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旅游導(dǎo)游詞(通用5篇)
無錫旅游導(dǎo)游詞 篇1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靈山勝境。靈山勝境是以佛教文化為背景的主題園區(qū),以傳承歷史、彰顯時代的特色,將傳統(tǒng)的佛教文化與科技文明相互交融,形成了獨特的旅游文化景觀。
隨著靈山三期開園,靈山勝境形成了佛、法、僧三寶的格局,“佛”是展現(xiàn)了佛祖四相成道的過程:出生、降魔、說法、涅槃;“法”代表佛法,是佛教中的精髓,以靈山梵宮、五印壇城、梵宮廣場等景觀展現(xiàn)!吧笔且造`山禪修中心、慈恩寶塔、靈山佛學(xué)院等禪修為代表;整個景區(qū)以靈山大佛的“大”、九龍灌浴的“奇”、靈山梵宮的“特”構(gòu)成了三大奇觀。
剛剛我們了解了佛的一生,現(xiàn)在看到的就是佛法的展現(xiàn),有金色梵宮、紅色壇城、綠色廣場、藍色圣海。靈山梵宮是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因世界級佛教盛會應(yīng)運而生。站在世界的高度,靈山梵宮不僅是一座全新地標式的會址建筑,更以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美輪美奐的建筑形態(tài)、品類繁多的藝術(shù)瑰寶以及感觸心靈的全新體驗帶給人們太多的感嘆與震撼。走近她,以一種始終仰視的姿態(tài)。
站在梵宮廣場,佛教三大語系的漢傳、南傳、藏傳的特色建筑鮮艷奪目。在梵宮的正南面,與梵宮遙相呼應(yīng)的建筑就是“五印壇城”。壇城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是藏傳佛教風(fēng)格的建筑,“五印”代表五方五佛,也代表佛的五種手印相,分別為:施無畏印、與愿印、說法印、觸地印、定印。壇城代表佛的世界,我們在這建造五印壇城就是讓大家感覺到佛的完美世界,登上壇城大家可以根據(jù)地面所畫的標志繞著壇城走一圈,代表對佛的尊敬。
東南面是南傳佛教中代表建筑---曼飛龍塔。屹立于曼飛龍塔基座上的主塔與子塔的整體造型,都是多層葫蘆相壘形成的圓錐形體。主塔居于塔基中央,8座小塔分布在主塔周圍,形成八角之狀。8座子塔的基座都有屋宇狀拱門佛龕,佛龕宇沿有許多浮雕,人形檐邊上有許多裝飾物,塔脊頂有一裝飾小塔,龕內(nèi)供有佛像。小塔中部主葫蘆體上端是個蓮花座,蓮花座上又是一個長嘴葫蘆體,極頂是一根穿著3個鋁環(huán)罩的風(fēng)鈴桿。主塔下部是形似大葫蘆底的圓形臺階,層層相疊,漸上漸小,形成一圓葫蘆細腰,其上托著一只兩臺寶葫蘆。塔身以白色為基色,顯示出多層立體感,造型美觀,玲瓏精致。
在壇城四周一圈的水面是香水海,這是根據(jù)佛經(jīng)上記載大千世界中其中的一海,大千世界有九山八海,中間的為須彌山,香水海是中間的海,據(jù)佛經(jīng)記載是注滿香水的海,也代表佛教中的八功德水,正所謂“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
梵宮廣場面積16000平方米,正前方金色的建筑就是靈山梵宮,作為靈山勝境三期工程的核心建筑,整座梵宮共有三層,呈退臺式布局,面寬150米,進深約180米,總建筑面積達7萬余平方米。建筑外觀以華藏塔風(fēng)格為主,糅合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shù)及傳統(tǒng)佛教建筑元素,集成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筑精華,莊嚴神圣,雄偉壯觀。頂部依次錯落的五座巨大的蓮花圣塔,是整個梵宮建筑的精神象征,其造型以敦煌壁畫中的“華塔”為原型,并以現(xiàn)代建筑材料和意象造型手法傳達著佛教經(jīng)典中“五智”的意理,五智代表佛教中五方五佛,以毗盧遮那佛為首的五尊佛來闡釋佛的功德。中心最高的佛塔代表最高境界的毗盧遮那佛”
(法身佛),以右至左分別是東方藥師佛(發(fā)菩提心之德)、南方寶生佛(修行之德)、西方阿彌陀佛(成菩提之德)、北方不空成就佛(入涅槃之德)。至高可達60余米高的華塔高聳云端,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生輝,意念流轉(zhuǎn)間,佛教經(jīng)典《華嚴經(jīng)》中描繪的“蓮花藏世界”的意境和氣息迎面而來,這依山而建的梵宮,更給人一種矗立山巔般的壯觀與神圣之感。
走進靈山梵宮,首先是彰顯修行功德、表達美好理想的“三德門”。根據(jù)佛經(jīng)記載三德(智德、斷德、恩德)是贊揚佛的功德,形容佛具有無上智慧、能夠破除一切煩惱,救濟一切眾生的高尚品德。在“三德門”邊的兩側(cè),是“!薄ⅰ盎邸遍T,祝福;垭p增。
帶著神圣走進梵宮,震撼才剛剛開始。從門廳進入,經(jīng)廊廳、主塔廳直至圣壇,一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體畫卷徐徐鋪展開來,每走一步都是開闊,每看一眼都是驚奇,每觀一景都是感觸。進入梵宮,我們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及精妙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里面匯集了當代知名藝術(shù)家和工藝大師的佛教藝術(shù)品,涉及繪畫、雕塑、書法、木雕、銅雕、景泰藍、金銀器等,梵宮內(nèi)部主要由門廳、廊廳、塔廳、圣壇幾部分組成,主要特點是美侖美奐、氣勢磅礴、神圣震撼。
