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北固山導游詞(精選20篇)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
北固山位于江蘇鎮(zhèn)江,由于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高55.2[1]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甘露寺,雄居山巔,建于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
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后峰,是風景最佳處。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xiàn)已辟為鎮(zhèn)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xiàn)改為國畫館;后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長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名勝古跡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登上山頂,東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過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qū)憥仔卸?rdquo;,以此贊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
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臺,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系唐衛(wèi)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820xx年)所建,故又名衛(wèi)公塔。原為石塔,后毀。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后經(jīng)海嘯、雷擊、戰(zhàn)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現(xiàn)經(jīng)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系明代所鑄,F(xiàn)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致,生動逼真。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cè)山坡的墻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凈域”題額。東晉時改鎮(zhèn)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穿過拱門,即抵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相傳這里是劉備招親之處,京劇《龍鳳呈祥》即以此為背景。其實古甘露寺建于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于山上。寺內(nèi)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據(jù)說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御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傳為孫、劉并肩賽馬的“溜馬澗”。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
多景樓之東的凌云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遙祭,而后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由于劉備招親的種種傳說,今天的北固山已成為到鎮(zhèn)江旅游的朋友們不可不到的一個熱門景點。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在游覽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們將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鎮(zhèn)江市東北江濱,居金山和焦山之間。高約53米,長2公里,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江山”而著稱于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廟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頂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說。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為風景之所。山上古跡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新中國成立后,中峰、后峰辟為后甘露寺公園,1986年更名為北固山公園。北固山風光壯麗,景色宜人,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蘇武、米布、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鳳凰池—試劍石】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北固山公園的大門。進入大門,我們在左側(cè)看到的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他”,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jīng)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鳳凰亭”。
在鳳凰池右邊,有一塊平直一分為二的巨石,這就是“試劍石”,又名“恨石”。石為兩塊,高的一塊約1.5米,矮的一塊減半,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石上“試劍石”3字清晰可辨。
說起試劍石,還有這么一段故事:相傳孫劉聯(lián)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孫權和劉備同游鳳凰池,劉備見池邊有一塊巨石,即撥下隨從身上的佩劍,仰天暗自默禱:“我若能順利返回荊州,成霸主之業(yè),劍下石裂;著死于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只見火花飛濺,巨石應聲而裂。孫權見此即問劉備:“你為何恨這塊石頭?”劉備假意地回答說:“我年近五十,不能為國清除賊黨,心中異常憤慨,F(xiàn)蒙國太招我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門卦,如能破曹興漢,就劈開這塊石頭,現(xiàn)果真如愿!边@時孫權暗想,“劉備莫非用此話來蒙騙我的?”也將寶劍拔出對劉備說:“我也來問問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將石頭劈開!卑抵衅矶\:“如能再取荊州,興旺東吳,石頭也裂為兩半!彪S即揮劍劈開另一塊石頭。兩人暗暗自喜,于是就這樣留下了兩塊試劍石。
其實,試劍石的形成來源于地質(zhì)的演變: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因火山爆發(fā)巖漿噴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巖,由于其質(zhì)地堅硬,且多裂縫,再經(jīng)風化剝蝕成為現(xiàn)今的形狀,這些石頭并非什么鋼刀利劍能劈開。
【鐵塔—阿倍仲麻呂詩碑】
各位游客:大家隨我上山,在風景秀麗的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我們看到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始建于唐朝定歷元年(825年),是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為“資穆皇(唐穆宗)之冥!彼ā:髮覛医,現(xiàn)塔為四層,一二層是宋代制品,三四層系明代所鑄,F(xiàn)存的塔基(即蓮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圖案,如云水紋、蓮瓣雙雀、游龍戲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動逼真。鐵塔為北固山增添了莊嚴瑰麗的色彩,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冶鐵技藝的高超。
各位從鐵塔拾級向西走,前方有塊《望月望鄉(xiāng)》詩碑,碑上詩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聰明好學,于717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縣守的率領下從大阪出發(fā)來華。晁衡在中國長安進唐太學讀書,后考中進士,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等交誼甚深。唐太宗對他的才華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為唐王朝秘書監(jiān)衛(wèi)財卿、鎮(zhèn)南都護等職。753年晁衡受命為唐使,與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東渡,途中船泊揚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xiāng),欣然命筆,寫下了著名五言詩《望月望鄉(xiāng)》,詩中寫道:“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晁行漢學造詣很深。他的《望月望鄉(xiāng)》詩已收入《全唐詩》,在日本家喻戶曉,廣為傳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詩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執(zhí)筆,中文碑文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代主席沈鵬所書,著名書法家趙樸初為詩碑題寫了碑額。
【“南徐凈域”題額—“天下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鄉(xiāng)》碑西行不遠,大家在一座圓拱門上看到了“南徐凈域”題額;蛟S有的游客會問:此地為何稱作“南徐凈域”?相傳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南,建都于建業(yè)(今南京)。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為此設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鎮(zhèn)江)。至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為鎮(zhèn)江的別名。
大家轉(zhuǎn)過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塊長方形條石上刻著雄渾有力的“天下江山”六個大字,氣魄非凡。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江山!”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北團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一天下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無從尋找。到了南宋,潤州(鎮(zhèn)江)刺史、著名書法家吳據(jù)將這六個字重新書寫出來。清康熙年間,由鎮(zhèn)江府通判程康莊臨摹勒石。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江山”之稱。
穿過“南徐凈域”的門洞,我們就到達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F(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至今京劇中《甘露寺》(又名《龍鳳呈祥》)這一傳統(tǒng)劇目,已深入民間。因此,凡是來鎮(zhèn)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訪甘露寺,看看劉備結(jié)婚的大殿,聯(lián)想孫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尋味。
古甘露寺規(guī)模宏大,宋代有僧侶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時期,寺宇、殿堂、僧屋計有200多問?滴酢⑶《墼诖私ㄓ行袑m。甘露寺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其建筑特點與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鎮(zhèn)山”的手法,故有飛閣凌空之勢,形成了“奪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們穿過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亭、天下亭等名稱。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為該亭位于北固山的點,上接藍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巔,故又名“臨江亭”。相傳三國時孫劉聯(lián)姻后,夫人孫氏隨劉備去荊州,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孫劉聯(lián)盟破裂,彝陵大戰(zhàn),劉備兵敗,夫人孫氏聽到訛傳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絕,便登上此亭,設奠望西遙祭后投江自盡,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亭”相傳是康有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勝境后題寫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石柱上刻有檻聯(lián)兩副:“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云”;“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亭外有圍墻、廊路,內(nèi)設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懸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盡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北固亭,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即興抒懷,借古諷今,譴責南宋統(tǒng)治者的昏庸茍安,不圖收復中原失地,寫下了對國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回北固亭懷古》等流傳千古的佳作。
【多景樓—狠石—溜馬澗】
沿著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們看到一座畫梁飛檐樓閣,名叫“多景樓”。古名“北固樓”,又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把它叫作“相婿樓”和“梳妝樓”,與劉備東吳招親這個傳說有關。據(jù)說劉備借得東吳的荊州后,沒有歸還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計,企圖乘劉備過江之機,把劉備扣留起來作為人質(zhì),以奪取荊州?墒沁@一陰謀,卻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所識破,就將計就計,派大將趙子龍陪劉備過江到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招親,并授以錦囊妙計,策動喬國老來促使權母吳國大到甘露寺多景樓相婿。吳國太一見劉備“方面大耳,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為喜悅,當即答應將女兒孫尚香嫁給劉備。
當日郡主孫尚香在樓上布置洞房,梳妝打扮,樓下列刀排槍保衛(wèi)劉備。劉備一見膽戰(zhàn)心驚,孫尚香見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槍,劉備才敢上樓進入洞房。以后,人們就把多景樓叫做“相婚樓”,或叫“梳妝樓”。這樣,孫劉聯(lián)姻便弄假成真,這便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實,劉備招親在多景樓與孫尚香相會是后人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故事添加上去的。多景樓創(chuàng)建于唐代,樓名取自李德!杜R江亭》“多景懸窗精”的詩句。多景樓為兩層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東面滔滔江流,一瀉千里,青翠的焦山在萬頃碧波之中縹緲;西邊千峰萬嶺,山巒重疊,與碧空融為一體;近處的金山,由于背景鮮明,益發(fā)顯得清麗;江對岸揚州的文峰塔隱約可見。當年陳毅元帥登臨多景樓時曾感慨地說:“不要看畫了,這里就是萬里長江畫卷!”
