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門蜀道劍門關(guān)導游詞(精選3篇)
四川劍門蜀道劍門關(guān)導游詞 篇1
俗語云: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天下雄關(guān)。劍門關(guān)豆腐宴:草船借劍、大戰(zhàn)七板坡、三足鼎立等豐富多彩。說起劍門豆腐,還流傳著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哩!相傳三國蜀漢景耀六年,魏將鐘會、鄧艾領(lǐng)大軍分十路殺入蜀境,蜀主將姜維兵敗,退到劍門天險拒守。當時,姜維營中兵士疲憊而不能再戰(zhàn),馬乏而不能騎。而魏將鐘會全力奪關(guān),眼看劍門關(guān)危在旦夕。此時董厥向姜維獻計,號令劍門百姓家家磨豆腐、做豆腐,以豆腐犒賞士兵,以豆渣喂軍馬。數(shù)日后姜維兵馬體力恢復,遂引兵殺出關(guān)去,直殺得鐘會、鄧艾大敗而走。從此,劍門豆腐名聲遠揚。劍門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點出的豆腐不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來上口。
品完美味佳肴,上精神食糧。梓潼七曲大廟是海內(nèi)外文昌宮觀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運動中,張亞子由人七曲山大廟自古以“東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門”之稱,建筑輝宏。到神被歷代皇朝追封至“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說。七曲山大廟現(xiàn)存元、明、清古建筑23處,被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譽為“古建筑博物館”,199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fā)源于文昌祖庭的洞經(jīng)音樂因談演“文昌大洞仙經(jīng)”而得名,隨著文昌帝君的聲名遠播,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全人類寶貴文化遺產(chǎn)”。擁有全國最大的純古柏2萬余株,最老的“壽星”皇柏有2100歲,最年輕的“壽星”潘家柏也已200歲高齡。
“古今尊國土,中外仰詩仙”一千三百年前,李白飽吸家鄉(xiāng)靈氣,仗劍遠游,卻再也沒有回我們現(xiàn)在來到就是詩仙李白的故里,在這里可以了解李白出生、成長的故事.隔著一千多年的風雨體會詩人當初辭親遠游、仗劍去國的沖天壯志:漫坡古渡,紅巖夜雨等遺址的動人傳說又會令你產(chǎn)生無盡遐想,新近開發(fā)的太白碑林又會讓你留連忘返。
四川劍門蜀道劍門關(guān)導游詞 篇2
如果朝天明月峽的險還不能令你驚嘆的話,那么劍門關(guān)“劍門天下險,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險、絕”一定會讓你折服。劍門關(guān)居于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 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俗稱“天下第一關(guān)”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 地。相傳戰(zhàn)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 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jīng)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 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巖,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 為門,修筑關(guān)門,派兵把守。當年魏軍鎮(zhèn)西將軍鐘會率領(lǐng)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guān)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lǐng)3 萬兵馬退守劍門 關(guān),抵擋鐘會10萬大軍于劍門關(guān)外。真可謂:“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劍門關(guān)集雄、險、幽、秀、奇于一體,它除山雄關(guān)險之外,還以 峽谷的幽深、翠云廊
的秀麗、巖石的怪異、山洞的奇特而聞名。這些勝跡和傳說,給 秀麗的自然風景增添了風采和稚趣,更讓游人流連忘返。在劍門關(guān)游覽,能充分領(lǐng)略唐朝大詩人李白《蜀道難》的詩句中所描寫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神韻,F(xiàn)在大家所來到的就是翠云廊了。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險著稱的劍門蜀道的一段,是由近萬株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號稱"三百長程十萬樹",最大的須7-8人合圍,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攏。翠云廊---當之無愧的蜀道明珠!這個由近萬株行道古柏組成的綠色長廊,民間又叫“皇柏”,也稱為張飛柏,傳說是當年三國名將張飛駐守蜀國閬中時號召人民所植。但據(jù)史料及民間傳說,古柏是歷代開成的群體,其栽植時間,上起秦漢,下至明朝中葉,歷時20__余年。隨著古蜀道的開拓和驛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長的樹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樹,逐漸形成數(shù)百里的林蔭大道。
四川劍門蜀道劍門關(guān)導游詞 篇3
各位朋友大家一路辛苦了,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歡迎你們來到咱們魅力廣元劍門關(guān)做客,很榮幸能夠認識大家,更榮幸做大家的導游。正好我也是廣元本地人,姓徐名姣,大家可以叫我小徐,來到小徐的家鄉(xiāng)做客,那小徐更得竭誠為大家服務,以盡我的地主之誼,讓大家乘興而來,滿意而歸。現(xiàn)在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們正處在劍門關(guān)的關(guān)口,位于正上方的就是天下第一雄關(guān)的劍門關(guān)了。劍門關(guān)位于四川省劍閣縣,是我國著名的天然關(guān)口之一,素有“劍門天下險”“天下第一雄關(guān)”的美譽,險要的地勢使劍門關(guān)名揚海內(nèi)外,現(xiàn)在就請大家跟小徐一起去看看劍門關(guān)究竟有多險吧~走過劍門關(guān)口,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大小劍山,可以看到這兩座山像兩把利劍直插云天,形成了一扇天然的門,中間是一條細小的通道,難怪李白會說“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也難怪這里成了歷代兵家的必爭之地。穿過大小劍山,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劍門蜀道中最典型的金牛道。相傳戰(zhàn)國時期,秦惠王想吞并蜀國,但苦于無路進入蜀國,就謊稱贈5頭金牛和五個美女個蜀王,蜀王信以為真,就派出身邊的5個大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接美女運金牛,這才開通了這條蜀道,所以也命名為金牛道。事實上據(jù)專家考證它的確是先秦戰(zhàn)國時期開鑿的,大家可以看到,整個蜀道都是在懸崖上懸空的,就是在科學技術(shù)這么發(fā)達的今天,恐怕都有點難度吧,可見古人的智慧和技術(shù)還真是令人佩服啊~來到蜀道上,就請大家盡量靠里邊走,注意安全,但不過也不要過于擔心,我們的蜀道還是挺堅固的,絕對不會輕易掉下去的。走過這驚險的蜀道待會我們就到了幽靜脫俗的綠色長廊——翠云廊了。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被稱為 三百里程十萬樹的翠云廊,翠云廊是劍門蜀道中的一段,民間又叫“皇柏”,也稱為張飛柏,傳說是當年三國名將張飛駐守蜀國閬中時號召人民所植。但據(jù)史料及民間傳說,古柏是歷代開成的群體,其栽植時間,上起秦漢,下至明朝中葉,歷時201X余年。隨著古蜀道的開拓和驛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長的樹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樹,逐漸形成數(shù)百里的林蔭大道。其中最大的柏樹須7-8人合圍,小的也要3-4人才可抱攏,是當之無愧的蜀道明珠!翠云廊分為南段、西段、北段,現(xiàn)在我們正漫步在大柏灣段,近距離的接觸上千年的古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