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十三篇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1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武漢黃鶴樓公園!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與岳陽樓、滕王閣并稱"江南三大名樓"。歷史上黃鶴樓多次興毀。1981年以清同治年間式樣為原型,重新設(shè)計、興建。新黃鶴樓共5層,高51.4米;外形正方,四望如一;每邊長35米,72根立柱拔地而起,全部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主樓于1985年建成開放。爾后武漢黃鶴樓公園又陸續(xù)建成"南樓"、"詩碑廊"、"九九歸鶴圖"、"西爽亭"、"紫竹苑"、"白云閣"、"涌月臺"、"禹碑亭"、"岳飛塑像"、"梅園"、"杜鵑園"及140多個園林小品。武漢黃鶴樓公園已成為武漢市對外交往的窗口,至1996年底共接待中外游客3500余萬人次,黃鶴樓的入樓券可作為信紙寄出,以作紀(jì)念。
黃鶴樓南樓:舊時有白云樓、安遠樓、瑰月樓、楚觀樓諸稱,它與黃鶴樓、頭陀寺、北榭并稱為古時蛇山"四大樓臺",F(xiàn)樓系1985年重建,位于公園南區(qū)黃鶴樓東南185米處。南樓背山面南,面闊5間,長16.5米,進深3間,寬7.5米,高9.5米,上下2層,鋼筋水泥仿磚木結(jié)構(gòu),歇山式頂,重檐飛角,青瓦朱楹,前加抱復(fù),6圓柱,軒敞明潔。樓前有一棵百年古樹,給南樓平添古樸之色。
白云閣:坐落在蛇山高觀山山頂,在黃鶴樓以東約274米處,海拔75.5米,閣高41.7米,是觀賞黃鶴樓、蛇山、長江的極佳景點。白云閣歷史上曾是南樓的別稱,閣名源于唐代詩人崔顥"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詩句。1992年1月竣工的白云閣,外觀為塔樓式,呈“T”字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695平方米,閣名由史學(xué)家周谷城書寫。
毛澤東詞亭:在南樓東南側(cè),黃鶴樓東南206米,白云閣西南90米處。詞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長寬各6.6米,高9.5米,為四角攢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寬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兩面分別鐫有毛澤東1927年春登蛇山時填寫的《菩薩蠻.黃鶴樓》和1956年6月暢游長江后填寫的《水調(diào)歌頭.游泳》。
擱筆亭:在黃鶴樓以東132米處,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于1991年重建。亭名取自“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
千禧吉祥鐘:身重20噸,蒲牢1噸,取20世紀(jì)和21世紀(jì)的連接之意,鐘體材料為銅合金,含黃金2.1公斤,銀8.4公斤,它是明朝永樂大鐘以后我國鑄造的最大銅鐘。大鐘外形為裙邊圓鐘,口部直徑3米,高約5米。
“鵝”碑亭:在黃鶴樓以東245米處,有清代流傳下來在武昌蛇山黃鵠磯的一筆草成的"鵝"字刻石一方,傳說書圣王羲之在黃鶴樓下養(yǎng)過鵝群,有次情不自禁寫下此字。1986年,風(fēng)景區(qū)將依拓本重新制作的鵝字碑立于形如彎月的鵝池東端,在碑的北側(cè)建一石拱橋,并以碑作亭壁,建六角亭,亭以碑名。
詩碑廊:黃鶴樓東南210米,環(huán)繞景區(qū)鵝池四周,碑刻內(nèi)容為當(dāng)代國內(nèi)書畫名家書寫的歷代名人吟詠黃鶴樓的詩詞名句(亦有部分當(dāng)代詩作)。碑墻上共嵌有石碑124方,根據(jù)真跡描摹鐫刻。
黃鶴歸來銅雕:位于黃鶴樓以西50米的正面臺階前裸露的岸石上,由龜、蛇、鶴三種吉祥動物組成。龜、蛇馱著雙鶴奮力向上,黃鶴帽腳踏龜、蛇俯瞰人間。該銅雕高5.1米,重3.8噸,系純黃銅鑄成。
九九歸鶴圖浮雕:在黃鶴樓東南240米處,位于景區(qū)白龍池邊,是國內(nèi)最大的室外花崗巖浮雕。整個雕塑呈紅色,99只仙鶴呈現(xiàn)種種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勢呈不等距Z形,全長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輝,江流不息,生機盎然。99只不同動態(tài)的仙鶴,和諧分布在松、竹、海、靈芝、流水、巖石、云霞中。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2