沿著多景樓下山向西,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形似伏羊,大小與真羊相仿,無角的石頭,左側(cè)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背上和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了赤壁之戰(zhàn)的妙計。而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狠石,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從鎮(zhèn)江市碌碌巷(今綠竹巷)南荒場路口移來,經(jīng)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無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著紅色“溜馬澗”三個大字。溜馬澗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測的峭壁上,兩面云崖夾峙,中通一線小徑,地形非常險峻,又名“走馬澗”、“跑馬坡”、“跑馬坡”。相傳這里是孫權與劉備在此賽馬比能爭勝的地方。據(jù)說,一天劉備與孫權在甘露寺中飲酒,只見江風浩蕩,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駕駛自如,如登平地,劉備不禁贊嘆道:“南人善駕舟,北人善騎馬,信之有也。”孫權聽了此話自思道:“劉備莫非是嘲笑我不會騎馬?”就命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騁下山,又加鞭回到嶺上來,對劉備說:“難道南人真不會騎馬?”劉備聽了便敞衣上馬,飛奔下山,又回上山來。兩個人將馬停在山坡上,揚鞭大笑。后人就將此稱為“溜馬澗”、“走馬澗”、“駐馬坡”。在其懸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馬”二字。
各位游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觀我們都已欣賞到了,回顧我們剛才走過的景點,這里的寺廟、樓閣、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歷史的瞬間。往事成過去,青山依舊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覽能讓您得到歷史的啟迪,美好的觀感!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3
北固山,鎮(zhèn)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lián)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風景名勝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有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固山北峰之巔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
寺額為張飛的親筆,F(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穿過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稱最佳旅游時間鎮(zhèn)江地處江蘇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境內(nèi)多河流和丘陵山區(qū),地理條件復雜;同時,鎮(zhèn)江為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氣溫較高,潮濕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歷史文化公元1220xx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的千古絕唱。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贊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孫劉聯(lián)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lián)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4
北固山位于江蘇鎮(zhèn)江,由于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高55.2 [1] 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甘露寺,雄居山巔,建于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
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后峰,是風景最佳處。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xiàn)已辟為鎮(zhèn)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xiàn)改為國畫館;后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長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名勝古跡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
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臺,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系唐衛(wèi)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820xx年)所建,故又名衛(wèi)公塔。原為石塔,后毀。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改建 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后經(jīng)海嘯、雷擊、戰(zhàn)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現(xiàn)經(jīng)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系明代所鑄,F(xiàn)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致,生動逼真。
多景樓之東的凌云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遙祭,而后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5
北固山位于江蘇鎮(zhèn)江,由于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高55.2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甘露寺,雄居山巔,建于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后峰,是風景最佳處。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xiàn)已辟為鎮(zhèn)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xiàn)改為國畫館;后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長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名勝古跡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登上山頂,東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边^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qū)憥仔卸唷,以此贊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p>
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臺,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系唐衛(wèi)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衛(wèi)公塔。原為石塔,后毀。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后經(jīng)海嘯、雷擊、戰(zhàn)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F(xiàn)經(jīng)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系明代所鑄。現(xiàn)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致,生動逼真。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cè)山坡的墻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凈域”題額。東晉時改鎮(zhèn)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穿過拱門,即抵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相傳這里是劉備招親之處,京劇《龍鳳呈祥》即以此為背景。其實古甘露寺建于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于山上。寺內(nèi)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據(jù)說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御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傳為孫、劉并肩賽馬的“溜馬澗”。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
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
多景樓之東的凌云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遙祭,而后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由于劉備招親的種種傳說,今天的北固山已成為到鎮(zhèn)江旅游的朋友們不可不到的一個熱門景點。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6
各位游客:在游覽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們將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鎮(zhèn)江市東北江濱,居金山和焦山之間。高約53米,長2公里,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江山”而著稱于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廟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頂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說。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為風景之所。山上古跡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新中國成立后,中峰、后峰辟為后甘露寺公園,1986年更名為北固山公園。北固山風光壯麗,景色宜人,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蘇武、米布、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鳳凰池—試劍石】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北固山公園的大門。進入大門,我們在左側(cè)看到的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他”,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jīng)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鳳凰亭”。
在鳳凰池右邊,有一塊平直一分為二的巨石,這就是“試劍石”,又名“恨石”。石為兩塊,高的一塊約1.5米,矮的一塊減半,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石上“試劍石”3字清晰可辨。
說起試劍石,還有這么一段故事:相傳孫劉聯(lián)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孫權和劉備同游鳳凰池,劉備見池邊有一塊巨石,即撥下隨從身上的佩劍,仰天暗自默禱:“我若能順利返回荊州,成霸主之業(yè),劍下石裂;著死于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只見火花飛濺,巨石應聲而裂。孫權見此即問劉備:“你為何恨這塊石頭?”劉備假意地回答說:“我年近五十,不能為國清除賊黨,心中異常憤慨。現(xiàn)蒙國太招我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門卦,如能破曹興漢,就劈開這塊石頭,現(xiàn)果真如愿。”這時孫權暗想,“劉備莫非用此話來蒙騙我的?”也將寶劍拔出對劉備說:“我也來問問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將石頭劈開。”暗中祈禱:“如能再取荊州,興旺東吳,石頭也裂為兩半。”隨即揮劍劈開另一塊石頭。兩人暗暗自喜,于是就這樣留下了兩塊試劍石。
其實,試劍石的形成來源于地質(zhì)的演變: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因火山爆發(fā)巖漿噴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巖,由于其質(zhì)地堅硬,且多裂縫,再經(jīng)風化剝蝕成為現(xiàn)今的形狀,這些石頭并非什么鋼刀利劍能劈開。
【鐵塔—阿倍仲麻呂詩碑】
各位游客:大家隨我上山,在風景秀麗的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我們看到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始建于唐朝定歷元年(820xx年),是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為“資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屢毀屢建,現(xiàn)塔為四層,一二層是宋代制品,三四層系明代所鑄。現(xiàn)存的塔基(即蓮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圖案,如云水紋、蓮瓣雙雀、游龍戲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動逼真。鐵塔為北固山增添了莊嚴瑰麗的色彩,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冶鐵技藝的高超。
