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東山風景區(qū)導游詞(精選4篇)
蘇州東山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1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素有“花果之城”的漳州,我是__旅行社的導游員__,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jīng)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游覽東山島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風動石風景區(qū)。請大家隨我下車,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啊!人來齊了。沿著這個石階而上,我給大家大概介紹一下東山的情況,東山島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是福建第二大島,也是一個島縣,與中國臺灣僅一水之隔,距中國臺灣高雄港143海里。今天我們將看到的風動石可是以“天下第一奇石”載入《世界地理之最》一書中的。剛才有位朋友問我,有沒有黃山的飛來石大?看了您就知道了。來,請大家跟隨著我,好,各位團友,現(xiàn)在眼前這個外觀有些像老鼠有些像兔子又像猴頭的這塊石頭,就是東山的標志――風動石了,而現(xiàn)在大家看到這塊石頭雖沒有飛來石大,但別小看這塊石頭,他可很有骨氣,據(jù)說日本人曾用二艦軍艇企圖搶走風動石,可是這位老兄卻怎么也不肯動,而我們自己人只要用小小的力氣推推,這位重200多噸的老兄,它就像很舒服似地搖一搖,動一動。各位,風動石可是東山的鎮(zhèn)島寶貝,大家可要和它合個影。各位團友,我們照好像,請隨我去看看另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跡――關帝廟。
關帝廟,又叫“武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關帝廟是一座聞名海內(nèi)外的廟宇,具有明清古建筑藝術價值。
好,各位,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座依山臨海,氣派魏然,就是關帝廟,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直接步入中殿看看吧,在中殿的正中就是關帝神像了,兩邊是四員大將,廟內(nèi)這“萬世人極”的匾額,是清咸豐皇帝的御筆。好,各位我們現(xiàn)在去看看另一匾額“追源謁祖”是中國臺灣的信徒贈獻的。大家好像已恍然大悟了,對,中國臺灣關帝廟信仰文化正源于此,至今中國臺灣有951座的關帝廟,有許多就是東山的分廟。
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fā)祥地。每年中國臺灣就有數(shù)萬信徒來此朝圣謁祖,而東山島人民更是崇敬,F(xiàn)經(jīng)過歷代補充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種關帝民俗文化,F(xiàn)在東山家家戶戶懸掛關帝畫像和楹聯(lián),外甥結婚,舅舅必定要贈送一套關帝神像及楹聯(lián),東山民眾歷來都有到關帝廟求簽的風俗,相傳,鄭成功在收復中國臺灣之前到此廟來抽了一個上上簽,簽上寫道:韓信戰(zhàn)霸王,這支簽說明鄭成功征戰(zhàn)中國臺灣就像韓信戰(zhàn)霸王一樣,會成功。鄭成功馬上把這件事告訴將領們,使大家備受鼓舞。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東山還有一種古老的民俗,――迎神,即抬著關帝神像游街,我們在中殿看到前面一尊就是老百姓常請出來游街的神像。這種方式當?shù)卣J為可以造福民間,消災避邪,保佑民間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如意。關帝出游儀式先擇日:每年農(nóng)歷正月或二月,由民間父老推選一位有名望的長輩,身穿馬大褂,頭戴碗帽,到關帝廟向關帝虔誠地投茭問卜,定出出游的日子,為是擇日,然后鳴鑼報街:派一人在出游前三天,沿迎神的街,邊鳴鑼邊通知各家各戶打掃衛(wèi)生,以迎關帝,這叫報街。最后就是最榮重的出游:出游那天,由關帝信徒若干人,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游神隊,游神隊伍先由馬頭鑼開道,后隨兩對或多對“肅靜”“迥避”牌,橫彩“山西夫子”;后面就是鑼鼓班;八般武器如大刀、斧等兵器隊,其后是龍旗隊,其中周倉的黑色龍旗走前面,為保駕旗,接著黃龍旗、紅龍旗,旗為長方形,后面是化了妝的孩子手們捧花、水果等,長輩身穿著大褂,手捧銅爐,一對紅燈在神轎前面,神轎先周倉,后神轎里有關帝神像,后面就善男信女們手握香炷。出游隊伍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擺香案,跪拜迎接,焚香放鞭炮,,迎神隊伍十分熱鬧,人山人海,樂聲悠悠。這是一種規(guī)模盛大的民俗活動。
大家聽了是不是想看看,那么我們好客的東山人民歡迎你們有機會再來領略。好,各位團友,今天的游覽就到此,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參觀,11:00我們在關帝廟前集合。謝謝!