大家好,歡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游覽觀光。我是大家此行的導(dǎo)游,姓陸,大家可以叫我小陸,那么坐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劉師傅。希望在劉師傅嫻熟的車技和我盡心盡力的講解下,大家的武漢之行能是 今天上午呢,我將帶大家參觀的是武漢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黃鶴樓,它曾號稱"天下絕景"而名貫古今,與江西的騰王閣、湖南的岳陽樓并稱"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坐落于蛇山西端,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也就詩元2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就是黃鶴樓的一樓大廳,在廳中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我身后這幅《白云黃鶴圖》,它取材于《駕鶴登仙》的古神話,而黃鶴樓因仙得名說的也正是源于它了,畫中這位仙者跨鶴乘風(fēng)而起,口吹玉笛,俯視人間,大有依依不舍之情,黃鶴樓下的`人群浮動,載歌載舞,祝愿仙人黃鶴能早返人世。我們再來看,這兩根大柱上的對聯(lián)"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這是著名書法家吳作人先生書寫的。它也暗示著我們登上黃鶴樓,登高遠望是可以讓人忘卻煩惱憂愁的,那么我也希能夠拋開煩惱,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
一樓用壁畫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黃鶴樓的古老神韻,大家是不是更想去了解一下它的歷史呢?下面,請隨我上二樓,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過的是被稱作一樓半的跑馬廊,在每兩層樓之間都會有這樣一個跑馬廊,大家想一想,外觀為五層的黃鶴樓加上這四個跑馬廊是不什有九層呢?所以啊,黃鶴樓并不是大家看到的五層而是為九層,登上二樓,首先我們看到的就是這《黃鶴樓記》,樓記兩邊的壁畫:右邊這幅名為《孫權(quán)筑城》,它再現(xiàn)了1700多年前,三國時期孫權(quán)筑城和始建黃鶴樓的歷史場面,左邊這幅為《周瑜設(shè)宴》,它記錄了傳說中周瑜設(shè)宴困劉備于樓上以奪回荊州的故事,同時,在大廳里還陳列了唐、宋、元、明、清以及現(xiàn)代的黃鶴樓模型,不同的時代自然會產(chǎn)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風(fēng)格,大家請看唐代模型幾乎只有一座主樓佇立在那里。宋代黃鶴樓是由樓、臺、軒、廊組合而成的建筑群,顯得格外雄渾。元代黃鶴樓具有宋代樓的遺風(fēng),并且出現(xiàn)植物的配置,使建筑發(fā)展成為濃蔭掩映的空間,達到了富麗堂皇的效果。明代樓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風(fēng)格,十分精致秀美,像一座小皇宮。清代樓只有主樓一座卻應(yīng)和"八卦五行"之?dāng)?shù),奇特?zé)o比。最后大家再看現(xiàn)代的黃鶴樓,它是以清代同治樓為藍本,既具山水相依,自然渾樸的古典風(fēng)格又具有氣勢恢弘,多彩多姿的現(xiàn)代氣派,所以我們覺得它是不失傳統(tǒng)獨特造型又比歷代舊樓更加雄偉壯觀。
看了黃鶴樓壯麗的外觀,了解了它的歷史,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感染一下黃鶴樓濃郁的文化氣息,古人云"文因景成,景借文傳"這句話對于黃鶴樓來說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那么大家猜一猜,這幅《人文薈萃》的壁畫上穿紅衣的詩人是誰呢?不,不是李白,好了,讓我用一首詩來提醒大家,"昔人以乘黃鶴去,此地空于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對,我還沒有說完大家就都知道了。它便是唐代大詩人崔顥了,相傳大詩仙李白登上黃鶴樓飽覽江城美景,可當(dāng)他詩性大發(fā)時,卻抬頭看到了崔顥的《黃鶴樓》一詩,他覺得崔顥的詩寫出了連他自己都無法表達的感情,不由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便擱筆悵然而去。也正是有了李白擱筆的傳說故事,黃鶴樓被賦予了豐富生動的文化色彩,才名揚天下。當(dāng)然,美景留人,李白后來又作過至少五以上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詞,壁畫上就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那么大家都知道,我們武漢被譽為江城,而這還是取自李白的詩句:"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的導(dǎo)游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在這里我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若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與指正,最后祝愿大家旅途一路平安,謝謝!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江城武漢,我是您此次出行的導(dǎo)游仙旅奇緣。今天我們要游覽的是武漢市城市名片、標(biāo)志性建筑、湖北5A級景區(qū)——黃鶴樓。
說到黃鶴樓,我們就會想到一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即興而作,是一首吊古懷鄉(xiāng)之作。由此我跟大家講個黃鶴樓的神話傳說:
說是有一個姓辛的商人在黃鵠山頭賣酒,經(jīng)常樂善好施給一些酒一個老道喝,后來老道告別時,用橘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鶴作為紀(jì)念。并告訴辛氏說:只要你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為酒客跳舞助興。后來,黃河起舞吸引了眾多游人前來店中觀看,辛氏生意興隆。有一天,老道吹響笛子,黃鶴隨他飛走,從此再沒來過。為了懷念這只幸福吉祥的仙鶴,辛氏在酒店旁建了一座樓閣,取名黃鶴樓。