各位從鐵塔拾級向西走,前方有塊《望月望鄉(xiāng)》詩碑,碑上詩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聰明好學,于720xx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縣守的率領下從大阪出發(fā)來華。晁衡在中國長安進唐太學讀書,后考中進士,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等交誼甚深。唐太宗對他的才華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為唐王朝秘書監(jiān)衛(wèi)財卿、鎮(zhèn)南都護等職。753年晁衡受命為唐使,與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東渡,途中船泊揚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xiāng),欣然命筆,寫下了著名五言詩《望月望鄉(xiāng)》,詩中寫道:“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晁行漢學造詣很深。他的《望月望鄉(xiāng)》詩已收入《全唐詩》,在日本家喻戶曉,廣為傳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詩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執(zhí)筆,中文碑文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代主席沈鵬所書,著名書法家趙樸初為詩碑題寫了碑額。
【“南徐凈域”題額—“天下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鄉(xiāng)》碑西行不遠,大家在一座圓拱門上看到了“南徐凈域”題額。或許有的游客會問:此地為何稱作“南徐凈域”?相傳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南,建都于建業(yè)(今南京)。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為此設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鎮(zhèn)江)。至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為鎮(zhèn)江的別名。
大家轉(zhuǎn)過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塊長方形條石上刻著雄渾有力的“天下江山”六個大字,氣魄非凡。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江山!”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北團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一天下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無從尋找。到了南宋,潤州(鎮(zhèn)江)刺史、著名書法家吳據(jù)將這六個字重新書寫出來。清康熙年間,由鎮(zhèn)江府通判程康莊臨摹勒石。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江山”之稱。
穿過“南徐凈域”的門洞,我們就到達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F(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至今京劇中《甘露寺》(又名《龍鳳呈祥》)這一傳統(tǒng)劇目,已深入民間。因此,凡是來鎮(zhèn)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訪甘露寺,看看劉備結(jié)婚的大殿,聯(lián)想孫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尋味。
古甘露寺規(guī)模宏大,宋代有僧侶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時期,寺宇、殿堂、僧屋計有200多問?滴、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宮。甘露寺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其建筑特點與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鎮(zhèn)山”的手法,故有飛閣凌空之勢,形成了“奪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們穿過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亭、天下亭等名稱。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為該亭位于北固山的點,上接藍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巔,故又名“臨江亭”。相傳三國時孫劉聯(lián)姻后,夫人孫氏隨劉備去荊州,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孫劉聯(lián)盟破裂,彝陵大戰(zhàn),劉備兵敗,夫人孫氏聽到訛傳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絕,便登上此亭,設奠望西遙祭后投江自盡,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亭”相傳是康有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勝境后題寫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石柱上刻有檻聯(lián)兩副:“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云”;“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亭外有圍墻、廊路,內(nèi)設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懸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盡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北固亭,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即興抒懷,借古諷今,譴責南宋統(tǒng)治者的昏庸茍安,不圖收復中原失地,寫下了對國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回北固亭懷古》等流傳千古的佳作。
【多景樓—狠石—溜馬澗】
沿著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們看到一座畫梁飛檐樓閣,名叫“多景樓”。古名“北固樓”,又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把它叫作“相婿樓”和“梳妝樓”,與劉備東吳招親這個傳說有關。據(jù)說劉備借得東吳的荊州后,沒有歸還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計,企圖乘劉備過江之機,把劉備扣留起來作為人質(zhì),以奪取荊州?墒沁@一陰謀,卻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所識破,就將計就計,派大將趙子龍陪劉備過江到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招親,并授以錦囊妙計,策動喬國老來促使權母吳國大到甘露寺多景樓相婿。吳國太一見劉備“方面大耳,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為喜悅,當即答應將女兒孫尚香嫁給劉備。當日郡主孫尚香在樓上布置洞房,梳妝打扮,樓下列刀排槍保衛(wèi)劉備。劉備一見膽戰(zhàn)心驚,孫尚香見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槍,劉備才敢上樓進入洞房。以后,人們就把多景樓叫做“相婚樓”,或叫“梳妝樓”。這樣,孫劉聯(lián)姻便弄假成真,這便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實,劉備招親在多景樓與孫尚香相會是后人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故事添加上去的。多景樓創(chuàng)建于唐代,樓名取自李德裕《臨江亭》“多景懸窗精”的詩句。多景樓為兩層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東面滔滔江流,一瀉千里,青翠的焦山在萬頃碧波之中縹緲;西邊千峰萬嶺,山巒重疊,與碧空融為一體;近處的金山,由于背景鮮明,益發(fā)顯得清麗;江對岸揚州的文峰塔隱約可見。當年陳毅元帥登臨多景樓時曾感慨地說:“不要看畫了,這里就是萬里長江畫卷!”
沿著多景樓下山向西,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形似伏羊,大小與真羊相仿,無角的石頭,左側(cè)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背上和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了赤壁之戰(zhàn)的妙計。而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狠石,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從鎮(zhèn)江市碌碌巷(今綠竹巷)南荒場路口移來,經(jīng)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無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著紅色“溜馬澗”三個大字。溜馬澗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測的峭壁上,兩面云崖夾峙,中通一線小徑,地形非常險峻,又名“走馬澗”、“跑馬坡”、“跑馬坡”。相傳這里是孫權與劉備在此賽馬比能爭勝的地方。據(jù)說,一天劉備與孫權在甘露寺中飲酒,只見江風浩蕩,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駕駛自如,如登平地,劉備不禁贊嘆道:“南人善駕舟,北人善騎馬,信之有也。”孫權聽了此話自思道:“劉備莫非是嘲笑我不會騎馬?”就命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騁下山,又加鞭回到嶺上來,對劉備說:“難道南人真不會騎馬?”劉備聽了便敞衣上馬,飛奔下山,又回上山來。兩個人將馬停在山坡上,揚鞭大笑。后人就將此稱為“溜馬澗”、“走馬澗”、“駐馬坡”。在其懸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馬”二字。
各位游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觀我們都已欣賞到了,回顧我們剛才走過的景點,這里的寺廟、樓閣、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歷史的瞬間。往事成過去,青山依舊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覽能讓您得到歷史的啟迪,美好的觀感!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7
在這個冬盡春來的季節(jié),我又一次踏上楚吳往返的路上,現(xiàn)在正是黃昏,我的船只駛在江東之上。我愜意的站了起來望著我已走過數(shù)次的美景之地。一抹夕陽染紅了稀云,江上倒映著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的美景,徐徐微風掠過湖面,漾起層層微波。我告訴船家,把船只停泊與此,次日再走。船家照做。
我又坐了回去,握著酒杯,欣賞這環(huán)繞且看不夠的委婉夜色。我不知是何時睡著的,可能我早已沉醉于美景之中了吧……
清晨,我被船家搖櫓的聲音吵醒,睡眼朦朧地望了望被薄霧籠罩著東升的旭日,江面上一層淡霧使遠處的青山忽隱忽現(xiàn),“山好似那樣的遙遠呵!”我不禁感嘆!真的,現(xiàn)在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終點可能還在山那邊的那邊。山的倒影拉的好長好長,這葉小舟靜悄悄地在翠綠色的江面上行駛,好像生怕把什么驚醒一樣。朝陽映照著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紅色。這景色變得太快太快,來不及讓人回味,就又映出下一幕了水里的魚兒也好奇地把頭露了出來,想瞧個明白……
潮水正在慢慢上漲,使原平坦的江面顯得更加遼闊……哎,現(xiàn)在江水之上,只獨有我這一葉孤舟。我踱步來到了船頭,江水正在勻速地拍打著船身?粗@寬廣的江面,望著那映紅的天空,在心頭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感。微風吹來,船帆滿起。小舟奮力向前駛?cè)。耳旁鳥、蟲的鳴叫時高時低,時緩時急。平躺下來盡情享受大自然帶給我的一切……
就這樣又一次度過一夜……
江上夜晚很冷,而且又是舊冬新春的夜晚,我被凍醒了,回到船艙取來了棉被,仰臥在船頭,抬頭望,在冷凄的黑色夜空,掛著一輪不完整的彎月。這輪彎月使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我記得在去年這個時候,這輪不完整的彎月好像也是陪我走過另一條水路,它比去年更顯凄涼,?這種感覺很怪,總是感覺我和月亮是一家人,呵呵!!
就這樣我夾雜著各種各樣復雜的情緒度過寒冷的一夜,又一次,迎來了黎明的曙光但月亮仍還在天空掛了半邊。昨晚的一切都顯現(xiàn)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陽,心中不禁感到悲涼的黑暗過后便是溫暖的黎明,一種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將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兒,想起家中黃牛、黑狗,想起往年此時已全家團圓、互敬祝福,那美滿溫馨的畫面……哎……
現(xiàn)在自己孤身在外,不能與親人團聚,心中不免有些悲傷,但一想到自己正為國家而奔波、忙碌,悲傷之感也就漸漸淡下。我在船上執(zhí)筆寫了一封家書。到現(xiàn)在為止家書我已寫了好幾封了,只是不知現(xiàn)在怎樣寄回給家鄉(xiāng)。大雁正好北歸,我把書信中的點點情感寄托在大雁身上,希望大雁能把我這種情感寄回去……我在寄不出去的家書后面又著墨填了一筆“兒遠行在外,望母勿恐兒不歸。大雁南飛家在北,兒我遠行不久歸!薄
我含著淚,船家握著櫓,向著遙遠的國都靠攏。我突然將我內(nèi)心醞釀很久的小詩誦了出來“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8
在這個冬盡春來的季節(jié),我又一次踏上楚吳往返的路上,現(xiàn)在正是黃昏,我的船只駛在江東之上。我愜意的站了起來望著我已走過數(shù)次的美景之地。一抹夕陽染紅了稀云,江上倒映著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的美景,徐徐微風掠過湖面,漾起層層微波。我告訴船家,把船只停泊與此,次日再走。船家照做。
我又坐了回去,握著酒杯,欣賞這環(huán)繞且看不夠的委婉夜色。我不知是何時睡著的,可能我早已沉醉于美景之中了吧……
清晨,我被船家搖櫓的聲音吵醒,睡眼朦朧地望了望被薄霧籠罩著東升的旭日,江面上一層淡霧使遠處的青山忽隱忽現(xiàn),“山好似那樣的遙遠呵!”我不禁感嘆!真的,現(xiàn)在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終點可能還在山那邊的那邊。山的倒影拉的好長好長,這葉小舟靜悄悄地在翠綠色的江面上行駛,好像生怕把什么驚醒一樣。朝陽映照著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紅色。這景色變得太快太快,來不及讓人回味,就又映出下一幕了水里的魚兒也好奇地把頭露了出來,想瞧個明白……
潮水正在慢慢上漲,使原平坦的江面顯得更加遼闊……哎,現(xiàn)在江水之上,只獨有我這一葉孤舟。我踱步來到了船頭,江水正在勻速地拍打著船身?粗@寬廣的江面,望著那映紅的天空,在心頭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感。微風吹來,船帆滿起。小舟奮力向前駛?cè)。耳旁鳥、蟲的鳴叫時高時低,時緩時急。平躺下來盡情享受大自然帶給我的一切……
就這樣又一次度過一夜……
江上夜晚很冷,而且又是舊冬新春的夜晚,我被凍醒了,回到船艙取來了棉被,仰臥在船頭,抬頭望,在冷凄的黑色夜空,掛著一輪不完整的彎月。這輪彎月使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我記得在去年這個時候,這輪不完整的彎月好像也是陪我走過另一條水路,它比去年更顯凄涼,?這種感覺很怪,總是感覺我和月亮是一家人,呵呵!!