等會,我們?nèi)⒂^谷文昌陵園。等會見。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我是__旅行社的導游__。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勝古跡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xiāng).今天我將帶大家游覽國家四A級景區(qū)風動石景區(qū).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臥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于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里,斜放于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臺階,站在這臺階上看風動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剛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于風動石,還有段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shù)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里留下“這里風景獨好”的贊嘆。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著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qū)內(nèi)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跡――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艷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筑的傳統(tǒng)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廟。據(jù)傳鄭成功當年收復中國臺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簽,而后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爸艺\昭日月,義氣薄云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shù)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里,面對著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臺灣,東山與中國臺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中國臺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中國臺灣的關帝。中國臺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jù)統(tǒng)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fā)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圣的臺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扎根于海峽兩岸,成為聯(lián)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梁,如同彩虹,橫貫于海峽上空,祥云流彩,靈光普照。
古代的東山與中國臺灣之間有一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成為古人類,動物通往中國臺灣的途徑.今天的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梁溝通感情;洶涌的中國臺灣海峽隔不斷骨肉之情,沒有了東山陸橋,我們有關帝之橋,有心橋,兩岸人民心間有千千萬萬座橋!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游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祝愿在美麗的東山渡過最美好的日子。
蘇州東山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2
好,各位,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座依山臨海,氣派魏然,就是關帝廟,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直接步入中殿看看吧,在中殿的正中就是關帝神像了,兩邊是四員大將,廟內(nèi)這“萬世人極”的匾額,是清咸豐皇帝的御筆。好,各位我們現(xiàn)在去看看另一匾額“追源謁祖”是中國臺灣的信徒贈獻的。大家好像已恍然大悟了,對,中國臺灣關帝廟信仰文化正源于此,至今中國臺灣有951座的關帝廟,有許多就是東山的分廟。
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fā)祥地。每年中國臺灣就有數(shù)萬信徒來此朝圣謁祖,而東山島人民更是崇敬。現(xiàn)經(jīng)過歷代補充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種關帝民俗文化,F(xiàn)在東山家家戶戶懸掛關帝畫像和楹聯(lián),外甥結婚,舅舅必定要贈送一套關帝神像及楹聯(lián),東山民眾歷來都有到關帝廟求簽的風俗,相傳,鄭成功在收復中國臺灣之前到此廟來抽了一個上上簽,簽上寫道:韓信戰(zhàn)霸王,這支簽說明鄭成功征戰(zhàn)中國臺灣就像韓信戰(zhàn)霸王一樣,會成功。鄭成功馬上把這件事告訴將領們,使大家備受鼓舞。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東山還有一種古老的民俗,——迎神,即抬著關帝神像游街,我們在中殿看到前面一尊就是老百姓常請出來游街的神像。這種方式當?shù)卣J為可以造福民間,消災避邪,保佑民間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如意。關帝出游儀式先擇日:每年農(nóng)歷正月或二月,由民間父老推選一位有名望的長輩,身穿馬大褂,頭戴碗帽,到關帝廟向關帝虔誠地投茭問卜,定出出游的日子,為是擇日,然后鳴鑼報街:派一人在出游前三天,沿迎神的街,邊鳴鑼邊通知各家各戶打掃衛(wèi)生,以迎關帝,這叫報街。最后就是最榮重的出游:出游那天,由關帝信徒若干人,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游神隊,游神隊伍先由馬頭鑼開道,后隨兩對或多對“肅靜”“迥避”牌,橫彩“山西夫子”;后面就是鑼鼓班;八般武器如大刀、斧等兵器隊,其后是龍旗隊,其中周倉的黑色龍旗走前面,為保駕旗,接著黃龍旗、紅龍旗,旗為長方形,后面是化了妝的孩子手們捧花、水果等,長輩身穿著大褂,手捧銅爐,一對紅燈在神轎前面,神轎先周倉,后神轎里有關帝神像,后面就善男信女們手握香炷。出游隊伍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擺香案,跪拜迎接,焚香放鞭炮,,迎神隊伍十分熱鬧,人山人海,樂聲悠悠。這是一種規(guī)模盛大的民俗活動。
大家聽了是不是想看看,那么我們好客的東山人民歡迎你們有機會再來領略。好,各位團友,今天的游覽就到此,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參觀,11:00我們在關帝廟前集合。謝謝!