當(dāng)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寄托美好的寓意。其實,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期公元223年,距今有近1800年的歷史。開始是吳國建的軍事嘹望臺,后來三國歸于一統(tǒng),該樓逐漸成為觀賞樓。清光緒十年,也就是公元1884年,黃鶴樓在一場大火中化為灰燼,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是1981年動工,1984年建成,1985年6月對外開放的。經(jīng)過20多年的建設(shè),逐漸形成了以樓為中心的古典園林建筑景觀。它與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騰王閣一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黃鶴樓主樓,首先讓我對它的外觀作個介紹。
黃鶴樓主樓凈高51.4米,共5層,外形方正,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每邊長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個翹角飛檐凌空。樓的寶頂為葫蘆形,高4米、底徑4.4米,寶頂裝有直徑80厘米的紅色球形航空燈,到了夜晚閃閃發(fā)光。
樓的四面最高層和最底層各有一塊黑底燙金樓匾。這里我只介紹東西兩面,因為我們是從東門進,西門出。
東面高層為“楚天極目”,底層入口門匾為“簾卷乾坤”。門口楹聯(lián)為:“龜伏蛇盤,對唱大江東去也;天高地闊,且看黃鶴再來兮。”
西面為樓的正面,高層為“黃鶴樓”三字,底下入口門匾為“氣吞云夢”。門口楹聯(lián)是:“由是路,入是門,奇樹穿云,詩外蓬瀛來眼底;登斯樓,覽斯景,怒江劈峽,畫中天地壯人間。”
接下來,讓我們進去登樓看看吧。
黃鶴樓的一樓,主題為“黃鶴樓仙話”。迎面的是一副“白云黃鶴圖”,高9米,寬6米,畫面上黃鶴樓居中聳立,上面一位仙人騎著黃鶴,吹著笛子似離似歸,下面人們載歌載舞,洋溢著浪漫神奇的氣氛。畫兩側(cè)柱子上還掛著清末大臣張之洞的一副名聯(lián):“爽氣西來云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币鉃檎驹邳S鶴樓上,一股清新涼爽的氣體由西而來,令人心曠神怡,天地中令人遺憾的事被一掃而凈,浩浩蕩蕩的長江由西向東而去,滾滾的波濤將古往今來的憂愁全部帶走。
現(xiàn)在到了二樓,陳列著唐宋元明清和現(xiàn)代六座黃鶴樓模型。它們各自代表了每個時代的建筑風(fēng)格。您瞧,這座唐朝的黃鶴樓,一樓和城相連,外看只有兩層,整體結(jié)構(gòu)比較簡潔粗獷,給人一種古樸雄渾的感覺。
宋代的黃鶴樓是由樓、臺、軒、廊組合而成的建筑群,主樓十字脊頂格外雄壯,四周亭廊精致玲瓏,整個樓群渾然一體。
元代的黃鶴樓吸收了宋樓的特點,主樓是兩層,前是嘹望臺,左右兩邊是南北方樓閣的形致,中間用旱橋連接,喻意南北和諧統(tǒng)一。
明代的黃鶴樓特點是俊秀,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風(fēng)格,像一座小皇宮。
清朝的黃鶴樓,只有主樓一座,分三層,取天地人含意,建于1868年。遺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它被雷火擊毀了。
最后一座是現(xiàn)在的黃鶴樓了,它以清代黃鶴樓為基本,于1984年重修,比歷代的樓更加雄偉壯觀。
二樓大廳正面壁上南北兩端各有一幅壁畫《周瑜設(shè)宴》和《孫權(quán)筑城》,反映了當(dāng)時黃鶴樓是作為軍事嘹望和指揮之用的軍事性質(zhì)。大廳正中央的墻壁上刻著由唐代閻伯理所寫的《黃鶴樓記》。
請大家扶好樓梯隨我到三樓,三樓是黃鶴樓詩詞。這里是一副名為“文人薈粹”的陶版瓷畫。畫面人物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再現(xiàn)了歷代文人墨客來此吟詩作賦的情景。他們歌詠黃鶴樓的詩詞作為畫像的提款都反映上去了,人像中有:杜牧、白居易、劉禹錫、王維、崔灝、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四樓是接待廳,黃鶴樓的文化活動場所。陳列了當(dāng)代書畫名家游覽本樓的即興之作,這里還專門備下了文房四寶,若是哪位游客有興趣,不妨在此一顯身手。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黃鶴樓五樓的觀景臺。一組以“江天浩瀚”為主題的壁畫,刻畫了長江滾滾向前的奔騰精神。壁畫共10幅,90余平方米,是樓內(nèi)壁畫中規(guī)模最大的,完整表現(xiàn)了萬里長江的自然景觀與人文風(fēng)采。正面墻上三幅是組畫的中心,分別描繪了長江的古老文化,巨波狂瀾和黃鶴樓的興廢史。
第一幅:《流逝》,由上而下,記載著古老的長江文化發(fā)展、演替的進程,從大禹治水時期的彩陶文化,到巴人冶煉時期所代表的青銅文化,直到屈原行吟澤畔時期的楚文化。
第二幅:《浪淘沙》,是在石綠底色上用金線描出的水浪占據(jù)著全部畫面,勾勒出了長江的洶涌澎湃。
第三幅:《華年》,是以迭影的手法,反映了三國時期以后黃鶴樓產(chǎn)生和興廢的全過程,有工匠們創(chuàng)建黃鶴樓時辛勤勞動的形象,有李白為代表的盛唐詩歌在黃鶴樓的記錄,有岳飛和宋畫黃鶴樓所表現(xiàn)的兩宋時期生活,有明清時期婦女活動及船夫與江濤搏斗的情景,還有黃鶴飛去,明清黃鶴樓被火吞噬的悲壯場面和今日再建黃鶴樓所表達的黃鶴歸來等等,向人們展示了歷經(jīng)滄桑巨變的黃鶴樓是這一千七百多年歷史的見證。