來到門廳,站在兩層的門廳中央,門廳采用大量精品漢白玉雕琢而成,抬頭仰望一面十余米長的刻漆貼真金《心經(jīng)》書法壁畫懸掛在門廳南立面的墻上,這是唐玄奘當年奉旨翻譯的,是佛經(jīng)中最短的一部經(jīng)文《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這是根據(jù)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在揚州大明寺石碑篆書拓本與精湛的刻漆技藝揉為一體的作品,來不及細細體味,清凈之意早已油然而生。它采用了揚州漆器中的刻漆貼真金工藝,在制作過程中經(jīng)過刻、鏟、批、作、貼、撒等六大程序,首先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運用各種刀具刻成各類畫面,然后根據(jù)畫面要求填選所需色彩,采用貼金箔、撒螺屑等裝飾手法使其成為精美的藝術(shù)品。而每項程序都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技藝,自有其細致精妙之處。它耐水、耐熱、耐磨,光澤度好,在靈山梵宮內(nèi)將給大家展現(xiàn)多處這樣精美的漆器工藝作品。在門廳的頂部還有四個藻井,藻井是覆斗形的窟頂裝飾,中心向上凸起,四面為斜坡,成為下大頂小的倒置斗形。一般藻井處于石窟內(nèi)中央頂部,使石窟窟頂顯有高遠深邃的感覺。這四個藻井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東陽木雕工藝,選料為楠木,在整個三期靈山梵宮的內(nèi)部裝飾中運用了大量的楠木進行了東陽木雕的展現(xiàn)。
我們現(xiàn)在進入輝煌的佛教文化藝術(shù)長廊——廊廳,近百米長的廊廳為拱頂結(jié)構(gòu),兩側(cè)高大雄偉、雕刻精美的廊柱,向上看,廊廳藻井色彩變幻,在東陽木雕構(gòu)建的卷棚間高懸的仕女飛天容貌秀麗,體態(tài)豐盈、飛袖飄逸,或彈琵琶、或吹玉簫,或捧香花,栩栩如生似攜彩云飛之欲出,思緒也隨之翩躚。在它的兩側(cè)墻面上,大家可以看到十二幅具有史詩意義的大型油畫,以時間為序列,以佛教的傳播、交流和當代佛教發(fā)展為主題,從鹿野苑“初轉(zhuǎn)_”、“靈山說法”的佛教思想體系的形成與完善開始,到佛教傳入中國的東傳、西求的傳播發(fā)展進程,再到近現(xiàn)代中國佛教中興、傳播、發(fā)展的概貌以及向歐美等西方國家傳播的史實,一幅幅氣勢磅礴、莊嚴明朗的巨幅油畫,清晰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中國乃至世界佛教文化交流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和壯闊場景,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這組大型油畫組圖,它由眾多著名文化研究專家、著名畫家聯(lián)合組成的創(chuàng)作團隊歷經(jīng)兩年的艱辛付出后完成。畫布寬3米、高6.82米,分為四大板塊,每個板塊由3幅作品組成,每幅作品獨立成篇。前廊廳分別是六幅油畫:
第一幅 初轉(zhuǎn)_圖
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悟道之后,在鹿野苑首次講法,為曾經(jīng)伴隨他六年苦行的五位侍者宣說“四諦”、“十二因緣”、“八正道”等真理,并為他們剃度出家,建立了第一個僧團。從此,佛、法、僧三寶具足,佛教初始形成。
第二幅 阿育王傳播佛教圖
公元前4—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大力扶持并傳播佛教,使佛教迅速傳播到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地區(qū)以及周圍一些國家和地區(qū),佛教由此成為橫跨歐、亞、非的世界性宗教。
第三幅 印度大乘佛教圖
約在公元2—3世紀之間,被稱為“第二釋迦”的龍樹菩薩,以及之后的無著、世親等著名思想家,他們解經(jīng)立論,各成體系,推動了佛教大乘思想的發(fā)展和傳播,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四幅 佛教東傳圖。
根據(jù)《魏略》等書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經(jīng)由中國西域傳入中原地區(qū)。東漢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漢明帝曾經(jīng)夜夢“金人”,并于公元68年建立洛陽白馬寺供養(yǎng)從西域請得的佛像、經(jīng)卷、高僧。
第五幅 西行求法圖。
佛教傳入中國之后,東傳西行者就絡(luò)繹不絕。他們在求學(xué)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文化傳播到當?shù),促進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異花授粉,斑斕多彩。其中,朱士行、法顯、玄奘、義凈等高僧的動人故事和豐功偉績,傳頌至今。
第六幅 八宗祖師圖
隋唐時期,中國佛教相繼創(chuàng)立了天臺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密宗、律宗、凈土宗等八大宗派,各有思想傳承,富有時代精神,推動了中國佛教與文化的繁榮。其中,禪宗是最富中國文化個性而且影響深遠的,禪凈融合成為當今中國佛教的特點。
大型油畫的框架,采用了東陽木雕工藝,由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陸光正召集了10余位國家級和省級木雕大師共同參與設(shè)計,以平面浮雕為主,層次豐富、立體感強,有很濃郁的中國味。東陽木雕作品以不加彩繪、多用透明清漆涂罩,給人感覺色澤清淡,保留了原木天然紋理,格調(diào)高雅。木雕題材內(nèi)容很豐富,人物、山水、花鳥等很注重創(chuàng)意和“繪畫性”。廊廳的每根梁柱都雕上吉祥花紋和佛教故事圖案。