等會,我們?nèi)⒂^谷文昌陵園。等會見。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我是__旅行社的導游__。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勝古跡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xiāng).今天我將帶大家游覽國家四A級景區(qū)風動石景區(qū).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是東山島的標志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耧L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臥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于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于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說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里,斜放于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臺階,站在這臺階上看風動石,像什么?像不像偷吃剛才那只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于風動石,還有段傳說,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shù)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于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里留下“這里風景獨好”的贊嘆。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著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qū)內(nèi)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跡——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圣殿,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艷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筑的傳統(tǒng)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圣廟。據(jù)傳鄭成功當年收復中國臺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簽,而后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爸艺\昭日月,義氣薄云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shù)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里,面對著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臺灣,東山與中國臺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中國臺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中國臺灣的關帝。中國臺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jù)統(tǒng)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fā)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圣的臺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扎根于海峽兩岸,成為聯(lián)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梁,如同彩虹,橫貫于海峽上空,祥云流彩,靈光普照。
古代的東山與中國臺灣之間有一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成為古人類,動物通往中國臺灣的途徑.今天的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梁溝通感情;洶涌的中國臺灣海峽隔不斷骨肉之情,沒有了東山陸橋,我們有關帝之橋,有心橋,兩岸人民心間有千千萬萬座橋!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游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祝愿在美麗的東山渡過最美好的日子
蘇州東山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3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素有“花果之城”的漳州,我是__旅行社的導游員__,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jīng)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游覽東山島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風動石風景區(qū)。請大家隨我下車,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啊!人來齊了。沿著這個石階而上,我給大家大概介紹一下東山的情況,東山島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是福建第二大島,也是一個島縣,與中國臺灣僅一水之隔,距中國臺灣高雄港143海里。今天我們將看到的風動石可是以“天下第一奇石”載入《世界地理之最》一書中的。剛才有位朋友問我,有沒有黃山的飛來石大?看了您就知道了。來,請大家跟隨著我,好,各位團友,現(xiàn)在眼前這個外觀有些像老鼠有些像兔子又像猴頭的這塊石頭,就是東山的標志——風動石了,而現(xiàn)在大家看到這塊石頭雖沒有飛來石大,但別小看這塊石頭,他可很有骨氣,據(jù)說日本人曾用二艦軍艇企圖搶走風動石,可是這位老兄卻怎么也不肯動,而我們自己人只要用小小的力氣推推,這位重200多噸的老兄,它就像很舒服似地搖一搖,動一動。各位,風動石可是東山的鎮(zhèn)島寶貝,大家可要和它合個影。各位團友,我們照好像,請隨我去看看另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跡——關帝廟。
關帝廟,又叫“武廟”,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關帝廟是一座聞名海內(nèi)外的廟宇,具有明清古建筑藝術價值。
好,各位,現(xiàn)在我們看到這座依山臨海,氣派魏然,就是關帝廟,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直接步入中殿看看吧,在中殿的正中就是關帝神像了,兩邊是四員大將,廟內(nèi)這“萬世人極”的匾額,是清咸豐皇帝的御筆。好,各位我們現(xiàn)在去看看另一匾額“追源謁祖”是中國臺灣的信徒贈獻的。大家好像已恍然大悟了,對,中國臺灣關帝廟信仰文化正源于此,至今中國臺灣有951座的關帝廟,有許多就是東山的分廟。
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fā)祥地。每年中國臺灣就有數(shù)萬信徒來此朝圣謁祖,而東山島人民更是崇敬。現(xiàn)經(jīng)過歷代補充發(fā)展,逐漸形成了一種關帝民俗文化。現(xiàn)在東山家家戶戶懸掛關帝畫像和楹聯(lián),外甥結婚,舅舅必定要贈送一套關帝神像及楹聯(lián),東山民眾歷來都有到關帝廟求簽的風俗,相傳,鄭成功在收復中國臺灣之前到此廟來抽了一個上上簽,簽上寫道:韓信戰(zhàn)霸王,這支簽說明鄭成功征戰(zhàn)中國臺灣就像韓信戰(zhàn)霸王一樣,會成功。鄭成功馬上把這件事告訴將領們,使大家備受鼓舞。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東山還有一種古老的民俗,——迎神,即抬著關帝神像游街,我們在中殿看到前面一尊就是老百姓常請出來游街的神像。這種方式當?shù)卣J為可以造福民間,消災避邪,保佑民間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平安如意。關帝出游儀式先擇日:每年農(nóng)歷正月或二月,由民間父老推選一位有名望的長輩,身穿馬大褂,頭戴碗帽,到關帝廟向關帝虔誠地投茭問卜,定出出游的日子,為是擇日,然后鳴鑼報街:派一人在出游前三天,沿迎神的街,邊鳴鑼邊通知各家各戶打掃衛(wèi)生,以迎關帝,這叫報街。最后就是最榮重的出游:出游那天,由關帝信徒若干人,組成一支浩浩蕩蕩的游神隊,游神隊伍先由馬頭鑼開道,后隨兩對或多對“肅靜”“迥避”牌,橫彩“山西夫子”;后面就是鑼鼓班;八般武器如大刀、斧等兵器隊,其后是龍旗隊,其中周倉的黑色龍旗走前面,為保駕旗,接著黃龍旗、紅龍旗,旗為長方形,后面是化了妝的孩子手們捧花、水果等,長輩身穿著大褂,手捧銅爐,一對紅燈在神轎前面,神轎先周倉,后神轎里有關帝神像,后面就善男信女們手握香炷。出游隊伍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擺香案,跪拜迎接,焚香放鞭炮,,迎神隊伍十分熱鬧,人山人海,樂聲悠悠。這是一種規(guī)模盛大的民俗活動。
大家聽了是不是想看看,那么我們好客的東山人民歡迎你們有機會再來領略。好,各位團友,今天的游覽就到此,現(xiàn)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參觀,11:00我們在關帝廟前集合。謝謝!