就這樣我夾雜著各種各樣復雜的情緒度過寒冷的一夜,又一次,迎來了黎明的曙光但月亮仍還在天空掛了半邊。昨晚的一切都顯現(xiàn)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陽,心中不禁感到悲涼的黑暗過后便是溫暖的黎明,一種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將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兒,想起家中黃牛、黑狗,想起往年此時已全家團圓、互敬祝福,那美滿溫馨的畫面……哎……
現(xiàn)在自己孤身在外,不能與親人團聚,心中不免有些悲傷,但一想到自己正為國家而奔波、忙碌,悲傷之感也就漸漸淡下。我在船上執(zhí)筆寫了一封家書。到現(xiàn)在為止家書我已寫了好幾封了,只是不知現(xiàn)在怎樣寄回給家鄉(xiāng)。大雁正好北歸,我把書信中的點點情感寄托在大雁身上,希望大雁能把我這種情感寄回去……我在寄不出去的家書后面又著墨填了一筆“兒遠行在外,望母勿恐兒不歸。大雁南飛家在北,兒我遠行不久歸。”……
我含著淚,船家握著櫓,向著遙遠的國都靠攏。我突然將我內(nèi)心醞釀很久的小詩誦了出來“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9
北固山,鎮(zhèn)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lián)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風景名勝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有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固山北峰之巔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
寺額為張飛的親筆,F(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穿過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稱最佳旅游時間鎮(zhèn)江地處江蘇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境內(nèi)多河流和丘陵山區(qū),地理條件復雜;同時,鎮(zhèn)江為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氣溫較高,潮濕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歷史文化公元1220xx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的千古絕唱。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贊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孫劉聯(lián)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lián)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0
北固山是長江邊的“京口三山”之一,位于另兩座山金山和焦山中間,海拔55.2米。山上的景點多與《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有關,以甘露寺最為出名,是故事里劉備招親結(jié)識孫尚香的地方。古往今來,游客到北固山都為尋訪三國英雄的足跡,辛棄疾游北固山曾留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句。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主峰)組成;前峰在南邊,與中峰被馬路隔開,上面是鎮(zhèn)江烈士陵園;中峰在中間;后峰在北邊,直插入長江中。游客游覽的主要是北固山的中峰、后峰,兩峰相連,因為北固山不大,所以并無一般巍峨大山需要上上下下的辛苦。山上多有岔道,可沿“8”字形的主要道路游覽。
上山可走“8”字下面圓圈的左半邊,進大門后左邊是鳳凰池,右邊的試劍石據(jù)說是劉備與孫權劈石許愿所留,然后沿東吳古道拾級而上,到“8”字兩圓交匯處附近的鐵塔。鐵塔底下兩層是宋代古跡,上兩層是明代古跡,雖然殘破但仔細看基座和塔身上都有漂亮的花紋。
山頂上的環(huán)線構成“8”字上面的圓圈,看到刻有“天下第一江山”的墻壁后,走對面寫有“南徐凈域”題額的拱門(南徐是鎮(zhèn)江別名),拱門西邊所連接著的石砌建筑便是甘露寺,康熙、乾隆曾在此建行宮,現(xiàn)在寺西還留有御碑亭。寺內(nèi)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按照《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xù)佳偶”,殿堂里放置著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三國人物塑像。
甘露寺后的多景樓又名北固樓,為現(xiàn)代新建,是看風景最好的地方,登樓所見腳下長江波瀾壯闊,往西能見金山,往東能見焦山。多景樓西有狠石,據(jù)說是孫權與劉備(一說諸葛亮)共商赤壁大計之處,還有孫、劉賽馬的溜馬澗;東有祭江亭,據(jù)說是孫尚香聽聞劉備過世后投江自盡的地方。
回到鐵塔處,可以走“8”字下面圓圈的右半邊下山,一路看看中山紀念林,東吳孫權的名臣魯肅墓,名將太史慈墓,最后回到大門口。
若時間充裕,推薦北固山北邊的江邊風景帶,不要錢,沿著鋪于長江上的木頭棧道走走,吹吹江風特別舒服。還可以看看北固山東邊山腳的東吳文化長廊,長廊的墻上掛著一幅幅展現(xiàn)東吳歷史的書畫。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1
北固山,鎮(zhèn)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lián)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風景名勝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有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北固山北峰之巔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
寺額為張飛的親筆,F(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穿過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稱最佳旅游時間鎮(zhèn)江地處江蘇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境內(nèi)多河流和丘陵山區(qū),地理條件復雜;同時,鎮(zhèn)江為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氣溫較高,潮濕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歷史文化公元1220xx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的千古絕唱。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贊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孫劉聯(lián)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lián)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2
北固山是長江邊的“京口三山”之一,位于另兩座山金山和焦山中間,海拔55.2米。山上的景點多與《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有關,以甘露寺最為出名,是故事里劉備招親結(jié)識孫尚香的地方。古往今來,游客到北固山都為尋訪三國英雄的足跡,辛棄疾游北固山曾留下“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句。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主峰)組成;前峰在南邊,與中峰被馬路隔開,上面是鎮(zhèn)江烈士陵園;中峰在中間;后峰在北邊,直插入長江中。游客游覽的主要是北固山的中峰、后峰,兩峰相連,因為北固山不大,所以并無一般巍峨大山需要上上下下的辛苦。山上多有岔道,可沿“8”字形的主要道路游覽。
上山可走“8”字下面圓圈的左半邊,進大門后左邊是鳳凰池,右邊的試劍石據(jù)說是劉備與孫權劈石許愿所留,然后沿東吳古道拾級而上,到“8”字兩圓交匯處附近的鐵塔。鐵塔底下兩層是宋代古跡,上兩層是明代古跡,雖然殘破但仔細看基座和塔身上都有漂亮的花紋。
山頂上的環(huán)線構成“8”字上面的圓圈,看到刻有“天下第一江山”的墻壁后,走對面寫有“南徐凈域”題額的拱門(南徐是鎮(zhèn)江別名),拱門西邊所連接著的石砌建筑便是甘露寺,康熙、乾隆曾在此建行宮,現(xiàn)在寺西還留有御碑亭。寺內(nèi)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按照《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xù)佳偶”,殿堂里放置著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三國人物塑像。
甘露寺后的多景樓又名北固樓,為現(xiàn)代新建,是看風景最好的地方,登樓所見腳下長江波瀾壯闊,往西能見金山,往東能見焦山。多景樓西有狠石,據(jù)說是孫權與劉備(一說諸葛亮)共商赤壁大計之處,還有孫、劉賽馬的溜馬澗;東有祭江亭,據(jù)說是孫尚香聽聞劉備過世后投江自盡的地方。
回到鐵塔處,可以走“8”字下面圓圈的右半邊下山,一路看看中山紀念林,東吳孫權的名臣魯肅墓,名將太史慈墓,最后回到大門口。
若時間充裕,推薦北固山北邊的江邊風景帶,不要錢,沿著鋪于長江上的木頭棧道走走,吹吹江風特別舒服。還可以看看北固山東邊山腳的東吳文化長廊,長廊的墻上掛著一幅幅展現(xiàn)東吳歷史的書畫。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3
各位游客:在游覽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們將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鎮(zhèn)江市東北江濱,居金山和焦山之間。高約53米,長2公里,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稱于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廟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頂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說。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為風景最佳之所。山上古跡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新中國成立后,中峰、后峰辟為后甘露寺公園,1986年更名為北固山公園。北固山風光壯麗,景色宜人,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蘇武、米布、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鳳凰池—試劍石】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北固山公園的大門。進入大門,我們在左側(cè)看到的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他”,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jīng)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鳳凰亭”。