抬頭仰望,在頂部看到很多的飛天造型,廊廳頂部共有34個飛天,每一個長度都超過3米,一幅幅腳踏祥云、手捧香果、輕吹簫笛......精美飛天圖騰是著名雕塑家張永保先生創(chuàng)作。飛天原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后被佛教吸收為天歌神和天樂神,之后統(tǒng)稱為“飛天”。飛天的藝術(shù)造型盛于唐代,敦煌飛天以傳統(tǒng)的壁畫、淺浮雕、線刻最為著名,而靈山梵宮的飛天則是采用了圓雕的形式,這在國內(nèi)乃至世界上都是首創(chuàng)。讓八方信眾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欣賞三維立體飛天雕塑。這些飛天造型采用了“生漆脫胎”的造像工藝,這種工藝距今已有15_年的歷史了,每一個飛天的成品制作時間都在半年左右,整個制作過程全部由手工操作,取材和用料十分講究,它經(jīng)久不蛀、光澤度好、不開裂、不變形,而且輕巧堅固。生漆脫胎工藝的代表作是現(xiàn)存日本的一尊1245年前的鑒真大師坐像。參觀了前廊廳我們來到高達60余米的塔廳,塔廳是整個建筑的華彩部分,穹頂結(jié)構(gòu)的
塔廳與花塔上下貫通,氣勢磅礴而宏大。站在塔廳向上仰望,高大的空間和精美的穹頂裝飾令人驚嘆,透光的花塔,使塔廳為頂光所籠罩,突顯其宏偉和神圣,充分體現(xiàn)出佛教的博大精深與崇高。與之對應(yīng)的塔廳中央地面“盛開”有一池蓮花,池水微波粼粼,清澈見底,金色的蓮花和荷葉盛開在碧綠的池水中央,便將人引入心似蓮花開的高雅圣潔的清靜境界。塔廳無處不雕花,弧形天頂及四周墻面裝飾有大量的珍貴楠木為主材,雕刻精美的東陽木雕。四周墻面分布四組巨幅木雕以“凈、信、孝、和”形式結(jié)合精湛的東陽木雕工藝,形象展示了佛教信仰的精神內(nèi)涵,又極具視覺震撼力和感染力,是靈山梵宮中具有藝術(shù)文化雙重價值,是反映當代佛教藝術(shù)成就的精品。抬頭可以看到一個個形象逼真的伎樂天的和金光閃閃的大鵬金翅鳥。
整個梵宮裝飾的木雕面積達15000平方米,用去1400立方米的原木,用了20多節(jié)火車車皮裝運。梵宮木雕的體量之大,技藝之精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穿過塔廳進入后廊廳,在兩側(cè)同樣有六幅巨型油畫,分別是
第七幅 中國多民族佛教文化融合圖
中國佛教是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結(jié)晶。歷史上,中原佛教曾與回鶻、黨項、鮮卑等民族佛教文化親密相連,相互影響,雙向交流,共同發(fā)展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第八幅 漢藏兩大語系佛教關(guān)系圖
唐朝文成公主進藏與吐蕃王松贊干布結(jié)婚時,也帶去了佛像和經(jīng)卷,促進了佛教在當時西藏地區(qū)的傳播和發(fā)展。之后,漢藏語系佛教文化不斷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法脈相連,綿延不斷。
第九幅 中國佛教傳播圖
自古至今,佛教成為中外人民交流的“黃金紐帶”,中國佛教對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和地區(qū)產(chǎn)生了深遠的積極的影響。鑒真東渡,空海西行,一代代文化使者乘風(fēng)破浪的傳播著人類文明。
第十幅 近代中國佛教救亡圖存。
近代以來,面對內(nèi)憂外患,一批批志士豪杰們前赴后繼,革新變法,中國佛教也走上了救亡圖存之路。楊仁山舍宅創(chuàng)辦金陵刻經(jīng)處,興辦教育,培養(yǎng)人才;譚嗣同效法地藏,慷慨赴死;太虛大師奔走呼號,除弊利世;
第十一幅 近現(xiàn)代南傳佛教運動
近代以來,南亞、東南亞等國家的佛教徒也積極參加了國家獨立運動,一些佛教知識分子大力推動佛學(xué)研究與教育,探討佛教振興社會與民族文化的途徑,希望用佛教來改造社會,帶動民族文化的復(fù)興。
第十二幅 當代世界佛教圖景
佛教追求眾生平等、和諧共生的理念,將成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一種文化支撐。世界人民,不分國度、種族、膚色、貧富、信仰,都將在心靈凈化與眾善奉行之中,沐浴著公平、祥和與智慧、光明。
走出廊廳,凝神處,鎮(zhèn)館之寶——琉璃巨制《華藏世界》躍入眼簾。以七彩琉璃打造的“華藏世界”華美異常,以毗盧舍那佛為中心的佛教極樂世界圖景上,大量鑲飾黃金、貓眼、翡翠、珊瑚、瑪瑙、紅藍寶等珍貴的材質(zhì)與精妙的工藝最終形成了有機融合、渾然天成的藝
術(shù)效果,表達了佛家凈土的光明、智慧與圓融,既呈現(xiàn)出琉璃的絢麗多彩,又表現(xiàn)出七珍八寶帶來的震撼,可謂文化與工藝珠聯(lián)璧合的極品之作。華藏世界,又稱為蓮花藏世界。是從蓮花里出生的清靜和諧的世界。畫面佛、菩薩的形象莊嚴,栩栩如生,火焰、佛殿、植物、祥云、蓮花、動物、海洋等各種圖案圍繞佛、菩薩組成大大小小的世界,營造出了一個充滿和諧歡樂、莊嚴慈悲的境界。主佛肌膚全部用真金打造,整個作品共用了15公斤黃金,500公斤白銀,鑲嵌有貓眼、翡翠、瑪瑙、珊瑚等2萬余件珠寶。整個琉璃作品用了近三個月的時間把將近100平方米的巨幅琉璃壁畫,分割成160塊琉璃一一燒制而成的。