五樓大廳外回廊環(huán)繞,供游人憑欄遠眺。從這里放眼望去,武漢三鎮(zhèn)盡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綺麗風(fēng)光,令人賞心悅目。您看,眼前是滾滾東去的長江和使天塹變通途的長江大橋,對面龜山上高聳入云的電視塔,富麗堂皇的晴川飯店……東望是宗教勝地雙峰山和洪山、東湖風(fēng)景區(qū)和一些大專院校;武漢城市高樓林立,車流穿梭,大都市風(fēng)情溢于言表,白云黃鶴景色美不勝收。
好了,黃鶴樓之行就快開要結(jié)束了,希望我的講解能夠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不足之處還請您多多包涵。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順風(fēng)!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4
各位朋友:
好了,現(xiàn)在我們要開始向今天游覽的目的地----黃鶴樓出發(fā)了。
大家都知道,中華民族向來就有登高抒懷的傳統(tǒng)。所以在風(fēng)景優(yōu)美、視野開闊的山地、湖邊以及建設(shè)的高大樓閣,就成為古代觀景呤詩的最佳場所。像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還有就是我們的黃鶴樓,都因為宏偉的規(guī)模、復(fù)雜的建設(shè)結(jié)構(gòu)和奇特的屋頂造型而著稱于世,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又以其歷史之悠久,樓姿之雄偉而居三樓之首。關(guān)于黃鶴樓的雄偉,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趣聞,說是湖北、四川兩地的客人相會在江上,攀談間,互相贊美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客人說;“四川有座峨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黃鶴樓,半截插在云里頭”。驚得四川客人無言以對。當(dāng)然,這個故事是有些言過其實,但黃鶴樓確以壯麗的景觀,動人的傳說及濃郁的文化氣息引著中外游人。
黃鶴樓開始修建時,并不是為了觀賞風(fēng)光的用的,三國時期的吳黃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孫權(quán)為了實現(xiàn)“以武治國而昌”就在長江邊上的蛇山上建了一座樓用來了望軍情,這是黃鶴樓的前身,后來戰(zhàn)爭過去了,黃鶴樓也逐漸成為了人們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尤其是唐朝時的幾位文人,在這里都留下過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而在眾多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句中,最有名的就數(shù)崔灝那首《黃鶴樓》詩了。----“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據(jù)說當(dāng)年李白與他的書童也來到了黃鶴樓,正當(dāng)他要提筆時,突然看見崔灝的詩,他覺得崔灝的詩寫得太好了,自己如果再寫,豈不毀了一世英名。所以就寫了一首打油詩!耙蝗蛩辄S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然后擱筆走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崔灝題詩,李白擱筆,所以現(xiàn)在黃鶴樓公園內(nèi)有崔灝的題詩壁,對面就是李白的擱筆亭了。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jīng)來到黃鶴樓,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其實是解放后重修的,之前,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黃鶴樓屢建屢費。最后一座“清樓”修建于同治7年,毀于光緒10年,在這之后近百年沒有再重修過,一直到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才破土開工,以清代黃鶴樓為藍本,1985年6月落成。
重建的黃鶴樓因為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所以離開了故址,建在蛇山西端山坡上,離江邊大約有1000米,雖然相對于它的故址離長江遠了許多,但是因為樓的地面標(biāo)軒廊高比江面高出30多米,加上山高樓更高,氣勢雄偉,視野開闊,氣勢實際上更勝于舊樓。黃鶴樓建筑群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等組成,分布在三層平臺上,第一層平臺是黃鶴樓公園的西大門,中央是勝象寶塔,第二層平臺上的牌坊,兩側(cè)是曲廊和南北配亭,我們可以看到,在兩亭間這個巨石上,是一組黃鶴歸來的銅雕。一只佇立遠望;一只低頭覓食;第三層平臺的中央聳立著黃鶴樓。飛檐有5層,里面其實有9層,高為49米,是取之長長久久,或者說是天長地久的意思。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們一起到黃鶴樓的里面去看看吧!