等會,我們?nèi)⒂^谷文昌陵園。等會見。
蘇州東山風景區(qū)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您們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__X。
蘇州紫金庵又稱金庵寺,位于蘇州西南郊東山鎮(zhèn)以西,梁陳時期,唐貞元年間廢后復建,至今已有1400的多年歷史。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羅漢二堂半”之一堂,是我國雕塑美術史上的文化遺產(chǎn)。
從二山門走進羅漢堂,這里銀桂飄香,古意盎然。映入眼簾的是一堂極具特色的南宋泥塑。有道是:“天下羅漢兩堂半”,我們紫金庵里的羅漢就是其中的一堂。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組羅漢。請看,眼前的三尊羅漢“精神超乎,呼之欲活”。而他們的眼神有一個共同的焦聚點——那就是赤柱上的.這條五彩蛟龍。大家看,這位挺頸而坐、怒目而視、肌肉暴起、全身赤紅的就是降龍羅漢,他雙眉緊蹙,目光犀利,右手做說法印,左手托降龍缽,暗示了降服蛟龍勢在必得的決心。大家再看,旁邊這位面容清瘦的中年羅漢被這場好戲深深地吸引住了,干脆脫下鞋子,側身坐著,目不轉睛地慢慢欣賞。無意之中,嘴角一抿,伸出右掌表示心悅誠服的敬佩,贊嘆之聲不絕于耳。“嗯,好!”這位就是欽佩羅漢。這時,旁邊的這位老羅漢則表現(xiàn)出了與欽佩羅漢迥然不同的神情,藐視之意,形于顏面。他翹起二郎腿,好像在有節(jié)奏地抖動著右腳,同時搖晃著左手,心想:“我活到這把年紀,從未見過有人能把龍降下來,不可能,不可能……”雖然,他面部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但眼神卻迫不及待地朝著這個方向偷偷瞄上一眼。這樣,就把藐視羅漢心口異志的復雜心態(tài)生動、立體的展現(xiàn)在了我們眼前。或許雷潮夫婦是想告訴我們,當我們專注于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會有人支持和欽佩你勇氣可嘉,也總有人懷疑,甚至冷眼藐視。但這些都沒關系,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各位游客,走出羅漢堂,跨過圓洞門,我們現(xiàn)在就來到了晴川軒。大家請看,眼前是一幅精美的壁畫。畫中的人物色澤明亮、線條流暢,只寥寥數(shù)筆,卻十分地生動形象。這幅壁畫是由著名國畫家亞明先生在1998年歷時半個多月精心繪制而成。時年75歲高齡。那么,亞老畫的是誰呢?原來,這位低頭沉思,緘默不言的就是寒山,而旁邊這位一手指人,若有所悟的就是拾得。清代的雍正皇帝曾經(jīng)冊封寒山拾得為和合二圣,我們蘇州民間則把他們稱之為和合二仙,象征著幸福美滿、吉慶祥和。
據(jù)說,寒山拾得本是三世冤家,后經(jīng)豐干禪師點化,才終于和好。朝夕相處,親密無間,以友善而馳名天下。請朋友仔細觀看,在壁畫的上方還有他倆的一段對話,很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我如何處置呼?”拾得回答說:“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這段對話,揭示了人與人之間要學會和諧相處,要寬容與忍讓,告訴我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則海闊天空!
各位游客,和合是我們吳文化的核心,更是中華人文精神的精髓。和合文化不僅造就了我們蘇州人性格的溫和、語言的柔和,生活的祥和,更彰顯了我們蘇州人兼容并蓄、和諧為本的人文情懷。如今,我們蘇州人更是將“融合”作為了城市精神,這是對幾千年來和合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
在此,我也借這和合二仙,祝愿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也祝愿各位朋友,家庭和睦,生活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