琉璃是中國古代對玻璃的稱呼,有人說它是在冶煉青銅器或煉丹時偶然間被提煉出來的,中國古代對有光澤透明得像寶石一樣的材質(zhì)稱“琉璃”。琉璃都是用現(xiàn)在的“水晶玻璃”為原料燒制而成,燒制時添加不同的金屬氧化物,所以呈現(xiàn)的色彩也不同。長度超過15厘米以上的琉璃工藝品,在燒制過程中很容易出現(xiàn)斷裂,難度就會急劇增加。華藏世界的每塊琉璃的長度和寬度在一米和半米左右,由此可見我們琉璃大師工藝的精湛。我們現(xiàn)在在光影的投射下可以看到,雕刻與切割面所產(chǎn)生的折射變化,琉璃的色彩自然流動,不愧是靈山梵宮的鎮(zhèn)館之寶!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弧型長廊,向我們展示的是敦煌壁畫,請大家抬頭仰視,這六幅穹頂壁畫稱為《天象圖》。采用唐代的風(fēng)格,主色調(diào)為金黃褐色,繼承發(fā)揚了敦煌壁畫的特色,同時把它圖形及顏色簡約化,各圖案既獨立又有聯(lián)系,彰顯了東方佛教的藝術(shù)魅力。這是由敦煌美術(shù)館館長侯黎明主創(chuàng),他和代表敦煌壁畫創(chuàng)作最高水平的幾十名畫家,每天不間斷地舉著畫筆仰頭工作八小時以上,克服了各種艱辛,耗時四個多月,用心血和汗水,描繪了如此炫彩奪目的壁畫,讓我們才能鑒賞到這美麗崇高的傳世藝術(shù)!短煜髨D》結(jié)合了穹頂獨特的建筑形態(tài),依據(jù)唐代不空法師所譯的經(jīng)書,以熾盛光佛,九曜星,十二宮等主要元素構(gòu)成。我們可以看到中間圓心中的就是熾盛光佛,可以祈福消災(zāi),外圈九瓣蓮花中的是九曜星,再外是十二個圓圈,中間畫的是十二宮,這三樣主要元素分三個層次,排布在整個穹頂之中。四方是二十八星宿散布,以佛教中特有的飛天、蓮花等圖形有機結(jié)合,每個穹頂四角各有一飛天,守護四方。這天象圖呈現(xiàn)四方天宇高朗明麗的情景,展現(xiàn)了曼陀羅意味的天象幻境。
在穹頂兩側(cè)我們欣賞到的是揚州漆器作品《飛天樂舞》圓掛壁、刻漆彩繪《多寶塔會》和《靈山海會》。
走到梵宮立體畫卷的盡端,梵宮圣壇豁然于眼前。靈山梵宮中盡顯神圣精華之處莫過于圣壇,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圣壇。作為“世界佛教論壇”的主會場,圣壇是一個集會議、演出于一體的多功能超大型劇場。劇場為圓形設(shè)計,建筑面積達35000平方米,可容納1500名觀眾,是目前全國首個超大型旋轉(zhuǎn)舞臺。劇場上方是高度達30米的巨大穹頂,千余盞金光燦燦的蓮花燈瞬間開啟,剎那間千萬盞明燈拱聚的圣壇,仿佛星光燦爛的天穹,仰望中,恍若置身浩翰的宇宙之中,綺麗而唯美。燈光變幻中,一場情境、意境、心境交融的音樂大典《覺悟之路》在如夢如幻的美妙景象中拉開帷幕。演繹了釋迦牟尼充滿傳奇、漫長而艱辛的人生覺悟歷程。天籟妙音間,一幕幕或神奇壯觀或虛幻奇美的場景在時空變換中交替,人隨其中,穿越過去、現(xiàn)實和未來的億萬年隧道,經(jīng)歷地獄、人間和天堂的世界轉(zhuǎn)換,心靈在長廊樓閣和花草樹木的恬淡中行走,在瞬息變幻的電光火石和狂風(fēng)暴雨中歷練,在時而飛升的萬千彩蝶和神圣的菩提樹下感悟生命當穹頂緩緩打開,一束金光穿云破霧,從“天際”
直瀉而下,這場震撼心靈的大型情境演出。由林兆華、何訓(xùn)田、易立明等組成的國內(nèi)頂尖創(chuàng)作團隊,歷時3年,采用目前世界最為先進的大型投影設(shè)備和數(shù)燈光控制系統(tǒng),以最完美的聲、光、電三種形式綜合演繹,與觀者心靈產(chǎn)生無限共鳴的靈魂感應(yīng)劇完美落幕——卻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千人宴會廳,在這里每天將舉行佛教用餐——過堂體驗。過堂,是佛教中的用餐儀軌。僧尼吃飯都要過堂,早晨、中午到"五觀堂"或"齋堂"用食。五觀之意為:一是思念食物來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無虧缺,三是防止產(chǎn)生貪食美味的念頭,四是對飯食只作為療饑的藥,五是為修道業(yè)而受此食。在寺院過堂時,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眾在兩邊就座。飲食之前,先要敲掛在寺廟走廊上的大木魚(梆)和葫蘆型鐵板(云板)。梆是吃飯?zhí)柫,又叫長魚。魚晝夜均不合眼,隱喻佛徒修行也應(yīng)精勤不息,廢寢忘食吃飯中間,如果需要添飯菜,應(yīng)將空碗送到桌邊,由服務(wù)員添,不可出聲叫喚,碗筷應(yīng)擺在桌邊放齊。請大家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時時牢記別人為你所做的事,配合工作人員規(guī)范有序地體驗過堂,感悟人生、開啟智慧。
千人宴會廳沒有使用一根立柱,可供千人同時用餐,正面展現(xiàn)了世界絕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浙江溫州的甌塑作品,作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它將堆漆藝術(shù)與現(xiàn)代立體壁畫相結(jié)合,用油漆、白陶土及各種礦物質(zhì)顏料為畫料,形成了繪畫和浮雕兩位一體,遠看一幅畫,近看似雕塑,被譽為“東方的立體油畫”。大型的《五彩荷花》、《荷花映日》由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周錦云先生創(chuàng)作,成為梵宮的傳世藝術(shù)珍品。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的《西湖天下景》是周錦云先生的代表作品。
靈山梵宮除了佛教文化藝術(shù)觀賞區(qū)外,還按照舉辦國際會議的標準及要求設(shè)計配套建設(shè)有各種規(guī)格的大小會議室,備有多聲道同聲翻譯系統(tǒng)、新聞中心及電視轉(zhuǎn)播系統(tǒng)、貴賓專用通道及休息室、嚴密的保安系統(tǒng)、快速的應(yīng)急系統(tǒng)、有效的消防系統(tǒng)、合理的疏散系統(tǒng)等,功能齊全,設(shè)施先進,能同時舉辦各種規(guī)模會議和相應(yīng)主題的各種展覽活動。會議場所分為漢傳廳、南傳廳、藏傳廳,這是富有文化藝術(shù)特色的佛教專用會議場所。
靈山梵宮,這幅展示千年佛教文化的立體畫卷已延伸至心底,宮殿般的建筑奇觀,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享受、觸及心靈的文化體驗,一切仿佛剛剛開始,一切又仿佛永無止境
各位游客,聚天地之靈氣、沐大佛之恩澤。此次靈山之行有緣感悟了佛、法、僧三寶,可謂功德圓滿。暢游現(xiàn)代的佛教文化藝術(shù)和獨特的旅游心靈體驗,共勉“眾善奉行、諸惡莫作”的修行,靈山更希望用每個人的力量倡導(dǎo)和諧的世界。心凈則國土凈、心安則眾生安、心平則天下平。