在鳳凰池右邊,有一塊平直一分為二的巨石,這就是“試劍石”,又名“恨石”。石為兩塊,高的一塊約1.5米,矮的一塊減半,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石上“試劍石”3字清晰可辨。
說起試劍石,還有這么一段故事:相傳孫劉聯(lián)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孫權和劉備同游鳳凰池,劉備見池邊有一塊巨石,即撥下隨從身上的佩劍,仰天暗自默禱:“我若能順利返回荊州,成霸主之業(yè),劍下石裂;著死于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只見火花飛濺,巨石應聲而裂。孫權見此即問劉備:“你為何恨這塊石頭?”劉備假意地回答說:“我年近五十,不能為國清除賊黨,心中異常憤慨,F(xiàn)蒙國太招我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門卦,如能破曹興漢,就劈開這塊石頭,現(xiàn)果真如愿。”這時孫權暗想,“劉備莫非用此話來蒙騙我的?”也將寶劍拔出對劉備說:“我也來問問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將石頭劈開。”暗中祈禱:“如能再取荊州,興旺東吳,石頭也裂為兩半。”隨即揮劍劈開另一塊石頭。兩人暗暗自喜,于是就這樣留下了兩塊試劍石。
其實,試劍石的形成來源于地質(zhì)的演變: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因火山爆發(fā)巖漿噴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巖,由于其質(zhì)地堅硬,且多裂縫,再經(jīng)風化剝蝕成為現(xiàn)今的形狀,這些石頭并非什么鋼刀利劍能劈開。
【鐵塔—阿倍仲麻呂詩碑】
各位游客:大家隨我上山,在風景秀麗的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我們看到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始建于唐朝定歷元年(820xx年),是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為“資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屢毀屢建,現(xiàn)塔為四層,一二層是宋代制品,三四層系明代所鑄,F(xiàn)存的塔基(即蓮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圖案,如云水紋、蓮瓣雙雀、游龍戲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動逼真。鐵塔為北固山增添了莊嚴瑰麗的色彩,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冶鐵技藝的高超。
各位從鐵塔拾級向西走,前方有塊《望月望鄉(xiāng)》詩碑,碑上詩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聰明好學,于720xx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縣守的率領下從大阪出發(fā)來華。晁衡在中國長安進唐太學讀書,后考中進士,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等交誼甚深。唐太宗對他的才華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為唐王朝秘書監(jiān)衛(wèi)財卿、鎮(zhèn)南都護等職。753年晁衡受命為唐使,與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東渡,途中船泊揚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xiāng),欣然命筆,寫下了著名五言詩《望月望鄉(xiāng)》,詩中寫道:“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晁行漢學造詣很深。他的《望月望鄉(xiāng)》詩已收入《全唐詩》,在日本家喻戶曉,廣為傳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詩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執(zhí)筆,中文碑文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代主席沈鵬所書,著名書法家趙樸初為詩碑題寫了碑額。
【“南徐凈域”題額—“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鄉(xiāng)》碑西行不遠,大家在一座圓拱門上看到了“南徐凈域”題額。或許有的游客會問:此地為何稱作“南徐凈域”?相傳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南,建都于建業(yè)(今南京)。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為此設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鎮(zhèn)江)。至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為鎮(zhèn)江的別名。
大家轉(zhuǎn)過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塊長方形條石上刻著雄渾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氣魄非凡。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北團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無從尋找。到了南宋,潤州(鎮(zhèn)江)刺史、著名書法家吳據(jù)將這六個字重新書寫出來。清康熙年間,由鎮(zhèn)江府通判程康莊臨摹勒石。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稱。
穿過“南徐凈域”的門洞,我們就到達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F(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至今京劇中《甘露寺》(又名《龍鳳呈祥》)這一傳統(tǒng)劇目,已深入民間。因此,凡是來鎮(zhèn)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訪甘露寺,看看劉備結(jié)婚的大殿,聯(lián)想孫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尋味。
古甘露寺規(guī)模宏大,宋代有僧侶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時期,寺宇、殿堂、僧屋計有200多問?滴、乾隆二帝曾在此建有行宮。甘露寺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其建筑特點與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鎮(zhèn)山”的手法,故有飛閣凌空之勢,形成了“奪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們穿過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稱。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為該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點,上接藍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巔,故又名“臨江亭”。相傳三國時孫劉聯(lián)姻后,夫人孫氏隨劉備去荊州,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孫劉聯(lián)盟破裂,彝陵大戰(zhàn),劉備兵敗,夫人孫氏聽到訛傳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絕,便登上此亭,設奠望西遙祭后投江自盡,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第一亭”相傳是康有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勝境后題寫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石柱上刻有檻聯(lián)兩副:“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云”;“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亭外有圍墻、廊路,內(nèi)設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懸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盡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北固亭,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即興抒懷,借古諷今,譴責南宋統(tǒng)治者的昏庸茍安,不圖收復中原失地,寫下了對國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回北固亭懷古》等流傳千古的佳作。
【多景樓—狠石—溜馬澗】
沿著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們看到一座畫梁飛檐樓閣,名叫“多景樓”。古名“北固樓”,又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把它叫作“相婿樓”和“梳妝樓”,與劉備東吳招親這個傳說有關。據(jù)說劉備借得東吳的荊州后,沒有歸還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計,企圖乘劉備過江之機,把劉備扣留起來作為人質(zhì),以奪取荊州。可是這一陰謀,卻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所識破,就將計就計,派大將趙子龍陪劉備過江到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招親,并授以錦囊妙計,策動喬國老來促使權母吳國大到甘露寺多景樓相婿。吳國太一見劉備“方面大耳,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為喜悅,當即答應將女兒孫尚香嫁給劉備。當日郡主孫尚香在樓上布置洞房,梳妝打扮,樓下列刀排槍保衛(wèi)劉備。劉備一見膽戰(zhàn)心驚,孫尚香見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槍,劉備才敢上樓進入洞房。以后,人們就把多景樓叫做“相婚樓”,或叫“梳妝樓”。這樣,孫劉聯(lián)姻便弄假成真,這便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實,劉備招親在多景樓與孫尚香相會是后人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故事添加上去的。多景樓創(chuàng)建于唐代,樓名取自李德!杜R江亭》“多景懸窗精”的詩句。多景樓為兩層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東面滔滔江流,一瀉千里,青翠的焦山在萬頃碧波之中縹緲;西邊千峰萬嶺,山巒重疊,與碧空融為一體;近處的金山,由于背景鮮明,益發(fā)顯得清麗;江對岸揚州的文峰塔隱約可見。當年陳毅元帥登臨多景樓時曾感慨地說:“不要看畫了,這里就是萬里長江畫卷!”