走進了大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要數(shù)這幅《白云黃鶴樓》了,它取材于駕鶴登仙的古神話,兼取唐,詩“昔人已乘黃鶴去”之意,大家請看畫面上的這位仙者,他口吹玉笛,俯視人間。似有戀戀不舍之情,下面黃鶴樓的人群把酒呤詩,載歌載舞,大家祝愿仙人黃鶴早返回人間之意。其實在這幅壁畫的后面還有一個傳說故事,給黃鶴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大家都知道,大自然中的鶴有很多種類:有白鶴,灰鶴,丹頂鶴,黑頸鶴等等,就是沒有黃鶴,大家可以想想,這是為什么?
古時候,有個姓辛的人在黃鶴樓山頭賣酒度日,一天,有個衣衫破舊的老道蹣跚而來,向他討酒喝,辛氏雖本小利微,但為人忠厚善良,樂善好施,他見老道非?蓱z,就慷慨答應(yīng)了,以后,老道每日必來,辛氏則有求必應(yīng),這樣過了一年多,有一天老道忽然來告別說:“每日飲酒無以為酬,只有黃鶴一只可借,聊表謝意!闭f完后他拾起地上的一片桔子皮在墻上畫了一只鶴,由于橘子皮是黃色的,所以這只鶴也就是黃色的。老道對辛氏說:“只要你拍手相招,黃鶴便會下來跳舞,為酒客助興!闭f完后老道就不見了。辛氏拍手一試,黃鶴果然一躍而下,跳起舞來。消息傳開后,吸引了遠近的游人都來飲酒,酒店的生意大為興隆,辛氏因此而發(fā)了財。10年后,老道忽然出現(xiàn)在酒店,對辛氏說:“10年所賺的錢,夠還我欠的酒債嗎?辛氏忙道謝,老道取下隨身攜帶的鐵笛,對著墻上的黃鶴吹起一只奇妙的曲子,黃鶴聞聲而下,載著老道飛走了。從此以后老道再也沒有回來。辛氏為了紀(jì)念老道和他的黃鶴,于是將多年的積蓄拿出來,在酒店旁蓋起了一座高樓,起名黃鶴樓。千白年來,這個故事在我國廣為傳播,成為黃鶴樓因仙得名最有影響的傳說
但是經(jīng)過考證,黃鶴樓因山得名的真實性是最大的,黃鶴樓所在的蛇山,是由東西排列而首尾相連的7座山組成,從西而東依次有黃鵠山,殷家山等,全長二千多米,好象一條伏蛇,所以有蛇山這個名字。黃鶴樓建在其中的黃鵠山山頂。古漢語中,鵠和鶴兩個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黃鶴山,黃鶴山上的樓閣,當(dāng)然就取名為黃鶴樓。在樓上登樓遠眺,三鎮(zhèn)風(fēng)光盡收眼底,也可以讓我們感受一下古人的情懷
好了,大家一定是迫不及待的要去感受一番了吧!我們先在這里解散,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兩個小時后還在這集合,希望大家玩的開心。
朋友們。都到齊了吧!我們今天的游覽到這里也要結(jié)束了,小吳非常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希望今天的游覽可以給大家留下一個非常美好的回憶!謝謝!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5
黃鶴樓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也是武漢的標(biāo)志。它座落在長江大橋武昌橋頭處,背靠蛇山,俯臨長江。
黃鶴樓是一座雄偉高大的建筑。它己經(jīng)破壞后又重建了,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黃鶴樓,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它主層高五層,紅瓦,黃瓦。黃色凡人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壁輝煌。每層樓檐的四角都掛著金色的銅鈴,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發(fā)出一陣陣悅耳的響聲,仿佛向人們訴說著黃鶴樓的變遷。黃鶴樓的大門是兩只站立的黃鶴,它是民間傳說中黃鶴樓故事的象征。
走進一樓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大壁畫。上面畫著一只展翅高飛的黃鶴,還有各個時期的著名詩人為黃鶴樓提的詩詞,最著名的是崔穎寫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這首詩至今還被人們廣為呤誦。
黃鶴樓是旅游的好景點,也是武漢的驕傲! 黃鶴樓導(dǎo)游詞8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6
各位游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鑲嵌在江城武漢的一顆耀眼的明珠——黃鶴樓。