滿口的好話、滿手的好事、滿臉的微笑、滿心的歡喜。靈山恭祝大家平安;劭怠⒘鶗r吉祥、萬事如意!
無錫旅游導(dǎo)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在無錫有一座近500年歷史的名園,它不僅體現(xiàn)了我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豐富,這就是我們即將前去游覽的寄暢園。
寄暢園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的代表。它位于惠山東麓,占地I4.85畝。該園雖小,卻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人圍內(nèi),以有限的空間,造無盡的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杰出典范。1988年寄暢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寄暢園歷史沿革和得名由來】
關(guān)于寄暢園的創(chuàng)建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此園第一代園主秦金,號鳳山,是宋代著名文學(xué)家秦觀的后裔。在明嘉靖年間,他曾先后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xiāng),頤養(yǎng)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的雛形,因秦金號“鳳山”,故初名“鳳谷行窩”。
到了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園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場而被解職,從而驅(qū)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間,先后花了七年時間,在“民谷行窩”的基礎(chǔ)上建成20景。新園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詩句“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清冷澗下瀨,歷落松竹林”,而命名為“寄暢園”。
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專門請了造園名家張南垣設(shè)計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張武負責(zé)施工,在園內(nèi)精心疊石,引入惠山泉。經(jīng)一代名家張南垣的創(chuàng)意,寄暢園的風(fēng)光更美了,名聲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兩朝帝王對寄暢園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間,他們祖孫兩人分別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暢園游覽?滴踹特意為寄暢園題寫了“山色溪光”、“松風(fēng)水月”刻石。乾隆更是不惜耗費巨資,以寄暢因為藍本,在北京萬壽山建了一座“惠山園”,就是如今在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歷史就介紹到這里,下面隨我到園中去參觀。
【鳳谷行窩大廳—秉禮堂—含貞齋—九獅臺—鄰梵閣】
各位:在門廳右側(cè)墻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暢園記》。過門廳,天井里兩塊刻石,右邊是康熙題寫的“山色溪光”,概括國內(nèi)景色;左邊是乾隆題寫的“玉戛金從”,贊美園內(nèi)八音洞的美妙泉聲。往前是“民谷行窩”大廳,三門敞廳正中懸掛朱妃瞻所題寫的匾額。鳳谷行窩是寄暢園最早的名。寄暢園第一代主人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指出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fēng)水寶地,F(xiàn)在的大廳是清雍正年間改建的,廳前柱子上掛著無錫金石家高石農(nóng)篆書翁同龢的楹聯(lián):“雜樹垂蔭,云淡煙輕;鳳澤潔暢,氣爽節(jié)和!弊呃葨|門叫“侵云”門,“侵云”為錫峰塔的別名,出此間可望錫峰塔影。酉門為“礙月”門,可眺望九龍山峰,因峰高阻礙月色,故名“礙月”。
從“礙月”門出來,是一座蘇式小庭院,中間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圍砌。周圍紅柱回廊連接整個庭院,廊的兩端各有一個月洞門,分別叫“凝翠”和“含秀”。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暢園法帖》石刻。院子南面的“秉禮堂”,古樸典雅,裝飾扇木格子落地長窗,共有18扇。這里是執(zhí)掌禮儀的場所,據(jù)說此堂題名是為紀念關(guān)公。關(guān)羽被曹操軟禁后,為試探關(guān)羽,只給他一間房,關(guān)羽把房讓給嫂嫂,自己站在門外,借月光讀書到天明。曹操為此佩服至極。園主人更是敬佩關(guān)公,題名“秉禮”,即秉燭達旦,遵守禮節(jié)之意。
從北面出小院,坐西朝東的三門古屋,是“含貞齋”,這里原是明代園主秦耀讀書處,這位官場失意的園主喜歡吟詠“盤桓撫古松,千載懷淵明;歲寒挺高節(jié),吾自含我貞”的詩句,因此齋名也就叫作“含貞齋”。屋前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種植著大片桂花樹。穿過樹林,看到的是“九獅臺”。