沿著多景樓下山向西,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形似伏羊,大小與真羊相仿,無角的石頭,左側(cè)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背上和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了赤壁之戰(zhàn)的妙計。而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狠石,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從鎮(zhèn)江市碌碌巷(今綠竹巷)南荒場路口移來,經(jīng)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無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著紅色“溜馬澗”三個大字。溜馬澗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測的峭壁上,兩面云崖夾峙,中通一線小徑,地形非常險峻,又名“走馬澗”、“跑馬坡”、“跑馬坡”。相傳這里是孫權與劉備在此賽馬比能爭勝的地方。據(jù)說,一天劉備與孫權在甘露寺中飲酒,只見江風浩蕩,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駕駛自如,如登平地,劉備不禁贊嘆道:“南人善駕舟,北人善騎馬,信之有也。”孫權聽了此話自思道:“劉備莫非是嘲笑我不會騎馬?”就命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騁下山,又加鞭回到嶺上來,對劉備說:“難道南人真不會騎馬?”劉備聽了便敞衣上馬,飛奔下山,又回上山來。兩個人將馬停在山坡上,揚鞭大笑。后人就將此稱為“溜馬澗”、“走馬澗”、“駐馬坡”。在其懸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馬”二字。
各位游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觀我們都已欣賞到了,回顧我們剛才走過的景點,這里的寺廟、樓閣、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歷史的瞬間。往事成過去,青山依舊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覽能讓您得到歷史的啟迪,美好的觀感!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4
在這個冬盡春來的季節(jié),我又一次踏上楚吳往返的路上,現(xiàn)在正是黃昏,我的船只駛在江東之上。我愜意的站了起來望著我已走過數(shù)次的美景之地。一抹夕陽染紅了稀云,江上倒映著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的美景,徐徐微風掠過湖面,漾起層層微波。我告訴船家,把船只停泊與此,次日再走。船家照做。
我又坐了回去,握著酒杯,欣賞這環(huán)繞且看不夠的委婉夜色。我不知是何時睡著的,可能我早已沉醉于美景之中了吧……
清晨,我被船家搖櫓的聲音吵醒,睡眼朦朧地望了望被薄霧籠罩著東升的旭日,江面上一層淡霧使遠處的青山忽隱忽現(xiàn),“山好似那樣的遙遠呵!”我不禁感嘆!真的,現(xiàn)在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終點可能還在山那邊的那邊。山的倒影拉的好長好長,這葉小舟靜悄悄地在翠綠色的江面上行駛,好像生怕把什么驚醒一樣。朝陽映照著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紅色。這景色變得太快太快,來不及讓人回味,就又映出下一幕了水里的魚兒也好奇地把頭露了出來,想瞧個明白……
潮水正在慢慢上漲,使原平坦的江面顯得更加遼闊……哎,現(xiàn)在江水之上,只獨有我這一葉孤舟。我踱步來到了船頭,江水正在勻速地拍打著船身。看著這寬廣的江面,望著那映紅的天空,在心頭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感。微風吹來,船帆滿起。小舟奮力向前駛?cè)ァ6曾B、蟲的鳴叫時高時低,時緩時急。平躺下來盡情享受大自然帶給我的一切……
就這樣又一次度過一夜……
江上夜晚很冷,而且又是舊冬新春的夜晚,我被凍醒了,回到船艙取來了棉被,仰臥在船頭,抬頭望,在冷凄的黑色夜空,掛著一輪不完整的彎月。這輪彎月使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我記得在去年這個時候,這輪不完整的彎月好像也是陪我走過另一條水路,它比去年更顯凄涼,?這種感覺很怪,總是感覺我和月亮是一家人,呵呵!!
就這樣我夾雜著各種各樣復雜的情緒度過寒冷的一夜,又一次,迎來了黎明的曙光但月亮仍還在天空掛了半邊。昨晚的一切都顯現(xiàn)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陽,心中不禁感到悲涼的黑暗過后便是溫暖的黎明,一種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將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兒,想起家中黃牛、黑狗,想起往年此時已全家團圓、互敬祝福,那美滿溫馨的畫面……哎……
現(xiàn)在自己孤身在外,不能與親人團聚,心中不免有些悲傷,但一想到自己正為國家而奔波、忙碌,悲傷之感也就漸漸淡下。我在船上執(zhí)筆寫了一封家書。到現(xiàn)在為止家書我已寫了好幾封了,只是不知現(xiàn)在怎樣寄回給家鄉(xiāng)。大雁正好北歸,我把書信中的點點情感寄托在大雁身上,希望大雁能把我這種情感寄回去……我在寄不出去的家書后面又著墨填了一筆“兒遠行在外,望母勿恐兒不歸。大雁南飛家在北,兒我遠行不久歸。”……
我含著淚,船家握著櫓,向著遙遠的國都靠攏。我突然將我內(nèi)心醞釀很久的小詩誦了出來“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5
各位游客:在游覽了金山、焦山之后,下面我們將去“京口三山”之一的北固山。北固山位于鎮(zhèn)江市東北江濱,居金山和焦山之間。高約53米,長2公里,北臨長江,山壁陡峭,形勢險因,因名“北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稱于世。因山上甘露寺等寺廟院落都集中在北固山頂峰,所以北固山又有“寺冠山”之說。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峭壁如削,為風景最佳之所。山上古跡大多與甘露寺“劉備招親”有關。新中國成立后,中峰、后峰辟為后甘露寺公園,1986年更名為北固山公園。北固山風光壯麗,景色宜人,歷代詩人墨客,如李白、蘇武、米布、陸游、辛棄疾等都在此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
【鳳凰池—試劍石】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北固山公園的大門。進入大門,我們在左側(cè)看到的這一汪池水,叫做“鳳凰他”,傳說明太祖朱元璋曾臨池召選儒生。古時他水經(jīng)甘露港通江。池中的那座亭名叫“鳳凰亭”。
在鳳凰池右邊,有一塊平直一分為二的巨石,這就是“試劍石”,又名“恨石”。石為兩塊,高的一塊約1.5米,矮的一塊減半,中間都有裂縫,平整如削。石上“試劍石”3字清晰可辨。
說起試劍石,還有這么一段故事:相傳孫劉聯(lián)姻,弄假成真。有一天,孫權和劉備同游鳳凰池,劉備見池邊有一塊巨石,即撥下隨從身上的佩劍,仰天暗自默禱:“我若能順利返回荊州,成霸主之業(yè),劍下石裂;著死于此地,剁石不開。”手起劍落,只見火花飛濺,巨石應聲而裂。孫權見此即問劉備:“你為何恨這塊石頭?”劉備假意地回答說:“我年近五十,不能為國清除賊黨,心中異常憤慨,F(xiàn)蒙國太招我為婿,是我一生幸事。我向天門卦,如能破曹興漢,就劈開這塊石頭,現(xiàn)果真如愿。”這時孫權暗想,“劉備莫非用此話來蒙騙我的?”也將寶劍拔出對劉備說:“我也來問問天意,如能彼得曹操,也將石頭劈開。”暗中祈禱:“如能再取荊州,興旺東吳,石頭也裂為兩半。”隨即揮劍劈開另一塊石頭。兩人暗暗自喜,于是就這樣留下了兩塊試劍石。
其實,試劍石的形成來源于地質(zhì)的演變:距今約一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代,因火山爆發(fā)巖漿噴溢出地表而形成了火山巖,由于其質(zhì)地堅硬,且多裂縫,再經(jīng)風化剝蝕成為現(xiàn)今的形狀,這些石頭并非什么鋼刀利劍能劈開。
【鐵塔—阿倍仲麻呂詩碑】
各位游客:大家隨我上山,在風景秀麗的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我們看到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鐵塔始建于唐朝定歷元年(820xx年),是唐代潤州刺史李德裕為“資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屢毀屢建,現(xiàn)塔為四層,一二層是宋代制品,三四層系明代所鑄。現(xiàn)存的塔基(即蓮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圖案,如云水紋、蓮瓣雙雀、游龍 戲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動逼真。鐵塔為北固山增添了莊嚴瑰麗的色彩,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冶鐵技藝的高超。
各位從鐵塔拾級向西走,前方有塊《望月望鄉(xiāng)》詩碑,碑上詩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于770年,自幼聰明好學,于720xx年被選為遣唐留學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縣守的率領下從大阪出發(fā)來華。晁衡在中國長安進唐太學讀書,后考中進士,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等交誼甚深。唐太宗對他的才華非常器重,先后任命他為唐王朝秘書監(jiān)衛(wèi)財卿、鎮(zhèn)南都護等職。753年晁衡受命為唐使,與鑒真大師及日本使臣東渡,途中船泊揚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潔,晁衡思緒萬千,想到36年未回故鄉(xiāng),欣然命筆,寫下了著名五言詩《望月望鄉(xiāng)》,詩中寫道:“翹首望東天,神馳奈良邊。三笠山頂上,想又皎月圓。”
晁行漢學造詣很深。他的《望月望鄉(xiāng)》詩已收入《全唐詩》,在日本家喻戶曉,廣為傳唱。此碑是1990年底建成的。詩碑上的日文碑文由日本書道院院長田中凍云執(zhí)筆,中文碑文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代主席沈鵬所書,著名書法家趙樸初為詩碑題寫了碑額。
【“南徐凈域”題額—“天下第一江山”石刻—古甘露寺】
由《望月望鄉(xiāng)》碑西行不遠,大家在一座圓拱門上看到了“南徐凈域”題額;蛟S有的游客會問:此地為何稱作“南徐凈域”?相傳西晉末年,北方混亂,東晉偏安江南,建都于建業(yè)(今南京)。當時北方人士紛紛南下,東晉為此設置了徐州,州治即在京口(今鎮(zhèn)江)。至劉宋時,正式定名為南徐州,以后“南徐”一直為鎮(zhèn)江的別名。
大家轉(zhuǎn)過身,看看后面的廊壁上,一塊長方形條石上刻著雄渾有力的“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氣魄非凡。相傳在三國時,劉備來東吳招親,孫權宴罷陪劉備觀賞江景,劉備見北固山雄峙江濱,大江東去,一望無際,氣勢雄偉,不禁贊道:“北固山真乃天下第一江山!”后來南北朝時,梁武帝登北團山時,見北固山景色極為壯觀,興致勃勃地揮筆書寫了一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留在山上,可惜已無從尋找。到了南宋,潤州(鎮(zhèn)江)刺史、著名書法家吳據(jù)將這六個字重新書寫出來。清康熙年間,由鎮(zhèn)江府通判程康莊臨摹勒石。從此,北固山就名正言順地有了“天下第一江山”之稱。