游客們請看,走進大門,“三楚一樓”的牌坊直立在眼前。迎面有一對銅鶴,一只頸首高昂,一只雙目平視,它們將一只烏龜和蛇精穩(wěn)穩(wěn)地踩在腳下。
好,我們再前走幾步,請大家舉目遠望,“白云黃鶴”四個大字正嵌在金碧輝煌的黃鶴樓上,黃鶴樓共有五層。每層高高翹起的棱角上掛著銅玲,輕風(fēng)迎面拂來,發(fā)出清脆悅耳響聲,好像對你表示歡迎。
我們再往前走,登上了幾十級臺階后,就會進入黃鶴樓了。好,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進入黃鶴樓了,請我們向前看,你會看到一幅巨型壁畫——《白云黃鶴圖》,它高九米,寬六米,由七百五十塊彩色陶瓷鑲嵌而成。畫面上是一位仙甕乘著一只仙鶴,手持玉笛,吹奏著黃鶴曲,俯視人間,依依不舍的離去。
下面我們沿著臺階向上爬就會來到二樓,這里陳列著黃鶴樓縮影模型,各式庭院設(shè)計顯得古樸、典雅,別具一格。
各位游客,接下來我們自由參觀三樓和四樓,一小時后大家集合。
。ㄒ粋小時后)游客們,今天的觀光游覽就要結(jié)束了,在黃鶴樓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武漢之游的永恒記憶。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7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江城武漢瀏覽風(fēng)景優(yōu)美的黃鶴樓。今天陽光明媚,風(fēng)和日麗,祝大家玩得開心,玩得愉快!我姓鄭,大家就叫我鄭導(dǎo)吧。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被中國歷代詩人所吟誦。黃鶴樓一直享有天下絕景的美譽。它美就美在高樓雄偉壯觀,站在樓頂眺望,武漢風(fēng)光盡收眼底。
好了,現(xiàn)在我們進入黃鶴樓公園。黃鶴樓公園是由主樓、配亭、軒廊、牌坊、古肆商業(yè)街等組成的,主樓凈高51。4米,一共五層,外形方方正正,四望如一,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個翹角飛檐凌空,金黃色的琉璃屋面古樸典雅,富麗堂皇,紅葫蘆寶頂入夜閃閃發(fā)光。每層都有濃厚的詩情畫意。樓前的黃鶴展翅欲飛。下面就請大家到主樓看一看吧。
好了,大家已經(jīng)來到了三樓,這里我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眼前是一幅名為“文人薈萃”的陶版瓷畫,畫面上人物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再現(xiàn)了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情景。你看,中間那位黃袍加身的正是唐代大詩人崔顥。相傳有一年,他慕名而來,在瀏覽了黃鶴樓之后,即興賦詩一首: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首詩意境美妙,是描寫黃鶴樓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詩。
好了,下面請大家登上五樓,飽覽武漢風(fēng)光。之后,請大家沿途返回,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順風(fēng)。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8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是你們的小導(dǎo)游——蔣佳麗。我將帶領(lǐng)大家去游覽武漢的黃鶴樓。
黃鶴樓 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我國江南三大名樓其中黃鶴樓最為雄偉壯觀它一共有五層,大約有五十幾米高,每層都有許多翹角那些翹角好像是一只只黃鶴在展翅樓正面的頂層掛著一個非常氣派的大金匾,上書"黃鶴樓"三個金燦燦的大字我迫不及待地進入樓里,每一層都有許多名人字畫我一層層地仔細觀賞。
其中有一層放置了歷代黃鶴樓的模型,每座都很雄偉,不過我覺得還是我們現(xiàn)代造的這座更壯觀更精致。不知不覺中我來到了頂層,放眼望去,滾滾長江天際流,整個武漢盡收眼底武漢長江大橋飛跨兩岸,橋上的汽車川流不息,江面上的船只來來往往。正好似"極目楚天江山入畫"
我站在黃鶴樓上,望著遠處的景色,心情非常愉快,忘記了登樓的疲勞和天氣的炎熱。我忽然想起了李白的那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想李白當(dāng)時的心情一定是憂傷的吧!