九獅臺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疊成的巨大的雄獅。據(jù)說這是根據(jù)元代無錫大畫家倪云林的《九獅圖》畫稿堆砌而成的。登上獅首,是全國最高點,整個園林一覽無余。
從九獅臺南行,不遠就到了“鄰梵閣”。梵界即為佛界,閣建在假山上,因緊靠惠山寺,故名“鄰梵閣”。原來的建筑已毀,現(xiàn)在的閣是在80年代初根據(jù)明代王稚登《寄暢園記》的記載重建的,游人登臨眺望,錫山風(fēng)光盡收眼底。
【美人石—錦匯漪—郁盤亭—郁盤長廊】
各位游客:我們繼續(xù)向東走,在快到盡頭的高墻前,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墻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為鏡,梳理發(fā)妝。所以人們都叫她“美人石”。石前這個長方形的池塘,叫“鏡池”。游客欣賞“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動人的神態(tài)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現(xiàn)在您的面前。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筆。乾隆來此游覽時,認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氣魄,將它改名為“介如峰”。園主人為此特意把乾隆的題和題詩刻成石碑,立在鏡池前面。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墻角,有一塊不顯眼的石頭,好像一只癲蛤蟆,對著美人石張口垂涎,真像癲蛤模想吃天鵝肉。
從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這片碧波蕩漾的水面是“錦匯漪”,因為它匯集全國錦繡景色而得名。而整個寄暢園的風(fēng)景正是圍繞著這一流池水為中心而展開的。“錦匯漪”南北長,東西狹,面積僅有2.5畝,卻顯得開闊明朗。東面是臨水亭廊,西面地勢高處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橋,使水面成為不規(guī)則的巨大鏡面,把周圍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樹影、花影和人影匯集在池中。
從“錦匯滿”東岸沿長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盤”,取自王維《輔川園記》中“郁郁盤盤,云水飛動”之句。亭中青石圓臺和石鼓凳是明代遺留下來的秦氏舊物。郁金亭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藝高超。乾隆游惠山時,便和他在青石圓臺上對弈。結(jié)果,乾隆連連得勝、他想:我的棋藝遠不如老僧,為何反而連連得勝?無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勝罷了。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雖然獲勝,仍郁郁不歡,后人就把此回臺取名“郁盤”,亭就叫一郁盤亭”了。
由郁盤亭向北的長廊叫“郁盤長廊”,為秦耀改造園林時所建。舊廊前后古木成蔭,郁郁蔥蔥,墻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隱若現(xiàn)。游客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廊柱特別高,這條長廊也特別高敞。因此在廊內(nèi)舉目四望,“錦匯漪”對面的高大樹木,以及雄偉的惠山也能一覽無遺。
【知魚檻—鶴步灘—七星橋—涵碧亭】
順著長廊向北,只見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魚檻”。它三面環(huán)水,是當年秦耀改建寄暢園時建造的。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憑檻觀魚,怡然自得。亭中的匾額是張辛稼所書,中間懸掛著吳永康畫的觀魚圖。
“知魚檻”對面是“鶴步灘”。它是園中的主山,用當?shù)厣绞瘒B,并用土夯實。造園者把這里的假山當作惠山余脈來處理,使它們氣勢相連,假山腳下有彎曲谷道,洞水順流而下,水石相諧,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鶴棲息漫步,因此取名“鶴步灘”。
“錦匯漪”上的石橋,用7條石板直鋪而成,因名“七星橋”。七星橋東面臨水的是飛檐翹角的“涵碧亭”。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歷史。
【嘉樹堂—八音澗—明清古樟—《寄暢園法帖》石刻】
嘉樹堂是寄暢園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復(fù)明代硬山式建筑風(fēng)格。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麗的錫山,山頂?shù)凝埞馑蛨@中的知魚檻、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這是寄暢園小中見大建園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
嘉樹堂東面是“浣綠”廊門,而出西邊“聞韻”廊門,便到了“八音澗”。此澗是根據(jù)晉代左思“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八音洞用黃石堆砌而成,上面種古樹,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澗邊假山群中的這些古樹,都是有二三百年樹齡的古樟,它們枝繁葉茂,最大的胸圍有4米。