穿過“南徐凈域”的門洞,我們就到達了建在北固山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現(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至今京劇中《甘露寺》(又名《龍鳳呈祥》)這一傳統(tǒng)劇目,已深入民間。因此,凡是來鎮(zhèn)江的游客,都要到此一游,登北固山,訪甘露寺,看看劉備結(jié)婚的大殿,聯(lián)想孫尚香出嫁的往事,耐人尋味。
古甘露寺規(guī)模宏大,宋代有僧侶500多人。明、清是全盛時期,寺宇、殿堂、僧屋計有200多問?滴酢⑶《墼诖私ㄓ行袑m。甘露寺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其建筑特點與金山、焦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鎮(zhèn)山”的手法,故有飛閣凌空之勢,形成了“奪冠山”的特色。
【祭江亭】
我們穿過甘露寺,向西,就看到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稱。
凌云亭和摩云亭是因為該亭位于北固山的最高點,上接藍天而得名。由于此亭建造在北固山的面江石壁之巔,故又名“臨江亭”。相傳三國時孫劉聯(lián)姻后,夫人孫氏隨劉備去荊州,又被孫權騙歸強行留住江東。孫劉聯(lián)盟破裂,彝陵大戰(zhàn),劉備兵敗,夫人孫氏聽到訛傳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悲痛欲絕,便登上此亭,設奠望西遙祭后投江自盡,故此亭又名“祭江亭”。而“江山第一亭”相傳是康有為在星夜登亭看到北固山的勝境后題寫的。
此亭始建于明末崇禎年間,石柱上刻有檻聯(lián)兩副:“客心洗流水,蕩胸生層云”;“此身不覺出飛鳥,垂手還堪釣巨鰲”。亭外有圍墻、廊路,內(nèi)設石桌、石凳。亭下石壁懸江,登亭放目,四周的水色山光盡收眼底,月夜景色更加迷人。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北固亭,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即興抒懷,借古諷今,譴責南宋統(tǒng)治者的昏庸茍安,不圖收復中原失地,寫下了對國家前途寄予殷切希望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及《永遇樂·京回北固亭懷古》等流傳千古的佳作。
【多景樓—狠石—溜馬澗】
沿著祭江亭往前走,在甘露寺的背后,我們看到一座畫梁飛檐樓閣,名叫“多景樓”。古名“北固樓”,又稱“春秋樓”、“相婿樓”、“梳妝樓”。是古代“萬里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武漢市的“黃鶴樓”齊名。把它叫作“相婿樓”和“梳妝樓”,與劉備東吳招親這個傳說有關。據(jù)說劉備借得東吳的荊州后,沒有歸還之意,周瑜便定下了美人計,企圖乘劉備過江之機,把劉備扣留起來作為人質(zhì),以奪取荊州?墒沁@一陰謀,卻被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所識破,就將計就計,派大將趙子龍陪劉備過江到鎮(zhèn)江北固山甘露寺招親,并授以錦囊妙計,策動喬國老來促使權母吳國大到甘露寺多景樓相婿。吳國太一見劉備“方面大耳,猿臂過膝”,“一副天子相”,甚合心意,大為喜悅,當即答應將女兒孫尚香嫁給劉備。當日郡主孫尚香在樓上布置洞房,梳妝打扮,樓下列刀排槍保衛(wèi)劉備。劉備一見膽戰(zhàn)心驚,孫尚香見此情景,只好下令撤了刀槍,劉備才敢上樓進入洞房。以后,人們就把多景樓叫做“相婚樓”,或叫“梳妝樓”。這樣,孫劉聯(lián)姻便弄假成真,這便是民間流傳很廣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其實,劉備招親在多景樓與孫尚香相會是后人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故事添加上去的。多景樓創(chuàng)建于唐代,樓名取自李德!杜R江亭》“多景懸窗精”的詩句。多景樓為兩層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飛翔之感。東面滔滔江流,一瀉千里,青翠的焦山在萬頃碧波之中縹緲;西邊千峰萬嶺,山巒重疊,與碧空融為一體;近處的金山,由于背景鮮明,益發(fā)顯得清麗;江對岸揚州的文峰 塔隱約可見。當年陳毅元帥登臨多景樓時曾感慨地說:“不要看畫了,這里就是萬里長江畫卷!”
沿著多景樓下山向西,我們可以看到一塊形似伏羊,大小與真羊相仿,無角的石頭,左側(cè)腹部刻有“狠石”二字,狠石又名“石羊”。相傳孫權曾騎在狠石背上和劉備共商破曹大計,定下了赤壁之戰(zhàn)的妙計。而現(xiàn)在我們見到的狠石,是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從鎮(zhèn)江市碌碌巷(今綠竹巷)南荒場路口移來,經(jīng)石匠加工雕制而成的一只無角伏羊。
由根石下山,山下石壁上刻著紅色“溜馬澗”三個大字。溜馬澗位于北固山后峰后測的峭壁上,兩面云崖夾峙,中通一線小徑,地形非常險峻,又名“走馬澗”、“跑馬坡”、“跑馬坡”。相傳這里是孫權與劉備在此賽馬比能爭勝的地方。據(jù)說,一天劉備與孫權在甘露寺中飲酒,只見江風浩蕩,白浪滔天,波峰上有一只小船,舟人駕駛自如,如登平地,劉備不禁贊嘆道:“南人善駕舟,北人善騎馬,信之有也。”孫權聽了此話自思道:“劉備莫非是嘲笑我不會騎馬?”就命左右牽過馬來,飛身上馬,馳騁下山,又加鞭回到嶺上來,對劉備說:“難道南人真不會騎馬?”劉備聽了便敞衣上馬,飛奔下山,又回上山來。兩個人將馬停在山坡上,揚鞭大笑。后人就將此稱為“溜馬澗”、“走馬澗”、“駐馬坡”。在其懸崖石壁上有明代所刻“勒馬”二字。
各位游客:北固山的主要景觀我們都已欣賞到了,回顧我們剛才走過的景點,這里的寺廟、樓閣、山石、草木仿佛都凝聚了歷史的瞬間。往事成過去,青山依舊在,但愿北固山的游覽能讓您得到歷史的啟迪,美好的觀感!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6
北固山位于江蘇鎮(zhèn)江,由于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高55.2[1]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甘露寺,雄居山巔,建于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
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后峰,是風景最佳處。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xiàn)已辟為鎮(zhèn)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xiàn)改為國畫館;后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長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名勝古跡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登上山頂,東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過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qū)憥仔卸?rdquo;,以此贊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
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臺,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系唐衛(wèi)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820xx年)所建,故又名衛(wèi)公塔。原為石塔,后毀。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后經(jīng)海嘯、雷擊、戰(zhàn)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F(xiàn)經(jīng)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系明代所鑄。現(xiàn)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致,生動逼真。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cè)山坡的墻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凈域”題額。東晉時改鎮(zhèn)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穿過拱門,即抵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相傳這里是劉備招親之處,京劇《龍鳳呈祥》即以此為背景。其實古甘露寺建于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于山上。寺內(nèi)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據(jù)說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御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傳為孫、劉并肩賽馬的“溜馬澗”。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
多景樓之東的凌云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遙祭,而后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由于劉備招親的種種傳說,今天的北固山已成為到鎮(zhèn)江旅游的朋友們不可不到的一個熱門景點。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7
北固山位于江蘇鎮(zhèn)江,由于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高55.2[1]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贊其形勝。甘露寺,雄居山巔,建于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游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
北固山由前峰 、中峰和后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后峰,是風景最佳處。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xiàn)已辟為鎮(zhèn)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xiàn)改為國畫館;后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長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名勝古跡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于世。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登上山頂,東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過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qū)憥仔卸?rdquo;,以此贊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