我在黃鶴樓上流連忘返,大家有機會也到武漢來游覽游覽這座雄偉精致的高樓吧!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9
各位游客: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黃鶴樓是武漢市標(biāo)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
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后,三國歸于一統(tǒng),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fā)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觀賞樓。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使得黃鶴樓自古以來聞名遐邇。
黃鶴樓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頂,京廣鐵路的列車從樓下呼嘯而過。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建筑面積3219平方米。黃鶴樓內(nèi)部由72根圓柱支撐,外部有60個翹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萬塊黃色琉璃瓦覆蓋構(gòu)建而成
黃鶴樓樓外鑄銅黃鶴造型、勝像寶塔、牌坊、軒廊、亭閣等一批輔助建筑,將主樓烘托得更加壯麗。主樓周圍還建有白云閣、象寶塔、碑廊、山門等建筑。整個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風(fēng)格,散發(fā)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氣質(zhì)、神韻。它與蛇山腳下的武漢長江大橋交相輝映;登樓遠眺,武漢三鎮(zhèn)的風(fēng)光盡收眼底。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一路上辛苦了,我是你此行的黃鶴樓景點導(dǎo)游,我姓張,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很高興能在這風(fēng)各日麗的好天氣陪同大家一起暢游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黃鶴樓,我將竭盡所能為大家提供全面周到的導(dǎo)游服務(wù),祝大家玩得開心。
相信大家沒有來黃鶴樓之前都聽過,仙人賜鶴的故事,這也是黃鶴樓最有影響的因仙得名的傳說,但是經(jīng)過考證,黃鶴樓是坐落在蛇山七座山中之一的黃鵠山山頂?shù),古漢語中鵠和鶴兩字是通用的,所以又叫黃鶴山,黃鶴山上的樓閣,當(dāng)然就取名為黃鶴樓了。(開場白,簡介55秒)
好了,穿過我們前面這座江山入畫四個字的牌坊,映信我們眼簾的這幢高大雄偉的建筑就是黃鶴樓了,這座黃鶴樓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至今約有一千七百年的歷史,最開頭是孫權(quán)為了實現(xiàn)以武治國而昌,就在長江邊上建了一座樓,用來望軍情,這就是黃鶴樓的前身,那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座樓是解放后1985年6月落成的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是運用了現(xiàn)代的建筑技術(shù)施工,即不失黃鶴樓窗同的獨特造型,又比歷代的舊樓更加雄偉,所以也逐漸成為人們游山玩水的好地方。它高51。4米,外觀五層,而內(nèi)9層,外形類方正,四望如一,每邊長35米,72根大柱,60個翹角飛檐凌空,為了使大家更好的觀賞黃鶴樓,我用五個字來概括黃鶴樓的特點:高,奇,險,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樓更高,上刺青天與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鶴,神話流傳,險就險在臨江而立,下臨無地,美就美在登樓遠眺,武漢風(fēng)光盡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軼事流傳。
。ǹ偢劈S鶴樓1分10秒)
走進一樓大廳,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數(shù)這幅《白云黃鶴圖》了,它取材于駕鶴登仙的神話,兼取唐代詩人崔顥所作的詩句“昔人已乘黃鶴去”之意。除了壁畫以外,就是這幅被譽為黃鶴樓二絕之一的楹聯(lián):爽氣西來,云霧掃干天地憾,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氣自西藏自西而來,驅(qū)散了積于云層的迷霧,將天地間讓人遺憾的事情一掃而光,奔騰不息的長江滾滾東去,將古往今來讓人感到煩惱的事都沖洗干凈了。(一樓大廳30秒)
好看完了一樓,我們再接往上來二樓的唐宋元明清和現(xiàn)代六座黃鶴樓模型及三樓的展示的黃鶴樓的文化淵源,《文人薈翠》的板畫,不經(jīng)意間,我們已穿過跑馬廊,現(xiàn)在就來到的二樓,你看,這座唐朝的黃鶴樓,一樓和城相連,外看只有兩層,整體結(jié)構(gòu)比較簡潔粗獷,給予人一種古樸雄渾的感覺,再來看下宋代的樓,由樓,臺,軒,廊四部分構(gòu)成,展現(xiàn)在宋代精致雋逸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元代的形式就延續(xù)了宋代的風(fēng)格,明代的則依然是兩層,在這邊的這個是清代的,它分三層,第一層12檐代表一天12個時辰,第二層二個檐代表一年12個月,第三層二十四個檐則代表一年24個節(jié)氣。能將中國傳統(tǒng)的天文歷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處了,但這座樓于1884年的被雷火所毀,不存在了,這最后一座就是現(xiàn)在的黃鶴樓了,于1984年重修,即不失黃鶴樓傳統(tǒng)的獨特造型,又比歷代的樓更加雄偉壯觀。(二樓,三樓1分25秒)
