頂,原建有36座寺廟、現僅存黃龍寺保存完好。
華鎣山早在就有中共地下黨活動,抗日戰(zhàn)爭時期,周恩來曾派人在此開辦紙廠供應新華日報。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中共川東地下黨領導的華鎣山游擊隊戰(zhàn)斗的地方。華鎣山集雄、奇、險雅幽于一身,融名山、名寺、名湖、名史于一爐,聚自然、人文景觀與一體,是四川東部著名的省級名勝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