在游覽寄暢園中,我們還可欣賞到《寄暢園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盤亭長廊、秉禮堂、含貞齋的墻上,以及鄰梵閣、嘉樹堂中。這些法帖是清嘉慶年間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賜《三希堂法帖》的基礎(chǔ)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觀、文徵明、董其昌、劉塘等的墨跡,精雕細刻而成,F(xiàn)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據(jù)舊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現(xiàn)古時風(fēng)采。在含貞齋南側(cè)圍墻上,還保存著零星殘存的原有石刻。如果客人中有書法愛好者,可以慢慢瀏覽欣賞。
各位游客:寄暢園的游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通過剛才的游覽,使我們感到此園面積雖小,卻能巧用借景,小中見大,達到咫尺園林,多方勝境的效果。
無錫旅游導(dǎo)游詞 篇3
無錫影視基地依山傍湖而建,盡享太湖之靈氣、秀氣。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面積2250平方公里,水面浩翰如海,雄奇壯闊。太湖風(fēng)光最美的一角在無錫,為了能讓游客們欣賞太湖、親近太湖,影視基地推出的"乘古船游太湖"項目,可讓客人們乘船泛舟湖心,飽覽太湖的美景神韻,體味江南的水鄉(xiāng)雅致。古船上的江南地方戲曲演出深得客人喜愛。
作為中國著名的影視拍攝基地,這里已經(jīng)接待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唐明皇》、《楊貴妃》、《大明宮詞》、《笑傲江湖》、《大宅門》、《射雕英雄傳》、《大唐歌妃》、《天下糧倉》、《神醫(yī)》、《刁蠻公主》、《新醉打金枝》等250多部海內(nèi)外影視劇的拍攝。景區(qū)里長年都有劇組駐扎,港臺、韓國、日本等地的影視明星往來頻繁。游客們除了可以在片場看到明星拍戲外,基地還定期組織明星與影迷的"見面會",讓游客"零距離"接觸明星。觀看明星拍攝,邀請明星合影,已經(jīng)成為游覽影視基地的特色內(nèi)容之一。
另外,影視基地內(nèi)的"九宮八卦陣"、"諸葛連駑"、"水軍訓(xùn)練營"等參與項目,也體現(xiàn)了濃郁的歷史文化。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將以科學(xué)的管理、優(yōu)質(zhì)的服務(wù)、創(chuàng)新的產(chǎn)品和完備的影視拍攝設(shè)施,熱忱歡迎國內(nèi)外的旅游者和影視攝制組的到來!
無錫影視基地三國城、水滸城、唐城景區(qū)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區(qū),共占地1000余畝,水域3000畝,自然風(fēng)光嫵媚旖旎,山清水秀。景區(qū)內(nèi)有吳王宮、甘露寺、漢鼎、曹營水旱寨、皇宮、大相國寺、紫石街、清明上河街、水泊梁山、御花園、沉香亭、華清池、唐宮等體現(xiàn)漢、唐、宋建筑風(fēng)貌的大量建筑群,還有"老北京四合院"、"舊上海一條街"等明清風(fēng)格的建筑景觀。景區(qū)內(nèi)二十多個精彩的表演節(jié)目,如《三英戰(zhàn)呂布》、《義取高唐州》、《鐵血丹心》、《華夏古韻》等馬戰(zhàn)、歌舞、影視特技類演出常年經(jīng)久不衰。三國城成人票為90元/人,水滸城成人票為85元/人,(三國城+水滸城)聯(lián)票為150元/人
無錫旅游導(dǎo)游詞 篇4
Wuxi Taihu Scenic Spot appartient à l'?tat Scenic Spot.Près du lac, il y ades paysages célèbres de Wuxi, des jardins de Suzhou, etc., formant la célèbrerégion pittoresque du lac Taihu au pays et à l'étranger.Le lac Taihu, letroisième plus grand lac d'eau douce de Chine, couvre une superficie de 2250kilomètres carrés et traverse les provinces du Jiangsu et du Zhejiang. Il estbrumeux et majestueux.Wuxi est près de la moitié nord du lac Taihu et occupe leplus beau coin du lac.Nanping Horse spot, Northern Longshan, Zhongdu Mountain asa stream Pillar; Daqing Mountain, Xiaoqing Mountain Three dings, huguangMountain show.Les zones pittoresques du lac Taihu sont toutes situées dans lecomté de huatouzhu et le parc Li.
Le lac Taihu est situé à la jonction des provinces du Jiangsu et duZhejiang, dans le sud du delta du fleuve Yangtze, où les montagnes et les eauxsont belles et riches en saveurs de la ville aquatique du Jiangnan.