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臺,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系唐衛(wèi)公李德裕于寶歷元年(820xx年)所建,故又名衛(wèi)公塔。原為石塔,后毀。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后經(jīng)海嘯、雷擊、戰(zhàn)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F(xiàn)經(jīng)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系明代所鑄。現(xiàn)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致,生動逼真。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cè)山坡的墻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凈域”題額。東晉時改鎮(zhèn)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穿過拱門,即抵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相傳這里是劉備招親之處,京劇《龍鳳呈祥》即以此為背景。其實古甘露寺建于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于山上。寺內(nèi)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筑,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據(jù)說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御碑,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傳為孫、劉并肩賽馬的“溜馬澗”。甘露寺后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游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
多景樓之東的凌云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遙祭,而后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由于劉備招親的種種傳說,今天的北固山已成為到鎮(zhèn)江旅游的朋友們不可不到的一個熱門景點。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8
在這個冬盡春來的季節(jié),我又一次踏上楚吳往返的路上,現(xiàn)在正是黃昏,我的船只駛在江東之上。我愜意的站了起來望著我已走過數(shù)次的美景之地。一抹夕陽染紅了稀云,江上倒映著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的美景,徐徐微風掠過湖面,漾起層層微波。我告訴船家,把船只停泊與此,次日再走。船家照做。
我又坐了回去,握著酒杯,欣賞這環(huán)繞且看不夠的委婉夜色。我不知是何時睡著的,可能我早已沉醉于美景之中了吧……
清晨,我被船家搖櫓的聲音吵醒,睡眼朦朧地望了望被薄霧籠罩著東升的旭日,江面上一層淡霧使遠處的青山忽隱忽現(xiàn),“山好似那樣的遙遠呵!”我不禁感嘆!真的,現(xiàn)在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終點可能還在山那邊的那邊。山的倒影拉的好長好長,這葉小舟靜悄悄地在翠綠色的江面上行駛,好像生怕把什么驚醒一樣。朝陽映照著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紅色。這景色變得太快太快,來不及讓人回味,就又映出下一幕了水里的魚兒也好奇地把頭露了出來,想瞧個明白……
潮水正在慢慢上漲,使原平坦的江面顯得更加遼闊……哎,現(xiàn)在江水之上,只獨有我這一葉孤舟。我踱步來到了船頭,江水正在勻速地拍打著船身?粗@寬廣的江面,望著那映紅的天空,在心頭有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之感。微風吹來,船帆滿起。小舟奮力向前駛?cè)ァ6曾B、蟲的鳴叫時高時低,時緩時急。平躺下來盡情享受大自然帶給我的一切……
就這樣又一次度過一夜……
江上夜晚很冷,而且又是舊冬新春的夜晚,我被凍醒了,回到船艙取來了棉被,仰臥在船頭,抬頭望,在冷凄的黑色夜空,掛著一輪不完整的彎月。這輪彎月使我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我記得在去年這個時候,這輪不完整的彎月好像也是陪我走過另一條水路,它比去年更顯凄涼,?這種感覺很怪,總是感覺我和月亮是一家人,呵呵!!
就這樣我夾雜著各種各樣復雜的情緒度過寒冷的一夜,又一次,迎來了黎明的曙光但月亮仍還在天空掛了半邊。昨晚的一切都顯現(xiàn)在眼前。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陽,心中不禁感到悲涼的黑暗過后便是溫暖的黎明,一種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突然想起新年將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兒,想起家中黃牛、黑狗,想起往年此時已全家團圓、互敬祝福,那美滿溫馨的畫面……哎……
現(xiàn)在自己孤身在外,不能與親人團聚,心中不免有些悲傷,但一想到自己正為國家而奔波、忙碌,悲傷之感也就漸漸淡下。我在船上執(zhí)筆寫了一封家書。到現(xiàn)在為止家書我已寫了好幾封了,只是不知現(xiàn)在怎樣寄回給家鄉(xiāng)。大雁正好北歸,我把書信中的點點情感寄托在大雁身上,希望大雁能把我這種情感寄回去……我在寄不出去的家書后面又著墨填了一筆“兒遠行在外,望母勿恐兒不歸。大雁南飛家在北,兒我遠行不久歸。”……
我含著淚,船家握著櫓,向著遙遠的國都靠攏。我突然將我內(nèi)心醞釀很久的小詩誦了出來“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19
北固山,鎮(zhèn)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fā)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臺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lián)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游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風景名勝北固山后峰東南,清暉亭旁,有一座四層鐵塔。鐵塔又名“衛(wèi)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國僅存的六座鐵塔之一,也是江蘇省境內(nèi)惟一的鐵塔,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固山北峰之巔有甘露寺。甘露寺始建于東吳甘露年間(265—266年),故名“甘露寺”。寺額為張飛的親筆,F(xiàn)在山上的甘露寺,是在唐代寶歷年間由潤州刺史李德裕所建,他為了紀念鎮(zhèn)江曾作過東吳都城,使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三國鼎立的史實,故將三國時劉孫聯(lián)盟的史跡、孫劉聯(lián)姻的傳說及遺物移上山來,從此,北固山便成為我國著名的歷史勝境了。穿過甘露寺,向西,有一座石柱方亭,就是祭江亭,古稱北固亭,還有凌云亭、摩云亭、臨江亭、江山第一亭、天下第一亭等名稱。
最佳旅游時間鎮(zhèn)江地處江蘇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境內(nèi)多河流和丘陵山區(qū),地理條件復雜;同時,鎮(zhèn)江為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氣溫較高,潮濕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歷史文化公元1220xx年,南宋大詩人,辛棄疾登上北固山,觀景抒懷留下的千古絕唱。三國時,劉備來甘露寺招親,當他看到北固山雄峙江濱,水天開闊,風景壯美,不禁贊嘆道:“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孫劉聯(lián)姻往事千年,不論是人以物傳世,還是物以人揚名,孫劉聯(lián)姻的故事在北固山留下了濃墨重彩。
江蘇北固山導游詞 篇20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drizzle, the air was so fresh, the sky was dyedorange, flowers and crystal clear beads, just like little girls holding shiningpearls. Looking at the beautiful scenery, my family decided to take a walk inBeigu mountain.
When I got to Beigu mountain, it was more beautiful than I thought. Thedancers came and went, and it was crowded here. Colorful lights, like a bunch ofmeteors from the sky. Even the branches are covered with green lights, somysterious.
Walking further inside, it seems to be a fairyland. The sparkling riversets off the blue light. In the light of the moonlight, silver white moonlighton the lake, is so quiet. All of a sudden, the silver dance clothes of thebright moon and the Yingying lights are blending The call of willow swinging andwillow twigs and the soothing feeling of breeze came to my ears. Unconsciously,we came to the river, a winding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I went to the bridgeand looked at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he river, but who knew I met"Charlotte". Seeing that it is not afraid of wind and rain, and persisting inweaving the net on the bridge, I seem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from theadventure.
Walk down the bridge and come to the famous Baoding in Zhenjiang. Althoughthere are no stars tonight, the ground is full of stars. They twinkled, shiningso brightly in the center of the dark square. At this time, I suddenly turned myeyes to Baoding, and saw that it was tall and towering, just like a giant withindomitable spirit.
Late at night, the whole square is no longer so busy, the dancers left, thefishermen left. But there is still the call of the north wind and the deepsinging of the cicada in my ears. The river under the moonlight is still soquiet and beautiful.