我們看過三樓唐代大詩人崔顥的風(fēng)姿之后,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四樓,這里是黃鶴樓的文化活動場所,陳列了當(dāng)代書畫家游覽本樓的即興之作,這里還專門備下了文房四寶,若是哪位游客有興趣,不妨在此一顯身手。(四樓30秒)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現(xiàn)在我們就登上五樓的觀景臺,一飽整個武漢市的全貌,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黃鶴樓就像一位老者,穩(wěn)坐于蛇山之巔,它見證了武漢滄桑的歷史和日新月異的今天,更以其待的目光展望著繁榮昌盛的未來。好了,游客朋友,黃鶴樓這就為大家講解天這里,現(xiàn)在就請大家自由活活動,等會按原路返回大家的旅游車上。(五樓結(jié)束30秒)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11
黃鶴樓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跡,也是武漢的標(biāo)志。它座落在長江大橋武昌橋頭處,背靠蛇山,俯臨長江。
黃鶴樓是一座雄偉高大的建筑。它己經(jīng)破壞后又重建了,凝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黃鶴樓,是八十年代重建的仿古建筑。它主層高五層,紅瓦,黃瓦。黃色凡人琉璃瓦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壁輝煌。每層樓檐的四角都掛著金色的銅鈴,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發(fā)出一陣陣悅耳的響聲,仿佛向人們訴說著黃鶴樓的變遷。黃鶴樓的大門是兩只站立的黃鶴,它是民間傳說中黃鶴樓故事的象征。
走進一樓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大壁畫。上面畫著一只展翅高飛的黃鶴,還有各個時期的著名詩人為黃鶴樓提的詩詞,最著名的是崔穎寫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這首詩至今還被人們廣為呤誦。
黃鶴樓是旅游的好景點,也是武漢的驕傲!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12
客朋友們,你們好,能和大家相逢在這美麗的江城并和大家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感到十分的榮幸。 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號稱天下第一樓的黃鶴樓。黃鶴樓,,位于長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巔,始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黃鶴樓雖然歷史悠久卻是歷經(jīng)滄桑,屢建屢毀,歷史上最后一座黃鶴樓毀于1884年的火災(zāi)。我們今天要去的黃鶴樓,是于1981年動工修建的,以清朝同樓為藍本,用鋼筋混泥土框架房木結(jié)構(gòu)而建造而成的,講了真么多,我想大家都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外面就是黃鶴樓景區(qū)了,請大家看看吧。
現(xiàn)在我們大家已經(jīng)到黃鶴樓了,請大家和我一起下車一起去觀賞吧, 這兒就是我們今天我們要觀賞的黃鶴樓了,現(xiàn)在我們大家已經(jīng)要回去了,我知道大家戀戀不舍,我也戀戀不舍。但是我們現(xiàn)在要是要走了。
我們大家現(xiàn)在要道別了,希望我們大家有緣能再次相會,再見。
黃鶴樓的導(dǎo)游詞 篇13
朋友們:
你們好,能和大家相逢在這美麗的江城并和大家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我感到十分的榮幸。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號稱天下第一樓的黃鶴樓。黃鶴樓,,位于長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巔,始于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黃鶴樓雖然歷史悠久卻是歷經(jīng)滄桑,屢建屢毀,歷史上最后一座黃鶴樓毀于1884年的火災(zāi)。我們今天要去的黃鶴樓,是于1981年動工修建的.,以清朝同樓為藍本,用鋼筋混泥土框架房木結(jié)構(gòu)而建造而成的,講了真么多,我想大家都已經(jīng)迫不及待了吧,正好外面就是黃鶴樓景區(qū)了,請大家看看吧。
現(xiàn)在我們大家已經(jīng)到黃鶴樓了,請大家和我一起下車一起去觀賞吧,這兒就是我們今天我們要觀賞的黃鶴樓了,現(xiàn)在我們大家已經(jīng)要回去了,我知道大家戀戀不舍,我也戀戀不舍。但是我們現(xiàn)在要是要走了。
我們大家現(xiàn)在要道別了,希望我們大家有緣能再次相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