L'immensité du lac Taihu disperse ces 48 ?les. Ces ?les, ainsi que lessommets et les péninsules le long de la route, sont appelées 72 sommets. Elless'étendent du Mont Tianmu dans la province du Zhejiang, ou s'arrêtent le long dulac, ou entrent dans le lac l'une après l'autre, formant une forme d'anneau depaysage, formant une image naturelle des montagnes et des lacs à l'extérieur desmontagnes.
Situé au sud du lac, le mont Dongting Ouest, d'une superficie de 62,5 km,est la plus grande et la plus belle ?le du lac Taihu, et le mont Dongting estséparé de l'eau.Le lac Taihu compte 72 pics et les montagnes occidentales 41.Lepic principal qui s'élève au Centre est le pic éthéré, également connu sous lenom de pic yaoqiang. L'altitude est de 336 mètres. En plus des temples et desb?timents de vacances d'été, les montagnes sont principalement gagnées par labeauté naturelle. La lune d'automne, la neige de prune et d'autres paysages sontles plus caractéristiques. En outre, les rochers étranges sur la montagne Ouestsont très déchiquetés, il ya beaucoup de grottes, et les pierres exquises du lacTaihu, qui ornent l'?le assez montagne Dongting est à l'est du lacTaihu, dont le Sommet principal est l'un des 72 sommets. Les principauxmonuments de la montagne sont les statues de boue de la dynastie Song du templeZijin, le Palais xuanyuan de la dynastie Yuan, la porte en brique sculptée de ladynastie Ming et le b?timent de sculpture de fleurs de l'époque moderne.
L'essence des lieux d'intérêt du lac Taihu est concentrée sur la rive norddu lac Taihu.Les plus célèbres sont gantouzhu et Li Lake.
無錫旅游導(dǎo)游詞 篇5
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qū)位于無錫市崇安區(qū)中山路與人民路交匯處,東起解放北路,西至中山路,南臨人民路,北靠學(xué)前街。即將建成的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qū),分為珠寶古玩區(qū)、皇亭小吃區(qū)、特色商業(yè)區(qū)、民俗展示區(qū)、體育文化活動區(qū)、品牌服飾區(qū)、休閑娛樂區(qū);完善的區(qū)域設(shè)置,一方面使商區(qū)功能分明、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城市窗口形象。 項目周邊林立的商場,包括新世界百貨、八佰伴、三陽百盛等,新興的商業(yè)街區(qū)保利廣場、東方巴黎、匯金廣場等與之遙相呼應(yīng)。成熟的大商業(yè)圈營造出濃厚的商業(yè)氛圍,帶來綿綿人氣。作為商圈商鋪,崇安寺歷史上就是無錫人的游樂消費所在。位于市中心大型商業(yè)區(qū)內(nèi)的崇安寺,人流密集,消費旺盛,商業(yè)氣氛與經(jīng)營前景極佳。商鋪經(jīng)營業(yè)績較好,租金收益相對穩(wěn)定。在區(qū)委、區(qū)政府的領(lǐng)導(dǎo)下,我們將本著繁榮市場、確保投資者獲利的原則,面向社會公開發(fā)售、租賃崇安寺物業(yè),根據(jù)已確定的業(yè)態(tài)規(guī)劃,與廣大投資者共同經(jīng)營崇安寺生活步行街區(qū)。為更好的服務(wù)廣大投資者,我們組織了專門營銷團隊和招商團隊,為客戶提供有效的技術(shù)支持,解決您的后顧之憂。專業(yè)的物管團隊則24小時為投資者提供專業(yè)服務(wù),為您創(chuàng)業(yè)提供保障。 崇安寺作為無錫的“商核”、市中心黃金地段的商圈商鋪、大型商業(yè)區(qū)域,作為重要經(jīng)濟實體和特色商業(yè)、餐飲集中之地,給城區(qū)商業(yè)購物活動添加了地方特色,適應(yīng)了消費多元化的需求,進而帶動整個中心商務(wù)區(qū)的振興。
崇安寺掛牌4A級景區(qū),無錫主城區(qū)終于也有了高等級景區(qū)。據(jù)了解,崇安寺景區(qū)向中外游客重點推介的是其在無錫城區(qū)的“商核”“文核”“綠核”形象。王興記、功德林、皇亭美食三家“老字號”餐館都納入了景點。
目前,崇安寺景區(qū)推出25個景點,分別為牌樓、皇亭、崇安閣、王興記、功德林、皇亭美食、阿炳塑像、鐘樓、二泉廣場舞臺、玉皇殿、阿炳故居、多壽樓、白水蕩、池上草堂、同庚廳、蘭簃、紫園、繡衣峰、歸云塢、萬象更新、秦起銅像、龍崗、白塔、后樂園、九老閣。作為“商核”,景區(qū)內(nèi)擁有傳統(tǒng)字號、地方小吃、西式餐飲、茶肆酒吧、黃金珠寶等。作為“文核”,景區(qū)內(nèi)有中國最早的縣級圖書館,阿炳名曲《二泉映月》從這里走向世界。作為“綠核”,景區(qū)囊括了中國最早的開放式免費公眾文化公園,素有“華夏第一公園”美譽的公花園。
景區(qū)內(nèi)不少商家對依靠旅游來拉動消費的前景表示樂觀。一些老字號的經(jīng)營者還表示,要用無錫美食給外地游客留下好印象。據(jù)了解,崇安寺景區(qū)已同本地10家旅行社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一些旅行社的負責(zé)人認為,崇安寺是整個無錫地區(qū)旅游要素相對集聚的景區(qū),便于展示無錫城市內(nèi)涵,非常值得向外地游客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